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科學評估應隨盡隨,確保有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同等條件下,就近就便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普特融合提升質量……
9月3日,省教育廳昨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將隨班就讀納入普及義務教育的整體工作中,為殘疾學生與同齡孩子一樣進入普通班級就讀提供便利,並不斷提升隨班就讀質量。
【應隨盡隨,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
哪些少年兒童適合隨班就讀?我省明確,隨班就讀對象是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類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言語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及其他類別的殘疾兒童少年。
省教育廳要求,各縣(市、區)須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需求進行摸底排查,並對他們的身體狀況、接受教育和適應學校學習生活能力等進行全面規範評估,對是否適宜隨班就讀提出評估意見,保障具備學習能力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其中,隨班就讀學生每兩年進行一次殘疾狀況複測,學生康復和學習適應情況確有好轉,應作為普通學生對待;殘障程度加重的,應根據最新鑑定結果,給予相應的合理安置。經評估不具備隨班就讀條件的殘疾兒童少年,應由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協調安排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學習或送教上門,並納入學籍管理。
【同等條件下,就近就便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
根據評估意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檯帳,作為入學安置的基本依據。對隨班就讀學生學籍檔案實行雙重管理制度,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和隨班就讀學校要同步建立隨班就讀學生檔案,進行跟蹤管理。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區域義務教育普通學校分布和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需求情況,合理布局,統籌學校招生計劃,確保具有接受普通義務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能夠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同等條件下,在招生片區內就近就便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所在學校不得拒絕。
【融合教育,兼顧個別差異創新隨班就讀教學方法】
普通學校可根據殘疾學生特殊的身心特徵和認知水平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座次安排、集體活動、教學具準備、教學輔導、助學夥伴配備等方面兼顧個別差異,不斷提高對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教育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要根據殘疾學生的殘疾類別和程度,按照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方案增設特殊課程,並為殘疾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具、學具和輔具服務。教育教學實踐中,應注重探索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深度融合的教育方式,定期舉辦隨班就讀教師教學研討、交流活動,不斷創新隨班就讀教育教學方法。
【「一人一案」,完善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普通學校要針對殘疾學生的特性制訂個別化教育教學方案,「一人一案」為每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方案既要重視殘疾學生學習必要的文化知識,更要關注開發潛能、補償缺陷,特別是要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生活適應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藝術教育,幫助其提高自主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基本職業素養,為適應社會生活及就業創業奠定基礎。
另外,要建立健全隨班就讀殘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以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科學知識以及生活技能掌握情況作為基本內容,突出對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心理生理矯正補償和勞動技能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學生各方面發展情況,避免單純以學科知識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嘗試基於殘疾特點的多元評價方式。對於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有繼續升學意願的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要安排參加當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或單獨組織的特殊招生考試,並為隨班就讀殘疾學生參加中考提供的合理便利條件。
【結對幫扶,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共同學習成長】
學校要積極為隨班就讀學生營造融合、平等、尊重、包容、友愛的校園文化和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對殘疾學生加強思想品德、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教育;對普通學生加強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學生的教育,逐步形成普通學生與殘疾學生相互尊重、包容接納、平等友愛、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良好校風和班風。
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要加大對隨班就讀學生關愛幫扶力度,建立同伴互助制度,鼓勵全班學生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結對幫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安排隨班就讀殘疾學生與普通學生的交流互動,創設有利於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的課堂環境。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