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盡「人性」二字

2021-01-07 歷史芷天

俗語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盡「人性」二字

古時候交通並不便利,普通人大多只有兩種出行方式,即走路和渡船。但江湖險惡,出行之餘,往往也存在著諸多避諱,老一輩人為此還總結出了很多經驗教訓,並以俗語的方式表現出來,來看看其說的是否在理。

比如說這一句:「五人三姓莫走路」,話說得很直白,就是說出行的時候,如果同行五人中存在著三種姓氏,那麼就不要一起前行了。

顯然,在老一輩人眼中,同行人姓氏的數量和出行安全有直接關聯,那麼這麼說有沒有道理呢?要想弄清楚這句話,我們還得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社會治安不好,而出行的地方大多荒無人煙,所以很容易在路上發生意外。比如說遭遇山賊、野獸,或是同行人行不軌之事,這時候大家必須團結起來一直對外,才能化解危機。

但老一輩人覺得,這團結得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同行之人必須是自家人,即同宗族同姓氏的人。確實古時候人們的宗族觀念很強,有血緣關係做紐帶,同姓氏的人在面對危機時,往往會選擇聯合在一起,畢竟大家是一家人。

但不同姓氏的人在一起,如果沒有共同利益,那麼就很難團結起來,遇到危機時往往是一鬨而散。還有一點,如果大家同宗同姓,在路上就不用太過防範,畢竟親人之間很少有嫌隙。但不是一家人,路上還必須時刻提防對方。

由此說來,這句話放在當時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除了出行,人們在很多方面也都存在著相似觀念,比如是經商做買賣,便是家族壟斷。不過到了今天,古時候存在的諸多風險已經被各種高科技裝備化解,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也隨著溝通交流的深入以及觀念轉變,有了很大提升。

這句話其實還存在著下半句,儘管鮮為人知,但卻非常經典。來看這句:「三十六人莫過渡」,意思也很明了,說的是渡船時的避諱,如果船上坐滿了36個人,那麼就不要再坐上去,最好等下一班再渡河。

古時候渡船都為木質,體型較小,往往只能坐36個人。如果超載,船的穩定性就會受影響,如果遭受意外,比如說因為大風大浪而翻船,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這裡的「莫過渡」其實是一種危機防範意識,畢竟出行時安全是首要因素。

而且在這麼多人中,難免有些人會渾水摸魚,以行不軌之事。如果在船上遭遇到強盜或是小偷,往往得不償失。因此老一輩人覺得,如果船滿載以後,最好還是在岸上等待下一班。其實這種觀念放在當今也依舊適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防範危機的意識,小心駛得萬年船。

