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6 365說三農

導讀: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今年春節冷嗎?

昨天還是小雪紛飛,今天就是豔陽高照了,所以我們這裡想看到積雪,真的是有點難,並且我們當地老人也這樣說,說前面幾天陰雨天的話,如果天不下雪的話,太陽出不來。這不昨天飄了小雪花,今天天氣就晴好了,果然還是老農有生活經驗,對冬日的天氣摸得透。

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

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農曆十一月叫冬月,與這個月時間天氣寒冷是分不開的,在冬月裡會有冬至節氣,還有小寒節氣,大雪節氣也粘上邊了,所以農曆十一月是已經很冷了,是真正冬天特徵了。

今天冬月初一,讓我想起一個我們當地農民常說的俗語,說的是「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也就是說,根據冬月初一這天的天氣變化來判斷正月裡天氣變化情況。這是先輩農民總結出來的,不能說百分之百準,總會八九不離十的概率吧。

「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這句話啥意思?

這句話從表面上來說還是很好理解的。冬月初一,說的就是農曆十一初一這一天,而今天是2020年12月15號,農曆冬月初一。這裡說的晴,是指的這天是大好晴天的天氣。而到了正月裡會是雨雪多,地面很泥濘不好走。

冬月初一晴

這裡是說的按照農曆的說法,冬月初一就是十一月初一這天,天氣晴朗。冬月初一,正是大雪節氣與冬至節氣期間,這個時候應該是冬季的雨水旺季,這個時候的雨水會因為溫度低,會以雪花方式落下,或者是小雪朦朧,或者是大雪紛飛,這樣的天氣才是冬月裡應該是常見的。晴天的話,說明近期北方空氣不是很強,還不足構成下雨雪的能量。

正月地泥濘

這個說的是到了正月的時候,也就是從春節的時候吧,天氣將是雨雪比較多,這樣的話地面比較溼,特別是農村的泥巴路比較泥濘。當然,如果正是正月裡下雨雪比較多,這樣的天氣會影響人們相互走親的熱情,因為天冷地不好走,人們就不愛出門。

今年春節會冷嗎?

