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水下失事怎麼辦?解放軍用魚雷發射管逃生,場面驚險堪比大片

2020-12-24 迷彩虎

文/梧桐

潛艇水下失事怎麼辦?不用慌,解放軍用魚雷發射管逃生,操作場面堪比大片。央視頻道近日報導,解放軍某潛艇基地的官兵組織了一場失事潛艇模擬逃生的訓練,解釋了如何在深水下潛艇失事後如何進行自救。

眾所周知,潛艇一般工作的水深都在200-600m,其水壓可想而知。一旦潛艇出事,其逃生的可能性將會比水上的艦艇小的多,而且難度上也會大得多。所以對於解放軍的潛艇兵訓練來說,逃生就是一門必修課。此次官兵的訓練就是針對魚雷發射管逃生的訓練,當然這也是緊急且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現代潛艇的設計中,都會在指揮控制臺的外殼裡裝有可以逃生的漂浮救生艙,一艘救生艙最多可容納20人。不過,救生艙是在受損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才使用的,如果潛艇受損嚴重,那麼只能使用魚雷發射管這種特殊方式逃生。

雖然利用魚雷發射管逃生的風險相對比較大,但是此方式頗為有效。根據央視紀錄的畫面可以得知,在使用魚雷發射管逃生時,需要官兵先穿好潛水裝具,然後爬入魚雷發射管,再打開魚雷發射口離開潛艇。在記錄畫面中,官兵穿著的是國產的新型潛水裝備,該裝備可以根據潛水員所處的水深程度而調節供給氧氣。水深如果在50-120m,那將供給官兵氦氧,如果水深不超過50m,那就給官兵供給氮氧。

國產潛水裝備可以保逃生水員不受呼吸困難

當然,這種自救方式也有一定的風險。當官兵在爬進發射管之後,要離開潛艇就必須從發射管另外一頭出去。不過由於發射管外部的水壓特別大,所以一打開發射口的蓋子水壓就會瞬間壓在官兵的身上,一般人很容易在這個時候失敗就是因為水壓造成的行動困難很麻煩。那麼碰到這種情況,就要敲擊發射管管壁的方式來向戰友求助。還在艦內的戰友聽到之後就會將受困人員來回,在經過調整之後重新嘗試逃生。所以,這種逃生方式利用協作的方式就更容易一點,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

爬出潛艇之後還不算完,在進入到海水中後一定緩慢的向水面上遊。為什麼一定不能遊得太快?其原因就是如果上浮太快,那麼深體內的氣體不能排出體外就會造成內臟受壓而受傷。其實對於現代潛艇來說,官兵還可以藉助深潛救生艇和救生鍾來逃生,不過這兩種都需要水面的幫助才能實現。其中深潛救生艇的原理是,讓救生艇下潛到失事潛艇的逃生艙口,然後利用自帶的電磁線圈將救生艇吸在潛艇上,隨後排乾對接艙室的海水,讓官兵進入到潛水艇中得到救援。

其二就是救生鍾,其實救生鐘的原理和潛水艇一樣,當人員進入到救生鍾後,海面上的起吊機將其拉上去就可以。不過這兩種方式相對比較被動,適合的情況就是潛艇受損不是特別嚴重。例如像被魚雷擊中打出個窟窿的情況,這兩種方式就不是那麼好使了,所以魚雷管救生就是在特殊情況下準備的。潛艇作為戰略作戰平臺,一般都在大洋中隱蔽前行,一旦出現事故,逃生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不管是工程師還是潛艇部隊都為了能夠更好的保存戰鬥力而費盡心思。

