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019:社會黑暗讓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男人墮落為「小丑」

2020-12-06 蔡駟讀歷史指南

你還記得《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惡棍小丑,現在他以電影《小丑》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他的豆瓣得分是高達8.8,作為一部革命性的電影,他無疑是成功,並獲得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電影《小丑》是封神生產的華納,在這齣戲中,他用小丑的形象諷刺那個年代人民對權力的渴望,而忽視了下層民眾。

這部電影向我們介紹了小丑在《蝙蝠俠:黑暗騎士》中是如何退化的,作為《小丑》的主角,他和他的母親相互依賴,他把電視脫口秀演員莫瑞視為偶像,他想讓別人笑,因為他媽媽告訴他「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微笑,你的存在就是為世界帶來歡笑」。

有了這個信念,他成了小丑,只要有機會,他就會用他的表演逗人發笑,他在扮演小丑的工作,雖然他經常受到老闆的欺負和責罵,但他還是不停地笑,因為他熱愛這份工作,不想丟掉這份工作。

他並沒有遇到好運,當他去兒童醫院演出時,他的槍掉了下來,被解僱了。這些並沒有使小丑退化,真正使小丑墮落的是他對明星莫瑞的崇拜,未經允許,他將自己的視頻發布到電視連續劇中,這讓亞瑟心裡不舒服,他想報復,最後,他做到了,他殺死了莫瑞,然後被警察帶到精神病院。

他原本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他內心渴望社會的溫暖,他希望用微笑打動世人,但社會的黑暗逐漸感染了他,使他成為他曾經最恨的人,從此,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出於某些原因,他殺死了撫養長大的母親,因為他的偶像莫瑞未經他本人同意就在電視上播放了這段視頻,並嘲笑他,他最終在直播脫口秀中用槍殺死了莫瑞。

可以說這個社會對小丑是不公平的,特別是韋恩競選市長時,他把底層民眾形容為小丑,對自己的言論沒有道歉,引起了一片混亂,底層的人用小丑的小丑來抵制不平等協議,對於小丑(亞瑟),他總是訴說自己的痛苦,但醫生沒有聽到他說的話,這也是亞瑟摔倒的原因,對亞瑟的未公開處理使他墮落,並使他成為《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

如果當時社會能給亞瑟一點溫暖,也許他不會墮落,他曾經把微笑帶到這世界作為自己的使命,但社交的非公正導致他墮落深淵,使他成為「小丑」,作為一個精神病人,他在自己的心理上比正常人更脆弱,雖然他曾經用自己的使命來反抗社會給他帶來的不公,但當他的使命被打破時,他變得墮落了,社會和命運的不公使他成為「小丑」。

社會黑暗使亞瑟變成小丑,但是布魯斯韋恩變成了蝙蝠俠,如果黑暗佔據了亞瑟的中心,那麼布魯斯韋恩使光出現在黑暗中。我希望當社會和命運不公的時候,我們能堅持內心的光,而不是變成「小丑」。

