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製造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原子鐘,量子糾纏原子鐘

2020-12-24 宇宙與科學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原子鐘可以使用雷射來測量原子的震動,原子以恆定的頻率震動,它們的精度極高,如果它們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那麼到現在,這些原子鐘只有不到半秒的誤差時間。科學家們對此誤差範圍還是不滿意,未來的原子鐘可以更精確。那麼大家要問了,要這麼精確的時間做什麼呢?如果原子鐘能夠更精確地測量原子振動,那麼它們將足夠靈敏,能夠探測到暗物質和引力波等現象。有了更好的原子鐘,科學家們也可以開始回答一些令人費解的問題,比如重力對時間的流逝有什麼影響,時間本身是否隨著會宇宙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等等問題。

現在,由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設計的一種新型原子鐘能幫助科學家們能夠探索這些問題,並可能揭示新的物理學分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製造了一個原子鐘,現在最先進的原子鐘測量的是隨機震動的原子或者多原子團,而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們製造的原子鐘可以測量那些被量子糾纏的原子,這使得科學家能夠更精確地測量原子的振動。

麻省理工學院電子研究實驗室的博士後Edwin Pedrozo Peafiel說:「與目前最先進的原子鐘相比,量子糾纏增強型光學原子鐘將達到更好的精度。」有多精確呢?如果最先進的原子鐘能夠像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那樣測量糾纏的原子,在整個宇宙時期,比如幾百億年,甚至幾千億年,時鐘的偏差將不到100毫秒。我們雖然不知道宇宙結構能維持多少年,但是大概換算來說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MIT設計出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 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原子鐘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最準確的計時工具,最精準的原子鐘150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但總是有改進的空間,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用一種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證明了這一點。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原子鐘,它可以進一步推動精度的極限。理想情況下,跟蹤單個原子的振動應該能最精確地保持時間,但不幸的是,隨機的量子波動會使測量結果混亂。這就是所謂的標準量子極限。      因此,量子鍾通常會追蹤一種由數千個相同類型的原子組成的氣體--傳統上是銫,儘管近年來鐿正在成為新的領跑者。
  • MIT設計出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 進一步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原子鐘是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最準確的計時工具,最精準的原子鐘150億年的誤差不超過一秒。但總是有改進的空間,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用一種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證明了這一點。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原子鐘,它可以進一步推動精度的極限。理想情況下,跟蹤單個原子的振動應該能最精確地保持時間,但不幸的是,隨機的量子波動會使測量結果混亂。這就是所謂的標準量子極限。因此,量子鍾通常會追蹤一種由數千個相同類型的原子組成的氣體--傳統上是銫,儘管近年來鐿正在成為新的領跑者。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本報記者 馮衛東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而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此前最先進的原子鐘偏差在半秒左右。自從人類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本報記者 馮衛東  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而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此前最先進的原子鐘偏差在半秒左右。  自從人類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
  • 物理學家用量子糾纏製造了空前精確的時鐘,物理學的一個重大突破
    但即使是振動的原子核,也受到量子力學定律所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限制。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糾纏可以推動時鐘超越這個模糊的邊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實驗形式的概念證明。物理學家將一團鐿—171原子云與光子流連接在一起,並測量它們微小擺動的時間。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1/10秒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幫助建造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這種新型原子鐘非常精確,140億年後的誤差還不到十分之一秒,這將有助於科學家研究重力對時間的影響。他們的設計以量子糾纏原子為中心,而不是測量隨機振蕩的原子。
  • 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誤差不超1/10秒
    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誤差不超1/10秒 2020-12-21 08:14:59 來源:科技日報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
  • 物理學家製作了一個極其精密的時鐘,通過量子糾纏來保持時間
    但是,即使是振動原子核的清晰滴答聲,也受到量子力學定律所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限制。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糾纏可以將時鐘推到這個模糊的邊界之外。現在,我們有了實驗形式的概念證明。物理學家將鐿-171原子云與從周圍鏡子反射的光子流連接在一起,並測量了它們微小擺動的時間。
  • 美高森美率先推出低噪聲晶片級原子鐘
    致力於提供功率、安全、可靠與高性能半導體技術方案的領先供應商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 Corporation,紐約納斯達克交易所代號:MSCC) 宣布推出市面上唯一的低噪聲晶片級原子鐘(Low Noise Chip Scale Atomic Clock
  • 上海光機所在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實驗室副研究員鄧見遼領銜的脈衝光抽運(POP)原子鐘小組,在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開創的光抽運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編輯精選文章發表於《科學儀器評論》(Review of Scientific
  • 量子傳感器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研究人員正利用量子物理學,創造新的傳感器,以使人類看到更遠,更深處和每個角落。 20世紀以來,量子物理學改變了我們如何看待微觀世界。得益於傳感器技術的進步,這個革命性的,違反直覺的物理學分支可以改變我們對日常世界的看法。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王育竹院士開創的光抽運(POP)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獲重要進展。
  • 麻省理工學院與 IBM 正式宣布建立全新AI研究中心
    美國東部時間 9 月 7 日,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又迎來一件大事:麻省理工學院已與 IBM 正式達成一致,將聯合建立全新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MIT-IBM 沃森人工智慧實驗室(MIT-IBM Watson AI Lab),總計投入資金高達 2.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5.5 億元)。
  • 世界第一!中國物理學家研製空間冷原子鐘,連美國人都驚訝了
    世界上的每個時鐘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準確的,不管您的手錶採用哪種技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丟失一分一秒。由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已經弄清楚了如何使用目前可用最精確的原子鐘技術在太空中發揮作用。圖為世界最準確的時鐘2018年7月2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宣布,已經將成功運行超過15個月的冷原子鐘安裝在中國空間站「天宮二號」上面,可以說我國是世界第一個將冷原子鐘使用在太空上的國家,這是空間量子傳感器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什麼是冷原子鐘?
  • 質子內部存在量子糾纏?
    其研究結果由三位物理學家在發表在《arXiv》上的一篇論文中指出:被稱為糾纏的量子鏈所束縛。量子糾纏以前曾在比質子大得多的尺度上進行過研究。在實驗中,相互糾纏的粒子似乎是瞬間相互影響的。儘管科學家們懷疑質子內部存在糾纏,但這種現象的跡象尚未在直徑約為萬億分之一毫米的粒子內部得到實驗證明。
  • 美國頂級私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康奈爾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和康奈爾大學都是美國頂級私立大學,建校實力悠久是兩所學校的相同之處。不過康奈爾是常青藤聯盟成員,而麻省理工學院則並不在這個系統之中,不過麻省理工學院的實力,也不是「常青藤」可以簡單比擬的。事實上麻省理工學院絕對是目前美國的新王者。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出世界最黑物質,吸光度高達99.995%
    5年前面世、堪稱「黑洞」的「Vantablack」吸光度達到99.96%,被稱為「世界最黑物質」。可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研發出一種吸光度高達99.995%、超越Vantablack最少10倍的黑物質,令「Vantablack」要將世界最黑物質的寶座拱手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