水面人員正在起吊救生鍾

隨著科技的發展,潛艇的性能越來越強大,當然承擔的風險也越來越大。不僅要保證不被先進的偵測手段監測到,還要保證能給敵人帶來致命打擊,所以潛艇部隊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希望國家能早點開發出更便捷且安全的逃生方式,即便是在戰時,保存有生力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魚雷來襲,現代潛艇如何了躲避水下襲擊?專家:有不少方法來逃生
    魚雷是水下作戰的主要武器魚雷一直是潛艇用來作戰的首要武器。雖然現代水下作戰已經有潛射反艦飛彈等一系列比魚雷更加快速、精準、威力大的武器,但魚雷作為兼具隱蔽性、綜合使用成本較低的武器,仍然是潛艇主要的進攻裝備。
  • 很好奇潛艇在水下發射反艦飛彈如何鎖定目標,難道是盲打?
    很好奇潛艇在水下怎麼發射的,飛彈的尾焰不會被水熄滅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研究研究。大部分的潛射型反艦飛彈都是乾式出水發射方式,從潛艇前端的魚雷發射管發射出去的,飛彈都在乾式載具裡面密封著可以保證不被弄溼,所以不用擔心尾焰被水掐滅了。乾式載具又分為兩種,有動力型和無動力型,簡單來說屁股會噴火的為有動力型,不會噴火的為無動力型。
  • 美國曾設計科幻潛艇,可同時發射36枚魚雷,無死角打擊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說到潛艇,大家想到的都是在水下靜默潛航的恐怖殺手,而對於潛艇的造型,經過百年的發展基本已經固化,那就是在圓柱形艇體上有一個小指揮塔,魚雷和飛彈從艇前的發射管中發射,而彈道飛彈一般在艇體背部的垂直發射管中發射。
  • 俄潛艇向港口發射魚雷,岸邊遊客落荒而逃,印軍看後心有餘悸
    12與17日,網上流傳了一段俄羅斯基洛級潛艇向港口發射"魚雷"的視頻。在港口岸邊有四名遊客,兩名遊客在觀摩潛艇,兩名遊客在一邊閒聊。突然,潛艇對遊客發射了一枚空氣魚雷,瞬間引起了巨大的水花,四名遊客被澆成了落湯雞。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話說軍世】武庫艦一般是用來形容火力強大,載彈量驚人的大型水面戰艦,而在二戰前有這樣一艘潛艇,它噸位遠超「同行」,在火力上更是可以對戰中小型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管的數量也比同時代潛艇多出不少。1、超越時代的「大塊頭」潛艇絮庫夫號潛艇全長110米,寬9米,水下排水量達到4373噸,直到1944年服役的日本伊400級潛艇,才搶走了這個「最大潛艇」的名號,而在現代常規動力潛艇中,德國212型水下排水量1830噸,基洛級改進型水下排水量3126噸,絮庫夫號依舊是個「大塊頭」,對比同時代的主力潛艇
  • 完蛋,買完美軍廢品魚雷,臺灣文物潛艇要「自爆」了
    Mk 48是專為潛艇設計的水下魚雷,主要裝備於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海狼級、洛杉磯級和維吉尼亞級,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也有裝備。你等等……臺灣那幾艘潛艇也能用?▲臺媒用「全世界最資深潛艇」形容海獅號(圖源:新浪軍事)除了潛艇,水面艦艇也可以使用魚雷。目前,臺海軍能夠發射魚雷的驅/護艦主要有:基德級驅逐艦、成功級和濟陽級護衛艦。
  • 6年前372潛艇事件:突墜300米,180秒逃生,冒死甩掉外軍反潛跟蹤
    對此,以軍對「達喀爾」號潛艇神秘消失一事展開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有人說,一定是「達喀爾」號暴露了行蹤,被埃及海軍發現並擊沉;還有人說「達喀爾」號潛艇本身質量不良,很有可能出現故障導致失事,然而所有猜測都難免憑空臆斷,因為「達喀爾」號潛艇根本沒有留下一絲信號便在地中海消失了。
  • 美機構:未來潛艇將變「水下航母狼群」,中國095型可能部分實現
    包括「維吉尼亞」級、「機敏」級、「白蠟樹」級這些最先進的核潛艇在內,面對全新概念的未來潛艇和完全不同的作戰方式,都可能會變得大大過時。 為此,福布斯新聞網發布了一篇美國研究機構有關未來「終極潛艇」的展望圖,用比較具象化的方式描述了潛艇技術可能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 百年潛艇10:美好開局,黯淡結尾,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的一戰法國潛艇
    得益於強大動力,2 艘潛艇的水面航速達到17節,水下航速10-11節,基本跟上世界水平,續航力也增加到5780千米/10節,可搭載47名官兵。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2枚在魚雷發射管中,6枚在雙聯裝外部支架上,依然讓人頭疼。還有1門75毫米(3英寸)甲板炮和1門47毫米甲板炮,與其他國家中大型潛艇基本持平。
