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走江湖時,套路是關鍵

2020-12-14 讀史匯

莊子有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江湖是什麼?這是個難以名狀的概念,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江湖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規則,它最初來源於司馬遷史記的遊俠列傳,遊俠的世界便是江湖的世界。但司馬遷所處的年代只有江湖的意識,但沒有形成江湖的概念。

江湖的由來

江湖真正成為單獨的名詞,是隨著明清時代小說的興起而廣為流傳。那些文人士大夫因為仕途無望,大志難伸,只好將自己精神世界裡那份精神追求,寄託於小說的快意恩仇。比如清代石玉昆和俞樾合著的《七俠五義》應該是最早也是最完整地描繪江湖的著作,時至今日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小俠艾虎、雙俠丁兆蘭和丁兆慧 、東俠黑妖狐智化 、西俠白面判官柳青合起來總共七俠,另外加上五鼠(鑽天鼠盧芳、徹地鼠韓章、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共同構成七俠五義。

到現代,以金庸先生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興起後,江湖成為普羅大眾,盡人皆知的一種社會領域。裡面的主角無論走到哪,都要通報姓名,說自己來自哪門哪派,到此有何貴幹等等。可見,江湖有著很多特定的規矩,而且都是以搭黑話為主,有著專用的搭話技巧,外人難以摸清其中的門道。但是有一些江湖規矩卻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

五人三姓莫走路何意

走路是行走江湖的頭等大事,一個人只要學會走路,基本上能夠在江湖上立住腳跟。但是想要走好江湖的路,卻有著很多門道,與什麼樣的人一起走,走什麼樣的路都有講究。

五人三姓莫走路,就是說五個人中摻雜著三種姓氏,最好不要結伴而行走江湖。五個人三種姓氏,要麼二二一,要麼三一一。無論如何加減乘除必然有一個單數,落單的人在行走江湖的小團體中很容易成為弱勢群體。因為華夏文明自古以來是以宗族姓氏來劃分人群。

若是普通的出門辦事兒,倒也沒什麼問題。若是遇上一些錢財糾紛的問題,誰也不能保證,人多勢大的那一方會對勢單力薄的一方採取欺凌的手段。按照常理來說,相同的姓氏由於一層血緣關係作為紐帶,往往會更容易達成利害關係上的共識。乃至今天的社交,咱們都能經常用一句話說「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

所以,一個人若是沒有絕對的權威和把握,最好不要抱有幻想,做一些以身犯險的決定。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私心竄動下,人性的險惡往往會超出人性的期待。

三十六人不過渡何意

封建社會由於交通不夠發達,人要趟水過江河湖海都要依靠船擺舟渡,或是通過木橋竹排。這些原始的擺渡工具和方式,受制於生產力水平發展程度,它的安全係數很難保證。所以一群人蜂擁而上,簇擁擺渡的時非常容易發生危險。

而所謂「三十六人不過渡」中,三十六人是個虛詞。按照傳統的文言文措辭,三六九往往都是虛指,以此代表事物數量之多。試想很多人一起擠到一條船上過河,若是中途發生舟筏承載有限,大家相互推搡排擠,不慎掉入河中也是可以預料之事。

還有一種說法來源於易經八卦。易經中共有六十四卦,其中第三十六卦是地火明夷。地火明夷的卦象是「過河拆橋」之意,坤卦在上,離卦在下,呈現出「鳳凰垂翼之象」,更象徵著人棄明投暗,過河拆橋。有著「急忙過河拆了橋,恩人無義反為怨」的味道。

古人由於科學有限,對世界的認知水平停留在極其原始的狀態,總是會想當然地將自己無法看清識別的事態歸咎為神秘。隨著文明的不斷開化,古人的這些所謂俗語勸誡也要辯證地看待。

現時社會如何行走江湖

現在人對「江湖」的概念,已經逐漸開始淡化,成為一種茶餘飯後、插科打諢的談資,取而代之的是「社交」。以前說人在江湖飄,現在流行說人在社交冒泡,說到底古今之間本質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人要想在江湖上行走的穩妥且長遠,絕對離不開「信義」,雖然物質主義越來越濃厚,很多傳統美德淪為口頭的宣揚,但是人若想活得灑脫、活得心安,必然要以信安身、以義處事。

