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傳佛教中,一處補生彌勒佛坐像有什麼特殊含義{一}

2020-12-25 重樓逾陀

說到彌勒佛,人們心中總是會出現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形象,的確,彌勒是慈心的意思。但在藏傳佛教中,源於佛像繪製經的彌勒形象,卻有著更深刻的哲學含義……

彌勒(梵文Maitreya,藏文Jampa)意為「慈心」,故亦稱為「慈氏」。按照大乘佛教觀點來看,彌勒其實於無量劫以前早已成佛,但現在住在兜率天內院淨土中,待將來時機成熟的時候,即應眾生之因緣而在未來人間,龍華樹下示現如同釋迦牟尼佛那樣的成佛事跡。

在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間成佛的時候,彌勒為八大菩薩弟子之一。

如果將佛陀所講經論進行總結和歸納,可以分為廣行派及深觀派兩支傳承,其中之廣行派法義乃由佛陀傳授給彌勒,再經無著、世親等歷代祖師傳至今天,而深觀派教法則由佛陀託付給文殊師利菩薩,經龍樹、月稱等歷代祖師傳至今天。

彌勒之傳統坐相頗為特別。從這幅唐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並不象其他佛陀那樣雙盤跏趺而坐,而是如現代人般坐在椅子上。為什麼彌勒形相會被畫師們繪製為這種坐相呢?這象徵他將馬上站起來救度眾生,很快由兜率內院下降人間利益眾生(但按照現代時間換算,似乎近56億年左右之久)。

彌勒的雙手作說法印,代表他將來成佛後會廣 說佛法。他的雙手各拈一龍華樹的花莖,象徵他將於龍華樹下示現成佛之相,有別於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彌勒左手所持的花心中託著一個水瓶,象徵他將生於婆羅門族中;右手所持的花心中託著一個法輪,象徵彌勒將會於人間說法。

彌勒之手印及法輪表示他將宣講佛法。彌勒的頂上佩戴一座小小的佛塔,象徵彌勒之師承亦源自本師釋迦牟尼佛,表義修行要成就需依止善知識。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佛陀是沒有上師的,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任何一位佛陀都有自己的老師,譬如彌勒佛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而釋迦牟尼佛的老師則是燃燈佛。如果沒有老師,想去從未去過之地,是絕無可能的。

