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慣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裡是缺舟也渡人」
商家不是絕對的卑躬屈膝,而買家也絕不是一味地盛氣凌人。
我們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講道理而已,誰說得通,說得對,我們就支持誰。
日前,有網友曝出一則視頻。
其中一名拍攝者在一個銀器店裡聲稱自己的氧氣瓶用完了。
但是店裡的工作人員卻表示:「不用的丟出去,不要放在我這裡」
在被顧客質疑態度不行的時候,商家直接甩出兩個字:「垃圾」。
大家現在看是不是有點懵逼,沒關係,我帶領你們把事件的前因後果搞明白,你們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原來事發當天,兩人前往雲南的麗江古城遊玩,在當地一家銀器店的店鋪內購買了一個銀碗。
就這個碗雙方發生了歧義。
碗底的標記重量為145克,而商家給出的稱重為177.5克。
因為所標克數不同,所以兩人就質問當時店裡的售賣人員。
結果遭到了對方的譏諷:「兩個大男人,這樣賣給你又不要,那樣賣給你又不要」
始終不肯解釋克數的問題。
還甚至聲稱對方可以去復稱,稱的克數不一樣可以賠十萬。
然後就有了上述的那一幕。
缺舟:
其實通過我的描述大家可以清楚地發現,無論商家怎麼說都一直在逃避一個最關鍵的問題:碗所標註的克數和所稱量的克數不同。
那麼就不禁讓人想問,那多餘的克數哪來的?後續如果進行付款的話,按照碗所標註的價格,還是按照你所稱量的價格?
根據其他的商家說法如下:「這個碗進過來就是這樣的,賣的時候重量是按照碗底所標註的那個重量計算的。」
而根據買家的說法,一開始起爭執的那家店應該是按照他們所稱出來的克數算的。
其他的商家在聽說了這種行為之後,給出的評價也可以歸結為兩個字:「瞎賣」
後續商家也給出了相關的解釋:「多稱的重量是隔熱層,罵人的女子是店鋪負責人的母親,不識字。」
我就想知道是誰給你這種對待別人的勇氣?
買東西,想要知道個前因後果,就是垃圾了?
我感覺這些人往往現實生活中自己買點東西,估計更得斤斤計較。
我覺得仔細一點沒錯。
我前段時間買了瓶藥,對方沒有給我小票,我就想了很久,就怕對方把數字打錯了,我貿貿然付了款。
謹慎總是沒錯,那時候去超市買特價商品,因為超市管理員沒有綁定特價商品,售貨員掃碼的時候,也按照常規瓶掃的,導致虧了20多塊錢,幸好我問了一句,一查才知道原來是特價商品,給我算錯了。
所以大家以後買完東西,一定要仔細看看,有什麼問題,及時溝通和解決。
不識字,就能罵人了?
估計這樣的人真是個店鋪負責人的話,估計也早就倒閉了,如今競爭這麼激烈,你這種態度,知道就怕了你了,誰還敢去光顧你。
你自己出醜,還得女兒來給著道歉,真是老不羞啊。
有多少人不識字但是懂道理,你這種真的是沒素質。
更像是自己做了不好的行為,被人當場抓包之後的惡人先告狀。
多餘的解釋
還說什麼隔熱層,那你一開始為什麼不說,人家就要的那個碗,那個碗裡本來就有隔熱層,然後她又給加上了。
你再有附加的就應該說明。
不懂可以問,但是這種強硬的態度,更像是欺負人,故意整的這些套路。
對於這樣的事情,當地有關部門還是處理的很果斷。
「古城裡有一個紅黑榜,會把這個店家的行為在黑榜裡邊滾動播出」
說到底就是自己慣自己,強硬蠻橫慣了,結果沒想到,網友們正義的鐵拳給你錘翻在地!
謹言慎行,規範行為。
道理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