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套路遊客的商家,只知道自己給遊客挖的坑在哪,並不知道自己給自己埋的雷在哪一刻爆發。一家店這麼「坑」下去,毀掉的不僅僅是這家店,還有當地的商譽和旅遊形象。
「沒錢就別來逛,垃圾!」11月1日,一段遊客在雲南麗江古城一銀店買銀碗時發現碗底標記重量與稱重不符,遊客揭穿此「套路」反被店家罵「垃圾」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視頻顯示,在一家名為「寸氏銀莊」的銀器店,遊客買銀碗結帳時發現碗底標記重量為145克,但店家稱重為177.5克。
在旅遊景區,類似的大罵遊客「窮」的情景,我們並不是第一次見了。「沒錢的活該被罵,有錢的活該被坑」,這大概是這些商家的邏輯。如果這就是他們的立業之本,那希望這樣的商家還是早點關門,不然對誰都不好,當然也包括他們自己。
一些旅遊地的商戶,常常會有「一次性消費」的思維。或許在他們看來,這些前來遊玩的遊客,坑一個算一個,反正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後來者」。這其實是十分短視的經商思路。他們只看到了眼前的遊客,而沒有看到那些還沒有出發、還沒有做出行程規劃的遊客。所謂的「源源不斷」,或只是一廂情願。
口碑的影響是廣泛、深入而無形的。這一番辱罵,店家自以為是對著一名特定遊客講的,但是聽者有意,所有遊客都會在潛意識裡,把自己換位思考到那個被罵遊客的位置,然後對這家店,甚至對麗江敬而遠之。一定要認識到,一家店這麼「坑」下去,毀掉的不僅僅是這家店,還有當地的商譽和旅遊形象。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這家店的「倒掉」可能都不是「慢性自殺」,而是戛然而止。目前,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已經通報稱,該商鋪老闆在經營過程中存在不文明行為,存在所售商品標記重量與稱重重量不一致的情況。除了停業整改,市場監督管理局還對該商鋪存在的涉嫌違法行為立案調查。
所以,我們所講的「慢性自殺」,恐怕還只是一種理想狀態。那些套路遊客的商家,只知道自己給遊客埋的坑在哪,並不知道自己給自己埋的雷在哪一刻爆發。可以預見,一番整改和處理下來,這家銀器店,能不能繼續正常經營下去,都不得而知。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這種坑遊客的套路一旦被揭穿,很容易被發到網上,傳播開來後,會對當地旅遊形象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今年9月,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因為一條差評,最後直接導致被解除加盟資格,並關店。其教訓言猶在耳,值得所有商家吸取。
當然,這種輿論威懾力並不是天然就存在的,它需要所有遊客,在遭遇類似被騙、被坑的套路時,都要勇敢地投訴和爆料,利用各種便利的手段積極維權。當類似的曝光多了,套路也就失去了偽裝,欺騙的空間也就被縮小,無形的威懾力才會形成。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與歸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