春節天氣冷不冷,全靠有沒有雨雪下,如果是正是像我們當地這樣,今天晴天,到了正月裡雨雪噸,那麼春節期間肯定貴根冷的。如果春節是太陽天,那是一個非常舒服的天氣。

今年春節期間我們要關注「拉尼娜現象」的發生,這是世界氣象組織最近連續發布的預警,說今年隆冬時節會有「拉尼娜現象」的發生,這樣會帶來降溫強雨雪天氣,可以預見的話,今年春節期間天氣應該是非常冷的,也正好印證了這句俗語。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今天是冬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今年過年會冷嗎?
    今天是12月15號,陰曆的十一月一號。在陰曆的十一月,我們農村一般都會把這個月稱之為「冬月」。冬月之後,就是臘月了,臘月過完,就是春節。春節,是我們國家全國歡慶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渴望著春節親友歡聚一堂,熱熱鬧鬧過新年。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就以今天的時間為例,今天是12月16號,但是農曆時間也是十一月初二,陽曆和農曆相差一個多月時間,所以,農曆新年也要比陽曆新年晚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農民眼中的新的一年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的,也就是除夕晚辭舊迎新正月初一,這才是農曆的2021年的開年第一天。依此來算,農曆的2021年正月初一是在陽曆2021年的2月12號。
  • 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
    導讀:十一月初一到,「冬月初一雨淋頭,除夕暖烘烘」,春節期間不冷嗎「早上出門還好好的,現在就開始下雨了」我爸媽拿著鋤頭回家了,本來是早上出了沒有下雨,就去油菜地裡鋤草,這不到11點多下起了細雨,今天溫暖好像升高了一些
  • 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
    導讀: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早晨起來看了家裡的老黃曆,發現今天是是冬月二十九,冬月最後一天,沒有三十?明天就是進入臘月,俗話說「臘月到,年就到」,明天就進入臘月初一了。今天是冬月二十九,按照陰曆月大小月的曆法,陰曆的小月是29天,從初一到二十九,陰曆的大月是30天,從初一到三十,這一點大家一定要與陽曆大小月分清楚。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又值冬月初一,一大早是被明媚的太陽叫醒,剛睜開眼,就聽見隔壁大爺吆喝著「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一會說「不怕冬月三一陰」,這會對著晴天又吆喝「明年是個豐收年」,到底是晴天好,還是陰天好呢?把我也給弄迷糊了。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只要家族中有新生兒誕生,對於家族來說都是喜事。但是古人比較迷信,覺得男孩以及女孩的命運在出生的時候就決定了。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這時候,很多在今天看來很荒誕的說法,盛行一時。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很多說法已經被淘汰了。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
  • 明日十月初一,俗語「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今年冬天冷嗎?
    今天是今年農曆九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九月廿九。過完今天就到了農曆十月初一了,農曆十月開始的第一天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是除了清明節、七月十四之後的又一個「鬼節」。這一天人們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就會在這一天去祭祀,紀念逝去的親人。這個時候的祭祀人們通常稱之為「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雖然每19年中就會出現7個閏月,但是閏九月卻很少見。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但是立春節氣卻很難會和大年初一相遇,用百年難遇來形容絲毫不過分。
  •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
    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到底啥意思?為啥初一要吃剩飯呢?這其中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臘月忌尾」,要好好準備牢記禁忌 臘月就是要好好準備辭舊迎新。臘月是舊年最後一個月,一年即將結束,不好的事情就讓它過去。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 農村俗語: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難道今年冬天不冷嗎
    今天是農曆十月一日,每年這一天我記得最清楚,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這一天還是傳統的祭祀節日,被稱為「寒衣節」,意思就是到了今天,就標誌著嚴寒要來了,我們要為關心的人送些防寒的衣物。小時候也聽老人說過,關於十月一日這一天的一些傳說,感覺這一天確實很具有傳奇色彩。
  • 正月初一是雞日,老話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是什麼意思?
    在以前的農村,幾乎每一家的院子裡都會養幾隻雞,在吃不起肉的年代,雞蛋就成為農村人眼中最有營養的食品。農村人常說:「頭雞二犬,五牛六馬」,這句話到底是從何而來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說雞是頭呢?為什麼有「頭雞二犬」的說法?
  • 「緊臘月,慢正月」農村裡過年的講究,臘月時間緊都在忙些啥?
    今日臘月初一,又到了一年的歲尾,距離春節僅剩一月的時間。我們即將告別多災多難的鼠年,迎接牛氣沖天的新一年。在以前的農村,到了這個時候,忙碌一年的老百姓也閒下來了,殺雞鴨宰豬羊,置辦年貨,為過春節做準備。在農村裡就有「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的說法。
  • 俗話說:「初一餃子初二面」,你知道不同餡料餃子,有啥含義嗎?
    今天是正月初一,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習俗是,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我們這裡也不例外。因為頭天晚上看春晚,過半夜才睡覺,所以今天早上起來的都比較晚。老婆是個勤快人,儘管昨個晚上睡得也很晚,今天早上還是早早就起來給一家人熬了一鍋大米粥,切一盤鹹菜,說去去油膩,還有兩盤昨天晚上沒吃完的餃子,吃完飯就催促我們去拜年。八十多歲的老媽在家裡等著晚輩人來拜年,媳婦要準備糖塊瓜子,客人來了沏茶倒水,所以也不能出門,陪著老媽在家裡。我帶著兒子和閨女,先給本村的兩個舅舅和妗子拜年。
  • 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為何女人怕十五?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讀到這句俗語有些摸不著邊際,初一十五都是中國農曆的日子,為什麼要怕呢?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都是好日子,有什麼可怕的呢?後來細讀之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來這是指男孩或女孩出生的日子。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七,距離新一年春節還有31天的時間。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