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老兵:不管你是多麼的喜歡孤獨,當你有一天真正的去潛艇上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孤獨,它是有多麼的可怕。」
陸軍能看見廣袤的河流山川,空軍能飛翔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之上,而潛艇兵只能呆在狹小悶熱且見不到陽光,看不到綠色植被的密閉空間中,精神所需要承認的壓力,非常人之所及!
潛艇的作用
在二戰正式結束之前,潛艇的攻擊武器以魚類為主,水雷、甲板炮為輔,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全球參戰國潛艇共發射約4.5萬枚魚類,擊沉敵軍艦艇約2600艘,此外還有大量敵軍物資運輸船。
潛艇最大的優勢就在於「潛」,它們就像是隱藏在深海中的狙擊手,一旦確認攻擊目標,就能從深海中出其不意的攻擊敵方艦艇、破壞敵方海運路線,甚至還可以搭載核彈頭,對敵國領土造成毀滅性打擊。
所以,潛艇一直是各國大力發展的項目,按照外形區分,潛艇可分為常規型、水滴型和過渡型,按照排水量區分,潛艇又可分為大、中、小型潛艇。
值得一提的是,核潛艇相比於常規潛艇,它的動力原理是核反應堆釋放熱能,理論上來講,核潛艇可以下潛很久很久,但目前全球的核潛艇單次潛航記錄由中國保持,時間為90天。
為什麼不可以是120天、150天、180天?
一方面是潛艇補給有限,另一方面則是潛艇兵的精神難以承受過長的水下潛艇生活,可能有朋友就不服了,覺得自己能突破90天的極限,這種想法還是趁早打消的好,因為從大量潛艇老兵的話語中不難得知,如果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一般人不滿3天就要哭著上岸了。
潛艇兵的生活
被號稱「深海蛟龍」的潛艇,是全球各國最神秘的武器之一,而潛艇兵更是精英中的精英,那麼他們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1.高溫環境
可能有人就納悶了,潛艇在水下,不應該很涼爽嗎?
其實不然,潛艇的內部完全是一個密閉空間,除了潛艇內部的各種機械設備在運轉之外,人體同樣也會散發熱能,這些熱能集合在一起,無法通過空氣傳導至外界,所以潛艇內部的溫度,基本都在30℃以上。
潛艇部分區域的溫度甚至要超過35℃,比如需要持續給潛艇提供動力的機艙室,在這種環境中工作幾小時,真的十分具有挑戰性,為了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娛樂色彩,很多潛艇老兵戲稱機艙室為「桑拿房」。
2.缺乏淡水
在常規的潛艇上,因為跟核潛艇動力系統存在差異化,所以淡水十分緊缺,通常潛艇兵在執行任務之前,都會帶上好多套衣物,畢竟洗衣服真的很浪費淡水。
至於洗澡,潛艇兵不是不能洗澡,而是需要間隔一段時間,比如3天或者5天洗一次,每次限制多少淡水量等等。
3.食物匱乏
雖然潛艇員的餐標比較優越,但是在密閉的空間內,食物的多樣性也遭到了很大的限制,比如韭菜、紅薯、黃豆等異味較重的食物,基本上是不允許被帶上潛艇的,否則某些氣味,真的非常不好受。
其次,受限於潛艇體積,新鮮蔬菜水果的數量也十分有限,基本上10天左右,新鮮蔬菜就會被吃完,而潛艇兵的主要食物就是各種罐頭跟冷凍食品,長久吃這些,總有吃膩的一天。
4.住宿擁擠
潛艇歸根到底是軍事武器,不是用來度假的載體,所以潛艇內部的大量空間,都會用來布置彈藥、各種機械設備等等,能空出來供士兵休息的地區很少很少。
所以,潛艇內部通常的標準是「三人兩床」,一個人工作,兩個人休息,如果遇到某些特殊時期導致床位不夠,那麼部分潛艇兵只能在走廊過道臨時搭建一張床,以供休息。
休息區越靠近機艙室,溫度噪音就越大,這對睡眠質量不好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而潛艇內部最好的休息區在魚雷艙,這裡不僅涼爽,噪音還小,所以很多潛艇兵都會跑去魚雷艙附近休息。
5.精神壓力
跟陸軍空軍不同的是,潛艇兵對於精神抗壓能力的標準非常高,畢竟他們需要長期在密閉、狹小、不知晝夜、看不見藍天白雲與暖陽、悶熱的潛艇中執行任務,再加上被深海包圍以及沒有電子設備與網絡,很難保證每一個潛艇兵都能扛著住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
所以很過國家為了減緩潛艇兵的精神壓力,特意布置了一些電視機,供士兵們休息時觀看一些下載好的電視劇或者影片,以此來減壓。
結語
潛艇兵跟其他兵種不同,他們所到之處沒有鮮花與掌聲,甚至都沒人知道他們到底在哪裡。
在漆黑幽暗的大洋深處,他們一邊需要戰勝孤獨與恐懼,另一邊還需要無時無刻在深海築起一道「水下長城」,這樣的奉獻精神值得所有人尊敬!
我是七叔,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多多點讚,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