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啥講究?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年輕人不妨留個心眼
出遠門,對於我們現在的人而言,已經不足為奇了。很多農村的人平時都會出遠門去做工,只有在接近年關的時候,借著幾天假期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一下。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盡力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安家,這樣就可以避免和自己的家人分離,我們一生之中和很多人都是聚少離多,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在過去交通並沒有那麼發達,所以很少有人選擇外出,基本上都是在家裡種著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後和自己的愛人廝守一生,雖然清貧倒也幸福。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外出經商,那時候,人們外出也會有很多講究,比如說特別經典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遵守了。
今天筆者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出行有關,但其講述的內容更偏向人性。它的上半句是「五人三姓莫走路」,意思就是五個人之中如果有三個人是不同的姓氏,那麼最好不要一起出行。過去人們有著很強的家族觀念,並且都是一個姓氏的人居住在一起。大家都覺得和其他姓氏的人出行很有可能大家觀念不合,或者是發生一些利益糾紛。
大多數人都很在乎自己的利益,尤其是涉及到別人的時候,正所謂千人千面,我們很難猜到別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一群人一同前行,目的不同,最終只能落得個分道揚鑣的下場。當然,這還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如果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發生糾紛,甚至是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也很有道理,它便是「三十六人莫過渡」,就是勸誡那時候的年輕人,一條船上如果人太多,保險起見最好不要上船,寧願多等一會兒。三十六人對於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而言,可以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在當時卻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那時候的船基本上都是木頭製成,承載能力有限,而且對於船夫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我們在課本上或者是影視作品之中,看見一些詩人駕著一葉扁舟浪跡會覺得很浪漫,也就是這樣的小船,如果人多了,極有可能發生傾覆。
那時候尋常人家的女子不能出遠門,出遠門的大多數都是身強體壯的男子,而偏偏這些男子又都是家中的頂梁柱,如果出門在外遇到無法避免的意外,可就苦了自己留在家中的妻兒了。
這句話,一方面較會我們注意人性的善惡,一方面告訴我們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雖然我們現在不會有這樣的顧忌,但是其中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確實值得我們銘記於心。祖輩們也深諳和別人的相處之道,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出門在外,一定要學會好好地保護自己。儘量避免和別人發生經濟上的糾紛,這樣會給自己減少很多麻煩。
我們的祖輩留下了很多和生活有關的經驗,他們或許比我們更懂得人性,所有有時候多了解一些有關的信息並不是壞事情。畢竟後輩只有吸取前人的經驗,才會把自己的一生走得更加輕鬆。遇到利益糾紛,吃點小虧未嘗不可,斤斤計較的人一輩子都會過得很累,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的分享。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