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百科全書》將觸網

2021-0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大百科全書》將觸網

2017年06月15日 14:3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劉少華 彭時君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執行副總編輯劉國輝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關鍵詞: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百科;百科網站;標杆

作者簡介:

  網絡時代到來之前,人們查閱陌生名詞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查閱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如今,打開瀏覽器,搜尋引擎裡收錄了眾多百科網站。

  明年起,這些網站裡將增加一個權威選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將會採用在線百科的形式。

 

  2萬多專業人士確保準確權威

  2011年11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意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建立數位化編纂平臺,編纂發布和出版網絡版、紙質版。大百科全書由純紙版向網紙互補形態的編纂轉變,標誌著《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重大歷史轉折。

  「網絡版收錄的詞條完全為國家知識體系服務,將全面開放,供廣大讀者免費使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執行副總編輯劉國輝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從世界範圍看,網絡版百科全書也是大勢所趨。2001年,知名在線百科網站「維基百科」創立;2012年,《大英百科全書》紙質版停印,全面轉入網絡化。在中國,很多網際網路企業提供了百科服務,如百度百科等。

  較之已有的百科系統,《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網絡版有兩個方面的優勢:準確性與權威性。據悉,編委會已動員全國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各學科2萬多名權威學者,所有詞條將由他們親自撰寫、審讀及把關。

  規模兩倍於《大英百科全書》

  按計劃,明年上線試運行時,《中國大百科全書》將收錄超過10萬條內容,逐步達到首期目標的30萬條,其規模將是《大英百科全書》的兩倍。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網絡版設立專業、專題與大眾3個板塊。專業板塊主要包括首期的30萬條條目,以專業知識結構的呈現為主。網絡版上線後,編委會才會開始專題版板塊與大眾板塊詞條的撰寫。其中,專題板塊注重單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探討;而大眾板塊收錄的是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形式將更活潑。

  據介紹,網絡版的學科體系以教育部的一級學科為基礎,參考《中國大百科全書》第1版和第2版的分卷設置,學科數量由前兩版的66個增至103個,囊括了傳統學科與新型學科兩大類,某些重要學科的條目也會增加。

  「科技發展得很快,我們將不停修改完善。」劉國輝表示,第3版的編纂工作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會順應時代發展態勢,堅持知識體系的不斷調整,正確反映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立起民族文化的標杆

  網絡改變了信息查閱的方式,但對時效性要求很高。對於以「十年磨一劍」著稱的百科全書來說,在發布網絡版時,平臺建設、內容選擇、編輯加工等方面的難度也大為增加。

  當然,科研任務重導致專家回稿時間長、企業面臨生存壓力、編輯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也一直存在。儘管如此,劉國輝對網絡版的上線依然有足夠的信心,「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提供項目資金;所有的專家都十分願意參與和付出;編輯隊伍也會儘量爭取協調,全員以愛國敬業、無私奉獻的 『大百科精神』,做好國家的基礎工程建設」。

  百科全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杆。「對當下身處全球村的中國而言,我們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有自己的話語體系,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有自己的文化展示。」劉國輝表示。

  據悉,《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網絡版部分內容將爭取在2018年年底試運行。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張賽)

