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曾說,「人無笑臉莫開店」,你知道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嗎?

2020-12-10 騰訊網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曾經將百姓分為士農工商四類。其中的「士」,指的是當了官的人;「農」,自然指的就是務農的人;至於「工」,指的則是給富戶人家打工的人;而最後的「商」,就是指經商的人。別看那個時候經商的人賺的錢比較多,可他們所擁有的社會地位,卻明顯低於上述三者。

而到了現在,反倒是商人混得比較吃香。不過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商人若想賺的盤滿缽滿,那就得講求點經商之道。比如,老祖宗就曾說過,「人無笑臉莫開店」,此即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商之道。那麼,你知道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嗎?

一、「人無笑臉莫開店」的意思及蘊含的深意。

其實,單從這句話的字面來看,我們就能大概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它無非是在說,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笑臉相迎或者以笑臉示人的話,那就最好不要去開什麼店鋪。說白了,它就是在告誡那些想開店做生意的商人,做不到像對待上帝一樣對待顧客,那還是不要學人家去做生意比較好。

畢竟很多生意並非只是單純弄個店鋪在那擺著,就可以達到既定目的了。若不懂攬客和待客之道,就算你的店鋪裝修的再怎麼完美,也不會有客人願意上門光顧的。要知道,客人進入店鋪並非只是單純想要購物,很多時候更想要享受店鋪提供的優質服務。

而服務質量的高低,與經營店鋪的人對待客戶的態度好壞有很大的關係。具體來講,這裡所說的經營店鋪的人對待客戶的態度好壞,就包括客戶在進入店鋪購物期間,經營店鋪的人是否做到了笑臉相迎。如果說他們做到了這一點,那明顯他們的服務質量就會變得比較高。

服務質量高了,那客戶對店鋪的滿意程度就會有所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店鋪經營者做成生意的機率就會得到提升。而反之,那客戶就不會對店鋪的服務感到滿意。既然不滿意,他們又怎麼可能會選擇在該店鋪中購物呢?所以,老祖宗才會告誡我們「人無笑臉莫開店」

二、「人無笑臉莫開店」的下一句的內容及意思。

了解了「人無笑臉莫開店」這句話的意思後,想必很多人都已經想到了它還有下一句存在。而說到這句話的下一句,其實知道的人還真的不算多。它的內容是這樣的:「會打圓場自落臺」,乍一聽好像並不押韻,讀起來也感覺沒有它的上一句那麼朗朗上口。可若細分析一下它的意思,那可能大家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它無非是在告訴大家,做人要學會打圓場。只有這樣,很多尷尬場面自然就會變得不那麼尷尬了。若做深入剖析,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做人做事都得注意掌握技巧,尤其是在與人交際方面,掌握的技巧越多越到位,我們的人緣就會變得越好。

具體到商人身上的話,它的意思就成了勸告商人在做生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掌握適度調節人際關係的技巧。尤其是在客戶或者合作夥伴並非只有一個的時候,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給自己贏得更大的商機和賺得更多的利潤。

不過,話雖如此,可實際去做的時候,你便會發現,就算是久經商場的商人,也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到這一點。而往往很多時候,商人的一個錯誤舉動,反倒有可能會讓他已經得到的一切都化為烏有。由此可見,光知道「會打圓場自落臺」這句話及其意思還很不夠。非得將其落實到實處,才算能受益。

當然了,即便不是被應用於商場之上,這句話也照樣能在其他場合找到用武之地。而不管是在什麼場合落實這句話,都得注意做到這三點才行:第一點就是要做到把握時機。也就是說,要注意在該打圓場的時候出現;否則的話,你能得到的結果反倒會對你不利。

第二點是要做到分清主次,不要一味和稀泥,那樣只會讓雙方都討厭你。至於第三點,則是要做到足夠客觀和公正才行。畢竟你扮演的是中間人的角色,若做不到這一點,誰還會願意聽你開口說話呢?

所以說,看似簡單的一兩句話,背後卻往往都蘊含著較為深刻的道理和意思。我們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內容,才算是真正有所收穫。不要一天到晚只知道收集俗語,卻不樂意去沉下心來了解其背後暗含的深意。那樣無論你再怎麼努力,也根本無法做到真正有所收穫。

結語:

