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到,俗語「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啥意思?

2020-12-22 騰訊網

今天已經正式步入農曆九月了,這也預示著農曆八月已經結束。而我國目前已經逐漸從深秋慢慢的步入冬季了。農曆也是我們所說的陰曆,它是和陽曆相區別的。而農曆九月到來,農村有關於很多九月的氣候諺語,其中「九月初一霜害人,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什麼意思?九月初一和重陽天氣對後期農業有何影響?

其實現在雖然是農曆九月,但是由於今年是閏年,在農曆四月中有兩個四月。因此其實現在的農曆九月已經來得比較晚了,比往年來遲了一個月。在步入農曆九月以後,我國各地農民也在加緊忙碌著各種各樣的農事生活。

其中北方地區在忙碌著收割玉米、大豆,同時小麥也在陸續播種中。而南方目前很多地方正在加緊著最後一季的水稻收割,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水稻收割也更加的及時了。而比如農作物方面,現在紅薯在正在採挖,紅薯最好要在霜降來臨前採挖完畢。

在我們中國各種農業活動都離不開農曆,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它和世界同樣的陽曆又有所不同。確切的說他是一種陰陽合曆,是按照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再參考太陽回歸年為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三年一閏」來和回歸年相適應相互平衡。

而進入農曆九月也就離霜降不遠了,在農村人們都說「九月初一霜害人,乍重陽無雨一冬晴」,這是是什麼意思呢?

九月初一霜害人 就是指在農曆九月初一當天下霜,那麼對於農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因為這時候南方水稻還有很多沒有收割完畢,而北方小麥種植、玉米陸續收割。各種蔬菜也正處於播種以及生長階段。如果這時候下霜,那麼會導致糧食以及各種農作物損失慘重。因此才有「九月初一霜害人」。

重陽無雨一冬晴 重陽就是我們所說的重陽節,即九月九重陽節。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九九兩陽數相重」,因此叫做重陽。重陽節人們通過祭祀祖先,以寄託哀思。同時也通過在重陽節當天慶祝農業大豐收。

人們認為重陽節當天如果沒有下雨,那麼整個冬天都將會是晴天。也就是整個冬天將會下雨很少,是幹冬。其實每當到了冬季基本上很多地方都很少下雨,但是對於農業而言沒有雨水是不好的。特別是北方如果長期乾旱少雨,那麼小麥、玉米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因此人們通過日常勞作總結出了關於農曆九月的氣候諺語來作為日常農業生產指導。除此之外還關於重陽的俗語還有「重陽無雨,九月無霜」、「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水」。這都是農民在以前氣象科技還不發達的年代總結得來。

不久就到了九月九重陽節了,外出的遊子這時候也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人們在外望著家的方向唱起了重陽節歌曲《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 重陽夜 難聚首 思鄉的人兒 飄流在外頭 ;又是九月九 愁更愁 情更憂 回家的打算 始終在心頭……

