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為什麼說「五人三姓莫走路」?
「五人三姓莫走路」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五個人裡面就有三個姓氏的人,那就不要在一起走了。為什麼不要在一起走了呢?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也是古人為人處世經驗總結。走在一起的人,如果不是親情友情深厚的人,互相知根知底的人,千萬得謹慎小心防備著點。
古人又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無論做什麼事情,特別是利益關係重大的事情,真正可靠的人還是自家人。
古人的家族觀念特別強,同一個地方的人,大家族很強勢,小姓人家往往受排擠受欺負;不同地方的人走到一塊,聽說是本家,便有一見如故之感,特別親切。
五個人如果有三姓的話,要麼是三人同姓,另兩人各一姓,要麼兩兩同姓,有一人獨自一姓。同姓人一般相處親切,而難免獨自一姓之人有受排擠欺負之嫌。因此,獨自一姓者碰到如此情況,無論是遠行還是合夥投資,都應該明智地退出來。
為什麼說「三十六歲莫過渡」?
古時交通不便,或步行,或騎馬,或坐馬車,不少遠行之人多乘船走水路。老人說我們家族是從廣東樂昌遷移過來的。南宋時先祖在南京做官,到退休時便從南京乘船經長江過湘江達耒水到滁溪,見滁溪「山明水秀」,便安居下來(從這兒步行十餘公裡後,翻過湘粵交界的九峰山便到了老家樂昌)。
古時的船隻沒有如今的船隻發達。據村裡老人們說,過去的船或者靠船夫划船,或者靠縴夫在岸上拉著船走。因此一艘船坐不得多少人。能坐三十幾人的船便是大船了。如果超載,很容易翻船出事。
古時也不是到處有橋,隔河兩岸得靠渡船擺渡。船夫划船一般水平很高,但是,也很在乎過渡安全。記得七十年代讀中學時,每周往返學校得過渡,船夫很好,一艘小船最多坐十二人,多一人他都會說「等下一船」,堅決不超載。
因此,無論是河邊碼頭過渡,還是乘船遠行,只要船上已經滿載,也應主動退出,切不可冒失強渡。
無論何時何地,始終安全第一!
這裡兩句俗語,說的就是安全第一。與人相伴遠行也好,與人搭夥住店也好,與人合夥做生意也好,一定要弄清其底細,切不可輕信他人花言巧語。
如今信息化、數位化時代,網絡詐騙不少,萬萬不可輕信QQ微信裡面的詐騙信息。如果貪小便宜,往往吃大虧。
外出遠行,無論乘車乘船,都需要講規則、守規則,這對人對己都好。如果自以為是,我行我素,不僅害人也必將害己。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需三思而行,心浮氣躁、莽撞行事,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當然,時代發展到今天,要淡化家族觀念,要講五湖四海,要廣交朋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包容。如此方能行穩致遠。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