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DC《小丑》出爐,為什麼我們都怕小丑?

2021-01-11 解毒時光

提到小丑,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忘記諾蘭版《蝙蝠俠》中的希斯萊傑,深入骨髓的表演背後,仿佛讓人看見了人性的地獄。人們都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雖然自殺小隊中的小丑的表演依然在線,可以在希斯萊傑的光芒和神話之下,就顯得暗淡了很多。

不過這一情況可能要被打破了,不久前,由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放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5分滿分的場刊評分為4分,10分制的IMDB評分9.7。

傑昆·菲尼克斯的名字可能並不如「小李子」那麼如雷貫耳,他一直徘徊在商業和藝術之間,相信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可能就是《角鬥士》裡的國王了。當時二十多歲的他跟拉塞爾克勞對戲,氣場完全不輸,甚至讓人懷疑在他年輕的體內住著一個久經世事的老靈魂。而這一次,傑昆·菲尼克斯炸裂的演技配合上小丑豐富的想像空間,不出意外的話將會成就影史上一個新的小丑巔峰。

這部影片10月份將會在美國上映,目前並沒有引進國內的消息,總體來看國內上映的希望不大,所以我們也只能等著年底的時候出DVD來欣賞。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不妨來了解一下小丑ABC。

小丑A:我那麼有趣,為什麼大家都怕我?

在大熒幕之外,人們對小丑的認知多來自於馬戲團裡那個風趣幽默,畫著一臉濃厚的小丑裝,給人做氣球帶來快樂的形象,亦或是坐在長椅上的麥當勞叔叔。但根據一份調查,美國大概有將近一半的人會懼怕小丑。由於文化的不同,東方人很難理解這一點,但想想我們對於那種穿著清朝服飾的蹦跳殭屍的恐懼,可能西方人也不理解。

在大熒幕上,小丑的形象就與恐怖有著不解之緣。最有名的要數史蒂芬金的《小丑回魂》,今年已經拍到了第二部,在美國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恐怖片。另外一個現象級的小丑形象,就是《電鋸驚魂》中的那個騎著小單車的小丑人偶。

其實小丑的形象,最初跟恐怖並沒有什麼關係。最初小丑只是一種職業,是專門為宮廷中的王侯和貴族們表演的滑稽演員。在《宮廷丑角史》中就記載道:「滑稽小丑(jester)已經獲得了比愚者(fool)更高的地位了」。

而後來,小丑的形象漸漸從宮廷走入民間。卡特萊特的《頌詞》中說道,「一些老式的聰明人經常穿著大水桶褲從一個城鎮穿越到另一個城鎮,我的父親把他們叫做小丑。」那時出現了一些街頭的喜劇演員,以小丑的名義取悅觀眾。

有記載最早的白臉小丑,也就是接近於我們現在對小丑認知的形象出現在17 世紀早期,英國喜劇演員約瑟夫·格裡馬爾迪創造了第一個白臉小丑,並發揚了小丑的滑稽表演和英國啞劇,被譽為英國的「小丑之父」。從他開始,小丑逐漸作為馬戲團的標誌。

進入18世紀,小丑的身份也有了進一步確定,就是Joker這個詞出現了。雖然此前小丑的形象一直存在,但有的叫jester,有的叫clown,而這些詞也相對於中性,是一種職業的描述。但joker是從joke演變而來,指的是那些開玩笑捉弄別人的人。與此前的中性名字相比joker有「惡性取笑」的意思,還有精神不正常的隱含意思。

從此,小丑就在不正常的路上越走越遠。十九世紀法國的一個著名小丑讓·嘉斯帕·杜布拉火爆整個巴黎,人們對他的表演趨之若鶩。但後來杜布拉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用拐杖把一名男孩活活打死,只因為那個孩子用舞臺上的名字在現實中叫他。

而對現代大眾影響最大的小丑形象的塑造,可能就要數DC宇宙中《蝙蝠俠》裡的小丑了。

小丑B:跟蝙蝠俠帶著面具不同,我的臉就是面具

1940年,《蝙蝠俠》的作者——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第一次把小丑引入了漫畫世界,創造了小丑(The Joker)這個角色。最初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給蝙蝠俠製造一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不斷給蝙蝠俠製造麻煩的惡魔般的存在。

