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落差110米,下遊的魚如何完成洄遊?難道一直分居兩地?

2020-12-04 怪羅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三峽大壩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也是三峽大壩旅遊區核心景觀。

大壩年發電量約為1000億度,佔全國總發電量的3%左右,更是為下遊提供了有效防洪措施,很難想像這是人工工程。

雖然三峽大壩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但是如此浩大工程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也是必然的,其中之一就是魚類的洄遊問題。

三峽大壩高181米,正常蓄水海拔可達175米(一般蓄水在160多米左右),而大壩下遊的水位卻只有60多米,壩上和壩下的落差達到110米。

這差不多有三四十樓高了,魚兒如何去往大壩上遊,並完成一些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魚兒為什麼洄遊?

簡單的說,一個水域很難滿足魚兒一生的所有生理需求,所以它們需要費盡苦心遊往其它水域,大多情況下還是九死一生。

一般情況下,魚兒的洄遊是為了產卵,沿海水域的鹽度高對大部分魚來說不利於產卵,它們在繁殖季節只能逆流而上才能保證幼魚的存活率,這種被稱作生殖洄遊

同樣,魚兒對水溫也十分敏感,當季節性變化影響水溫時,魚類就會遊向適合生存的環境中,這種被稱為越冬洄遊。比如我國沿海的黃魚,在入冬後便會離開沿岸去往深海過冬。

另外,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浮遊生物或小蝦皮,而這些小生物隨著水域環境的變化而增減十分明顯,而有些魚兒洄遊就是為了尋找充足的食物,這被稱為索餌洄遊。

很明顯,大部分魚兒是必須要進行洄遊的,不然沒法生存,而三峽大壩的建成勢必要影響魚兒的洄遊。

工程師們的設計

不過1994年開始興建的三峽大壩,關於生態問題其實是已經考慮進去的。

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對自然生態已經開始重視了,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有葛洲壩的前車之鑑擺在那兒了。

在建壩之前,設計師們特地在大壩兩邊修建了供魚兒洄遊的通道—「魚梯」,還在較高處設計了人工「魚池」,可供魚兒「休息」,以及緩衝高處下來的水流。

這樣一些魚兒就可以通過「魚梯」一步步洄遊到上遊,但還是有許多魚不可能進入如此複雜的人工洄遊通道。

所以,只能進行一些人工的保護措施來維護長江流域魚類種群多樣性,比如通過魚類馴養救護中心,修建魚類自然保護區,人工養殖放流,人工製造洪峰等等。

最後

儘管我們已經把所有的問題都考慮進去了,但是問題還是會出現,畢竟這樣的工程對自然的改變太大了。

據統計,三峽庫區魚類108種,建庫後,由於上遊生態環境的改變,約有40種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響,種群數量明顯減少。

