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踩出「無底洞」,發現了萬件國寶,專家卻搞不懂這種「怪獸」

2020-12-04 歷史尋覓

中國自秦朝以來,歷經了十幾個不同的朝代,在歷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但是在史料當中留下的記載裡,卻往往很少提到他們的墓葬在何處。除了避免自己死後墳墓被挖,也許也是因為在古代社會,死者為大的思想深入人心吧!所以除了一部分人的墓葬明確記載在史料上之外,很多其他的墓葬,都是靠人類的活動才意外發現的。

比如說村民挖出秦始皇陵墓,就是因為打井才意外發現的。而在1974年,在村民的開山活動當中,村民也意外踩出了一座古墓,在考古專家到來之後,在這個墳墓當中,發現了將近上萬件國寶,但是其中卻有幾件「怪獸」,讓專家都感到困惑不解。

在河北的一個小村莊附近,一直以來都有兩個扎眼的土包。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村子裡對這些土包的來歷已經不知道了。在1974年,村子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對附近的山地開始了整地開發。土不夠了就來這裡取,久而久之,這個土包之下的寶物,就被人們挖掘了出來。

有一次,當人們再一次來到這裡取土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不少磚瓦的碎片。這個消息在附近不脛而走,最後傳到了考古學家的耳中。但是等他們到來的時候,這個土包早已經被村民破壞得差不多了,就連墓頂都已經被人所挖的一乾二淨,在墓室內,還出現了不少有年頭的盜洞。

面對這種情況,考古隊以為自己已經來晚了,對現場是大失所望,於是準備打道回府。就在走的前一天,當地的村民再一次去取土,但這一次村民卻一腳踩出了大洞。覺得事情不對勁的村民,急急忙忙告訴了正在收東西的考古隊。

考古隊再一次回到墓葬中的時候,驚奇地發現,在這個古墓的下面,很有可能還有一個墓。可是在考古的歷史上,墓中墓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專家們也不好妄下結論,再加上這座古墓是春秋時期的,那下面更老的古墓,豈不是要比春秋時期還要早麼?這些猜想激起了考古隊的興致,於是順著這條線索,慢慢地挖掘下去。沒想到的是,在繼續下挖之後,考古隊居然還真的發現了底下的古墓。其中的文物,甚至多達數萬件。

根據後面專家們的統計,這座古墓的出土文物,多達上萬件。其中最珍貴的,還要數「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等等。但是最能夠激起考古學家興趣的,還要數其中的四件「怪獸」。

就連見多識廣的學家們,在翻閱史書之後,也沒有找到這幾件文物的具體記載,只好將他們稱為「錯金銀雙翼神獸」。而這底下的古墓,也被考古隊確定了來源。這個墓葬並不是墓中墓,而是古代中山國特有的安葬形式。上面的空墓只是為了欺騙盜墓者,而真正的墓葬則在其下和兩邊。這個形式也是在古代中山國裡,具有代表性的墓葬結構。而這些發現的怪獸,形象類似獅子,卻有著兩個翅膀。四隻當中兩隻頭向左,兩隻頭向右,但是造型上都是一樣的。

在當時,這四件怪獸都是第一次發現。專家們在研究之後認為,這個古墓很有可能,是不屬於漢文化圈的。因為這些怪獸的造型,在正史當中完全沒有記載。相反,這些怪獸的造型,更偏向古代西方的文化,比如說古埃及的狗頭人身的神明,古代亞述帝國的人面公牛等怪獸。

在當地的文化當中,這些怪獸都是神明的象徵。但是中山國是在中國的,常見的神獸也都有著自己的起源和寓意。那麼這個墓中發現的怪獸,又是怎麼來的呢?對此,專家們有了兩種比較主流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這種怪獸是《山海經》中出現的「飛廉」。在古代的神話當中,是作為風神出現的。但是卻有不少人都表示反對,因為這些怪獸和飛廉的形象有著一定的偏差,雖然說很多地方相似,但是飛廉身上是長毛的,這些怪獸卻沒有。

另一種說法是這些怪獸是「闢邪」。闢邪在三國時期,是軍隊裡常常出現的神獸,寓意為勇猛、平安,在作戰的時候常常出現。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存在時間差的問題,雖然說形象極其相似,但是中山國墓葬的出現時期,要比東漢末年早了數百年。除非說是在中山國覆滅後,這些文化得到了後來者的繼承,並且在東漢末年發揚光大。但是不管怎麼說,「錯金銀雙翼神獸」依然是我國的國寶級文物,在河北博物館中一直展出著。