  • 一小滴「油漆」報廢一艘T級潛艇,99名官兵陣亡
    目前來看,潛艇是全世界最為危險的艦艇,潛艇兵們在作戰時候要二十四小時在水下待命,現代的核潛艇甚至可以輕鬆下潛到五百米水域。對於潛艇來說,深度就是一張護身符,對手的驅逐艦或者其他反潛單位可能無法輕鬆消滅水下的潛艇,但是對潛艇兵來說,深度往往也意味著死亡。
  • 一枚劣質魚雷毀掉俄羅斯最強潛艇:2000年8月20日庫爾斯克號遇難
    庫爾斯克號是一艘奧斯卡級飛彈核動力潛艇,以城市庫爾斯克來命名。在俄羅斯海軍,庫爾斯克號是一艘主力軍艦。他在1990年開始建造,在1994年12月才正式服役。庫爾斯克號性能相當先進,水下排水量接近2萬噸,是核動力攻擊潛艇。它可以發射大量反艦飛彈,對水面軍艦造成巨大威脅。
  • 俄羅斯海上核殺器——「波塞冬」魚雷,裝它還得專門設計潛艇
    波塞冬"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將在水中運動的雷體與水隔開,使得魚雷表面不與海水接觸,大大減少了魚雷與海水之間的粘性摩擦損失,從而有效的減少了魚雷的水下航行阻力,能夠進行高速航行。 「暴風雪」重為2.7 噸,直徑533 毫米,長度8.2米,由普通的魚雷發射管發射,水中航速為100米/ 秒,有效射程為6-12千米。它可以在400 米的水深處攻擊以50 節航速航行的潛艇,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 什麼是「水下魔鬼」?潛艇在水下有多危險?
    潛艇在大洋中航行,就像闖龍潭虎穴,步步危機。不但有暗礁、山峰、暗流,還有讓人聞之色變的「海中斷崖」和「水下魔鬼」。潛艇有三怕,一怕掉深,二怕進水,三怕起火。掉深是潛艇浮力突然減小,急速掉向海底,若超過極限潛深,就會被海水壓垮,艇毀人亡。自潛艇發明以來,很多事故都與海中斷崖和海洋內波有關。
  • XXI型潛艇:不僅是最強U艇,也是現代潛艇鼻祖
    六具魚雷發射管全部位於艇首位置,德國設計師在設計該型潛艇時極為大膽地取消了艇艉的魚雷發射管,原因非常明顯,雖然當時各國海軍潛艇均設置艇艉魚雷發射管,但是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艇艉的發射管使用概率極低,並且在使用艇艉的魚雷時,魚類首先要克服潛艇向前航行帶來的慣性才能向後發射,另外,在艇艉單獨設置魚雷發射管,意味著還未為其單獨配備再裝填設施等配套設備,嚴重佔用了艇內空間。
  • 美專家收錢吹噓臺灣潛艇?稱其可在未來數十年阻止解放軍入侵
    據悉,在今年11月的時候,臺灣正式開始實施「潛艇自造」計劃,預計會在2025年的時候開始試航。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12月19日發表了一篇關於「臺灣潛艇可以在數十年裡阻止解放軍的入侵」的文章。
  • 南海對峙:美軍偵察部隊比解放軍還忙碌
    無人機可用潛艇飛彈發射筒發射由於「洛杉磯」級沒有像「俄亥俄」級那樣擁有彈道飛彈發射筒,因此其無人機使用一種運載器和戰斧飛彈發射筒,先把無人機放入運載器中,然後通過巡航飛彈發射筒將其發射,進入水中航行狀態的運載器可進行潛浮運行,一旦接到核潛艇發出的指令,就上浮到水面發射無人機。
  • 二戰多國都有潛艇,為何德軍的U型潛艇讓人生畏?
    以德軍裝備比較多的VIIC型潛艇為例,該艇水上排水量769噸,水下排水量871噸,水面最大航速17.7節,水下最大航速7.6節,以4節航速潛航時最大航程80海裡,魚雷發射管前4後1布置。給潛艇吊裝魚雷與VIIC型排水量差不多的英軍S級,它的第二批海獅級水面排水量670噸,滿載水下排水量960噸,水上最大航速13.7節,水下最大航速10節,6具魚雷發射管前4後2布置
  • 「Thetis」號和「霹靂」號的失事船員
    到了20世紀30年代末,英國船廠,如利物浦的卡梅爾萊德,正在建造英國海軍迄今為止最大的T級潛艇。這些船(海航潛艇船員稱之為「船」)配備了10個用於魚雷管的船體貫穿件,這是當時安裝在潛艇上最多的一個。雖然10個魚雷管給了船相當大的火力,但它們也帶來了洪水的危險,可能會使船隻處於沉沒的危險之中。最終建造了53艘T級潛艇,其中4艘將在荷蘭皇家海軍服役。
  • 蘇聯庫爾斯克號潛艇有何秘密,意外沉沒時,為何各國爭相報名打撈
    庫爾斯克號潛艇由蘇聯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是頂尖潛艇設計專家巴扎諾夫的成名作品。潛艇全長154米,寬18.2米,水下最大排量近兩萬四千噸,採用核動力驅動。幾乎集成了當時蘇聯的所有潛艇先進技術。西方各國積極參與打撈,無非是想借打撈間隙,對垂涎已久的「庫艇三寶」一探究竟,為發展本國的潛艇技術提供借鑑。
  • 俄羅斯的超空泡魚雷,水下的戰爭將翻天覆地的改變
    魚雷的速度快一些當然是好的。於是戰鬥民族就用超空泡技術做出來一種新型魚雷。 從原理上來說,這種魚雷是一枚在水下航行的火箭。尾部是帶有火箭發動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