相關焦點

  • 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到,「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啥意思?有道理嗎?這也告訴我們,冬至節氣到了,數九寒冬時間開始了。今天就是冬至節氣了,而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導讀: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秋高氣爽出遊的最佳季節。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是尊敬老人的一個節日,在重陽節這一天。對於老人關愛的活動非常的多。在農村關於重陽節的俗語也相當的多,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走勢的。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
  • 明日十月初一,俗語「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今年冬天冷嗎?
    今天是今年農曆九月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九月廿九。過完今天就到了農曆十月初一了,農曆十月開始的第一天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是除了清明節、七月十四之後的又一個「鬼節」。這一天人們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就會在這一天去祭祀,紀念逝去的親人。這個時候的祭祀人們通常稱之為「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
  • 今天是十一月初一,「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12月15號,這是陽曆時間,我好奇今天早上有人拿著香紙往村裡的祖堂走,這是我們當地一個習俗,農曆初一十五要上香,大概農村人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我查了一下農曆時間。今天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一,農曆十一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冬月,今天已經到冬月初一了,到正月初一還有整整兩個月,還有兩個月就要過春節了。
  • 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
    導讀:俗語「冬月逢一晴,來年穀滿倉」,啥意思?明年是豐收年嗎?明年馬上就要來了,因為今天已經到12月16號了,陽曆新年只剩下半個月時間了,2021年要全新開啟了。不過,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陽曆年和農曆年還是有區別的,而我們常以農曆新年作為慶祝和歡度的開始。就以今天的時間為例,今天是12月16號,但是農曆時間也是十一月初二,陽曆和農曆相差一個多月時間,所以,農曆新年也要比陽曆新年晚一個半月的時間,而農民眼中的新的一年是從正月初一開始的,也就是除夕晚辭舊迎新正月初一,這才是農曆的2021年的開年第一天。
  • 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
    導讀:明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啥意思?早晨起來看了家裡的老黃曆,發現今天是是冬月二十九,冬月最後一天,沒有三十?明天就是進入臘月,俗話說「臘月到,年就到」,明天就進入臘月初一了。明日就要進入臘月了,臘月的天氣情況對於農民預測來年雨水乾旱情況是有指導作用的,當然,這些俗語說法都是前人在農耕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關於臘月初一的俗語「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臘月初一雪,來年旱三月」,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我們從表面上可以理解為:在臘月初一這天天空飄落了大雪,那麼,在第二年早春的時候會出現乾旱少雨的天氣。
  • 俗語『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有啥講究?
    一、七年難遇九月閏置閏法的規則是依據與陽曆回歸年相關的二十四節氣來定的,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主要為了克服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這一缺點,民間有3年閏1個月,5年閏2個月的說法,而閏九月太難了,比如上一次閏九月是在2014年,到2109年才能再一次閏九月,相差近百年,說明閏九月很稀罕
  • 農村俗語: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難道今年冬天不冷嗎
    今天是農曆十月一日,每年這一天我記得最清楚,因為這一天是我的生日。這一天還是傳統的祭祀節日,被稱為「寒衣節」,意思就是到了今天,就標誌著嚴寒要來了,我們要為關心的人送些防寒的衣物。小時候也聽老人說過,關於十月一日這一天的一些傳說,感覺這一天確實很具有傳奇色彩。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啥意思?今年春節會冷麼?
    在北方農村,人們一到冬天就會選擇在家裡「貓冬」,暖暖的炕頭才是冬季裡最溫暖的地方,而坐在炕頭上人們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聊家常,就像筆者的家裡,每天都會人來人往好幾波,因為爺爺是一個愛聊天的老人,又是周圍有名的「大拿」,所以每天我們的家裡就成了這些老人談天說地的地方,而今天筆者聽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俗語,那就是關於今天是冬月初一的,這個俗語就是「冬月初一晴,春節地泥濘
  • 「大雁不過九月九,小燕不過三月三」,農村這些寒露諺語相當精準
    進入寒露以後,天氣也會越來越涼爽,全國大範圍地區也要進入,或者是已經進入到秋季了。尤其是在早晚時刻,氣溫更是非常低。說到寒露,就不得不提起幾天之後的重陽節了,因為這個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在民間,還流傳著很多和重陽節相關的農諺,不知道大家聽說過哪些呢?吃了寒露飯,單衣漢少見。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今年的霜降節氣具體來臨時間是在10月23號06:59分來臨,農曆的九月初七,今年之所以在農曆九月初就來臨,是因為今年閏了一個四月,這樣四月之後的月份都推遲了一個月,也因此今年的農曆有13個月,農曆一年有384天。在農村,天氣冷不冷就看霜降節氣當天的天氣情況,農民根據天氣情況來判斷天氣的冷暖。
  • 俗話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是什麼意思?
    而且,我們的古代祖先一般都是根據農曆或陰曆來確定時間和節氣。曆書的紀年法流傳已久,它對我們的生活起著指導作用。傳說,我國早在幾千年前就誕生了一批天文學家,他們根據星月的陰缺,確定了曆法。傳統的歷曆紀年方法有二十四節氣,在歷歷中找不到精確的描述。在我國,也有一個古老的說法,即「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
  • 農村俗語「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啥意思?
    立冬將至,今年立冬節氣到來是農曆九月廿二,立冬到來也說明著各地天氣開始邁向冬季了。在立冬到來前我們農村地區都還在忙碌著各種各樣的農活,比如這時候玉米著急著晾曬,採挖的紅薯也準備入窖收藏。,吃得柴盡米糧空」,這是指的是什麼意思?
  • 冬至到,農諺「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一冬凌」什麼意思?
    他們將之總結成短小精煉,易於傳頌的農諺,「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有雨一冬凌。」意思是如果冬至這天天氣尚好的話,那麼此後的一段時間,甚至整個冬季,都會以晴好天氣為主。反之如果這天颳風下雨的話,那麼整個冬季都要做好防寒抗凍的準備。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九月九日是重陽,秋未霜,菊正芳,欣賞九月九詩詞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唐] 蕭至忠天蹕三乘啟,星輿六轡行。登高凌寶塔,極目遍王城。神衛空中繞,仙歌雲外清。重陽千萬壽,率舞頌昇平。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唐] 馬懷素季月啟重陽,金輿陟寶坊。御旗橫日道,仙塔儼雲莊。帝蹕千官從,乾詞七曜光。顧慚文墨職,無以頌時康。
  • 俗語常說「七年難遇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今年啥時立春?
    有沒有聽過這樣的句子:「七年九月難逢閏,百年初春」?立春節最重要,它代表著新年的開始,農民們應該開始忙起來了。翻一翻日程表,你就會發現2021年的立春已經過去了。實際上是在除夕的時候。今年又被稱為寡婦年。
  • 8月7日立秋,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是啥意思?立秋下雨好不好
    8月7日立秋,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立秋雨天孬?啥時能涼爽?時間都去哪了?轉眼間,立秋節氣就需要來到!例如,村內的劉大爺,村內的老支書,最善於廣為流傳出來的俗語,現如今立秋節氣到來,劉大爺嘴中免不了有關立秋的俗語,例如,「立秋無雨是空秋」啥實際意義,立秋雨天不太好?許多父老鄉親煩擾夏季的酷熱,也盼望立秋後天性能涼爽出來,那麼,立秋後啥時能涼爽呢?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