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折射出哲理道

2020-12-10 文學漫談

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世界上有沒有不愛財的人?這個問題不能下結論。小編只知道人只要活著,就離不開銀子。從古至今,人們起早貪晚,每天辛苦的掙錢,是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基礎上,能再積累下更多的財富。有個名人說過著名的一句話「我不喜歡錢」,立刻遭到網友的「口誅筆伐」,說他談錢時太虛偽,這也成為人們一時調侃的話題。

沒錢的屌絲對金錢渴望至極,心裡總是嚮往著,要是哪天中個彩票就發財了,但是越是找錢,錢越是躲著他走。有的人只要努力做事,就有賺錢的機會等在哪裡,正如老人說的「錢找人」。人人都想苦錢,每天同樣在吃苦,可是「財源滾滾」只是願望,每年過年都說同樣的祝福,沒見過財富滾進家門,越是省吃儉用想省下幾個錢,反而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破財。就像下面俗語說的那樣,我們一起解析一下。

(1)俗語上半句「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關於對金的看法,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上了年歲的老輩人,一生節省,也積攢不了多少錢。在我們的周圍,也有發家致富的,可他們並不是靠節儉積攢下來的財富。有的孩子看見父母捨不得消費,就對父母說「風涼話」:你們什麼也捨不得買,也沒看到家裡發財,圖什麼呢?

古人說錢是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錢捨不得花,存著攢著,也不能富到哪裡去。這裡不是講讓人們有錢亂花,在財富不能自由支配的時候,花錢不能大手大腳,但也不能只入不出。要換一種新思維來花錢,有點錢就想存著,錢不流通,就生不了錢,那些有經濟頭腦的人,懂得錢生錢的道理,這樣財富才能越積越多。一味地省錢,最後發現省下的錢還不夠堵窟窿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金錢呢?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一句話,來告訴我們錢應該怎麼花,這句俗語就是「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老祖宗說這才叫生活。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人們對金錢和財富存在著這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看法。

金錢對於那些節儉的人來說,並不是說省下來,就能獲得更多的財富,而是換一種方式方法去花錢,我們可以用它來投資什麼生意,讓錢生錢,這樣才會換來更多的財富。這句俗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說:一個人如果花錢太省的話,最後省下來的錢還是要去填窟窿,我們要學會如何去花錢,而不是一味的去省錢,錢是賺來的,而不是省下來的。

有的人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下班很少參加社交活動,朋友聚餐也儘量推脫,因為不能總吃人家的, 早晚也得花錢還人情。為了省錢減少了很多聚會,時間長了,人家有活動也不叫你了,背後還說你太摳門。這樣的結果表面上你是省了很多錢,但是同時你也失去了很多機會,生活圈子變小,你掙錢的機會也少了,所以社交中該花的錢不能省。

(2)俗語下半句:「用著用著,菩薩送著」

有錢要花在正地方,錢花完了再賺,錢要流通起來,人嘗到消費帶來的滿足感,掙錢更有動力,賺錢也會越來越多,就好像菩薩把錢送到我們面前一樣。這裡說的花錢,不是任意揮霍,俗話說「錢要花在刀刃上」,該節儉時也不要裝大方。

花錢也得辯證地看,你節省不買東西,別人就可能不掙錢。我們買需要的商品,讓貨幣流傳起來,也成全了他人,花錢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現實中有很多「守財奴」,他們愛財如命,有錢也不幫助別人,而是自己揮霍。這也是不健康的消費行為。

老祖宗總結出的花錢之道:「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雖然只有16個字,但說出了花錢的精髓,我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學會了怎麼樣支配錢財,在生活中過得幸福自在。

