【專家視點】
進入新時代以來,殘疾兒童少年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需求更加凸顯。讓殘疾兒童少年與普通學生一起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推進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使命。為此,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質是決定隨班就讀推進速度與質量的關鍵因素。
造就隨班就讀學生需要選派優秀的好老師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範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他提出好老師的標準是「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不能因為有的學生不討自己喜歡、不對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對所謂的「差生」甚至問題學生,老師更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幫助。好老師一定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相對普通學生而言,普通學校教師面對的隨班就讀學生往往就是「差生」「問題學生」;資源教師或巡迴指導教師面向的更是殘障程度較重的特殊學生。要使這些學生受到教育得到發展,對老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要求更高。一個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需要好老師,一所學校的隨班就讀需要一批好老師。為此,教育部出臺的《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各校要選派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養、更加富有仁愛之心和責任心的優秀教師,擔任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班級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選派特殊教育專業畢業或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具有較豐富特殊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經驗的優秀教師,擔任特殊教育資源教師和巡迴指導教師。
這就從品德修養、責任擔當、專業背景、經驗業績等方面細化了擇優選拔從事隨班就讀教育教學教師的標準。同時根據特殊教育自身的特點,提出探索引入社工、康復師等專業人員的機制,發揮其在生活照護、康復訓練、輔助學習的專業化作用。這體現了恰當定崗定責,優化配置資源的精神。
推進隨班就讀工作需要培養大批的好老師
推進隨班就讀工作必須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好老師隊伍。《指導意見》提出致力隨班就讀師資專業化發展的系列舉措。包括要充分依託「國培計劃」和地方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大力開展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培訓,將特殊教育通識內容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和相關培訓中,提升所有普通學校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素養。「充分」「大力」「所有」是特別應該關注或落實的關鍵詞。充分,即抓住和用足各種教師培訓機會和資源。作為培訓的主辦者,腦子裡要想著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作為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眼睛要盯住培訓的信息。大力,則是應傾注各種資源於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培訓,甚至「特教特辦」「開小灶」「吃偏飯」。所有,即義務教育階段每個教師都不能少,無一例外都接受特殊教育專業的培訓,以適應不斷變化著的融合教育形態和日益增長的專業要求。同時,對在職教師還要求通過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公開課或優質課評選、優秀成果培育推廣、專題講座等多種方式,不斷提升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專業化能力。
《指導意見》繼續強調,從教師教育的源頭上加強特殊教育專業素養的培養,落實師範院校和綜合性高校的師範專業普遍開設特殊教育課程的要求,優化隨班就讀工作必備的知識和內容,提升師範畢業生勝任隨班就讀工作的能力。在高等院校師範類專業開設不少於3學分的特殊教育必修課程、非師範類專業開設選修課程,義務教育各學科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增加特殊教育方面的考題,通過多種形式普及優化隨班就讀工作必備的知識和內容,有助於師範生在職前形成一定的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能力。
保障隨班就讀工作需要激勵一線的好老師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現在我國一半以上的特殊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普通學校教師已是實施特殊學生義務教育的主力軍。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工作任務重,難度大。他們既要面對班內幾十名普通學生,又要面對類型、殘障程度不斷變化的特殊學生,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要大得多。那些專門從事資源教室和巡迴指導工作的教師也都要不辭辛苦默默奉獻。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隨班就讀特殊學生的發展,包括學業成績不能用普通學生的指標來衡量。因此,必須對廣大一線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給予特殊的關愛和專門的評價,使他們的工作得到尊重,使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隊伍穩定和健康發展。
為此,《指導意見》繼續堅持多年來保障特殊教育教師權益的政策,要求各級政府落實提高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資源教師特殊崗位補助津貼,並在職稱評聘、績效考核及評優評先等方面分類評價,向從事隨班就讀工作的老師實質性傾斜,使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這些激勵措施舉措皆為真招實招,對切實解決隨班就讀工作師資短缺和穩定問題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切實加以落實,讓好政策見真效、惠發展。
(作者:董奇,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