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是社會現實的寫照,也暗示了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位小丑

2020-12-22 樂哈顯現

這部電影試圖合理的向我們說明小丑是如何誕生的,他可能只是一個普通人,最終在接連的打擊下一念成魔。亦或是他只是一個有臆想症的精神病患,電影提供了小丑誕生的多種可能性。小丑這部電影就像是社會現實的寫照,在經歷一系列的挫折打擊後,徹底瘋魔,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或許我們更應該向電影裡面小丑曾經的同事,那個侏儒多學習學習,他比起小丑甚至連身體都是有缺陷的,在那樣的社會下他所受到的打擊、嘲笑、生存不會比小丑少。

其次,亞瑟懷著一個做喜劇演員的夢,還有一位他粉了多年的愛豆。這些微弱的光亮和溫暖,支撐著他在垃圾遍地、鼠患泛濫、臭氣燻天還有流氓遍地的哥譚市努力地生存。但凡他還能保存其中的一點點愛和光明,他都不會徹底地踏入深淵。在面對孩子時,亞瑟還是很自然的逗他們笑,公交車上小孩的母親向他說不要騷擾他的孩子,這句話本來正常,但對男主來說,這句話很搞笑,意為「我只是在逗他開心啊,我懷著滿滿的善意」。

但他的」逗人笑「沒有得到認可,所以他的笑是掩飾自己的尷尬,疑惑,但這疑惑始終沒有消失,都是他「黑化」的催化劑。我也不認為男主真的「狂笑症」,這也是這個社會對他的標籤,他不做解釋,或許是認為沒有必要。亞瑟第一次在地鐵殺人之後,他慌亂地跑到了一個衛生間裡,這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但是當他一反平常的佝僂蹣跚,輕盈地跳起舞,這是他心中的小丑開始甦醒的象徵。他終於開始釋放內心壓抑許久的自我,慢慢走向極度混亂的自由。

然後他弒母、殺同事、殺愛豆,甚至還可能殺了暗戀的女鄰居,親手把自己的所有後路斬斷,從此變得無所畏懼,沒有軟肋。當一個人沒什麼好失去的時候,他無疑是強大而可怕的。他對公交車上的孩子報以笑臉,卻被孩子的媽媽斥責,讓他不要騷擾孩子。他卻連解釋也說不清,被突發的狂笑症弄得喘不過氣。他走到了低谷,覺得自己本沒有做錯什麼,卻承受了如此大的傷害。

在低谷和底層掙扎的人,都會敏感又極端,驕傲又自卑。渴望著常人能得到的尊重和正常的生活,卻總是求而不得,越是簡單的看似每個人都有的東西,卻那麼遙遠。另外,小丑以報復社會的方式釋放自我固然不對,但直接根源卻也是這個無情的社會。社會是人類締造的,人的思想千差萬別。

也就造就了人類社會的不同等級,精英階層自以為給社會帶來了更多的財富,從而自我的認為就是社會的管理者,而那些底層的人們是寄生在他們創造的社會環境中,底層居民需要他們引領需要他們管理才會正常生活。由於不了解底層的生活,反而要為為其制定生活秩序,所以造就了底層的極端發展,小丑就是其中的犧牲品。

最後,小丑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他的狂想,同時也是電影開放結局的基礎與前提。亞瑟可能從頭到尾都在阿卡姆,幻想了整個的故事,幻想自己如何被蹂躪與如何復仇。當這種幻想無限接近於真實,他幻想的自己也無限接近於真實的自己。或許外界的哥譚一切安好,但是他已經獨自完成了蛻變。這也是每次和老爺對線都能佔上風的一種可能原因,在無盡的幻想中他已經幻想出了無數的蝙蝠俠,幻想出了無數蝙蝠俠的模式與應對,從而能想出無盡的方法來克制。