據說傑瑞·羅賓遜從手邊的撲克牌上找到了靈感,為角色取名為「小丑」,並設計出了一張帶有小丑頭像的撲克牌作為概念圖。比爾·芬格認為,僅僅讓小丑擁有反常的思維,這個角色的形象是不夠完整的。他參考康拉德·維德在1928年電影《笑面人》(雨果原著)中的劇照完善了小丑的外貌,賦予了小丑可怕的笑容,隨後寫出了小丑登場的第一個劇本,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一同完成了作畫。就這樣,小丑誕生了。

由於最初的設定,小丑只是一個嘻嘻哈哈的殺手,並沒有任何超能力。如果想要在怪異的DC宇宙生存,就只能給他超越常人的智慧、難以捉摸的思維、以及飄忽不定的性情。小丑沒有目標,沒有規則,他不在乎金錢,也不求名利,他製造爆炸和屠殺,可能有他的原因,也可能只是因為他想這麼做。

也正是因為創作小丑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太多能力,也就沒有了太多的限制,漸漸的,在跟蝙蝠俠的鬥爭故事中,小丑逐漸發展成了一種讓現代人慾罷不能的角色。冷靜、乖張、無欲無求又特立獨行。他似乎是這個現代文明世界規則的反面,說出了我們內心隱藏著的想要打碎現實生活的想法,做了我們夢寐以求卻不敢實施的事情。

也許人們都希望被蝙蝠俠拯救,但內心卻願意做一個小丑。著名哲學家齊澤克認為,認為蝙蝠俠代表一種帶著面具的人,代表著意識形態的謊言,而小丑他的臉就是面具,面具就是臉,小丑是唯一一個要求真相的人,他沒有任何行動的動機。

小丑也總是在自己的背景、身份和過去問題上顧左右而言他,這是對任何意識形態的抗拒。一旦我們站在某種意識形態背後讓它們幫助我們代言的時候,我們就成了真正帶上面具的人了,那個時候我們看到小丑那張被化學毒液所扭曲的臉龐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真理,看到自己才是那個戴著面具的人。

從最早的小丑職業,到一種不正常心理狀態的形象,再到人人懼怕的恐怖形象,最後進化為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意義符號。《蝙蝠俠》給了小丑一個新的身份,也讓小丑成為了現代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給你一個建議……永遠別為你的長相道歉。」—— 小丑