相關焦點

  • 古人講「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行走江湖值得一看
    相信大家對江湖這個詞都不陌生,雖然最開始江湖是實指,但是在不斷演化過程中,這個詞逐漸變成了與政權相對的詞彙。如果按照現代人的理解,江湖其實就是無拘無束的世界。眾多江湖人士可以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挨刀」的道理,這就涉及到了江湖險惡。有人說我一生走過的最長的路,其實就是你們設下的套路。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叫「五人三姓」?
    文章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叫「五人三姓」?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板橋中國經歷了五千的歷史沉浮,在經過多個時代的時間變遷,漸漸創造出了多個領域的文化和文明,俗語算是文化中最為貼近百姓生活的一種,在長久以來,俗語也都是靠著廣大群眾口耳相傳,才漸漸流傳起來。直到今天,俗語依舊是我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說的俗語就是「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是什麼意思?什麼叫「五人三姓」。
  • 古人常說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是什麼意思?
    古人傳下來的「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到底是什麼意思?古人是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圖片: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走路」的意思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意思就是五個人中如果有三個姓氏的話,就儘量不要一起結伴同行。可是為什麼古人要這麼說呢?這句話裡面蘊含著什麼道理呢?首先我們想要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要考慮到古代的時代背景。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要談到我國的俗語稱呼,總會有各自的一番理解和感悟,比如俗話說的「五人三姓某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其實也是說明了世俗界的人對於數理和姓氏的判斷,古代的一些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現代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這種說法並不能成立。那就來就字面意思和事實分析一下這句話把。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是古人對人性的理解,自古有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爭論,小說家講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是社會性動物,你身處江湖之中,在情感、偏見、攻擊性、從眾性、利己性、利他性等方面,必然都會產生紛爭,古人沒有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理論,就總結出了看似極端的俗語,來表達這種觀點。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不過渡!古人通過這句俗語告誡我們什麼
    就比如我們經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老人的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指導我們的作用,防止我們走彎路;再有便是「人無笑臉莫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這句俗語就是老祖宗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溝通和理解,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個意思!
  • 生活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老祖宗說的啥?
    生活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老祖宗說的啥?說起俗語,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此前在生活中我們也都接觸過。其實早在古時候,俗語便已經非常普及甚至是流行,我們都知道其來自於生活實踐,代表著古人的智慧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俗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俗語的種類有很多種,有關於農諺的、有關於氣象的、有關於人情世故的、還有關於蓋房子的等等。雖然有一些俗語不合實際,也有些迷信化,但是一些俗語既然存在,自然是有存在的道理的,而這點自然不容易反駁。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這句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什麼忌諱文|一路說古說今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民間俗語那可是相當多的,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俗語都是很簡單,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是很不好理解的,就是也有一些俗語讓人第一眼看過去就很迷茫,不太搞的懂。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究竟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些老話讓人不好理解,然而這些流傳下來的俗話總是有其道理的,需要人們細緻琢磨。「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俗語便值得諸君好友琢磨思考。
  •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出門在外謹記心頭
    文/孟浪 俗語: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出門在外謹記心頭我們的身邊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發達的科技,現在的交流,甚至見面都可以通過網絡來實現。在這樣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中,很多傳統文化可能看起來不像以前那樣常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 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覺得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你覺得是啥意思?農村現在在國家大力扶持之下,經濟水平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在先進技術層面的認知仍舊面臨著落後的局面。對於現代生活中的人來說,在很多專業都存在比較先進的知識。
  • 俗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有些俗語是因為過去生產力低下,人們在解釋不清楚的事物面前往往就會產生迷信、崇拜、認為是命運使然等等,在這種背景下總結出的俗語,在現在顯然並不適用,我們見到俗語也應該學會區別對待,不是所有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幫助。
  • 老話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句話看上去讓人有點不明就裡,五個人三個姓為什麼就不能走路呢?為啥36個人就不能過度呢?其實這句話體現的是古人對人心的理解。    圖片來自網絡  這句俗語前後兩句的意思細看一下也很明顯,所謂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是說人心難齊,因為若是五人三姓的話,其中必有一個人和他人的姓氏不同,另外還有一個到兩個人和另外兩個人的姓氏不同
  • 古人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人性是很難捉摸的,有時候根本沒有得罪人的意思,最後卻把人給得罪了,所以說人心難測。古人有很多俗語都是關於人性的,這些俗語雖然看似普通,背後卻包含深意,甚至在當今時代依舊受用,畢竟人性是很難改變的。古人曾經就說過: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非常注重血緣關係,具有相同姓氏的人,往往關係更加的親密。
  • 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同路,三十六人莫同船」,究竟有什麼告誡
    在過去的時候農村的教育條件比不上城裡,自然那時候農民的知識水平也較低,但是農民也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所涵蓋的內容非常的廣闊,天氣節氣,道德倫理,農事農耕,習俗禁忌等都有涉及,很多俗語不知道流傳了多久,到現在已經成為經典,給很多年輕人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一起看看農村俗語:「五人三姓莫同路,三十六人莫同船」,其中又有什麼告誡呢?
  • 農村老話,「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中聽的最多的就是,「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老人們是怎麼解釋的吧。「五人三姓莫走路」字面意思是,五人恰逢有三個姓氏的話,就不要一起走路出遠門。古時的人,把姓氏看得很重,覺得同姓就屬於一家子人。所以一個姓的人的人比較容易團結一心。五人三姓氏,有兩種可能,311,221,至少會有一個人單姓,那麼在這裡單姓就成了弱者。
  • 關於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行的說法
    在很多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有幾個版本,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路,五人三姓莫同行,五人三姓莫同車,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五人恰逢是三個姓氏的人,不要一起走路,很多老輩的社會經驗生活經驗豐富人,把這個話記起來,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裡有怎樣的道理
    主流的觀點是相信性本善一說,因為同情弱者的惻隱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應該寧願相信這個社會上善良的人還是大多數,但是,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尷尬事。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啊。一人不入廟:一是因為廟裡陰氣太重,一個人陽氣太弱,容易遭受陰氣的侵犯,你做了什麼沒有人能夠給你證明清白。
  • 俗語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盡「人性」二字
    俗語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下半句更為經典,道盡「人性」二字古時候交通並不便利,普通人大多只有兩種出行方式,即走路和渡船。但江湖險惡,出行之餘,往往也存在著諸多避諱,老一輩人為此還總結出了很多經驗教訓,並以俗語的方式表現出來,來看看其說的是否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