相關焦點

  • 古人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人心是很難看透的,古人市場說人心險惡,其實經歷過之後就知道古人此番話的含義。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人性是很難捉摸的,有時候根本沒有得罪人的意思,最後卻把人給得罪了,所以說人心難測。古人有很多俗語都是關於人性的,這些俗語雖然看似普通,背後卻包含深意,甚至在當今時代依舊受用,畢竟人性是很難改變的。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叫「五人三姓」?
    文章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叫「五人三姓」?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中國經歷了五千的歷史沉浮,在經過多個時代的時間變遷,漸漸創造出了多個領域的文化和文明,俗語算是文化中最為貼近百姓生活的一種,在長久以來,俗語也都是靠著廣大群眾口耳相傳,才漸漸流傳起來。直到今天,俗語依舊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說的俗語就是「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五人三姓」。
  • 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年輕人不妨留個心眼
    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年輕人不妨留個心眼出遠門,對於我們現在的人而言,已經不足為奇了。很多農村的人平時都會出遠門去做工,只有在接近年關的時候,借著幾天假期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一下。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盡力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安家,這樣就可以避免和自己的家人分離,我們一生之中和很多人都是聚少離多,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下一句才是精華,出門在外不妨留個心眼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下一句才是精華,出門在外不妨留個心眼相信在座的各位觀眾基本都可以算是閱歷豐富的人,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這讓我們有了識人的能力和知曉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經歷是我們人生十分寶貴的財富。
  • 生活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老祖宗說的啥?
    生活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老祖宗說的啥?說起俗語,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此前在生活中我們也都接觸過。其實早在古時候,俗語便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是流行,我們都知道其來自於生活實踐,代表著古人的智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是古人對人性的理解,自古有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爭論,小說家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是社會性動物,你身處江湖之中,在情感、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利己性、利他性等方面,必然都會產生紛爭,古人沒有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理論,就總結出了看似極端的俗語,來表達這種觀點。
  • 關於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行的說法
    在很多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有幾個版本,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路,五人三姓莫同行,五人三姓莫同車,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五人恰逢是三個姓氏的人,不要一起走路,很多老輩的社會經驗生活經驗豐富人,把這個話記起來,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要談到我國的俗語稱呼,總會有各自的一番理解和感悟,比如俗話說的「五人三姓某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其實也是說明了世俗界的人對於數理和姓氏的判斷,古代的一些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現代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這種說法並不能成立。那就來就字面意思和事實分析一下這句話把。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文|一路說古說今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民間俗語那可是相當多的,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俗語都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很不好理解的,就是也有一些俗語讓人第一眼看過去就很迷茫,不太搞的懂。
  • 俗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俗語的種類有很多種,有關於農諺的、有關於氣象的、有關於人情世故的、還有關於蓋房子的等等。雖然有一些俗語不合實際,也有些迷信化,但是一些俗語既然存在,自然是有存在的道理的,而這點自然不容易反駁。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有沒有道理呢?
  • 古人講「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行走江湖值得一看
    有人說我一生走過的最長的路,其實就是你們設下的套路。而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也在告誡世人們,在江湖上行走: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卻不可無。第一、五人三姓莫走路對於不計其數的江湖人士而言,行走江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由於江湖中各色人等均有,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個人利益走江湖。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出門在外謹記心頭
    文/孟浪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出門在外謹記心頭我們的身邊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發達的科技,現在的交流,甚至見面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中,很多傳統文化可能看起來不像以前那樣常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古人通過這句俗語告誡我們什麼
    就比如我們經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人的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導我們的作用,防止我們走彎路;再有便是「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溝通和理解,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個意思!
  • 民間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放到現在還適用嗎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有些是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是幫人識人辨人的經典,還有些是生產生活的參考。朋友是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的,但是朋友在精而不在多,有時候往往越是朋友越容易對我們造成傷害,老祖宗還說「五人三姓莫走路」,這句話放到現在還適用嗎?
  • 古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是什麼意思?
    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可以說是歷史十分悠久了,而且數量也非常的多。在這諸多的俗語之中,有的俗語簡單易懂,即使是古代一些沒有讀過書的人,也能從字面上很好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有一些傳承下來的俗語,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導致於如今人們很難理解這些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俗語。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走江湖時,套路是關鍵
    裡面的主角無論走到哪,都要通報姓名,說自己來自哪門哪派,到此有何貴幹等等。可見,江湖有著很多特定的規矩,而且都是以搭黑話為主,有著專用的搭話技巧,外人難以摸清其中的門道。但是有一些江湖規矩卻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老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看上去讓人有點不明就裡,五個人三個姓為什麼就不能走路呢?為啥36個人就不能過度呢?其實這句話體現的是古人對人心的理解。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句俗語前後兩句的意思細看一下也很明顯,所謂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是說人心難齊,因為若是五人三姓的話,其中必有一個人和他人的姓氏不同,另外還有一個到兩個人和另外兩個人的姓氏不同
  • 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覺得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覺得是啥意思?農村現在在國家大力扶持之下,經濟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在先進技術層面的認知仍舊面臨著落後的局面。對於現代生活中的人來說,在很多專業都存在比較先進的知識。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裡有怎樣的道理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主流的觀點是相信性本善一說,因為同情弱者的惻隱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應該寧願相信這個社會上善良的人還是大多數,但是,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尷尬事。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