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今天早晨這寒冷的天氣,筆者可能還不知道這東北的冬天還能這麼冷,筆者的老家在東北最北邊的一個小村子,早晨起來看了下天氣預報,-27°C赫然出現在了手機上,這個溫度一般只有在三九天才會出現,今年出現這麼早,不得不讓筆者聯想起今年這「拉尼娜」現象,雖然很多專家都說今年不會太冷,但今天這個氣溫誰能解釋下,只能說很冷。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第一次聽說,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
說起冬月,其實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冬月到,冰封到」,冬月是氣溫下降最明顯的一個月,因為在冬月開始的時候,一般就是數九天開始的時候,而今年冬至的日子正好是在12月21日,也就是還有幾天就到冬至了,冬至到,數九開,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老人們每到冬至就會特別關心冬至的天氣變化會如何,如果天氣冷的話,人們就會認為天氣冷也就能冷到過年,如果冬至暖的話,這天氣冷可能就會冷到正月,冷到正月是農民非常不想看到的,過了正月就要備耕了,如果正月天氣還冷,對農民春耕春種有很大影響,所以很多農民都希望冬至當天是冷的。
而今天這個冬月初一和冬至其實沒有太大聯繫,今天是冬月初一,也就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這個俗語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果冬月初一的天氣是晴空萬裡,沒有雨雪,那麼春節的時候地面就會出現泥濘的現象。這泥濘的現象大家可以聯想下,在寒冬臘月能夠出現地泥濘的現象一定是氣溫下降,而且是那種氣溫下降反常的情況才會讓冰凍了一冬天的地面變的非常泥濘。
其實在春節的時候正是六九天,這六九天按照老人們的經驗來說就已經開始露出了綠色,下雪的天氣幾乎就很少了,但氣溫依然是比較寒冷的,一般這個時候的土地都還是冰凍狀態。而按照這句俗語說的冬月初一晴的話,筆者家鄉今天真的是晴空萬裡,而且已經連續了幾天都是晴空萬裡,那麼在春節就會變暖麼?
其實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筆者的家鄉是在東北的北面,入了數九天氣溫就會變成平均零下-15°C左右,夜晚的溫度更低,這兩天看了下門前的小河,最深的地方已經冰凍了足足1米深,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天然的「大冰櫃」,而這還僅僅是一九的天氣,如果到了三九相信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所以對於這個俗語,筆者只能保持個人意見。
至於今年春節到底冷不冷,這個也要看時節情況的,我國南北跨度非常大,從北到南幾乎經過了一年四季,如果在最南面可能會出現這個春節地泥濘的現象,但在最北面這個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對於這個春節到底冷不冷,我們還是要客觀的看待,俗語雖好,也要尊重現實,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