相關焦點

  • 《小丑》摘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小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丑》摘得奧斯卡 男主角: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一個小丑 《小丑》主演華金菲尼克斯在第92屆奧斯卡上獲得了 男主角。 豆瓣評分8分,它講述了一個小人物的悲劇,像極了我們每個人。
  •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
    他,就是小丑。小丑在許多人的童年印象裡都是喜劇表演中給人們帶來歡樂的角色,這種扮演藝術曾流行在全球各地,頗受各大馬戲團和遊樂園的青睞。而時至今日,小丑這一角色的釋義開始變得複雜起來,漸漸地,他在人們心中不再是單純的形象了。縱然事出有因,人們看到的永遠只是表象。
  • 傑昆·菲尼克斯的《小丑》,癲狂演技爆出病態社會,社會真實寫照
    這對同病相憐的母子,在社會的寒意中相互取暖生活,都成了彼此永不退減的溫暖。 但亞瑟依然向著他的脫口秀演員目標邁進。 然而在一次嚴重失誤後,老闆立即解僱了他。一切向好的生活再一次墜入無情的冰洞。
  • 小丑Joker | 對抗社會冷漠,小丑在人間
    小丑就是每個社會都會有的邊緣人 亞瑟·弗萊克是一位脫口秀喜劇演員,家境清寒、生活困苦,但母親總是告誡他:要永遠保持微笑 他甚至來到了韋恩家族豪宅,與小少爺布魯斯韋恩見面,沒有一絲憤怒,小丑對這個什麼都擁有了的小男孩,比出微笑的手勢,那是過去支持著他的力量,如今卻成為最挑釁的語言,兩人的第一次相遇
  • 飾演小丑的五大演員,《小丑》僅是其中一位,他才是扮演者的傳奇
    看過《蝙蝠俠:黑暗騎士》的人都知道小丑是一個超級大反派,但很多人就喜歡小丑而討厭蝙蝠俠,至於原因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飾演小丑的演員一共有五位,今年最新上映的《小丑》已榮獲威尼斯最佳影片獎,其電影整體凸顯出了兩個字:真實!
  • 究竟是不是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呢?
    電影《小丑》劇照究竟是不是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小丑」呢?我覺得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淺談一下我的看法。甚至還會對自己進行一些催眠和暗示,讓自己在那段時間成為了一個真的小丑。但是在結束之後,卻還是從角色中沒有辦法出來,最終只能服藥治療。
  • 年度最佳,DC《小丑》出爐,為什麼我們都怕小丑?
    提到小丑,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忘記諾蘭版《蝙蝠俠》中的希斯萊傑,深入骨髓的表演背後,仿佛讓人看見了人性的地獄。人們都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雖然自殺小隊中的小丑的表演依然在線,可以在希斯萊傑的光芒和神話之下,就顯得暗淡了很多。不過這一情況可能要被打破了,不久前,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放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小丑》為何如此扣動心弦?展現的是現實社會的現狀
    《小丑》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我對這部電影沒有任何的歧視,相反還特別認可,對角色的描繪以及鏡頭的特寫和表演上面,都是一部非常值得大家尊敬的藝術品,在電影史上面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我非常喜歡這個影片當中所塑造的小丑角色,但是大家對於小丑所帶來的這種負面影響,卻非常不認同,認為它只是一種所謂的價值觀。
  • 《小丑》為什麼敗給《寄生蟲》,它承載了我們每個人心中……
    這一屆奧斯卡,《寄生蟲》和《小丑》毫無疑問是最受關注的兩部電影。最終《寄生蟲》擊敗《小丑》,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這兩部電影,故事的主線都和階層對立有關,都是弱勢群體和上層社會的衝突。很多人認為《小丑》被擊敗,一部分原因是《寄生蟲》的故事層次比《小丑》更豐富細膩,戲劇化衝突更激烈。
  • 嘗試打破你心中住著的「小丑」——電影《小丑2019》
    有時心中住著「小丑」,有時又像「小丑」一樣活著嘗試打破你心中住著的「小丑」嘗試打破你心中住著的「小丑」——深度解析電影《小丑2019》「小丑」更像是我們心中住的一種人格,有時會壓抑,而有時又會爆發。提起「小丑」,希斯·萊傑在《蝙蝠俠》中將他演活而在《小丑2019》中,傑昆·菲尼克斯竟讓他扎在觀眾們的心裡電影之初,我的印象:他不叫「小丑」他有自己的名字「亞瑟」他是一名「小丑」演員,認真的對待工作,想過平凡的生活
  • 「影評」我們不是小丑
