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採集、3D模擬施工、監測預警……在大連地鐵5號線的建設過程中,許多「黑科技」讓施工變得更加智能化。11月18日,記者從地鐵5號線03標項目了解到,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採用了3D模擬等技術對整個工程進行了模擬,從而提高施工效率。
3D模擬隧道施工情況
3D模擬整個工程全貌提高效率
3標段全長2004.053米,包括「兩站兩區間」,分別是石葵路站、勞動公園站、石葵路站--勞動公園站區間、勞動公園站--青泥窪橋站區間。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城軌分公司項目書記王學偉表示,03標段全線均採用暗挖法施工,建設中增加了大量科技元素,比如BIM的大量針對性運用,通過多元信息雲採集和預警技術,建立了暗挖車站、區間的動態施工多元信息化流程,確定了暗挖車站、區間多元監測信息傳感器的布設方法,實現了多元信息的自動化遠程採集和監測風險實時預警。
BIM英文直接翻譯是建築信息模型。「打比方說,我們在建房子之前會將房屋地建造圖紙在電腦上做好,工人們會按照圖紙來進行建造,一切看起來很完美。但在實際地建造的過程中,會和圖紙上畫好地『完美』方案有或多或少的出入。」王學偉介紹說,比如某些地方的設計不夠合理,或者房子建完了以後,裡面的大件放不進去,需要拆了重新來。這些種種問題不僅增加了成本,還浪費了時間,拖慢了工程進度。
而BIM,能在圖紙剛完成時,在電腦上以3D的形式,將整個工程進行模擬。這樣,就可以相對輕鬆地在模擬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從而想出新的方案來解決,繼續來模擬,直到順利的完工為止。
大連地鐵5號線03標項目周邊環境複雜,穿越各類風險源130餘個,並且地質水文條件複雜,地下水豐富,地質多變,上軟下硬,並且採用全暗挖施工工藝,施工工序多、交叉作業頻繁,坍塌、湧水風險極高。「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清楚地了解隧道的樣子。」項目總工程師於海告訴記者,早在隧道工程開始前,他們就通過BIM技術3D虛擬了隧道全貌。而且,由於隧道工程特別複雜,特別是大跨度暗挖車站(隧道)、超淺埋暗挖,通過精準建模建立隧道全專業模型,出具不同的三維模型及材質效果圖,形成方案匯總,加快審批流程,提高了整個工程的施工效率。
「黑科技」讓地鐵施工智能化
除了BIM技術外,記者了解到,項目建設標準和環保要求都提出了高標準要求。比如,全封閉施工圍擋,全封閉棚架、增設隔音板、噴霧降塵、全自動環境監測系統,最大程度降低揚塵及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在綠色發展理念上建築垃圾綜合利用、地下開挖石方機制砂、地下水二次循環利用、工具式定型化臨時設施技術應用、爆破工程監測技術應用、設計方案優化等措施,大大節省能源的同時,還能實現智能化管理。
截至目前,大連地鐵5號線03標石葵路站主體土石方開挖完成72363方;底板二襯完成78.5米。石勞區間左線初支完成871.5米,右線初支完成905米;左線大裡程仰拱二襯完成360米,拱牆二襯完成264米,右線大裡程仰拱二襯及拱牆二襯完成204米。勞動公園站主體土石方開挖完成38742立方米;A導洞拱頂二襯全部完成,B導洞完成152米,C導洞完成133米。勞青區間左線開挖完成527米,右線開挖完成548米。於海 王學偉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王博文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