相關焦點

  • 「小丑」研究發現這部電影使某些人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加偏見
    尚不清楚Fleck被診斷出患有什麼精神疾病,但影片顯示他去了Arkham州立醫院,由於社會服務的減少,他無法繼續服藥。該研究調查了看小丑的人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是否有所改變。該研究有84名參與者在觀看Joker之前和之後完成了「對有心理疾病的人的28項偏見量表」 。
  • 豆瓣8.7分的《小丑》:小丑的墮落和黑化,到底是誰之過?
    這是影片《小丑》中亞瑟·弗萊克在心理諮詢室裡翻弄他的筆記本時上面寫過的一句話,小叭在看到這句話時就被這部影片深深地吸引了。男人褶皺的面容、散亂的頭髮、空洞的眼睛,究竟是什麼樣的遭遇讓一個人絕望至此?這個看似病態的男人背後又有怎樣的難言之隱?看完整部電影的小叭感觸良多,想要稍稍探討一下這部豆瓣8.7分的經典電影。
  • 《小丑2019》一個精神病的內心獨白……
    有人說這部電影應該叫做小丑的悲慘人生,是,壓垮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一件事。本想微笑面對世界,可是現實卻在逼我墮落。這部電影看完之後真的很讓人深思。故事發生在民風淳樸的哥譚市,然而哥譚市並不是一個讓人覺得幸福的城市,這裡充滿著欺壓與虛偽,暴力與犯罪,等等這些足以壓垮一個社會底層孤兒。
  • 黑人死亡事件激活了當代社會的哥譚模式——小丑
    回到故事本身,在工人罷工了18天後,哥譚市顯得格外溼冷無望,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亞瑟依靠扮演小丑維持生計,與之相依為命的母親同樣患有精神疾病,而亞瑟深記母親的教誨:要笑對人生,為世界帶來歡聲笑語。他夢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怎奈生活一次次將失望狠狠地砸在他的頭上,被無良少年暴揍,被同事嘲弄,政府定期提供的心理諮詢停止了幫助,還因意外丟掉了工作,母親對他隱瞞了身世……這一切,最終在空蕩的地鐵上隨著亞瑟射出的子彈,徹底掙脫束縛……飽受社會的欺辱與嘲諷,這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最終讓亞瑟選擇報復,他化身成小丑,開槍殺人,一步步走向墮落 ,最終小丑,這個混亂的形象,也在貧富差距懸殊的哥譚市被推崇至頂點
  • 《小丑》:患有精神病最大的悲哀是,別人總希望你「裝沒病」
    小丑 劇情解析 在我看來,「小丑」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反向「救贖」,或者說,是一個關乎墮落的故事 主角亞瑟是一位並不普通的年輕人,還是社會最底層人士的一個代表,與母親蝸居在一所環境惡劣的破敗樓房中。 這裡的「不普通」並不是什麼褒義詞,相反,亞瑟一直被嚴重的精神疾病所困擾。他時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總是在過於緊張的時候大笑。而亞瑟痛苦大笑的鏡頭,也一直貫穿著全片。
  • 《小丑》:小丑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靈魂
    主人公亞瑟是一個職業小丑演員,電影開始時,他找了份工作:幫助一家樂器店促銷,舉著廣告牌,用誇張的服裝和舞蹈吸引路人的注意。他的職業生涯與我們國內的一些婚禮表演嘉賓相似,任何人家有喜事慶典都會為好玩而表演。這份工作收入微薄,而且經常需要日曬雨淋,這不是一份好工作。就這樣,他被一群小混混搶走了廣告牌,並對他進行了毆打。
  • 小丑扭曲的妝容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所揭露的人性黑暗面……
    2019年底,一張滑稽的小丑臉佔據了各大新聞版面和各大娛樂平臺,正如他在電影中佔據所有新聞頭條一樣,引爆了影視圈。扭曲的面部表情背後,是扭曲的人性,看完全片給人帶來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小丑》究竟講了什麼?講的是一個」小丑「的故事。在陰暗溼冷的哥譚市,亞瑟·弗蘭克(華金·菲尼克斯飾)與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相依為命,沒有一技之長的他憑藉在冷漠的街頭扮演小丑為生,而亞瑟也因為巨大的生活壓力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疾病,在難過的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開始大笑,也因此遭遇諸多麻煩,多次瀕臨崩潰的邊緣。
  • 《小丑》:比迄今為止的任何漫畫電影都更深,更黑暗,更令人不安
    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到了比任何一部漫畫電影都更深入、更黑暗、更令人不安的地方,小丑可以說是一個熒幕形象的突破,它是一個超級英雄,還是超級反派?最起碼有一點是不可能誇大的。《小丑》與當代漫畫電影在結構、色調和道德上都有著天壤之別,類似白描式的紀錄片手段使得它更像是《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而不是《復仇者聯盟》和《黑暗騎士》。
  • 《小丑》2019「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
    《小丑》大家可能並不陌生,但有很多版本。2019年的新作沒有一部比它更受歡迎,不僅打破了多項票房紀錄,而且口碑也在上升。主角雅克·菲尼克斯也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包括威尼斯金獅最佳影片在內的諸多獎項。
  • 《小丑》電影很感人,它是為小丑洗白嗎?
    但是,黑暗騎士裡,反派小丑卻多次打敗正義的夥伴蝙蝠俠,讓人耳目一新。希斯萊傑精湛的演技所詮釋的小丑讓觀眾們念念不忘,即使他本人已經 去世多年,粉絲們仍然懷念他,讚譽他的小丑為「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但是,傑昆 菲尼克斯的出現可能會打破這種觀念。 DC新作《小丑》是專門以小丑為主角打造的一部電影。
  •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中希斯·萊傑的小丑幾乎有一個起源故事
