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一天長一蔥」是什麼意思?春節會長几蔥?農民說俗語

2020-12-24 膠東鄉村

今天是冬至,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農村城市中重要的節日風俗。在我們煙臺,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吃餃子,親友團聚,享受親情,為嚴寒冬天帶來溫暖。

冬至節在節氣中的地位很特殊,是天氣冷暖的轉換時間,從此進入數九寒天,溫度會越來越冷,直至迎來大寒。另外,晝短夜長,也到達了全年頂峰。而與之同時,過了冬至節,白天像個孩子,一天長一蔥,一點一點地增長。朋友,您知道農村俗語所說的「一天長一蔥」是多少嗎?

這裡的一蔥並不是大蔥生長的時間,而是指生長一葉蔥寬度的時間,古代的一種簡單的計時方法。這裡,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在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之前,他們運用了各種方法,除了觀日影、漏水、晨鐘暮鼓等較專業工具,民間計時方式更通俗易懂,「一蔥」就是其中的一種,此外還有「一線」。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也是農村中常用的計時方法,這裡的一線也並非指一根線的長度,而是指古代女子納鞋底、繡花巾等用一根線的時間。一根線的長度約在二尺左右,太短了,頻繁穿針費了時,而太長了,線容易打結,誤了活。一般而言,用完一根線的時間大約需要幾分鐘。

以這種簡單方式表達冬至後晝夜時長的變化,反應了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實際上,豈止是這些,他們還發現「一九二裡多,二九五裡半」。冬至過後,隨著白天慢慢變長,一九的時候能夠多走出二裡路,而二九的時候就可以多走五裡半,一九二九就是由冬至後開始計算的。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朋友想知道,其中的「一蔥」和「一線」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呢?

以山東為例,夏至時,一般的白天日出時間為4點45左右,晚上在8點日落,白天有大約15個小時;而冬至日出時間為7點30分左右,下午5點就黑天了,白天有9個小時左右。由夏至到冬至,時間為180天,但白天的時間卻多出了6個小時,360分鐘,計算得出,每天增長的時間大約為2分鐘。

由此來看,所謂的一蔥一線是在一分半到二分鐘左右。如今,我們可以通過科學來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地球側身圍繞太陽公轉和自轉,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角度不同,因而產生了晨昏變化,有人利用精密的儀器測算,確定基本在90秒左右。