相關焦點

  • 《中國大百科全書》將觸網 2萬多專業人士確保準確
    原標題:《中國大百科全書》將觸網   明年起,這些網站裡將增加一個權威選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將會採用在線百科的形式。   2萬多專業人士確保準確權威   2011年11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意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建立數位化編纂平臺,編纂發布和出版網絡版、紙質版。
  • 《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亦將「有如蒼穹」
    2011年11月,由國務院立項,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承擔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編纂工作正式啟動。與前兩版不同的是,為了應對數字時代的挑戰,第三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將同時編輯網絡版和紙質版,網絡版將先於紙質版面世,紙質版擬待各學科捲成熟完善後,再正式出版。由純紙版向網紙互補形態的編纂出版轉變,標誌著《中國大百科全書》迎來重大歷史轉折。
  •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化萬裡長城」
    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裡,我們已將網際網路奉為無所不知的終極智庫,而人們的傳統研究與獨立思考能力則退化到了石器時代。我們處處依賴網際網路,而在地球村的各個角落,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爭取思想的自由。擁有約7.5億網民的中國不走尋常路。中國計劃在2018年推出自己國家的網絡版大百科全書。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二十年
    今年的11月18日,對於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對於中國的百科事業,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20年前的這一天,國務院轉發了經中共中央批准的國家出版局、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請示報告。正是在此基礎上,才誕生了中國大百得全書出版社,才有了中國百科事業如火如荼的發展。
  •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問世
    《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問世 發表時間:2011-05-20   來源:中國文化報   5月18日,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和北京國圖書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管理科學與工程卷編纂啟動
    原標題:《中國大百科全書》管理科學與工程卷編纂啟動近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管理科學與工程卷編纂工作在合肥工業大學啟動,這也是《中國大百科全書》首次將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單獨成卷。中國工程院院士、合肥工業大學教授楊善林擔任該卷主編。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將採用在線百科形式—新聞—科學網
    明年起,這些網站裡將增加一個權威選擇——《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將會採用在線百科的形式。 2萬多專業人士確保準確權威 2011年11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同意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3版,建立數位化編纂平臺,編纂發布和出版網絡版、紙質版。
  • 黃坤明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成立40周年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 與改革開放同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成立40周年暨中國百科出版事業發展座談會18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自覺擔當職責使命,努力將新版《中國大百科全書》打造成有中國特色、有國際影響力的權威知識寶庫。  黃坤明指出,《中國大百科全書》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起步和發展起來的。
  • 學術淵藪知識寶庫 《中國大百科全書》是如何誕生的
    為此,專門成立了由著名科學家、學術大家等組成的總編輯委員會,並動員、協調全國學術界、各部委和各高校的力量,同時,還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及上海分社,專職承擔《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工作。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過程中,鄧小平同志親自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題寫社名,親自審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一些重要條目。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海洋卷編纂工作啟動
    在編撰工作啟動儀式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執行副總主編龔莉介紹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及第三版的總體設計理念。《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海洋卷主編管華詩院士簡述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編纂的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重點強調了框架設計方案和編纂要求。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大氣科學編委會在大氣所召開
    7月31日下午,《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大氣科學第一次編委會會議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召開。   會議由學科主編、中科院院士、大氣所呂達仁主持。呂達仁發言指出,雖然現在百科的種類和形式很多,但《中國大百科全書》具有學術地位高與不可替代性特點。
  • 《中國大百科全書·長江卷》編寫工作會在武漢大學召開
    12月30日下午,《中國大百科全書·長江卷》編寫工作會在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舉行,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馮天瑜,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玉堂,長江科學院原副院長陳進,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武漢分社總編等20多位專家出席了會議,會議由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長劉禮堂主持。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為一套書而成立 與改革開放同行
    在近日召開的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一批「有年頭」的書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其中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裝幀樸素端莊,引人駐足。  40周年,不僅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節點,對於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來說,也是其建社的第40年。這家與改革開放同行的出版社,見證著出版業變革與發展的歷程。
  • 你知道《中國大百科全書》這座知識寶庫是如何誕生的嗎?
    為此,專門成立了由著名科學家、學術大家等組成的總編輯委員會,並動員、協調全國學術界、各部委和各高校的力量,同時,還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及上海分社,專職承擔《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工作。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過程中,鄧小平同志親自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題寫社名,親自審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一些重要條目。
  • 《中國大百科全書》海洋卷編委會專家審稿會召開
    8月8日至11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海洋卷編委會專家審稿會在青島海洋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召開。來自全國涉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編委會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編委會副主編、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編委會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孫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三版內容中心主任徐世新等出席會議。
  • 水利部全面啟動《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水利學科編纂工作
    近日,水利部在京召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水利學科編委會第一次會議,全面啟動《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水利學科編纂工作。水利部部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水利學科編委會主任陳雷主持會議並講話。
  • 科學網—《中國大百科全書》果樹學科編撰工作會議召開
    本報訊 12月6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園藝學科編委會二級學科果樹學科第一次編撰工作會議在華南農業大學召開。
  • 郭沛教授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林經濟管理卷啟動會
    11月13-15日,《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農林經濟管理卷)編纂工作啟動會在南京舉行。來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以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浙江大學等14家高校的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和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我院院長郭沛教授出席了本次會議。
  • 楊牧之 |從《不列顛百科全書》到《中國大百科全書》
    不過我和《中國大百科全書》還是緣分不淺。《中國大百科全書》(二版)在立項之前,我和百科社的有關同志到國務院秘書局去商量立項的事,這是第一次。二版進行中間,我和百科社領導到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那裡做「百科全書」二版的工作匯報,以得到指導和支持。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外延」「內護」結合,走向世界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40年前,為了編輯一部屬於中國自己的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以下簡稱百科社)成立。聯手美國寶庫山集團,啟動了「中國百科進美國」項目,旨在通過資料庫形式將聚焦中國主題的百科內容帶給歐美讀者,充分發揮百科詞條內容權威、知識準確、覆蓋面廣的特點,有效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據新媒體中心主任張新智介紹,《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內容已推廣到國外100多家高校、圖書館、孔子學院;《中國大百科全書》繁體字網絡版也已在中國臺灣地區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