    當華納兄弟在找《黑暗騎士》的編劇們改寫角色時,希思·萊傑的小丑計劃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起源故事。華納兄弟最初想給希斯萊傑的小丑一個基於《黑暗騎士》改編的故事。小丑是在《黑暗騎士》片頭就出場了的,在成為小丑犯罪王子之前,觀眾並不知道他來自何處或是誰。與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在2019年拍攝的《小丑》(Joker)中霍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對這個角色的演繹版本不同,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出身一直是個謎,他在整部影片中撒下了他臉上傷疤的不同理論。
  • 小丑Joker | 對抗社會冷漠,小丑在人間
    他壓抑、安靜,是因為母親賦予他的信仰;而當堅信的事物瓦解時,他才逐漸變成我們所熟知的失控小丑。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在解釋小丑的過往時表示,他沒有參考來自漫畫原作中的內容,但其實關於一個社會邊緣人的故事,又有誰會在乎?也只有當他成為小丑,這個幽默瘋癲的殺人犯、虐待狂 才終於有人看見他。
  • 深度解析《小丑》:一個社會邊緣人的自我救贖
    亦或是DC漫畫中充滿了隨心所欲想像力的希斯·萊傑,作為DC漫畫創造出來的資深反派人物,希斯·萊傑在《黑暗騎士》中的神級即興表演成為觀眾至今讚嘆不已的表演,12年前《黑暗騎士》在紐約一經上映便成為了現象級級別的電影,諾蘭一戰成名,俗套的英雄故事因為小丑的加入而成為超級英雄的對立,不管是光明騎士還是黑暗騎士,或者就小丑而言,只不過是硬幣的一體兩面,要么正面,要麼反面
  • 覓影:2019被吹爆的《小丑》到底講了什麼?
    主人公亞瑟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生活的哥譚市貧富兩極化,他有個夢想,就是當一個諧星,逗大家開心。可現實是,他患有奇怪的精神疾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會不自主地大笑,失落、絕望、痛苦,都會大笑,他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這註定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只能扮成小丑,幫人宣傳商品,賺賺小錢。街上的小混混經常欺負他,搶他的廣告牌,對他拳打腳踢。
  • 大家為什麼喜歡小丑,我找到了這幾個原因——《小丑》
    2019年,距離諾蘭版本的蝙蝠俠上映已經過去了十一年。當年《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除了克裡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蝙蝠俠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之外,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更是風靡全球。以至於後來當他自殺後,全世界的影迷們都為他感覺到悲憤,且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深入角色不能自拔的真正的藝人。
  • 電影《小丑》掀起了人們對於社會底層群體的思考狂潮
    《小丑》是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莎姬·貝茲、羅伯特·德尼羅、弗蘭西絲·康羅伊、布萊特·卡倫等聯袂出演的犯罪劇情片。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 。《小丑》的故事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講述小丑的起源故事。該片是華納和DC所獨立開發的影片,與目前的DC擴展宇宙並無關聯。
  • 《小丑》裡展示的美國社會
    像亞瑟這樣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能輕鬆從同事手裡拿到一把槍,背後牽出的是槍枝溯源管理問題,一份2017年的研究表明,美國有約22%的持槍者,在買槍時沒有接受任何背景調查。在神經犯罪學家看來,亞瑟作為一個精神病患,先獲得槍枝,然後突然被迫停藥,再走向犯罪的路徑非常真實。 亞瑟成為小丑的過程,不過是哥譚市無數走投無路的窮人蛻變的過程之一。亞瑟之所以會被無數暴徒視為心中的偶像,並不是因為小丑面具看起來很酷,而是小丑和他們具備的共性,貧窮,孤獨,失去工作,不被理解,身患精神疾病。
  • 當一個老實人被逼成「暴力狂」:《小丑》如何成為了小丑?
    當2012年克里斯多福·諾蘭所執導的《黑暗騎士崛起》在午夜場上映時,一名男子開槍打死了12人,打傷70人。這也讓2019年《小丑》在各地的上映如臨大敵。警察在影院加強了警戒,禁止影迷戴小丑面具進入劇場。小丑是如何成了這樣一個反體制的經典形象?
  • 「小丑」給人歡樂,《小丑》讓人恐懼,失敗的教育源自失位的父母
    故事講述了一位生活陷入困境的脫口秀喜劇演員漸漸走向精神的崩潰,在哥譚市開始了瘋狂的犯罪生涯,最終成為了蝙蝠俠的宿敵「小丑」的故事。「小丑」給人歡樂,《小丑》讓人恐懼小丑本來應該是為人們帶來歡笑的職業,正如傑昆·菲尼克斯所飾演的亞瑟·弗萊克那樣,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脫口秀演員,本來應該為人們帶去歡笑,可卻事與願違。
  • 解讀2019《小丑》:基督教的窄門、耶穌的受難和小丑的蛻變
    現代社會的超負荷運轉帶來的巨大壓力和對人性的扭曲,傳統文化的負效應、個人不幸和時代痛點的不期而遇,小丑的悲催人生就是這一意象之下的產物。小丑的蛻變之路基督教的理念已經深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深處,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以及一切文藝作品之中。哥譚市是一個虛構的世界,發生在這裡的一切衝突,喻示著人性深處的善與惡的交替,惡在這裡是主流,善成為邊緣,惡將世人推向死亡深淵,善無法將人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