參考資料

1.《山海經》

2.《考古》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村民一腳踩出大坑,發現數萬國寶,專家卻只對4隻「怪獸」感興趣
    村民一腳踩出大坑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人們是十分迷信的,他們堅信死後會進入另一個世界,所以當時的人們,都有陪葬的習慣。 神秘大坑出現數萬件國寶 在河北平山縣的一個名叫「三汲村」的小村莊裡,一直以來就有兩個小土包,但是這裡,既不是古代的建都重地,也不是打仗的必經要城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休息的時候又有點兒不太甘心,想一想正好兒現在國寶熱嘛,大家都想了解背後的故事,就做了100集《國寶故事》,起名兒就是《國寶100》,本來還想再做100個,但實在是精力有限。記者:書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選標準是怎樣的?
  • 博物館收購古玩店的國寶,曾以為是西施的,專家卻排除了這個可能
    為了挽救文物,博物館的專家們經常親自上陣,盡最大可能為國護寶。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先生就是如此,他主要從事青銅器、簡牘研究和鑑定,被譽為「青銅器鑑定第一人」,上博的青銅館館藏眾多,在國內佔據半壁江山與馬承源先生的貢獻是分不開的。馬先生在當時的香港,收歸青銅器、石刻、陶瓷、玉器等300多件流散文物。
  • 古墓中發現「怪獸」,專家說是「上古尊神」,卻搞不清楚它是什麼
    雖說6座大墳安葬的都是古之忠良,考古隊卻從墓中發現了一隻「怪獸」,專家更是稱之為「上古惡神」;但今天它卻成了「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並被珍藏於南京博物館之中。歷史熟悉的朋友或許知道一個與「刮目相看」相比肩的典故,也就是今天京劇傳統曲目「除三害」;相傳三國名臣周舫有子「周處」,自幼天生神力,又得尊長嬌生慣養,久而久之被百姓視為禍害,與南山猛虎、長橋蛟龍並稱「江東三害」。
  • 近代最無恥收藏家,183件國寶無償捐給美國,給國家卻要450萬美元
    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國喪失了大量的領土、財富以及國寶文物。其中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更是遭到列強的毀滅性打擊。 《長江萬裡圖》卷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展出現場 隨著翁萬戈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意識到手中的國寶文物應當捐給國家,我國眾多權威專家得知這一消息後,
  • 佛像體內藏近200件寶物,專家掃描後為難:要不要砸開取出國寶?
    專家掃描後很為難,只有砸碎佛像才能取出,要佛像還是要國寶?一時間日本各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奈良國立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通過超聲波內視技術,發現文殊菩薩坐像中發現了捲軸等約200件藏品,並且都屬於日本鎌倉幕府時期的文物。
  • 又一「陸地坦克」來襲,一腳踩出1000馬力,遠比奔馳大G霸氣,悍馬慌了
    又一「陸地坦克」來襲,一腳踩出1000馬力,遠比奔馳大G霸氣,悍馬慌了。 它的內飾方面,顏色比較的單調,只有黑色和白色兩種。 這輛車有三個版本的,分別是基本款,裝甲版和旗艦版,他們的售價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是109萬-246萬之間,這樣的價格以他的性能來說不算貴,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是買不起的,而且就算有錢你也不一定能買得到
  • 小夥痴迷武術,用「隱身術」盜走故宮9件國寶,專家:損失1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共有20多萬座古墓被盜墓賊嚴重挖掘,不計其數的文物被販賣到海外,至今還沒回到自己的祖國。然而被盜的不僅僅只有古墓而已,在設備完善的現代社會,博物館也成為了盜墓賊的盜竊對象。有一個小夥痴迷武術,自練隱身術盜走故宮9件國寶,專家:損失10億元。
  • 湖北發現戰國千年古墓,出土一件兵器,專家:可能是失傳的國寶
    但是這種工作被很多人不理解,他們覺得這是對埋葬者的大不敬,實則不然,如果專家不對它們進行搶救性發掘,它們就會落入盜墓賊之手,流往海外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考古工作勢在必行。上世紀70年代,湖北隨州市的一個小鎮由於要擴建廠房,所以工人們便炸石開山,卻沒想到意外的炸出了一座墓穴,於是他們便不敢再繼續開工,馬上上報了文物局,隨即便有專家趕到現場。
  • 中國3000年前青銅器,被專家當成「邪物」,流失日本卻被奉為國寶