小丑C: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

快樂,他跳躍,希望快樂成倍

悲傷,他翻騰,眼淚凝固油彩

離別,他出神,回憶點點滴滴

重逢,他羞澀,默念相思愁苦

愛,他放肆,活脫像個孩子

恨,他猙獰,在笑臉後咆哮

油彩,是最真實的偽裝

而眼淚,是最深刻的悲傷

面對風雨,保持著嘴角上揚

無人的時候,端著內心的悽涼

小丑,背後站著英雄

他是英雄的註腳

英雄是他舞臺的天空

即便踮起腳

英雄的世界,也無法觸碰

安靜的小丑

沒人在乎他的腳步

只有癲狂的表演

才能讓人駐足

面具,就是小丑的摸樣

油彩是流出體內的欲望

裂開的嘴角,是日復一日的堅強

紅色的鼻子,是敢於自嘲的坦蕩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

哭成歡笑,瘋的優秀

他跟我們一起,面對孤獨、嘲諷

守著苦澀、心酸

念著放飛,自由

看著,細水長流

相關焦點

  • 《小丑》獲日本《電影旬報》年度海外最佳
    時光網訊 日本《電影旬報》2019年獲獎名單正式出爐,荒井晴彥導演的愛情片《火口的兩人》登頂日本十佳第一名,同時獲得女主角獎。  第二名《半世界》獲得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以及讀者選最佳日本導演。白石合彌(《一夜》《待風平浪靜》《麻將放浪記2020》)獲得年度最佳導演。  DC電影《小丑》拿下了海外影片的第一名,同時包攬讀者選最佳海外影片與讀者選最佳海外導演的稱號。邦畫年度十佳:1.《火口的兩人》6.《再見,嘴唇》9.
  • 誰是你最喜歡的DC小丑?反正不是傑瑞德·萊託
    在DC電影中,小丑這個角色和蝙蝠俠一樣,都被許多的男演員扮演過。不可否認的是,小丑雖然是DC漫畫中的大反派,但是他的魅力毫不遜色於DC的各個超級英雄。由於小丑這個角色被許多的男演員扮演過,這就留下了一個問題:誰是你最喜歡的小丑?
  • 美國人為什麼怕小丑?遭遇小丑,不要做這樣的傻事
    美國人為什麼怕小丑? 美國人童年陰影是小丑 韓國人童年陰影是兇殺案 日本人童年陰影是貞子 英國人童年陰影是開膛手傑克 那為什麼他們害怕小丑呢
  • 大家為什麼喜歡小丑,我找到了這幾個原因——《小丑》
    當年《蝙蝠俠:黑暗騎士》上映後,除了克裡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蝙蝠俠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之外,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更是風靡全球。以至於後來當他自殺後,全世界的影迷們都為他感覺到悲憤,且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個深入角色不能自拔的真正的藝人。以上,這是一個大的輿論環境。因為希斯萊傑的小丑深入人心,以至於後來影迷們大都會說「希斯萊傑死後,再無小丑」。當然,打臉這一舉動在全球通用。
  • 哈莉又和小丑分手了!這次與DC最強人類組隊
    儘管DC寄予厚望的《自殺小隊》票房口碑雙雙失利,作為客串角色的小丑也飽受北美觀眾詬病,但瑪格特·羅比所飾演的哈莉奎茵卻依然廣受好評,成了除神奇女俠和海王之外,最受觀眾認可的dc宇宙角色。因此,華納再次將希望寄託於瑪格特·羅比的哈莉身上,不僅決定重啟《自殺小隊》,還專門為其定製了另一部電影《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而這部以「dc娘子軍」為主角的電影,也正式放出了預告。
  • 斬獲劇情類影帝的《小丑》我們害怕的不是小丑,是自己
    在第77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上,《小丑》眾望所歸斬獲劇情類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電影配樂。傑昆·菲尼克斯《小丑》的演出,幾乎已為該年度想角逐各大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獎演員們,設下一個高門檻。因為他的演技實在很難再用讚譽的言語來形容他神級般的詮釋小丑。
  • 託馬斯·韋恩與小丑——《joker》
    再及時聯絡dc宇宙裡他國的特務部門,將問題歸因於政府,與他國東廠沆瀣一氣,不僅高枕無憂,愚蠢的「小丑」還會奉之為神明。他不死,他就要更偉大些,更光明些。學一學歐文、傅立葉、聖西門,看一看革命年代跌宕出的傅柏翠,也許他會失敗,也許後人會說他天真,但任何時代,都抹不去那些為人類大同努力過的人們。三、小丑著名的《龍與地下城》有過一個九宮圖的著名分類方法。
  • 從他者視角到自我價值:DC「小丑」影視形象的構建
    在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作為反派角色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襯託主角人物的正義性,其存在的意義是圍繞蝙蝠俠而展開的,作為蝙蝠俠最大的對手,小丑被塑造的充滿邪惡,無惡不作,狡猾奸詐,幾乎所有的黑暗面都交由這個反派配角所承擔。
  • 《小丑》——DC影史上的文藝現實犯罪片
    自8月31日《小丑》在威尼斯電影節問世,贏得了當時在場觀眾長達八分鐘的掌聲如雷,外媒幾乎一邊倒的高度評價,《倫敦標準晚報》甚至表示:「沒有人在看過這個版本的小丑後,還需要其他版本的小丑。」也就是說:「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成了一句空話。
  • 《小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這部電影必須是年度最佳
    寫在前面還是想再重複一遍一個月前看完小丑之後,我在微博發的:我始終覺得,用劃時代,神作,年度最佳這種俗詞去形容《小丑》都覺得不足夠。這部片是應該被放進電影史裡供奉起來的。於我個人,這就是無可挑剔。《小丑》毫無疑問,《小丑》就是一部zz語調下的電影。
