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講的「國語」,為何跟普通話發音這麼像?原因你未必能想到

2020-12-14 史源歷史專欄

很多朋友注意到,我國臺灣省的民眾除了使用方言之外,基本都會說「國語」。客觀而言除了帶有些許「臺灣腔」外,國語和大陸從50年代起推廣的普通話發音非常相近,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兩岸的人溝通起來完全沒有障礙。仔細想想這種情況似乎十分奇怪,由於近代歷史原因,國民黨軍49年敗退臺灣後,兩岸緊張對立過很長時間,所以根本不可能對漢語發音進行統一的教育普及,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發音一致的情況呢?

其實嚴格來講兩者不僅僅是相近,理論上講大陸普通話的發音規則、聲調和臺灣省使用的「國語」是完全一樣的。之所以不少臺灣人的國語帶著「臺灣腔」,是受到臺灣原住民發音特點的影響。1949年前後,國民黨軍退守臺灣島的部隊總人數在60萬人以上,而各級軍官的家眷也被先期送往臺灣,以確保部隊不會譁變。這樣一來從大陸來到臺灣的人口數量約有200萬。但是200萬人在臺灣當時的700餘萬總人口中還是只佔少數,原住民才是大多數。49年後國民黨當局為便於管理,在島內推行了統一的「國語」,多數原住民的口音不好改,帶著方言特色,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我們熟悉的「臺灣腔」國語,佔了島內的大多數。而發音標準的「國語」,則是和大陸的普通話一樣,以類似鄧麗君這種父輩移居臺灣的人士為代表,國語發音極其標準,在臺灣省內也是存在的。

說完「國語」的情況,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何普通話和國語的發音是一樣的。大陸人口在49年便超過了4億人,所以不用說大家也知道,發音上南腔北調,各省方言差異極大,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像粵語和各少數民族的語言,一般老百姓根本無法互通,政府在各種工作場合也有障礙。所以大陸在1956年2月開始正式推廣普通話。關鍵點來了,這套普通話的規則並不是臨時制定的,而是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進行推動。而這個「原有基礎」,就是1945年時國民政府在大陸開始推行的「國語」。

換句話說,49年後臺灣推行的國語發音,跟45年起在大陸推行的發音規則,完全是一套東西,也就是後來五十年代大陸使用的普通話。這便是臺灣人民至今講的國語和大陸百姓用的普通話高度相近(刨除臺灣腔的因素,實際是一回事)的原因了。其實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方言不通的問題自古就存在,明清時期政府已經在這方面採取措施,1909年晚清政府就曾經制定過一版統一語言的規則,而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也一直在做這件事情。