其實在生活中,像上述內容中介紹的那樣的俗語還有很多。若你對其頗感興趣的話,倒不妨好好收集和研究一番。即便你並非是經商的商人,它們也能讓你得到超乎自己想像的收穫。不信的話,就趕緊行動起來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老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有很多人從小都是在農村生活,只要在農村生活,應該就會聽老人說起一些老話。這些老話也是由老祖宗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些話聽上去比較簡單,意思也很通俗語,但是它的道理卻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我們農村一種特有的文化。
  • 老祖宗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折射出哲理道
    有的孩子看見父母捨不得消費,就對父母說「風涼話」:你們什麼也捨不得買,也沒看到家裡發財,圖什麼呢?古人說錢是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錢捨不得花,存著攢著,也不能富到哪裡去。這裡不是講讓人們有錢亂花,在財富不能自由支配的時候,花錢不能大手大腳,但也不能只入不出。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揭露人性,太現實
    「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就是說家裡老人得了病之後做兒女的一開始真的會悉心照料,但是時間一長,那是做兒女的這些人都開始不耐煩了。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當中,兒女也有自己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每天如果圍繞著自己病榻前的,老母親或者是老父親一直以來忙忙碌碌的話,難道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都能不要了嗎?可能時間一長耐心都給磨沒了。
  •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下一句更為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伸手不打笑臉人首先,我們從字面上來看一下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它的意思就是人們不會打笑著和自己說話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免會與人因為某些誤會,產生一點不開心的事。但是只要有一方態度很好,對待另一方笑臉相迎,那麼兩個人產生的矛盾也會隨之迎刃而解。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半句,直擊人心
    俗語,就像個民間萬花筒,有關於天氣氣象的;有關於人生百態的;有感嘆歲月蹉跎的;還有描寫人性的,就比如說這句「誰人背後無人說」,人們往往只聽說過這句俗語的上半句,而它的下半句更是堪稱經典,直擊人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農說:五人三姓不出門,原來還有鮮為人知的下半句,很有道理
    老人說,五人三姓不出門,還有鮮為人知的下半句我們國家幾千年來,都是世界公認的農業大國,有一句老話形容的好,往前倒三代,都是農民出身。老人說的五人三姓不出門,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安全問題。老祖宗把同姓家族五代以內稱為「五福」,「五福」之內,比較親近,出了"五福",親戚關係就比較疏遠了。同姓家族尚且如此,異姓之間勢必更加微妙。農業家族中,大多數人都在圍繞一畝三分地工作,經常外出的,大都是做生意的人,做聲生意的人唯利是圖是本性,也是生存的根本。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 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實際上,幾千年前的人類就知道洪災的危害,並且創造了這條俗語——「有錢難買天降雨,雨雪臨墳出貴人」。相信很多人沒有聽說過,恐怕只有在農村地區生活過的才會懂。大自然千變萬化,不是人類想什麼就會來什麼的。當然了,某些時候,人類也是需要滋潤,老天也會降下雨雪。
  • 為何說「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俗語,俗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如文學那般文雅,但是古代的老百姓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是社會交往總結出來的規律,流傳至今,大部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什麼意思呢?
  • 你知道它的下半句嗎?
    很多外出務工的人,也要陸續的返鄉了。不過,臘八節一到,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冷,在農村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八之後真的有這麼冷嗎?聽說這句農諺還有下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1、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農曆十二月稱臘月。
  • 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啥意思?很多人睡錯了卻不自知
    無論什麼人,睡覺都是剛需。人不睡覺,根本就不可能活下去。人在睡覺的時候,身體和大腦會得到自我修復。很多人都有個感覺,睡醒之後神清氣爽,那就是因為大腦和身體的機能得到了恢復。可以說,睡覺不好的人,健康一定會出問題。
  • 下半句更加經典
    下半句更加經典中國文化傳承千年至今,經歷大浪淘沙,去除糟粕之後留下來的儘是精華。世人只覺得詩詞文賦是瑰寶,殊不知民間的俗語、民諺更傳承久遠的精神財富,畢竟都是老祖宗們在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讓咱們一起追隨古人的步伐,去探求養生之道。
  • 都知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可誰又知道它的下半句,精華啊
    從古至今,一直都流傳著一句經久不衰的話,那就是「百善孝為先」,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做到了?小編曾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街頭採訪的小視頻,街頭主持人詢問路人:「你現在有沒有一句特別想說的話?」隨後,路人說:「爸、媽,我想你們了。」
  • 俗語「說曹操,曹操到」,其實還有下半句,但無人敢說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有著很多俗語的,現在就來給大家說一個俗語,它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相信很多人一定都有聽說過。意思就是想要一件事出現的時候,馬上就合心意的出現了。那麼對於這個俗語,大家知道它的典故和來源嗎,其實這句俗語也是有一個下半句的,那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對佛學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五戒」,所謂「五戒」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性戒」二是「遮戒」。「性戒」有四條,分別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遮戒」只有一條不飲酒。這五條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礎,所謂的「八戒」都是以它為基礎演化而來的。
  • 俗語:「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的前半句「老牛吃嫩草」,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老牛吃嫩草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古時候,農業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幾乎全靠人力和牲畜,所以李紳才在《憫農》中寫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拎著出頭在烈日之下工作,汗水滴在了禾苗下的土裡,可見當時農民勞動有多辛苦。後來,黃牛變成了農民種田的好幫手。
  • 古人講「誰人背後無人說」,還有下半句,老祖宗的話說透了人性
    從古至今,人們都傳承一句俗語,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從其表面意義上去分析,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只要生活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之中,就一定會有人在背後說你的壞話。事實上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如果說出來一定會讓大家心生愧色。
  • 沈鼓之聲|「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
    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呢?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呢?一直以來都有這麼一個腦筋急轉彎,問,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誰?可能很多人會回答是世界飛人博爾特,還有人會說可能是西遊記裡面一個筋鬥能十萬八千裡的孫悟空,但是謎底是三國裡最著名的人物曹操,因為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善良與邪惡的劃分 善良與邪惡之間有界限嗎?其實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對於善良和邪惡的區分,是從人性以及法律的角度來看。如果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有的人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沒有違背人心的道理,也沒有觸碰法律的底線,那麼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善良的人,反之他則是邪惡的。
  •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 《智囊全集》老人常說:「不色者腎絕」,下半句才經典!
    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我們說一說俗語"不色者腎絕",而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則更經典。不色者腎絕看到前半句很多人會不解,怎麼會"不色者腎絕"呢?不好色的人腎臟會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