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綠色原則」的納入,意味著什麼?

2020-12-05 西部網

從1954年首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至今,我國終於迎來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5月28日下午,民法典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正式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企業決策,涵蓋了物權、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繼承以及侵權等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規則秩序。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開篇就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綠色原則」。這些元素的納入,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們的高度評價,「綠色原則」也引起了委員們熱議。

01

18條直接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

「我國的民法典可以稱之為一部真正的『綠色』民法典。」提起對民法典,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呂忠梅這樣評價。「我國民法典共1260條,目前有18條直接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體現了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據呂忠梅介紹,世界上的民法典誕生於「風車水磨」時代,曾分別引領不同時代風騷的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對環保著墨甚少。在當今人類邁向生態文明時代的進程中,中國民法典無論「綠色原則」的創製,還是「綠色條款」的體系化設計,都是真正世界首創的「中國方案」,具有引領全球治理體系的重大意義。

呂忠梅解釋說,民法典的「綠色」可以從三方面體現。

第一,民法總則第九條規定了「綠色原則」,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民法總則從總體上對所有民事活動要遵守的環保義務作了一個總括性的規定,為後面各分編圍繞著「綠色原則」加以貫徹提供了基礎。」

第二,民法典三個分編分別對於「綠色」制度作出了規定。「例如物權編中,提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噪聲、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強調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在合同編中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第三,侵權責任編中,用專門章節對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侵權責任作出規定。

民法典在原「環境汙染責任」的基礎上,補充了「生態破壞責任」,將該章修改為「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並且明確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方式和內容,規定對於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國家規定的機關或者法律規定的組織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修復責任,並明確了賠償損失和費用的內容。「過去,在實體法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一直缺乏依據。現在民法典中的相關規定,讓二者能夠有機配合,進行環境共治,為健全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提供了法治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曹志安也提出:從電力行業角度看,民法典突出「綠色」等基本原則,對改善電力營商環境作了積極回應,為後續能源立法、電力法修訂明確了基本方向。

02

「綠色原則」將深刻影響生活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人民權利的法律寶典,其中鮮明的生態環保色彩更折射出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嚮往,浸潤著新時代的價值理念。

那麼這些「綠色原則」的確立,對我們的生活究竟有什麼具體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敖虎山認為,民法典的「綠色原則」為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法律保障,實現了綠色發展從理念到制度的飛躍。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是從長計議,從長遠考慮,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體現了黨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的決心。「時代發展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呼喚並急需這樣的法律來支撐我們保護生態環境,這也是順勢而為;也讓我們每一個人更加有信心,走好我們的路。」

「我的理解是,這次民法典的『綠色原則』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從具體實踐上升到法律層面的一種體現。」全國政協委員徐星表示。「我國過去40多年的高速發展既有偉大的成就,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黨中央近幾年來的工作重點包括上面講的『綠色原則』涉及的環境問題以及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社會公平問題,這兩大問題的解決將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一個新階段。」

例如,「綠色原則」的落實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其中包括產業方向。徐星認為,一個值得討論的方向是推動「電商經濟」(包括網上購物和餐飲外賣等方面)在「綠色原則」方面的落實。「目前『電商經濟』一方面大量增加了包裝材料,帶來了浪費和汙染;另一方面也衝擊了傳統商業,潛在造成更多傳統商業資源(如商場、餐館建築)的閒置,這些都是需要在民法典具體落實上進行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在全國政協委員周秉建看來,「綠色原則」的納入將促進環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入企業管理過程中,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價值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周秉建了解到,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中有「5R」原則:即研究(Research)、重複使用(Reuse)、減量化(Reduce)、再循環(Recycle)、挽救(Rescue)。在「綠色原則」確立後,將有助於這些理念的落地,彰顯出民法典的時代性。

03

落實綠色原則要在細化上下功夫

通常來說,一部法律的第一章「基本規定」,都會對立法宗旨、立法原則等重要內容加以明確,各分編中的規定都應當符合基本原則所確立的價值取向。

民法典中確立「綠色原則」,意味著為民事活動規定了普遍限制。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徐麗橋看來,這將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遵循依據。堅持「綠色原則」,儲存綠色資本,可以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促進環保理念的不斷完善,以此達到保持生態平衡的目的。