  • 2019豆瓣電影榜單出爐 第一意外 小丑榜上有名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出爐啦,華語最高分是誰呢?結局令人有些意外,可能很多人沒想到是一部動畫片,沒錯,那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前十名還有《羅小黑戰記》和《白蛇:緣起》兩部國漫入圍,今年的國產動漫可謂一鳴驚人,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加走心的國漫製作。
  • 為什麼我們開始自稱小丑
    「我對你費勁心機討好,沒想到我只是你眼中的一個小丑。」小丑竟在我身邊,小丑竟是我自己,吃瓜竟然吃到自己家。每個段子都是一場小丑梗的狂歡,每個人環境不同,狀態不同,但是戴上了相同的小丑面具。小丑梗擴散速度如此之快,不只是小圈子內狂歡,更多是因為年輕人更清楚了,更明白了,都破防了。既然負面情緒是永恆存在的,當你不能解決它時,為什麼不抓緊時間解構它,幽它一默,讓事情變得荒誕起來?
  • 《小丑》在本屆奧斯卡從提名到獲獎,為什麼獲獎的轉化率不高?
    在本屆奧斯卡提名名單出爐之後,「大贏家」是《小丑》。然而在最終獲獎名單出爐後,本屆小金人的大贏家變成了《寄生蟲》。而此前被看好有可能在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包大攬」的《小丑》,最終只獲得了兩大獎項。所以關於《小丑》這部影片的提名和獲獎結果落差大的討論,北京時間2月12日,好萊塢報導者提出這麼一個觀點:《小丑》在本屆奧斯卡從提名到獲獎,為什麼獲獎的轉化率不高?在本屆奧斯卡提名名單剛出來的時候,《小丑》就以11項提名領跑,當時大家都希望這部DC漫畫改編電影,能夠在本屆奧斯卡上大獲全勝,至少命中四五個獎項。
  • 《小丑》的榮譽,歸功於站在希斯·萊傑的肩膀上
    託德·菲利普斯執導的《小丑》穩穩站在了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前沿,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傑昆·菲尼克的表演。然而,這位出色的演員並沒有把電影獲得的所有讚譽都歸功於自己。倫格的肩膀上」在小丑中飾演亞瑟·弗萊萊克的出色演員,用簡短的語言表達了對希斯·萊傑的喜愛和讚美多年來,很多演員扮演了蝙蝠俠的標誌——反派角色joker該名單包括小丑配音的馬克?哈米爾傑克?尼科爾森蒂姆?伯頓的蝙蝠俠電影中的小丑是自殺小隊中的傑拉爾德?巴薩利諾?
  • dc小丑電影有哪幾部 導演紀念DC小丑誕生80周年
    4月25日是DC著名反派角色「小丑」誕生80周年的日子,為慶祝這一重要紀念日,華金·菲尼克斯主演作品《小丑》的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曝光了一組電影全新幕後照。  曝光照片的同時,導演還附言道:「好久不見!希望每個人都保持健康和安全。這裡是更多的一些幕後照,感覺是好久之前的事情了——與一直以來最好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在片場。」
  • 《小丑》為什麼敗給《寄生蟲》,它承載了我們每個人心中……
    這一屆奧斯卡,《寄生蟲》和《小丑》毫無疑問是最受關注的兩部電影。最終《寄生蟲》擊敗《小丑》,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這兩部電影,故事的主線都和階層對立有關,都是弱勢群體和上層社會的衝突。很多人認為《小丑》被擊敗,一部分原因是《寄生蟲》的故事層次比《小丑》更豐富細膩,戲劇化衝突更激烈。
  • 《小丑》: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
    by 帕斯捷爾納克《小丑》:小丑為什麼會成為小丑?這是今年觀看的最令人沮喪的電影,《小丑》的含義,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卑微的意思,好像我們在生活中不得不扮演的角色,多數人甘於平庸,可是平庸也未必會放過你,它繼續煎熬你,讓所剩無幾的夢想和努力,繼續被吞噬的渣渣都沒有。
  • DC反派一哥!小丑為什麼這麼受人喜歡?帶你領略小丑的瘋狂魅力
    如果要選出一個「DC最受歡迎反派」的話,小丑絕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那麼,作為一個反派,小丑到底為什麼這麼受人喜歡呢?今天,小A就來帶大家探索一下DC一哥的瘋狂魅力!有一個最原始的設定就是,小丑在執行一宗案子的時候被蝙蝠俠阻止,不慎掉入化學池後就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小丑——這就是小丑最初的起源。但其實如果真的要論起來,小丑到底是怎麼誕生的,沒有人知道;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真實名字是什麼,有人猜測他叫「傑克」或是是「喬克」,但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不過,也正因為小丑設定中的留白,才會有了後來的編劇們的改編,才讓小丑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 告訴你小丑為什麼能成為DC世界中最恐怖的反派!
    ,小丑排名第一。20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電影上映,飾演者希斯·萊傑憑藉小丑這一角色獲得了第81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獎和第66屆金球獎最佳男配獎,從此小丑的壞和恐怖深入了人心。現在看來,《蝙蝠俠:黑暗騎士》也是目前為止DC做得最成功的一部作品。除了諾神的指導外,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也功不可沒。
  • 電影《紀念品》登頂年度最佳 《小丑》僅排第39位
    電影《紀念品》登頂年度最佳 《小丑》僅排第39位 時間:2019.11.29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