在老一輩看來,勤儉持家是勞動人民的優良傳統,但凡事都要有個「度」。想要成為有錢人,就要在社會上賺取更多的錢,而不是靠節省,讓家人和自己受委屈。當你用自己的勞動所得,享受到生活帶給你的快樂,才體會到這句俗語真正的含義。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省著省著,窟窿等著;用著用著,菩薩送著」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其實並沒有多少意思,大意是說,一個家庭如果節儉省吃儉用,一分錢都不捨得花,那麼就會風波不斷,剩下了再多的錢,也都是會花盡一空,無濟於事,而那些平時裡面該吃吃該喝喝的家庭,花著掙著,反而積蓄不斷,其實吧這個說法沒有多少道路,只能說是應在一小部分人身上,都是時也命也。老話也有一句叫做,今年想著明年好,明年還是這個破大襖,仔細考慮一下和這句話有一定相似之處。
  • 老祖宗曾說,「人無笑臉莫開店」,你知道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嗎?
    不過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商人若想賺的盤滿缽滿,那就得講求點經商之道。比如,老祖宗就曾說過,「人無笑臉莫開店」,此即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經商之道。那麼,你知道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嗎? 一、「人無笑臉莫開店」的意思及蘊含的深意。 其實,單從這句話的字面來看,我們就能大概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
  • 老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話說「男不三,女不四」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意思我們有很多人從小都是在農村生活,只要在農村生活,應該就會聽老人說起一些老話。這些老話也是由老祖宗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些話聽上去比較簡單,意思也很通俗語,但是它的道理卻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是我們農村一種特有的文化。
  •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俗語「伸手不打笑臉人」,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我國的歷史很悠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
  • 老祖宗告誡:「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但我們對於老祖宗的話,不能說是完全的相信,也不能全部否認。能流傳至今,還能從老一輩人口中聽到到的俗語自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晚不梳頭」,字面上理解就是晚上不能梳頭。很奇怪是嗎?晚上梳頭又怎麼啦。其實在古時候的「梳頭」,並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梳頭髮」,而是指化妝和做髮型。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揭露人性,太現實
    幾千年來,我們老祖宗講這些故事口口相傳,精簡成句,創造出很多的俗語。有時候,短短十幾個字的俗語就可能蘊藏著千百年傳承的大智慧。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非常接地氣,但都是我們老祖宗積累的經驗之談,細細琢磨,背後都有深刻的大道理。
  • 古人講「誰人背後無人說」,還有下半句,老祖宗的話說透了人性
    如果大家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很多人生哲理盡在其中。從古至今,人們都傳承一句俗語,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從其表面意義上去分析,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只要生活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之中,就一定會有人在背後說你的壞話。事實上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如果說出來一定會讓大家心生愧色。
  • 老農說:五人三姓不出門,原來還有鮮為人知的下半句,很有道理
    老人說,五人三姓不出門,還有鮮為人知的下半句我們國家幾千年來,都是世界公認的農業大國,有一句老話形容的好,往前倒三代,都是農民出身。老人說的五人三姓不出門,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安全問題。老祖宗把同姓家族五代以內稱為「五福」,「五福」之內,比較親近,出了"五福",親戚關係就比較疏遠了。同姓家族尚且如此,異姓之間勢必更加微妙。農業家族中,大多數人都在圍繞一畝三分地工作,經常外出的,大都是做生意的人,做聲生意的人唯利是圖是本性,也是生存的根本。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 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什麼意思?精華全在下半句!
    關於戒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而且是這句俗語的精華所在。但是因為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所以人們常常會對這句俗語產生誤解,認為出家人破戒算不上什麼大事,只要結果是好的,過程如何並不重要。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至於這句俗語的真正含義,我們繼續往下看。
  •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老祖宗的話蘊含處世道理
    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依舊受用,比如古人曾經說過這句話: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因此古人覺得人再窮也要保證營養,這筆錢不能省。一旦遇到什麼問題,周邊拉一把的人都沒有,畢竟人都有落難的時候,人情確實不可少,誰也不能保證以後的生活中,自己不會遇到困難。最後是打扮自己的錢,人窮也要打扮自己,打扮自己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衣著,再窮也要注意穿著,得體的穿著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湖北需要出省工作的人是不是在3月10日後可以出省工作?
    有湖北網友說:目前湖北人已經在家裡隔離了40多天了,離政府宣布的省內復工時間3月10日也還有一周多了,是不是意味著到了3月10日後,湖北省內除了武漢地區其他市區人員可以屏健康碼出省就業?有沒有繼續延遲的可能?如果繼續延遲,省內大量需要外出就業的人員怎麼辦?
  • 老祖宗說的「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說到"窮不走水,富不涉淫"這句古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大智慧,簡短的八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那麼古人為什麼會總結出這句話呢?一切來源於古人的的日常生活,並時時刻刻告誡後人要安分守己,不能放縱自我。這些故事從側面反映了古人治水的艱辛,在水患面前變得十分渺小,因此"水路"在古代是非常兇險的,意味著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窮不走水"從字面上來看,意思是一個人再窮困潦倒也不能走水路涉險,引申為為達目的,不能不計後果,而要量力而行,畢竟"富貴險中求"不是長遠之計,應該腳踏實地,鋌而走險只會讓人迷失本心。
  • 你可以把抽菸的錢省下來給我買蘭蔻196是什麼意思? 表情包走一波
    你可以把抽菸的錢省下來給我買蘭蔻196是什麼意思? 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12-06 15:01   來源:手遊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可以把抽菸的錢省下來給我買蘭蔻196是什麼意思? 表情包走一波 抖音你可以把抽菸的錢省下來給我買蘭蔻196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
    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啥意思?下半句更加經典中國文化傳承千年至今,經歷大浪淘沙,去除糟粕之後留下來的儘是精華。世人只覺得詩詞文賦是瑰寶,殊不知民間的俗語、民諺更傳承久遠的精神財富,畢竟都是老祖宗們在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讓咱們一起追隨古人的步伐,去探求養生之道。亂世雄主曹操曾言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你知道千年老字號杜康酒的由來嗎?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其實,大家現在都聽到過的農村俗語自有它的出處和內涵,俗語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充分體現出了實踐出真智的道理。今天,就「人住扛轎屋, 災禍連連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咱們一起說道說道。其實俗語這種東西就是另一個角度上的人生哲理,它都是我們的先輩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並且流傳到如今的。
  • 俗語「不怕虎狼當面坐」的背後有什麼寓意?它的下半句更扎心!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有深意的便是充滿哲理的正反思辨之論。《道德經》中有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認為美醜、善惡、有無、長短等等,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有你有我,有是有非。很多俗語中的下半句,往往比上一句,更加扎心。比如,我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是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那就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再比如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再有便是「不怕虎狼當面坐」這句話。那麼這句「不怕虎狼當面坐」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他的下半句又是什麼?說出來會很扎心!
  • 俗語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盡「人性」二字
    俗語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盡「人性」二字古時候交通並不便利,普通人大多只有兩種出行方式,即走路和渡船。但江湖險惡,出行之餘,往往也存在著諸多避諱,老一輩人為此還總結出了很多經驗教訓,並以俗語的方式表現出來,來看看其說的是否在理。
  • 為何說「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俗語,俗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如文學那般文雅,但是古代的老百姓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是社會交往總結出來的規律,流傳至今,大部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