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啥講究?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年輕人不妨留個心眼

2021-01-07 歷史芷天

出門在外啥講究?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年輕人不妨留個心眼

出遠門,對於我們現在的人而言,已經不足為奇了。很多農村的人平時都會出遠門去做工,只有在接近年關的時候,借著幾天假期和自己的家人團聚一下。所以大多數人都會盡力在自己工作的城市安家,這樣就可以避免和自己的家人分離,我們一生之中和很多人都是聚少離多,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珍惜在一起的時間。

在過去交通並沒有那麼發達,所以很少有人選擇外出,基本上都是在家裡種著屬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然後和自己的愛人廝守一生,雖然清貧倒也幸福。當然,也會有一部分人選擇外出經商,那時候,人們外出也會有很多講究,比如說特別經典的「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遵守了。

今天筆者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出行有關,但其講述的內容更偏向人性。它的上半句是「五人三姓莫走路」,意思就是五個人之中如果有三個人是不同的姓氏,那麼最好不要一起出行。過去人們有著很強的家族觀念,並且都是一個姓氏的人居住在一起。大家都覺得和其他姓氏的人出行很有可能大家觀念不合,或者是發生一些利益糾紛。

大多數人都很在乎自己的利益,尤其是涉及到別人的時候,正所謂千人千面,我們很難猜到別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一群人一同前行,目的不同,最終只能落得個分道揚鑣的下場。當然,這還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如果因為一些蠅頭小利而發生糾紛,甚至是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也很有道理,它便是「三十六人莫過渡」,就是勸誡那時候的年輕人,一條船上如果人太多,保險起見最好不要上船,寧願多等一會兒。三十六人對於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而言,可以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在當時卻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那時候的船基本上都是木頭製成,承載能力有限,而且對於船夫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我們在課本上或者是影視作品之中,看見一些詩人駕著一葉扁舟浪跡會覺得很浪漫,也就是這樣的小船,如果人多了,極有可能發生傾覆。

那時候尋常人家的女子不能出遠門,出遠門的大多數都是身強體壯的男子,而偏偏這些男子又都是家中的頂梁柱,如果出門在外遇到無法避免的意外,可就苦了自己留在家中的妻兒了。

這句話,一方面較會我們注意人性的善惡,一方面告訴我們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雖然我們現在不會有這樣的顧忌,但是其中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思想確實值得我們銘記於心。祖輩們也深諳和別人的相處之道,就像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出門在外,一定要學會好好地保護自己。儘量避免和別人發生經濟上的糾紛,這樣會給自己減少很多麻煩。

