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發展的「先行官」。歷經6年緊鑼密鼓的建設,江上巨龍橫空出世,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即將通車。這座大橋不僅讓長江南北兩岸再度「牽手」,更是以公鐵兩用的功能屬性,首次讓南通加入了中國高鐵網絡。曾是「交通神經末梢」的南通一一打破各類交通瓶頸,在江海交匯之處,逐漸成為承南起北的樞紐之城——
打通南北「鋼鐵咽喉」,「難通」成為「路路通」
長江、黃海以及在它們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江海平原河溪網布,池塘星羅。水,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江海文化,但也制約了南通人向外發展的執著願望。雖然,蘇通大橋、崇啟大橋近年來相繼通車,但通沙汽渡、通常汽渡等傳統過江線路依舊繁忙,蘇通大橋則每逢假日必堵,不僅堵車,還堵心。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前夕,通沙汽渡依然忙碌
通沙汽渡退休工人李斌在汽渡工作33年,他說,通沙汽渡是銜接煙臺至上海204國道上重要的水上活動橋梁,也是南通人和張家港人最快捷的江上通道。多少年來,生意人、遊客、上班族、貨運司機來來往往,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面。隨著與通沙汽渡相距不遠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順利通車,可以預見的是,從汽渡過江的私家車將有更多出行選擇。
不過,交通的提檔升級,改變的不僅是人們的出行方式,更是南通這座濱江臨海城市的歷史腳步。
城如其名。其實,南通對「通」的期待,是一個千年夢想。公元958年,後周顯德五年,人們在江海交匯處築城,並命名通州,「通」的含義即為通往吳越之路。可見,南通的「南北咽喉」的地位由來已久。
上世紀改革開放初期,南通被列入了沿海首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通江達海的區位顯現;1993年通航的南通機場,是江蘇最早通航的民用機場,讓南通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進入21世紀,蘇通大橋、崇啟大橋的建成通車,打通了過江通道的瓶頸;當和諧號動車,復興號「綠巨人」動車駛入南通,南通的鐵路夢實現了。
(蘇通大橋)
不久前,南通新機場建設列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合作事項,通州灣海港被定位為長江經濟帶貨櫃出海新通道,現在,南通實現綜合性交通樞紐願望拼圖只剩下了「融入全國高鐵網」這一塊。
在此背景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橫空出世,既是實至名歸,也是千年圓夢。夢想實現後,滬蘇通鐵路在南通承南起北,成為縱貫東部沿海區域的重要交通節點,南通的「交通夢」可以飛得更遠。
南通版「虹橋樞紐」,通過大橋連接天南地北
去年,滬蘇通鐵路接入寧啟鐵路,為融入「八縱八橫」高鐵網創造了條件,這或許是改變中國高鐵版圖的一次「牽手」。當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後,南通鐵路北上南下、西聯東出的互通互聯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對於南通市民來說,乘坐高鐵從南通出發,經過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往全國各地,將成為生活的常態,而大家的起點,便是新建成的南通西站。現在,南通西站已具備開通運營條件。
記者提前探訪看到,南通西站從上到下4層,依次為高鐵站臺、高鐵站房、地鐵站廳和地鐵站臺,站點整體流線形態優美、曲線順暢美觀。經過南通傳統技藝藍印花布、板鷂風箏、市樹廣玉蘭等元素點綴,江海文化特色得到很好的顯現,讓南通人倍感親切。另外,南通西站也更加適應了電子客票時代的旅客出行需要,旅客進站候車可以先安檢進站,再自助購票,現買票現上車,避免了現在車站候車大廳入口排隊查驗人、票、證的聚集,提升進站候車體驗。
(南通西站)
與現有的南通火車站相比,南通西站有何不同?記者了解到,南通西站未來是滬蘇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鹽通鐵路等的共用車站,承載著未來南通鐵路客運重要的集散功能。從南通西站向南,可至上海、浙江及東南沿海,向北可達華北和東北,向西可到南京、武漢長江中上遊地區。
南通西站是滬蘇通鐵路新建車站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南通首座高鐵站,可以說,南通西站便是屬於南通人的南通版「虹橋樞紐」,而南通西站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助推」下,使得南通大步向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昂首邁進。
巨龍飛架,讓南通的「同城時代」呼嘯而至
可以預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一旦通車,很快就會「忙碌」起來,一輛輛汽車平穩行駛,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
對此,在張家港經營家紡生意的南通人胡女士期待已久,雖然和家只有一江之隔,但每每想到汽渡排起的汽車「長龍」和江上的顛簸,她有時就會「偷偷懶」,放棄周末回家的計劃。「大橋通車後,感覺離家進了,再也找不到不回家的理由了!」胡女士笑著說。
對於在南通一家房地產企業工作的無錫人束先生來說,每周回家看望家人是「必修課」。束先生表示,從去年3月到南通上班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期盼著早日通車,每次去平潮鎮,他總要瞄一瞄工程進度,無數次在汽渡上看著大橋一點點合龍。「滬蘇通大橋通車後,不僅通勤時間從2個小時縮短到75分鐘,而且感覺心理距離也縮短了,通過S19高速會感覺剛出無錫就到南通一樣。」束先生說。
南通市民張女士對乘高鐵前往上海心心念念。作為一名文藝女青年,以往,她常常會帶著女兒到上海看展、看劇。不過,當天無法返程也讓她付出了相當的經濟代價。如今,上午出發,晚上回家,張女士已經在規劃自己的「文藝周末」了。
除了普通市民,對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北「橋頭堡」——南通市港閘區的企業來說,也是一件樂事。隨著大橋通車,港閘區將成為長江以北,距離蘇南最近的地區。
位於南通市港閘區市北高新區的南通至晟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射頻微波集成電路設計的高科技企業,共開發了20餘款4G和5G通信應用產品。目前,公司研發團隊共有40餘人,其中不少來自於上海、蘇州等地。公司高級經理陳吉表示,在大橋通車前,公司人力資源部專門召開了會議,為今年下半年社會招聘做準備。「在滬蘇通大橋通車以後,南通到蘇州、上海等地的交通會便利很多,方便我們從蘇州、上海等城市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落戶南通,公司的人力部正在積極籌劃,希望在今年下半年的招聘中,把現有研發團隊從40人擴大到80人。」陳吉說。
無疑,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的「公鐵」屬性,會使得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動,南通人與蘇州、上海的「同城時代」呼嘯而至。去年,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表示,上海、蘇州、南通三座名城,地處長三角區域呈三角地理布局,通江達海、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經濟基礎雄厚,歷史人文薈萃、優質資源富集,可謂是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區,三地融合,可以起到滬蘇通「1+1+1>3」的效果。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
(來源:江蘇廣電南通中心站/陳志斌 龔丹 姜晨光 編輯/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