    30年後的今天,創造一個瘋狂的超級反派的方法是把他丟進社會。」影片鏡頭中的哥譚市,不管是在街道上,還是在地鐵上都充斥著塗鴉、垃圾、蕭瑟。社會放棄了底層人民,每個人都築起高牆,處於過度恐懼、過度自衛的情緒中,從而變成相互冷漠、排斥,而排斥過度就是暴力。
  • 相泮讀書15《小丑》
    《小丑》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故事發生在哥譚鎮,講述了亞瑟·弗萊克從「小丑演員」變為「小丑惡徒」的過程。一、亞瑟的理想和幻想影片開始亞瑟懷揣著喜劇人的豐滿夢想,但現實卻是亞瑟靠扮演小丑和街頭賣藝賺取微薄的收入。亞瑟有病,他得心理諮詢治療,還得吃著7種混合藥劑,來穩定著自己的情緒。在家中,亞瑟還有一個精神狀態同樣病態的母親潘妮要照顧。
  • 雜談·人類社會的宿命:《寄生蟲》與《小丑》所暗示的秘密
    而大家看《小丑》,人們看到的則是一個被瞞騙欺辱且嘲笑的精神病人在苦苦謀生不可得的情況下成為了罪惡之城哥譚市的一個Chaos精神Icon(偶像)的故事其實這兩部片子都指向著一個不可調和的社會矛盾:文明發展的盡頭是衰敗和混亂
  • 從《飛越瘋人院》到《小丑》,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還是反饋?
    當《小丑》首次2019年9月首次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播放時,這部色調陰暗、暴力、血腥、瘋狂的作品,幾乎讓整個西方社會都為之瘋狂點讚。這樣的場景讓人想到了上世紀70年代電影《飛越瘋人院》。而《小丑》則用的是大富豪託馬斯·韋恩和知名主持人穆雷做代表社會和輿論的權威,小丑代表的社會底層+邊緣人群+不法分子則代表了與之挑戰的力量。小丑最後的瘋狂是為底層受壓迫、被忽視者鳴不平,反對精英階層對底層民眾的漠視與規訓。唯一的區別在於,《飛越瘋人院》儘管有著極濃烈的社會批判意味,但電影的色調是秋天落葉般的暖色調。
  • 《小丑》對現實的映射
    《小丑》從一開場便描述了一個骯髒混亂的哥譚,處於社會底層的環衛工人首先發起罷工,成千上萬的垃圾堆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讓街道從裡到外都髒透了。然而這種髒也只會引起普通民眾的反感,鏡頭掃過音樂廳裡的上流社會舉辦的慈善晚會,那裡永遠乾淨敞亮。
  • 美國暴力事件:現實中的一部《小丑》
    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在美國真實上演了,甚至連電影情節都成了現實。蝙蝠俠、小丑等角色紛紛走向街頭。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電影《白宮淪陷》都快要上演了,在當地時間29日晚抗議者聚集在白宮外時,川普被帶到白宮的地下掩體處避難40分鐘左右,隨後被帶回樓上。這些橋段往往我們只能在電影裡看到,實在沒想到在美國的現實中竟然成真了。
  • 電影《小丑》一部關於社會和人性的寫照,真實而自然
    首先,這部電影反映了高譚市艱難的社會環境和上層階級醜陋的一面,這是壓倒亞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的社會存在問題。如果我們想推翻他們,我們需要改進。但是發洩和消滅暴力有用嗎?這只是一種情感的暴力表達,對社會進步毫無意義。人們是盲目的。
  • 《小丑》: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
    在深淵面前,所有的人生都是平等的,姑且放棄討論電影情節的諸多不合理性,我瞧的只是菲尼克斯的表演,他用肢體和表情,一步一步走向徹底的瘋狂,世界會好嗎?韋恩們眼中的小丑是誰呢?精神病與失敗者。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在結尾帶來糟糕的一天,瘋狂的人愈來愈多,漸漸變成小丑們的集體狂歡。實際上,垃圾滿地的街頭,戾氣漂浮,理性到瘋癲,源於希望一個一個地破滅。
  • 寫給心中那個充滿善意的小丑
    想起電影《小丑》中的「smile」這首歌,出自卓別林《摩登時代》,歌詞的第一句是「當你的心在疼,但還是要微笑。」 你快樂嗎,你傷悲嗎,每當晨曦來臨,城市的風揭開紫色的窗簾,城裡的月光又把夢點亮。你行色匆匆,健步如飛,你對自己微笑「對,微笑,就這個樣子!」
  • 小丑2019:社會黑暗讓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男人墮落為「小丑」
    電影《小丑》是封神生產的華納,在這齣戲中,他用小丑的形象諷刺那個年代人民對權力的渴望,而忽視了下層民眾。這部電影向我們介紹了小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是如何退化的,作為《小丑》的主角,他和他的母親相互依賴,他把電視脫口秀演員莫瑞視為偶像,他想讓別人笑,因為他媽媽告訴他「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微笑,你的存在就是為世界帶來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