    有一件源自3000多年前的神器,卻被考古專家當成「邪物」。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如今卻成為了日本的國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經過很多專家的鑑定之後,認為這件文物乃商代晚期的青銅器。 這本來應該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因為在考古界流行一個說法,金器銀器都不如商周青銅器。 但是為什麼專家卻認為它是「邪物」呢?首先來看一下這件文物的名字,這件文物名為「猛虎食人卣」。
  • 這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禁止出國展覽,發現者獲五雙手套獎勵
    縱觀古代歷史,你就會發現,關於「識貨」的名言,絕對不在少數,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千裡馬少之又少,伯樂卻更是有限,千年積累下來,也有不知道多少文物曾經一度蒙塵。 就拿元代的瀆山大玉海來說,這一件忽必烈花費13噸玉石打造的酒器,等到清朝大臣發現它,竟然只是被放在一家寺院,被幾個和尚當做醃製鹹菜的罈子,多少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 蘇州大發現,小學生「掏鳥蛋」掏出珍世國寶,專家:值50個億
    不過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件關於小學生「撿寶」的事,他們在玩耍時曾發現過珍奇國寶。 蘇州曾經有過這麼一件事,這是一個大發現。有一群小學生想去掏鳥蛋,卻在玩耍時不經意發現了宋代珍寶,這是他們無意中掏出的珍世國寶,專家表示:值50個億。
  • 1996年,專家發掘了圓明園,意外地發掘出了5萬件國寶
    ,叔叔也不會忘記放一場大火燒毀了自己的帶不走,寶貝,沒有燒死逃跑的300多名中國的工匠,假面,宮女著手組離開這裡,然後笑著回到歐洲,兩名竊賊的名字是英吉利和法國1900年,8名強盜手牽手再次進入圓明園因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已經被兩名強盜搶走了,不甘心的新強盜們砍下了一根漂亮的柱子,把木橋的木柱劈開了經過火劫木劫石劫,35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 日本發現「傳世國寶」,經鑑定值2500萬,中國大媽:我做的,賣80塊
    為此,日本還鬧出了發現中國「傳世國寶」的笑話。這裡說的珍寶就是大名鼎鼎的傳世孤品「曜變天目茶碗」,在日本被喜愛程度僅次於大熊貓,曜變天目茶碗原本是中國南宋時期的孤品,產自福建建安水吉窯,是一種黑釉建盞。
  • 美國專家:真搞不懂中國人,醫護人員為何如此勇往直前?
    美國專家評論,真搞不懂中國人,醫護人員為什麼如此勇往直前?,雖然我們無法避免意外,但在面臨意外的時候,肯定會有些恐懼,沒有一個人是不怕的。他們也是一個很普通的,他們也有孩子和家人,而他們沒有後退,一直在背後默默付出,所以我們才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因此美國專家表示,真搞不懂中國人,為何他們不怕意外。
  • 《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如果你對《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文物念念不忘,不妨親身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一睹文物們在現實世界裡的「音容笑貌」。若想探訪老北京文化,首都博物館是首選。但想要看到國內的「重量級」國寶,還得是國博。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入口在天安門斜對面,出口則正對人民大會堂。
  • 這個「叛徒」,卻為國家拯救了百萬件國寶
    他被譽為「中華國寶守護神」, 一生嘔心瀝血救下百萬件文物, 周總理稱讚他為「國寶」,1930年春,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在內蒙古居延海發現了西漢時期的竹木簡書,這些竹木簡共有14000多件,被後世稱為「居延漢簡」。居延漢簡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漢代社會軍事文獻,其價值之可貴,早已為學界所周知。再加上這批漢簡的傳奇經歷,使得它的聲名,更是逾越了小小的學術圈,而為大眾所矚目。
  • 中國大媽花80元做「傳世國寶」,被日本鑑寶專家估值兩千五百萬
    在日本的鑑寶節目發現一件「傳世國寶」,專家估價2500萬,卻被中國大媽直言道:那是我80元做的。那麼這「傳世國寶」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一、「傳世國寶」的來歷 此次受到爭議的物品叫「曜變天目茶盞」。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湖南省博物館裡的11件「國寶」,盡顯「王朝盛世,絕代風華」
    湖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8餘萬件,在這眾多文物中,有11件國寶級文物,極具代表性。這11件館藏國寶,其中有5件出自長沙馬王堆漢墓,其它6件也多是精美的國寶重器,顯示了幾代王朝的盛世繁華。先說這5件出自馬王堆漢墓的國寶級文物,它們都出土於其中的一號墓,即軑侯夫人的墓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