全國政協委員臧繼輝認為,在民法典內用專門的篇幅和章節規範國人的環保生態行為,是人類進步文明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要在世界上做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具體體現;同時是國人面對地球有限資源清醒認識後最務實的動作,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長久富裕道路決心和魄力的具體體現。因此,落實「綠色原則」,於你於我,於國於民,於全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都有著緊迫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對於如何落實「綠色原則」,臧繼輝指出,要從提高國民認識,取得大家共識並形成自覺入手;要在更具體的細化上下功夫。比如,企業在進行投資、併購等交易活動時,應關注對目標項目資源、能源、環境相關的盡職調查,推動綠色投資,避免投資高能耗、高汙染、高違規風險的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曾蓉指出,確立「綠色原則」,強調民事行為應當以保護環境與生態為前提,建立有利於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物權制度,對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要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記者:高志民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將「綠色原則」納入「十四·五」讓綠色生態「活」起來 | 建言中國...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表示,綠色原則深刻影響著我國綠色生產、低碳生活、生態文明、生命健康的「四生一體」建設。為此,建議將「綠色原則」和綠色發展融入國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各項發展規劃中,促進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加快推進我國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2020年5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指出「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草案第九條)」。
  • 打開民法典|「綠色原則」入法 護航美麗中國
    民法典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用在何處?背後具有什麼重要意義?這引起了委員們熱議……縱觀世界各國民法典,我國的民法典第一次確立「綠色原則」、第一次系統規定「綠色義務」、第一次專門銜接「綠色訴訟」……民法典具有「生態世紀」的鮮明烙印,是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重要成果,為「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民法制度保障。
  • 康達原創 | 《民法典》中的綠色限定原則
    [5]一、《民法典》相關綠色規定《民法典》[6]延續了《民法總則》有關「綠色原則」的規定,即「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其從總體上對所有民事活動要遵守的環保義務作了一個總括性的規定,為《民法典》分編中「綠色原則」提供了立法基礎。
  • 亮「典」案例,「典」亮生活 | 從事民事活動應堅持綠色原則處理人...
    今日關注:民法典規定綠色原則民法典編纂過程中,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借鑑現代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觀,傳承我國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秀文化,確立了綠色原則,旨在構建生態時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型關係,回應了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成為我國民法典的一大亮點。
  • 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誕生意味著什麼?
    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誕生意味著什麼?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頒布究竟意味著什麼?這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國情和實際編纂的法律,究竟有哪些中國特色?首先,新中國第一部法典的桂冠給了民法意味著民法之重要。德國法學家耶林說,羅馬帝國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靠武力,第二次靠宗教,第三次靠法律,惟有法律徵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徵服。
  • 委員說法|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都規定了些什麼?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本期,我們分享全國政協社法委駐會副主任呂忠梅在群內的發言內容——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都規定了些什麼?
  • 「財經翻譯官」眼裡的民法典:什麼是「典」?
    那麼「典」是什麼?回溯甲骨文中的「典」字,是由兩部分組成,上部是「冊」字,意為編連在一起的、用來書寫的竹簡;下部是一雙手,合起來會意為用雙手恭敬捧著書冊,足見其重要性。而《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這樣的:典為常道、準則,進而引申出制度、法律之義。
  • 民法典生效後適用自甘風險原則!
    民法典生效後適用自甘風險原則!本案中,首先,原被告自願參加籃球運動,意味著雙方都有接受該危險並自願承擔籃球運動潛在傷害風險的意願。其次,《侵權責任法》明確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以行為人過錯為歸責的根據和最終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基本形態。
  • 民法典時代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其制度展望
    最後,為適應我國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的需要,提高侵權違法成本,營造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民法典侵權編突破填平原則的一般法理,在智慧財產權故意侵權問題上將懲罰性損害賠償制度引入。這些法律規範的存在,既體現了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時代特色,也是對近年來我國智慧財產權公共政策和司法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定化,這些規範為民法典時代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提供了基本依據和重要的制度遵循。
  • 委員說法丨民法典合同編通則都規定了些什麼?
    一、 合同編通則與民法典總則編相協調民法典總則編對於整個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合同編通則從幾個方面民法典總則編進行了銜接:一是落實民法典總則編的有關規定。如民法典總則編將誠信原則作為民法的基本原則。合同編將誠信原則貫穿到合同的各個環節。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1條)|法人的清算程序和清算組職權依照什麼執行
    相關閱讀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0條)|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有什麼法律後果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9條)|法人解散的情形有哪些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8條)|法人終止的法定條件是什麼民法典·條文解析(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將民法典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和高中《思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近日,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將民法典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體系」的建議,教育部在公開回覆中明確,202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布後,教育部立即組織教材編寫組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義務教育
  • 走進民法典|在邁向信息文明的路上——回答時代之問
    「綠色原則」滲透民法典——一個尊重自然的時代來了除了反映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外,一部與時俱進的民法典也反映了人類在當前時代階段看待世界和自然的目光及態度。翻看民法典,我們看到,「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被寫在了民法典總則編第一章的基本規定中。
  • 劉俊臣:關於民法典的幾個主要問題|學習宣傳民法典
    二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考慮 編纂民法典按照「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先出臺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臺民法典。王晨副委員長在關於民法典草案的說明中,闡明了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這些要求和原則為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 「綠色原則」下依法推進中國「四生一體」正當其時!
    中國網訊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民法典》將「綠色原則」寫入《民法總則》,「綠色原則」確立將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價值之間的協調與平衡,並有助於完善民法的權利體系和義務體系,為環境與生態侵權類民事糾紛的解決提供了基本原則的請求權支持,彰顯出民法的時代性和進步性。
  • ...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把編纂民法典擺上重要日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於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文章指出,要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要堅持問題導向,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 專家:我國民法典體現人文主義立法思想
    民法典有一些相對比較抽象和概括的規定,比如總則編設置了民法的基本原則。如果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項、一些爭議和糾紛,在民法典上找不到具體答案,那麼允許裁判者依據民法的基本原則、結合具體情形,去尋找裁判依據。所以我們總能在這部法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 【名家說法】石佑啟:論民法典時代的法治政府建設
    二、民法典時代的有為政府建設有限有為政府是法治政府的題中應有之義,法治政府不僅要求政府的權力受憲法、法律、法規的約束不能任意擴張,成為有限政府;而且要求政府積極履行法定職責,保障和增進公民的權益,成為有為政府。如果說有限政府解決的是政府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問題,那麼,有為政府所關注的就是政府如何做好什麼的問題。
  • 曹巧嶠:民法典體系化對婚姻家庭司法的啟示與重構
    婚姻家庭法納入民法典體系後,法官應調整法律適用方式,既要融入民法典的外在體系,又要貫徹其內在價值。樹立私法自治這個統領整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將法律行為作為婚姻家庭領域自由決策行為的上位概念,承認私法自治對約束力的要求,並尊重婚姻家庭法的倫理屬性予以適當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