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千千萬萬,但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適合現在人們的生活,也並不是所有俗語都有它現實的價值。比如有些俗語是因為過去生產力低下,人們在解釋不清楚的事物面前往往就會產生迷信、崇拜、認為是命運使然等等,在這種背景下總結出的俗語,在現在顯然並不適用,我們見到俗語也應該學會區別對待,不是所有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幫助。
「五人三姓莫走路」
這句俗語說的是,五個人同時出行,不要有三個姓氏出現,古人認為宗親和同姓人最團結,遇到事能互相幫助互相照應,但五人同行出現三個姓氏,可能會因為大家是外姓人,相互之間算計,一旦出現利益相關的事兒,互相陷害、詆毀都有可能,不團結,甚至加害與你。所以這樣的五人同行,不太安全,萬一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利益的損失,甚至生命的損害。
此外古人還認為「三」是個不吉利的數字,出門在外,五人同行最好不要有三個姓氏出現,否則會容易遇到危險,會危機生命財產安全。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並不可信。
「三十六人莫過渡」。
這裡的「三十六」可以算得上是個虛數,指的是「多」的意思,就是說很多人一同過渡不安全。
一則說的是,古代河兩岸的吊橋技術有限,承重能力有限,如果三十六人一同過吊橋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行為,極有可能導致吊橋超重斷裂,出現危險。
二則是說,三十六人不要同時乘船渡河,古代的渡船都是小型木船,載人有限,如果三十六人同時乘船,超過了渡船的承載能力,船漂流在河中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出現問題,人們互相逃命,船小人多更是亂作一團,更是險上加險。
不過如今我國作為全世界橋梁工程最多,最牛的國家,以及造船技術一流。像「三十六人莫過渡」這樣的事兒顯然不會發生。
所以古人留下的俗語,我們還是要做到去甄別,去選擇性的理解,不要什麼都信。
(文/李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