事物終究是有兩面性的,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必然存在弊端,利大於弊或者弊大於利只能等時間去證明。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落差100多米,下遊的魚怎麼洄遊到上遊去呢?
    三峽大壩迄今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鬥坪,設計的正常蓄水位為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年發電量在1億度左右,在發電、調蓄洪水、航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壩的下遊水位60米左右,所以三峽大壩的落差達到了110多米,通過水體的高度差,可以達到利用水的勢能進行發電的目的,不過這種落差對於魚的活動來說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那些季節性洄遊的魚類,之前可以沿著江水逆流而上,修建了大壩之後,這些魚兒如何遊得上去呢?
  • 三峽大壩高185米,過往船隻是如何翻越大壩的?
    三峽大壩是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壩頂高程185米,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其氣勢宏大,真正的做到了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三峽一般指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裡,分為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兩岸懸崖峭壁陡立,風光秀美。
  • 中國最有名的三峽大壩,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誰更優秀一些呢?
    胡佛大壩於1931年3月11日動工修建,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失業人數劇增。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改善西部環境,胡佛政府決定在內華達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處的黑峽上修建大壩。胡佛大壩壩高120米,底寬200米,頂寬14米,堤長377米,是一座拱門式重力人造混凝土水壩。在防洪、灌溉、城市以及工業供水、水力發電、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 「超級工程」落戶四川,比美國胡佛大壩高50米,有望一舉超越三峽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也先後完成了像三峽大壩、南水北調工程、港珠澳大橋等大工程,無可置疑,這些項目放在全世界來看,都是舉世罕見的。不僅如此,中國又有一個「超級工程」即將誕生,落戶四川,比美國胡佛大壩還高50米,並且有望一舉超越三峽,屆時也將引起世界的一場轟動。
  • 三峽大壩修建好後,水裡原本養的有近萬條魚,它們現狀如何?
    為了人類的發展,我們在儘可能不傷害自然的情況下去攫取自然資源,但是只要開墾自然,就一定會出現環境的改變,就拿三峽大壩來說,三峽大壩修建好後,肯定會對生活在當地的魚產生影響。那麼水裡原本養的有的近萬條魚,它們現狀如何了呢?三峽大壩是有利於人類生活,發展的水利樞紐既能夠防洪洩洪,同時又能夠利用水力發電進行灌溉,節能又方便。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打通魚類洄遊「生命通道」——吉林豐滿水電站永慶魚道投入運行記事
    &nbsp&nbsp&nbsp&nbsp但由於水電站的先天性缺陷,雖經多次續建、改造、擴建,水電站一直在不斷地加固與維護補強中運行,但問題始終未能徹底根除,大壩的安全指標已不能滿足國家的規範要求,對下遊的生產生活安全產生了威脅。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中國修建的第一座大型魚道,是廣西長洲水利樞紐工程魚道,長1423米,上下遊水位落差15米,可供中華鱘、鰣魚等魚類靠自力抵達上遊。不過目前尚未觀察到受保護的珍稀魚類通過。當前魚道修建和規劃最多的地方是在以四川為主的西南山區,不過水位落差通常只有幾米。
  • 三峽大壩修建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三峽大壩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舉全國之力,大型修建的一座世界超大型工程,三峽在防洪、發電以及航運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在當時,三峽大壩的電量足以提供全國近一半人口的用電量,儘管三峽大壩有一定弊端,比如淹沒一些名勝古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周圍生態環境,大量人口被迫疏散遷移等等,相比三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這些問題可以忽略不計。
  • 建於1931年的美國胡佛大壩,對比我國三峽大壩,究竟誰更勝一籌?
    我們知道雨量偏多易形成洪澇災害,那麼這時水庫大壩就顯得尤為重要。說到大壩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國的三峽大壩,三峽大壩是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而我們把美國的第一大壩胡佛大壩和三峽大壩來做個對比,看看兩者究竟誰更出色。
  • 【NO.95】三峽大壩的「銅牆鐵壁」:神秘的三峽水陸衛士
    三峽建成不久的升船機,號稱全世界最大電梯,最大爬升重量達到1.55萬噸,最大爬升高度為113米,3000噸級船舶可坐電梯通行。中外遊客在三峽大壩185觀景平臺遊覽觀光,這裡因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觀景平臺上,可以平視大壩。中國網記者 倫曉璇 攝
  • 三峽大壩旅遊區——高峽平湖 魅力十足
    來源:人民日報人民日報記者 範昊天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發揮了綜合效益。罈子嶺因其頂端觀景臺形似一個倒扣的罈子而得名,原為大壩建設勘測點,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185觀景臺因與三峽壩頂同為海拔185米而得名;三峽截流紀念園則是以三峽工程截流為主題,集遊覽、科普、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國內首家水利工程主題公園。遊覽之餘,遊客們可以到三峽書屋休息品讀,聆聽紅色導遊講解。要是還不過癮,遊客可以直接乘坐觀光遊輪,飽覽兩岸壯美風光。
  • 三峽大壩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動畫演示潰壩過程
    我國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全長約為2355米,壩高約185米,而蓄水水位就達到了175米,容量為39.3億km。其實不用擔心,科學家們在設計三峽大壩的時候就考慮它是以萬年工程修建的,也不是說三峽大壩能屹立一萬年,而是它能承受12.23萬m/s的超大洪水,因為它有77個孔,洩洪壩上有67個,平時都用不著,但是當遇到超大洪水的時候,它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打開來洩洪,就算是千年難遇的洪水,也不一定需要全部打開,因此三峽大壩很難被洪水衝毀。
  • 三峽大壩儲水量達393億立方米,若把水全部放完,需要多長時間?
    三峽大壩是我們中國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同時也是世界建築的奇蹟。其建設不僅是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電力的發電站,也是我國綜合國力的象徵。關於三峽大壩,應該提及其規模。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每年能提供近1000億千瓦的電力,為我國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這就意味著,三峽大壩每秒要攔蓄超過3000立方米的洪水,為下遊的堤壩環節防洪壓力。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三峽大壩的防洪能力在這一天得以體現出來。在7月末的兩天內,三峽大壩兩次消減了洪峰強度,為長江中下遊地區攔蓄洪水超過13億立方米,使得荊江沙市的水位一直為超狗警戒線。第二是發電。三峽電站建在大壩兩側,左岸電站安裝了14 臺機組,右岸電站有12臺機組。
  • 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寫在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之際
    從提出設想到科學論證,再到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和建成運行,已經走過了百年歲月。彈指一揮間,在如期完成建設任務並連續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後,三峽工程又迎來了其建設歷程中的高光時刻。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
  • 中國在西藏建大壩,印度憤怒揚言在藏南也建一個?華春瑩有言在先
    據路透社12月1日報導,印度一直極力反對中國開發雅魯藏布江,印度媒體也不斷在國內到處宣揚"中國大壩威脅論"。如今印度政府終於不再袖手旁觀了,聯邦水務部高級官員表示,中國在完成雅魯藏布江水壩項目之後,印度需要在"偽阿魯納恰爾邦"建造一座大壩。
  • 專家:三峽大壩也是
    但其實棲息在我國長汪、洄遊於海洋之間的中華鱘,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珍稀瀕危魚類生物,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它體呈長梭形,胸腹部平坦,頭三角形,吻部尖長,口腹位,著生2對吻須。體背5行骨板狀硬鱗,尾鰭歪形。頭部及體背側青灰或帶褐色,腹部灰白。
  • 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
  • 實拍三峽大壩景區,感受高峽出平湖的壯闊,國家5A景區,門票免費
    到宜昌不能錯過兩個5A景點,一個是三峽人家,包括西陵峽,燈影峽,石牌,還有巴王宮,龍津溪等看點。還有一個就是三峽大壩了,它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距離葛洲壩是38公裡。我是從重慶朝天門坐船,四天三晚,到了三峽大壩這裡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