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農村城市中重要的節日風俗。在我們煙臺,每逢冬至節,家家戶戶吃餃子,親友團聚,享受親情,為嚴寒冬天帶來溫暖。
冬至節在節氣中的地位很特殊,是天氣冷暖的轉換時間,從此進入數九寒天,溫度會越來越冷,直至迎來大寒。另外,晝短夜長,也到達了全年頂峰。而與之同時,過了冬至節,白天像個孩子,一天長一蔥,一點一點地增長。朋友,您知道農村俗語所說的「一天長一蔥」是多少嗎?
這裡的一蔥並不是大蔥生長的時間,而是指生長一葉蔥寬度的時間,古代的一種簡單的計時方法。這裡,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在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之前,他們運用了各種方法,除了觀日影、漏水、晨鐘暮鼓等較專業工具,民間計時方式更通俗易懂,「一蔥」就是其中的一種,此外還有「一線」。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也是農村中常用的計時方法,這裡的一線也並非指一根線的長度,而是指古代女子納鞋底、繡花巾等用一根線的時間。一根線的長度約在二尺左右,太短了,頻繁穿針費了時,而太長了,線容易打結,誤了活。一般而言,用完一根線的時間大約需要幾分鐘。
以這種簡單方式表達冬至後晝夜時長的變化,反應了老祖宗的聰明智慧,實際上,豈止是這些,他們還發現「一九二裡多,二九五裡半」。冬至過後,隨著白天慢慢變長,一九的時候能夠多走出二裡路,而二九的時候就可以多走五裡半,一九二九就是由冬至後開始計算的。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朋友想知道,其中的「一蔥」和「一線」到底是多長的時間呢?
以山東為例,夏至時,一般的白天日出時間為4點45左右,晚上在8點日落,白天有大約15個小時;而冬至日出時間為7點30分左右,下午5點就黑天了,白天有9個小時左右。由夏至到冬至,時間為180天,但白天的時間卻多出了6個小時,360分鐘,計算得出,每天增長的時間大約為2分鐘。
由此來看,所謂的一蔥一線是在一分半到二分鐘左右。如今,我們可以通過科學來解釋這種自然現象,地球側身圍繞太陽公轉和自轉,由於太陽直射點的角度不同,因而產生了晨昏變化,有人利用精密的儀器測算,確定基本在90秒左右。
冬至之後,距離春節只有50多天的時間,所以,等到春節時,白天的時間可增加100分鐘,額外多出了一個半小時。屆時,春暖花開,希望朋友們盡情享受美好的春光吧。
朋友們,您對這句農村俗語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