冬至之後,距離春節只有50多天的時間,所以,等到春節時,白天的時間可增加100分鐘,額外多出了一個半小時。屆時,春暖花開,希望朋友們盡情享受美好的春光吧。

朋友們,您對這句農村俗語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過冬至都那些傳統,過了冬至一天長一線又是什麼意思呢?
    冬至那天全國吃的早餐都不太一樣,北方有吃餃子指的是麵食,而南方浙江一帶有吃的是湯圓。我江西一帶有吃年糕吃米粉這些都是江西的特色,湯圓、年糕、米粉都是南方的米食了。我村還有一個獨特的傳統,每年過冬至每戶人家都要請客年齡過60歲以上的老人吃飯,大概有一十五六桌左右全村有150來戶,輪到下一年就要等到150來年後這樣算下來,對於每戶而言不算很吃力,又添加了過節的氣氛有孝敬了老人,我為我們村的人點讚。在鄉村過冬至還有一些俗語,那就是根據冬至這一天的天氣變化來判斷今年是個冷冬,還是暖冬?今年冬天下不下雪?
  • 冬至到,農村農民說「幹冬溼年」是什麼意思?今年春節會下大雪嗎
    今天是冬至,查看天氣預報是個晴好天。這幾年,下雪竟然成了稀罕事,使得冬天越來越沒有從前的樣子。想我們這些70後的小時候,哪年冬天不銀裝素裹,積雪沒過了膝蓋,河床結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們嬉戲的樂園。如今,冬天不僅不落雪,每次下雪還是薄薄一層,堆雪人估計只能堆個巴掌大的娃娃,至於河中滑冰,您想都甭想。冬雪的意義太大了,尤其對農業而言,關係著一年的收成呢。今年的氣溫受到拉尼娜影響,似乎冷的程度足夠了,但不下雪卻成為很多人心中的遺憾。而農村老農民似乎樂觀了一點,昨天下鄉,遇見他們在一起討論「幹冬溼年」,說大雪會在後面,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今年春節會下大雪嗎?冬至到,農村農民說「幹冬溼年」是什麼意思?
    今天是冬至,查看天氣預報是個晴好天。這幾年,下雪竟然成了稀罕事,使得冬天越來越沒有從前的樣子。想我們這些70後的小時候,哪年冬天不銀裝素裹,積雪沒過了膝蓋,河床結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們嬉戲的樂園。如今,冬天不僅不落雪,每次下雪還是薄薄一層,堆雪人估計只能堆個巴掌大的娃娃,至於河中滑冰,您想都甭想。
  • 農村俗語「蔥韭蒜,莫見面;辣對辣,葉不發」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耕作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蔥韭蒜,莫見面;辣對辣,葉不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老話還在理嗎?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對於農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冬至是晴天好不好呢?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並且從冬至節氣後,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夜晚的時間會越來越短,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到夏至節氣。
  • 農村俗語:「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什麼意思?
    -11 06:35:12 來源: 雙子座的他 舉報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就流傳下來了很多俗語
  • 農村俗語「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是啥意思?為何冬至大過年?
    明天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氣一過,距離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才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春節到來前,遠在外地打工的人都會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但是在過去,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今天日頭會早早地落山,但冬至之後白晝將會一天天的拉長,也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也是數九連天的開啟,從今天開始也就正式的步入了數九寒天,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算過完。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農村人常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啥意思?進來看
    看冬至這天的天氣就能預測出過年時候是晴是雨?這也太怪了,天氣預報也不能提前預報這麼多天啊,這個事到底準還是不準呢?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陰過冬至晴過年,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民諺,過去農民們可沒有天氣預報來預測天氣情況,靠的就是這些老俗語。其實講真的,現在由於氣候變化莫測,很多過去的老話在現在都沒有那麼精準了,當然在過去還是挺有準頭的。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到數九寒冬,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春節會冷嗎
    再過幾天又是冬至,冬至節有很多講究,比如說我們農民會根據冬至這天是在月頭還是月尾,來預測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老話說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也會根據冬至的天氣,來推斷春節期間是否有雨雪。比如,晴冬至,年必雨。陰過冬至晴過年。
  • 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看冬至俗語怎麼說對於今年冬季是不是很冷,你有什麼看法呢?對於這個結論我個人覺得現在下還早了,冬季是冷冬或者暖冬,不是一天兩天的天氣來判斷的,只是說一個冷暖趨勢。我們知道,冬季真正的開始是要從冬至開始的,因為我們常說的數九寒冬就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的。俗話說「冬至不過不冷」,這句話說的就是如果沒有到冬至節氣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冷。
  • 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年兜什麼意思?天氣還會冷嗎?
    最近這幾天,天氣越來越冷,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十幾度,很多人都覺得這幾天冷得讓人受不了,但是冬天最冷的時候還沒有到,那麼今年冬天什麼時候最冷?其實我們可以從民間的一些俗語中得出判斷。冬至在月頭,要冷到年兜這句俗語裡的「年兜」指的是年底,意思是如果冬至在月初的那幾天,那就證明這一年的年底會很冷。
  • 臨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啥意思?
    導語:接近冬至,「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是什麼意思?冬至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它出現在每年陽曆的1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經度達到270度。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這一天,隨著太陽向南走向最末端,陽光最偏向北半球。
  •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雖然說臘八,原本只是佛教上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而設立的一個節日,不過如今它早已經演變成了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且被東西南北中的全國各地民眾所普遍重視。喝臘八粥也好,吃臘八飯也罷,反正這臘八無一例外地都是要過的。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這句農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農諺中所說的「杈把」具體又是指的啥呢?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