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滅亡後,兩個周天子的正統之爭

2020-12-24 書史煙雲

眾所周知,周平王東遷洛邑是西周過渡到東周的一個標誌性歷史事件,然而從西周滅亡到東周建立的這段歷史時期,周王朝卻出現了兩個周天子,並且為了爭奪正統之位,他們展開了一場鮮為人知的較量,那麼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要想了解這些,我們必須回到那個風詭雲譎的時代一探究竟。

導火索:父子三人的政治鬥爭致使西周走向覆滅。

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繼位之時,周朝已是呈衰微之勢,周王室對諸侯的控制力很弱,為了鞏固政權,周幽王和他的父親周宣王一樣,娶了西申國國君申侯的女兒為王后,是為申後。

因為當時的西申國不僅是周王朝的強大屏藩,而且又是周王室的外戚集團,在朝中有很大的勢力,所以周幽王不得不忍辱負重和西申國進行政治聯姻以鞏固政權。

周幽王

周幽王娶了申後之後,生下太子宜臼,也就是後來的周平王。同時周幽王還有一個寵愛的女人,名叫褒姒,有子伯盤。

「伯」在古代是老大的意思,說明伯盤很可能是周幽王的長子,也就是說褒姒成為周幽王的女人比申後要早,周幽王是迫於政治壓力才立申後為王后,所以這也能解釋歷史上褒姒不好笑的原因。

周平王

隨著周王朝的國力有所提升,周幽王決定拔亂反正,他廢掉了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寵愛的褒姒為王后,長子伯服為太子。年幼的廢太子宜臼為避免遭遇不測,只好在申後系近臣的保護下逃至母族國西申國避難。

戰國楚簡《系年》:「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

因為這場父子三人的政治鬥爭,西周王朝滅亡的隱患就此埋下。廢太子宜臼逃入西申國後,申侯、魯侯及許文公共同推舉宜臼為「天王」,與周幽王分庭抗禮。

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左傳正義》引《竹書紀年》

正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不管是為自己樹立權威還是為太子伯服繼承正統掃清障礙,周幽王都決定要把廢太子這個威脅除掉,於是親率周軍討伐申國,逼迫申侯交出廢太子。面對周幽王的徵討,申侯聯合鄫國和犬戎對周發起了攻擊,周軍不敵,幽王和伯服雙雙被殺,西周宣告滅亡。

戰國楚簡《系年》:幽王起師,回(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周攜王

爆發:周朝「二王」並立,正統之爭拉開帷幕。

周幽王在驪山下被殺後,面對犬戎大軍的燒殺搶掠,周王朝貴族們用了賄賂的方式使其退走。

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周本紀》

國不可一日無君,由於周平王本來就被廢掉又弒父殺兄,所以他已經失去了繼承大統的資格。於是在犬戎退走後,以虢公翰為首的十多個諸侯共同擁立周幽王的弟弟姬望(餘臣)在虢國繼位為天子,以鄚陽城(河北任丘)為王城,是為周惠(攜)王。

戰國楚簡《系年》: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

至此,周王朝「二王」並立格局正式形成,一個是由申、魯、許等國擁立的周天王姬宜臼,一個是由虢國等國擁立的周惠(攜)王姬望。為了爭奪正統之位,周平王和周攜王開始了長達二十一年的較量。

落幕:晉文侯弒殺攜王迎立平王,正統之爭宣告結束。

面對「二王」並立局面,除了申國集團和虢國集團之外,其它諸侯的態度就變得高深莫測起來,據《系年》載:「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

也就是說,在周幽王死後的九年時間裡,其它諸侯一直採取觀望的狀態,兩個周天子的正統之位均沒有獲得他們的認同,他們應當是在暗中權衡利弊。

通過觀察,其它諸侯發現,相比於周平王而言,周攜王竟有中興周王朝之勢,於是這些諸侯很有默契的倒向了周平王一方。

晉文侯

對於這些野心勃勃的諸侯來說,周平王這個平庸的周天子顯然更符合他們的味口。尤其是姬姓的晉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它在當時諸侯中的勢力最為強大,同時也是野心最大的一個,周攜王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晉國的發展,於是當周攜王在位第二十一年巡視虢地時,晉國國君晉文侯姬仇對周攜王發動了突然襲擊。面對晉文侯的突然發難,毫無準備的周攜王當場身死,他所在的鄚陽王城也一同被晉文侯毀滅。

周攜王當政,在河北、山西一帶和揖北方少數民族,結好上古唐堯、虞舜遺族,南通荊楚,北結燕國,東聯齊國,西善舊晉。為政寬裕慈仁,恩能及下,和而不流,能綏四方,因此歿後莫國上諡「惠王」(見戰國楚簡《系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

周攜王死後,晉文侯迎立平王於少鄂,正統之爭宣告結束。三年後,平王在晉、秦、衛、鄭等國的護(押)送下遷都洛邑,春秋時代即將來臨。

戰國楚簡《系年》: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

周平王繼承正統後,周攜王存在的證據全部被抹除,所以後世很少有人提到這段隱秘,成語「諱莫如深」便由此而來。

結語:歷史的真相撲朔迷離,這段隱秘尚有許多未解之處,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歷史的迷團終將浮出水面。

