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小紅書,360新上線了的種草類社區App「輕選」會複製小紅書的成功嗎?它在產品設計有著怎樣的創新?本文作者結合小紅書的產品特點對輕選App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曾被稱作「網際網路鯰魚」的周鴻禕近幾年漸漸變得低調,做手機失敗後,360的重心開始轉向B端市場,不再四處樹敵的360也在遠離大眾視線,當其他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搶佔短視頻、直播、在線教育、電商等「風口」的時候,360幾乎沒有動作。
最近,360又開始低調地活絡起來。
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6月10日,360在App Store上線了一款種草類社區App「輕選」。「輕選」App的開發者ID是「Jie Yun」,並沒有放在360的主要ID「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之下。根據360手機助手的信息顯示,「輕選」Android版的上線時間是5月27日,下載次數為29次。不過,Android版暫未在應用寶、華為應用商店、豌豆莢等應用商店中上線。
從定位來看,「輕選」的目標就是小紅書。
小紅書成立於2013年,截至2019年7月,小紅書用戶數已超過3億,月活躍用戶數過億。小紅書一共獲得過6輪融資,最新一輪工資的估值近50億美元,小紅書的投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高瓴資本以及阿里巴巴和騰訊。
360系老牌網際網路巨頭,曾一度佔據「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寶座,儘管目前名氣漸衰,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誰也沒辦法徹底忽視360。「輕選」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小紅書呢?360能否將它做成一款成功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呢?
01 對標小紅書
電商、遊戲、視頻音樂等領域,早就被巨頭們瓜分乾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中的信息分發、短視頻、直播等領域,也都已滋生出新的巨頭,留給其他公司的空間並不大,因此,360為何會瞄準「種草社區」這個領域的邏輯就不難理解,不用跟大巨頭搶生意,也不會跟新巨頭產生衝突,種草社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行業格局未定。
實際上360此前也曾有過短視頻方面的嘗試,2017年11月,360推出了一款短視頻產品「快視頻」,然而運營不足1年時間就出現掉隊,最終不了了之。
360上一款主打C端的產品還是2018年11月推出的「料享體育」App,這是一款專業賽事分析預測的軟體。
2019年10月,360搜索業務線還低調上線了「360文庫」產品。
360文庫、料享體育、快視頻,都沒能為360搶到位置。
5月8日,360申請了「輕選」的商標(仍在申請當中),直到輕選的網頁版、App版上線。
從產品來看,輕選對標小紅書的目標很明顯。
1)slogan方面,小紅書的slogan是「標記我的生活」,輕選的slogan是「輕鬆選擇好生活」,兩者都是注重「生活」。另外,小紅書是眾所周知的種草社區,輕選PC版的logo上直接標註了「好物種草平臺」。
2)底部頻道欄布局;
3)「我的」頻道樣式,連「筆記」、「收藏」、「贊過」布局都一模一樣。
當然,除了看起來很「相似」外,輕選也有不同的地方。根據輕選網頁版來看,它還專門推出了「問答」頻道,用戶可以在該頻道內提出相關問題,大概是為了做測試,裡面出現了一道「產品經理需要看的書可以推薦一下嗎?」題目。問答頻道暫未在App中上線。
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輕選的上線略顯倉促。
第一,輕選App上的內容不支持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網絡上。
第二,App版的筆記內容不支持評論。
第三,僅支持發布圖文,不支持短視頻。
第四,未和360帳號打通,目前僅支持手機號登錄。
輕選為何這麼著急上線呢?很大程度上跟今年的618有關。今年是最熱的一次「618」,天貓、京東、蘇寧紛紛大力加碼618,輕選作為種草社區,必須在這個大熱點之前推出上線,因此,產品方面難免不夠成熟。
02 模式不清晰,容易為將來「挖坑」
產品上的短板可以通過產品的迭代更新來彌補。七麥數據顯示,小紅書App的iOS版最近一年內更新了61次,從2014年2月2日至今,共更新了223次。任何成熟的產品都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微信幾乎每一次更新都會成為行業熱點討論對象。
輕選產品的短板看起來並不是個大問題,它最大的問題在於,模式不夠清晰,而這很容易為將來「挖坑」,屆時再想更改已來不及。
輕選在發布筆記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添加商品,商品連結來源包括淘寶、京東、蘇寧易購三大平臺,用戶也可以自己添加商品,但目前只有PC版才有這項功能,添加商品時需要填寫購買連結、商品名稱、商品來源、商品價格等信息。
其優惠頻道中,則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上的各種商品,包括電器3C、家裝建材等27個品類。
為何會選擇筆記+商品這種模式?