相關焦點

  • 彭于晏在內地拍這麼多戲,為什麼還是說不好普通話?
    為了讓自己的口音更像是普通話,他幾乎給每個字都加上了重音,每個咬字都力求精準。我們確實該認可他糾正臺灣腔的努力精神,只是為何這些努力總是顯得咬牙切齒?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演員胡杏兒,前不久,我們剛剛見識過她精妙絕倫的口音轉換表演。
  •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今天你講普通話了嗎?
    9月14日,以「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為主題的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拉開帷幕。本屆推普周著力展現普通話在助力脫貧攻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積極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氛圍。下面就讓藥小食帶你一起了解一下2020年推普周和我們的普通話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 那些年的港片和國語版配音幕後,見證了華語電影多少變遷
    錄像廳裡放映的基本上都是港片,其實港片在香港上映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用的粵語發音。但我們在錄像廳看到的版本,都是國語配音版本。那麼,這些國語配音版本都是怎麼來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吧,今天咱們就專門介紹一下這段歷史吧。1、港片為什麼會有國語版配音?關於港片的國語配音版本,首先一個,大家知道為什麼叫做國語版嗎?為什麼不叫普通話版本?
  • 佛教常識:「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你知道正確的發音嗎?
    但對佛教不太了解的人,就往往很容易讀錯了,尤其是「南無」這兩個字,經常被誤讀為「nan wu」,其實這兩個字在這裡應該念「na mo」,是「拿摩」的發音。「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末學也念了很多年了,知道這個「南無」是梵文音譯,是「皈依、歸命、頂禮」的意思。也知道「南無」在這裡的發音是「拿摩」,但卻一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要讀「拿摩」的音,而不是「nan wu」。
  • 中國臺灣省和廣東省,普通話比較「另類」,聽著感覺很彆扭
    其中一個是我國的臺灣省,臺灣人也會說方言,比較常見的有閩南語、客家語等,一般人聽不懂,所以很注意普通話教育,但是你知道,臺灣人的演講不再是「唉」的問題,感覺他們說第二種普通話,看過臺灣電視劇的人會發現臺灣演講都是「咆哮~你為什麼是紫色」,翻譯的話是「你怎麼了」。或者:「你創造了它嗎?
  • 日語配音代入感十足,為何國語動畫配音卻讓人尬得頭皮發麻?
    然而相比於熱血激昂的日語配音,國產動畫當中的國語配音卻經常讓人尷尬得頭皮發麻,這是怎麼回事呢?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在如今這個家家戶戶都連接網際網路的時代,每個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都能做到「閱片無數」。
  • 只差一票,粵語就是國語了嗎?並非如此,最有可能成為國語的是它
    有的地方語言如廣東之粵語聽起來如鳥如燕,但如果用於古詩文的閱讀和歌曲的誦讀,比普通話要押韻很多,有的地方如四川話天生就帶著一種幽默詼諧的風氣,讓人停了不禁開懷大笑。 而如今盛行中國的普通話據說也是當年選出來的中國代表語言,粵語在參選的時候僅僅以一票之差失去國語地位,史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一個小縣城的地方方言,為什麼成了13億人使用的普通話?
    要說普通話最標準的,莫過於新聞聯播裡每天出鏡的播音員了。有誰想說好一口能和他們相媲美的普通話,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麼也想不到,在中國有這樣一個小鄉村,普通話就是當地的方言。也就是說,這裡的老人小孩,不用後天刻意學習就個個能說普通話,且發音標準,吐字清晰,圓潤流暢,韻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員。
  • 學習中文普通話國語拼音蘋果版下載_學習中文普通話國語拼音iOS版...
    學習中文普通話國語拼音 兒童啟蒙 大小: 36.6 MB
  • 吳鎮宇大秀普通話,被古天樂坑慘,張家輝笑而不語
    香港、臺灣明星講普通話大家也是略知一二,很多明星講的不是十分標準,因為平時說的都是粵語,講起普通話難免會弄巧成拙,出糗也是難免的,向我們熟知的蔡少芬講普通話就精彩出糗,而張家輝更是這方面的專家,自己的名字發音說不好,但是也不要太怪他們,畢竟不好改過來。
  • 當年國語真只差一票就是粵語了?其實不是,最有機會成國語的是它
    眾所周知,我國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有句話說得好「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麼,諸位知道普通話又是如何成為我國官方語言的嗎? 最早的普通話推廣可以追溯到1909年的清朝,當時清政府就設立了「國語編審委員會」,將當時通用的官話正式命名為國語
  • 粵語配音VS國語配音,與其相愛相殺,不如好好珍藏
    而港劇在內地的熱播,讓國語配音應運而生。由於內地市場廣闊,但人們聽不懂粵語,國語配音作為後起之秀,得到迅速發展。周星馳的御用配音演員石班瑜,他的聲音因此傳遍大江南北。從某種程度上講,粵語配音是跟隨港劇的腳步而發展的。港劇興,粵語配音則興;港劇衰,粵語配音則衰。而國語配音,因為有龐大的市場支撐,所以經久不衰,而且勢態良好!哈哈哈哈!
  • 湖南「塑料普通話」太上頭了!
    有時聽起來像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有時句尾加上一連串地「咯、麼、子、啦」,又像rap說唱一樣。師範讀本到了80、90後一代,普通話成為了老師的必備技能,幾乎所有學校都明確了「請說普通話」的教育準則,從小聽著「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一句普通話,知心你我他」的宣傳標語長大的祖國花朵們,練就了一種全新的發音咬字和普通話完全一樣,只是音調不同的塑料普通話。
  • 普通話怎麼產生的?粵語和四川話爭了半天,最終河北一縣城勝出
    我們讀書的時候多半在校園裡看到過這樣的宣傳語:「請講普通話,歡迎講英語。」普通話的特點是音節結構簡單、發音響亮富有節律感、說起來抑揚頓挫、感染力強,但大家一定聽過這樣的段子:當初有好幾種方言都參與了普通話的競爭。
  • 臺灣國語和普通話真的「一毛一樣」嗎?
    幫你忙——幫忙你咯——囉大陸:回應「謝謝」的是「不用/不客氣」;臺灣:回應「不會」9 雜七雜八:普通話——國語語境——脈絡不是同一掛的」,通常是指某人跟某些人不是同一個小團體。譬如說」老王跟老鄭還有小白他們那幾個不是同一掛的」。
  • 在H和F發音難分的福建廈門,誕生了屬於中國人的漢語拼音字母體系
    1、《閩腔快字》產生的時代背景日本能快速建立近現代體系,首要原因就是他們的「言文一致」改革,雖然這個運動本質是為了去掉漢文在日本傳統的優勢地位,但此運動的成功,讓日本一下子在國民教育、文學,進而在西學方面傳習進度比大清的近代改革步伐多了十幾年。
  • 鋼鐵人普通話標準程度排名,最後一名果然是……
    有朋友看懂了嗎,這段話其實是——「大家好,我是張家輝,XXXX,這是你沒有玩過的全新版本,只需體驗三分鐘,你就會跟我一樣,愛上這款遊戲!」視點君看完之後和眾多網友一樣,滿腦子都是「我系渣渣輝...想必聽多了都會講幾句了吧不過,把廣東話排在第二的位置那是有原因的:廣東話不只有自己獨特的發音,還有自己的文字,聽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還看不懂!
  • 迅速改正平翹舌發音小竅門,四個竅門幫你提升普通話水平
    平翹舌發音總是鬧笑話有位大學生問:包子我能讀成包指(zhi),大三我能讀成大山sha,四和十總是讀不準,軍訓的時候絕對不能站在第四位,否則報數的時候就亂套了,教官帶著山東口音都笑話我,說我的普通話說的非常普通,怎麼辦?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愛淄博 請講普通話】淄博公交:說好普通話 提高服務能力
    淄博公交公司特邀請了淄博廣電融媒體中心的主持人,與公交車駕駛員們近距離、面對面地溝通交流,大家一起說好普通話,講好文明語。 短時間的交流後,很多公交車駕駛員不僅對普通話的發音,有了新的認識,矯正了不準確的發音,而且,開始有意識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