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祖國的名山勝水,一舒情懷,確是一件快事。然而你可曾想,遊山玩水也大有學問,還是增長知識的一個途徑。

北宋時的著名科學家沈括,就在遊山玩水中得到了許多在書本中學不到少的知識。一O七四年,他到浙江東南部的雁蕩山遊覽,雁蕩山被譽為「東南第一山",奇峰聳立,飛瀑奔流,有一百零三座山,六十名巖,四十六奇洞,十三處瀑布,各種名勝三百有餘,沈括在遊覽中,對雁蕩山進行了一次科學的考查,他以驚人的洞察能力,發現雁蕩山的特點:「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撥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千霄。」雁蕩山為什麼會有這個特點呢?他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作出了精闢獨創的分折,他說:「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他提出了地質學上一個重要的理論,流水在大自然中衝積侵蝕作用。沈括的這個理論,比英國學者赫頓提出的同一理論要早匕百年。

有一年四月,沈括登廬山遊覽,看到山上的挑花正在盛開,而山下的挑花都己洞謝了他面對滿山嬌豔的挑花,情不自禁地吟著白居易的兩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挑花始盛開。"心裡卻想者為什麼山上會盛開挑花?他比較了解山裡山外的地勢,氣溫等各種條件,研究這些因素和開花時間的關係,終於弄清楚了是因為山上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因此影響了植物開花的時間,挑花開的比較遲,於是他得出科學的結論:「此地氣候之不同也!"

沉括在他一生最後的八年中,在鎮I江的夢溪園總結了一生的見聞和硏究的心得,寫成了世界聞名的巨著《夢溪筆談》,其中論述自然科學的就有二百多條。這本書收集了許多自然的奧秘,灌注了多少作者的心血,才成為我國古代科枝史上的開,心裡卻想者為什麼山上會盛開挑花?他比較了鮮山裡山外的地勢,氣溫等各種條件,研究這些因素和開會時間的關係,終於弄清楚了是因為山上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因此影響了植物開花的時間,挑花開的比較遲,於是他得出科學的結論:「此地氣之不同也!"
沉括在他一生最後的八年中,在鎮I江的夢溪園總結了一生的見聞和硏究的心得,寫成了世界聞名的巨著《夢溪筆談》,其中論述自然科學的就有二百多條。這本書收集了許多自然的奧秘,灌注了多少作者的心血,才成為我國古代科枝史上的寶貴財
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