婆羅門是印度的一個重要種姓,他們常備一個淨水瓶隨身攜帶,故此水瓶是代表彌勒將來之出生民族和種姓。這點跟釋迦牟尼佛稍有差別,釋迦佛降生在剎帝利王族。

在漢地流行的彌勒形象據說是依照古時候的布袋和尚而造,雖然沒有經典的出處,但大肚能容、笑口常開的形象卻也代表著慈愛之意。

在汗牛充棟、廣博如海的佛教經典中,核心思想只有兩點:即予人樂、拔人苦的慈悲心以及洞察事物現象與本質的智慧。而前者在大乘佛教哲學中,地位更為突出。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長壽佛阿彌陀佛的梵文原意是「無量光」和「無量壽」兩種意思,具有空間和時間兩種性質,本來都是阿彌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在喇嘛教內卻將這兩種含義分別當做兩尊佛供奉。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
  • 甘肅這座佛閣 罕見供奉藏傳佛教各派宗師 建築精妙全球獨此一處!
    據記載,米拉日巴佛閣始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最初是為紀念藏族民眾中最富傳奇色彩、婦孺皆知的米拉日巴尊者而修建的一座佛塔。米拉日巴尊者(1040-1123)是西藏最著名的苦行僧和藏傳佛教噶舉派(俗稱「白教」)的創始人之一,在文學史上也佔有一定的地位。
  • 藏傳佛教佛像主要種類及代表佛像
    有塑像、畫像、雕刻、唐卡等多種形式。佛像是佛身代表,在通常意義上,代表佛菩薩的智慧。這和外人所理解的膜拜對象不同。佛教自釋迦牟尼創教發展至今,在我國分為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三大流派。南傳佛教也叫上部佛教,屬於小乘佛教,以自身解脫為終極目標。佛像只有佛陀也就是釋迦牟尼這一種。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均為大乘佛教,以普度眾生為己任。
  • 「未來佛」彌勒佛,下世度人的時間,到底在什麼時候?
    彌勒佛是大乘佛教所供奉的眾多佛菩薩中的一位。佛陀時代,經過佛陀確認,彌勒佛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下生到娑婆世界,證悟無上正等正覺後,開始做普度眾生的事。彌勒佛生於一個婆羅門家庭,後來進入佛教中修行,成為佛陀的弟子。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一)
    有鑑於此,今天我們依然很有必要將藏傳佛教置於整個世界佛教體系和世界佛教研究的總體視野中,對其被賦予的多重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身份認同進行全面和細緻的觀察和分析,以揭開籠罩在藏傳佛教身上的迷霧,認識其本來就十分豐富和複雜的真實面目。希望這或能有助於人們正確地理解藏傳佛教,使它能夠走上一條更加理性、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
  • 觀修的智慧與歡喜 藏傳佛教五大金剛的藝術特性
    所以,藏傳佛教強調:「佛於顯密經教多處垂示,月食時善惡作用增長七俱月氏倍,日食時增長十萬俱月氏倍。此土雖不見食,,他洲見食者亦能增長。是故一切明智之士,凡際此刻,皆應加行修習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入尊』諸法,以及念誦、朝山、布施、放生等善事。」
  • 為何宋以前絲綢之路上的大佛像多為彌勒佛?
    近日,四川仁壽黑龍灘水庫一尊彌勒佛大像因水位下降露出水面而受到廣泛關注。其實在宋代之前的絲綢之路上,出現了很多佛教大像。從所列中國18處大佛像的題材來看,除幾身立、坐佛難以確立為何佛以外,多為彌勒佛,且集中在唐代。為何多造彌勒大像?本文主要對佛教彌勒大像的功用性進行研究探討。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這種與動物的密切關係很自然地表現在各類宗教和藝術當中,本文從泛藏傳佛教角度,粗略地探討動物形象在佛教造型中的種類和寓意。動物形象在藏傳佛教造型中廣泛出現,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大多具有特定的含義。這一現象在藏區民間和各時代的藝術創作中也極為常見。
  • 藏傳佛教中的十相自在圖
    在藏族文化和藏傳佛教裡有很多寓意吉祥的圖案。常見的有吉祥八寶、六長壽圖、吉祥四瑞,印度人牽象、蒙古人馭虎等。除此之外,在藏傳佛教裡還有一個非常殊勝的圖案,叫十相自在圖。圖案中的五種顏色象徵著宇宙中的五種基本元素:水、火、風、地、空。 十個符號又分別象徵須彌山和金剛體的各部位和人體的各個部位,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應關係。總之,十個符合之間存在這極為複雜的辯證關係,而且整個圖案是內、外、別三種時輪的概括,對不熟悉時輪金剛的人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 藏傳佛像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的區別是啥?
    一、地位不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不是其本名,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意義是「釋迦族聖者」。藏傳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我們屬於娑婆世界)的教主,因釋迦牟尼出生於印度,對我們來說屬於西方,所以說是西方教主。
  • 鈞魂分享: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鈞魂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愛好古陶瓷/青銅器/金銀器研究;熱衷於古代藝術品收藏。鎏金銅雙身金剛持坐像清 乾隆(1736—1795年) 高30釐米此像主尊兩手分持金剛鈴和金剛杵交叉於胸前,抱明妃。明妃為般若佛母,佛母雙手分持鼓與嘎巴拉碗。
  • 藏傳佛教噶舉派《大手印》與禪宗為什麼不立文字?
    現實中很多人犯了斷章取義的錯誤,比如阿彌陀經,不是單單叫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需要悟透參透蓮花部心要,才能獲得成就。學佛修持需要這樣:不看佛經字面意思,比如阿彌陀經,不可斷章取義,拿出一段話幾句話斷章取義,需要理解領悟整部經典的中心核心含義,阿彌陀經是藏傳佛教密宗蓮花部心要,屬蓮花部心要。
  • 一男子長相酷似彌勒佛,被一有錢富婆帶回家,具體發生什麼了?
    在我國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信仰的宗教,但是還是有不少的人有宗教信仰的習慣,如今,最多人信仰的宗教應該就是佛教了,畢竟佛教是我國從古代就有人信仰的教派,而且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都有佛教的寺院,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人去祭拜,很多人都認為給佛祖上香會保佑平安。
  • 在甘南有一處藏傳佛教寺院,平日裡殿堂緊閉,也只有一個小沙彌在
    有時候本意並非如此,誤打誤撞中卻邂逅了一場難得的相逢。恰如那日,我們從永昌驅車1個多小時去到了皇城景區。抵達才知原來是一個水庫,名為皇城水庫,位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一處有著迷人的草原風光和濃鬱的裕固族風情的地方,奈何我們在這個深秋前往,一切蕭條而肅穆。好在,天氣慢慢轉晴。遠處的雪山竟一點一點的顯現在倒影之中。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九宮八卦圖,是藏文化和藏傳佛教重要符號之一。藏族同胞家庭多以三色合金形式製作成護身符,稱為「九宮八卦咒牌」,很多人將此視為傳家寶。在藏區現存的九宮八卦咒牌,就有很多是老物件,歷經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傳家寶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表面光滑,乃至有了包漿,圖案也有些模糊,也正因為如此尤顯珍貴。
  • 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大圓滿法
    藏傳佛教是藏族人民以印度佛教,主要是密教為藍本,揉合了藏族本土宗教文化的成分,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獨具一格的佛教流派。藏傳佛教充分吸取本民族和外地佛教的養分,在傳教形式、佛像形像、修持方法等一系列方面都對印度密教進行適應於自身的重大改革,形成了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覺朗派、格魯派等眾多各具特色的分支宗派。
  • 一文概覽:藏傳佛教是如何「玩死」元朝的?
    隨著帝師制度的建立和宣政院的改制,藏傳佛教的政治地位逐步加強。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有功於元朝國家建設的藏傳佛教,開始走向了另一極端。
  • 藏傳佛教像上的硃砂紅
    近年來,藏傳佛教造像在文化領域非常受重視,在國際的重大展覽中,藏傳造像也佔據著很大比重,往往不是併入「中國藝術」,而是單獨有「喜馬拉雅藝術」這個門類。比起我們熟悉的漢傳佛教,藏傳有諸多不同:擁有數量龐大的神靈系統;有大量威武乃至嚇人的護法神;有好不含蓄的與性相關的表達。產生這些區別的根源,還得從西藏的歷史和印度的古老文化中找尋。藏傳造像在哪些情況下有硃砂紅呢?一是裝藏。
  • 作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佛,你真的了解嗎?
    作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佛,你真的了解嗎?「笑口常開、大肚能容」這是大家對彌勒佛的印象。但實際上這個大肚布袋和尚形象的彌勒佛,是中國本土佛教中的彌勒佛形象,甚至可以說,這個形象只是彌勒佛的一個應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