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
初中的時候,恰好是SHE最火的時候,甚至英語周報上都出現了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名字也成為了考試內容,尤其是這首《中國話》火遍大江南北,真的是婦孺皆知,每個人都能哼一段。
中國話,也是普通話的代表,不管是國內國外,很多人開始學習普通話,孔子學院,甚至俄羅斯準備在下一次高考中,漢語取代英語。可見漢語在國際的地位在逐漸提升,當然,這都是普通話的功勞,在國外,普通話就是漢語的全部。在國內,普通話也是大家溝通的橋梁。
大學生畢業需要考普通話
我的老家在東北,雖然不是松花江上,但是那裡也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東北話向來都有感染性,不管到哪,都能聽到會說幾句東北話的人,什麼老鐵,尿性啊,甚至是廣東人,都可以講幾句東北話。
這麼通俗的東北話,想要完全改成普通話還是有點難。大學普通話考試的時候,東北味還是很濃,當時是考了一篇閱讀,全部都是詞語和成語。最後還有一部分的自由發揮作文,大約5分鐘,考試結束通知結果是2級乙等,雖然和理想有一點差距,但是看到很多同學只是三級乙等,心裡稍加安慰。
注意:一些企業對普通話有要求,如果等級不夠,可能會錯失一些面試機會,所以,不過學校是否需要考察普通話,都要把普通話講好,這是國內的通用語言,不懂方言可以,但是不懂普通話,去到外地就很難與人溝通。
教師資格證需要普通話
我的大學化學老師是一位西北人,60多歲,身體依然健碩,聽說他當年是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但是在講課的時候卻操著一口流利的西北話,對於東北和其他地區的學生來說,完全聽不懂,偶爾能聽懂幾句,但是期末考試了。
正常情況下,公立學校招聘教師都是要求有普通話等級,等級不夠是無法進入到教師隊伍裡,如果老師講方言,但是班級的同學卻聽不懂,雖然老師講的熱鬧,學生什麼都學不到,所以,想要做老師,普通話資格證一定是要有的,而且不能太差。
普通話和方言
在廣東有白話,潮汕話,客家話,雖然是同一個地方,依然有多種語言,互相也不能很容易的交流。在廣州,外地人居多,所以,為了融合外地人,廣州本地人也多半要學習普通話,在廣州的學校裡老師也都要求有普通話證書。這樣才會看到一片融洽的場面,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會講普通話,基本都沒問題,巷子裡的老人家例外了。
現在的小孩子多半是老人家幫助帶,老人家多半是普通話會一點,基本還是方言為主,所以小孩子從小接受的就是方言和普通話的結合體。孩子自身沒有什麼判斷能力,只要講出來的話大家能聽懂就好,所以,小孩子的話聽起來是那麼有趣,雖然有方言,卻不失為一種美好。
寫在最後
普通話在國內是通用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普通話在國外也受到了歡迎,不管是抑揚頓挫,還是內涵,都受到無數人追捧。
方言是一個地方的特色,不管是廣東話還是東北話,都有著濃濃的鄉音。遠在他鄉,一句「老鐵」拉近了距離,一句「靚仔」看出了特色。總之,方言總是透漏出暖意和情懷。
不管是普通話和方言,我們都應該學會,正所謂:入鄉隨俗,尤其是看到普通話被全世界推廣,作為國人,我們更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