首先,它跟小紅書的形式完全不同,小紅書希望用戶只是單純地種草,而輕選則希望能夠實現內容和商品的銜接,這樣就能跟小紅書形成差異化。
其次,輕選沒有穩定的電商體系,因此,它最簡單、最方便的模式就是跟電商平臺合作,而不是自己完成一套電商體系。
輕選目前只考慮「做起來」,而沒有考慮到未來。它目前的模式是像PC時代流行的愛樂活、美麗說、蘑菇街等導購模式,小紅書的模式是自營電商+第三方商家入駐。
網際網路行業現在並不流行導購模式,幾乎每個社區類產品都在做搞自己的電商體系,比如辣媽幫、寶寶樹等,它們都沒有選擇只給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平臺導流而獲益,最多會有廣告方面的合作,而不是純粹的導流。
至於擁有網際網路巨頭基因的產品,更看不上導購這點「三瓜兩棗」。輕選如果想在導購方面有所作為,有些不靠譜,它現在若不解決模式問題,將來問題會很大。
03 學不來小紅書
產品、模塊等方面將小紅書學了個透,就能做成下一個小紅書嗎?網際網路行業從沒有那麼好的事情,光靠模仿是沒用的。多少巨頭下了血本都沒能做成下一個抖音、快手,多少創業者都想做成下一個騰訊、阿里巴巴也未完成夢想。輕選學不來小紅書。
首先,來自產品的優勢
小紅書是一個圖文+短視頻的社區,而輕選目前只是一個圖文類社區。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7.73億,網民使用率達85.6%,系網際網路娛樂應用中僅次於網絡直播的應用。除了風靡的抖音、快手外,大多數網際網路產品都在「短視頻化」,短視頻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介質。
只有圖文形式的輕選就像來自於「古典網際網路」時代,不知道是因為帶寬的考量,還是伺服器的考量。
除介質因素外,小紅書還支持LBS功能。對於社區產品來說,LBS功能能夠極大地提升用戶粘性,將用戶分成無數個小塊,而不是分散的形式。
產品維度上,小紅書的內容除了美妝、3C家電等常規品類外,還包括酒店旅行、民宿、健康等多種服務形式的內容,賣貨只是小紅書的一部分,它的種草維度既包括實物商品,同樣包括生活服務,這一點上,輕選的導購模式與服務種草明顯不搭。
小紅書還支持圖片美化、短視頻編輯等功能,對於一些「入門級」用戶來說,小紅書的這些功能也很實用。
其次,用戶的忠誠度和留存率
個性化分發已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標配,平臺通過用戶的閱讀、瀏覽、點擊、分享等行為,向用戶推薦它喜歡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
對於用戶來說,一個社區型產品的價值有兩點,第一,系統向他推薦的內容是否精準有效;第二,作為參與者,他發布的內容是否會得到關注。只要滿足了這兩點需求,用戶的忠誠度和留存率肯定會高。
內容的精準有效跟兩大因素有關,一是內容的數量和質量,二是分發的水平能力。小紅書經過7年的積累,無論是內容數量和質量,都已達到一定水平,而輕選則是從零開始,這就意味著,對於一些新用戶來說,可能在輕選上面臨「無內容可看」的地步,內容數量不夠,分發能力再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內容是否會得到關注,也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用戶的總數量,二是分發能力。小紅書的用戶量早就突破了3億,輕選則需要將用戶量提升到足夠多的級別才行,否則,新用戶在輕選上發布的內容沒有人關注,也會打擊內容貢獻者的積極性。
用戶和內容是一個正循環的效果,瀏覽者越多,其產生的點讚、評論、分享等行為就可能越多,它又會刺激內容生產者生產更多的內容,反之,當用戶沒人搭理的時候,內容生產者就會離開,其他用戶也會隨之離開。
輕選需要追趕小紅書的步伐。
最後,模式的優勢
導購很容易淪為電商巨頭的「自來水」,早期可能會有流量轉化受益,一旦有新的平臺/流量替代,電商巨頭們拋棄他們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一個。
小紅書的流量+用戶量優勢,已經吸納了一批品牌入駐,特別是美妝方面,而輕選並未找到適合自己的電商體系。
對於輕選來說,最好的對標對象並非小紅書,而是Nice和得物(毒)。Nice最初的定位是圖片社交,後來當潮鞋火了之後,它又迅速轉型為潮鞋社區,從而奠定自己的地位,而得物同樣抓住了運動潮鞋的契機。
輕選的優勢是360商城以及360 IoT產品。企查查的信息顯示,360商城的運營方北京視覺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2日,它的大股東深圳市奇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18日。
電商方面,輕選可以直接接入360商城,將流量轉到360商城上,而不是做其他電商平臺的「自來水」。
儘管360不做手機,但是它的IoT業務線並沒有暫停,包括路由器、攝像頭、兒童手錶、掃地機器人、行程記錄儀等產品都在正常更新和運營。
360商城的品類除了3C外,還包括食品、家居、服飾等品類。
便宜別人不如便宜自己。360商城才是輕選的好選擇。
七麥數據顯示,360目前在App Store仍然在架的App產品共有24款,但沒有一款產品的排名在前100名內,360確實需要在C端找到自己的根據地,輕選能否承擔起360的夢想呢?沒人能確定。
實際上除了小紅書、得物、CHAO等,淘寶天貓、京東、蘇寧也在做自己的種草社區(App內部),要想再在巨頭之外做成一個新平臺,很不容易。
#專欄作家#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自媒體人,百度百家作者,搜狐科技自媒體成員,鈦媒體專欄作者,網易科技專欄作者。同時為多家雜誌長期供稿。關注網際網路,關注TMT,用心做一個網際網路領域的原創狗。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