我們的祖輩留下了很多和生活有關的經驗,他們或許比我們更懂得人性,所有有時候多了解一些有關的信息並不是壞事情。畢竟後輩只有吸取前人的經驗,才會把自己的一生走得更加輕鬆。遇到利益糾紛,吃點小虧未嘗不可,斤斤計較的人一輩子都會過得很累,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家人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的分享。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相關焦點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下一句才是精華,出門在外不妨留個心眼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下一句才是精華,出門在外不妨留個心眼相信在座的各位觀眾基本都可以算是閱歷豐富的人,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事,這讓我們有了識人的能力和知曉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經歷是我們人生十分寶貴的財富。
  • 生活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老祖宗說的啥?
    生活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老祖宗說的啥?說起俗語,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此前在生活中我們也都接觸過。其實早在古時候,俗語便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是流行,我們都知道其來自於生活實踐,代表著古人的智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出門在外謹記心頭
    文/孟浪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出門在外謹記心頭我們的身邊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發達的科技,現在的交流,甚至見面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中,很多傳統文化可能看起來不像以前那樣常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後半句才是經典,出門在外要留個心眼
    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每天都無法避免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這也讓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遇到困難時會有朋友幫助,我們有開心的事情時,會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喜悅,這樣就會變成雙倍的快樂,所以在這條人生的道路上,擁有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和朋友一起走路,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快樂時光,但是有一句俗語卻說: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叫「五人三姓」?
    文章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叫「五人三姓」?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中國經歷了五千的歷史沉浮,在經過多個時代的時間變遷,漸漸創造出了多個領域的文化和文明,俗語算是文化中最為貼近百姓生活的一種,在長久以來,俗語也都是靠著廣大群眾口耳相傳,才漸漸流傳起來。直到今天,俗語依舊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說的俗語就是「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五人三姓」。
  • 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同路,三十六人莫同船」,究竟有什麼告誡
    在過去的時候農村的教育條件比不上城裡,自然那時候農民的知識水平也較低,但是農民也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所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闊,天氣節氣,道德倫理,農事農耕,習俗禁忌等都有涉及,很多俗語不知道流傳了多久,到現在已經成為經典,給很多年輕人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一起看看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同路,三十六人莫同船」,其中又有什麼告誡呢?
  • 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覺得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覺得是啥意思?農村現在在國家大力扶持之下,經濟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在先進技術層面的認知仍舊面臨著落後的局面。對於現代生活中的人來說,在很多專業都存在比較先進的知識。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話涵蓋廣闊,種類很多。其中一類就是出行禁忌,年輕人出門的時候,老人們都會反覆叮囑,並說出一些老話來。其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老人們是怎麼解釋的吧。
  • 關於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行的說法
    在很多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有幾個版本,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路,五人三姓莫同行,五人三姓莫同車,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五人恰逢是三個姓氏的人,不要一起走路,很多老輩的社會經驗生活經驗豐富人,把這個話記起來,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古人通過這句俗語告誡我們什麼
    就比如我們經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人的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導我們的作用,防止我們走彎路;再有便是「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溝通和理解,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個意思!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要談到我國的俗語稱呼,總會有各自的一番理解和感悟,比如俗話說的「五人三姓某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其實也是說明了世俗界的人對於數理和姓氏的判斷,古代的一些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現代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這種說法並不能成立。那就來就字面意思和事實分析一下這句話把。
  • 俗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流傳著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和我們的生活聯繫在一起,並幫助我們生活、指導我們進步。而俗語的種類有很多種,有關於農諺的、有關於氣象的、有關於人情世故的、還有關於蓋房子的等等。雖然有一些俗語不合實際,也有些迷信化,但是一些俗語既然存在,自然是有存在的道理的,而這點自然不容易反駁。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五人三姓莫走路這句俗語,跟中國人的宗族觀念有強相關,在我們的觀念裡,同姓之人自然會產生親近感,哪怕彼此之間並沒有血緣關係,但只要同姓,就會說一句「五百年前是一家」,來拉近彼此的關係。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文|一路說古說今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民間俗語那可是相當多的,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俗語都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很不好理解的,就是也有一些俗語讓人第一眼看過去就很迷茫,不太搞的懂。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走江湖時,套路是關鍵
    這是個難以名狀的概念,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江湖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規則,它最初來源於司馬遷史記的遊俠列傳,遊俠的世界便是江湖的世界。但司馬遷所處的年代只有江湖的意識,但沒有形成江湖的概念。江湖的由來江湖真正成為單獨的名詞,是隨著明清時代小說的興起而廣為流傳。
  •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千千萬萬,但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適合現在人們的生活,也並不是所有俗語都有它現實的價值。比如有些俗語是因為過去生產力低下,人們在解釋不清楚的事物面前往往就會產生迷信、崇拜、認為是命運使然等等,在這種背景下總結出的俗語,在現在顯然並不適用,我們見到俗語也應該學會區別對待,不是所有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幫助。
  • 古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是什麼意思?
    俗語作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可以說是歷史十分悠久了,而且數量也非常的多。在這諸多的俗語之中,有的俗語簡單易懂,即使是古代一些沒有讀過書的人,也能從字面上很好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是有一些傳承下來的俗語,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同,導致於如今人們很難理解這些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類的俗語。
  • 民間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放到現在還適用嗎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有些是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是幫人識人辨人的經典,還有些是生產生活的參考。朋友是每個人都不可或缺的,但是朋友在精而不在多,有時候往往越是朋友越容易對我們造成傷害,老祖宗還說「五人三姓莫走路」,這句話放到現在還適用嗎?
  • 老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看上去讓人有點不明就裡,五個人三個姓為什麼就不能走路呢?為啥36個人就不能過度呢?其實這句話體現的是古人對人心的理解。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句俗語前後兩句的意思細看一下也很明顯,所謂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是說人心難齊,因為若是五人三姓的話,其中必有一個人和他人的姓氏不同,另外還有一個到兩個人和另外兩個人的姓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