相關焦點

  • 八百年歷史的周朝(西周和東周)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還原了秦朝滅亡周朝的全過程。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秦賦》第四集通過旁白說八百年的周朝滅亡,但第九集又演了周朝君主投降。那麼八百年的周朝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呢?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並攻佔關中,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從西周進入東周。周天子東遷後基本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權,諸侯爭霸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拉開了大幕。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甚至連洛邑周邊的一塊土地的統治都無法保留了。
  • 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杳無音信,只因被這兩個小諸侯國君架空
    西周滅亡後,當時的周公跟著周天子,一起東遷到東都洛邑,周公也就在這附近得到一塊封地。雖然當時周天子已經一蹶不振,但底下的這些卿大夫還鬥得很厲害。公元前579年,周公楚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出奔晉國。周國的封地被周天子收回,周國就算滅亡了。後來直到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將弟弟揭分封到王城,號稱要恢復對周公的祭祀,畢竟周公也是周朝開國重臣,不能讓他斷了香火嘛。
  • 周朝被秦國滅亡後,周天子及其後人遭到怎樣的對待?
    西周前後存在大約兩百多年,在這段時間裡,諸侯對周天子的態度十分恭敬,周天子也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不過,這一切直到西周后期發生了變化。 因為西周開國之初,朝廷做出了一個制度設計,那就是宗室子弟和功臣,都可以被分封為諸侯,其實一開始,西周的冊封是送空頭人情,所謂的冊封,是把功臣和宗室送到生番部落當酋長。
  • 歷史上周王朝滅亡後,周天子的後人去了哪裡,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論秦說漢(287)歷史上朝滅亡後,周天子的子孫們去了哪裡,受到了怎樣的對待?西漢末年,周赧王姬延駕崩,東周滅亡。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不再有周天子。秦王朝廢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制管理。公元前440年,「王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東周公國、西周公國的建立,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劃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於王城,建立西周諸侯國,其疆域被稱為西周桓公。即西周時期的都城和東周時期的都城都在洛邑。西周桓公之後,周威公立於公元前426年。
  •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真的是西周滅亡的真正原因嗎?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黃口兒童,幾乎口口相傳,致使許多人認為這就是西周滅亡的原因。決定西周滅亡的最後一場戰爭《史記》上記載,最後一場決定西周命運的戰爭是因為,被廢的王后的父親申國國君申侯因不滿而決定聯合其他勢力共同討伐西周,他聯合鄫國和少數民族犬戎,向西周發起了進攻,這件事的根源是周幽王寵妾滅妻,申侯想要為自己的女兒討一個公道,這也無可厚非。
  •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年的《大秦賦》為何有「西周」與「東周」?一文...
    西周滅亡後,當時的周公跟著周天子東遷到東都洛邑,周公也就在這附近得到一塊封地。雖然當時周天子已經一蹶不振,但卿大夫還鬥得很厲害。公元前579年,周公楚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出奔晉國。周國的封地被周天子收回,周國就算滅亡了。後來直到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將弟弟揭分封到王城,號稱要恢復對周公的祭祀。揭就被稱為周桓公,他的兒子叫周威公。
  • 西周滅亡是因為「狼來了」的故事嗎?
    西周的滅亡因為一出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而為人熟知,這個現實版「狼來了」的故事的確是西周滅亡的重要原因。但是西周王朝早已衰落的國勢決定了烽火戲諸侯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西周的滅亡有著複雜和多方面的原因。
  • 西周滅亡後,東周還持續了那麼多年,為何周王室沒人能一統天下?
    按理說,在西周末期周幽王死於申侯之手後,大周政權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之後,苟延殘喘的東周,只是因為「周」這個符號是維持諸侯平衡的核心,至於周室正統只能算作是行屍走肉罷了。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大秦賦》熱播,有兩個人物堪稱一對活寶,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西周君,一個是東周君。兩人年紀差不多大,性格特點也極其相似,都是:倚老賣老,不自量力又十分天真。然而誰能想到,局勢很快發生翻轉,韓、魏兩國居然打了起來,原來他們此次援周,名為救周,實則為搶奪周之城池。就在韓、魏內亂之際,秦將蒙驁大軍殺到,韓、魏敗走。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東周城,東周君口中含玉,赤裸上身,跪地請降,800年周朝自此滅亡,乾乾淨淨。
  • 戰國時除了周王朝還有東周國與西周國,兩位諸侯將周天子徹底架空
    西周滅亡後,當時的周公跟著周天子,一起東遷到東都洛邑,周公也就在這附近得到一塊封地。雖然當時周天子已經一蹶不振,但底下的這些卿大夫還鬥得很厲害。公元前579年,周公楚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出奔晉國。周國的封地被周天子收回,周國就算滅亡了。後來直到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將弟弟揭分封到王城,號稱要恢復對周公的祭祀,畢竟周公也是周朝開國重臣,不能讓他斷了香火嘛。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比如,這部劇裡有周天子,還有西周君,東周君,一時令人傻傻分不清楚。想當初,武王伐紂,滅商朝後,將天下分封與諸侯,以禮治天下,而周天子的天下終為諸侯國所滅,宗廟被毀。野心勃勃的大爭之世,落後就會挨打,積貧積弱就要被人取而代之。統一六國的大秦帝國,對大一統功不可沒,但終究也被他人取而代之。起起落落,周而復始,也正應了那句話,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以及周王室成員是否還在?去了哪裡?
    當時,東周王室分三派勢力,周室王宮、東周公國和西周公國,他們的勢力都是相當有限的,只能說是地方小政權,管轄範圍很小。嚴格來講真正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赧王,他才是正統的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姓姬名延,是東周第二十五位帝王,也是最後一位。他從公元前三百一十五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在位,整整做了六十年的傀儡帝王。
  • 《大秦賦》:分不清周天子東周君西周君遭鄙視,原來戰國末年有兩周
    想當初,武王伐紂,滅商朝後,將天下分封與諸侯,以禮治天下,而周天子的天下終為諸侯國所滅,宗廟被毀。 野心勃勃的大爭之世,落後就會挨打,積貧積弱就要被人取而代之。統一六國的大秦帝國,對大一統功不可沒,但終究也被他人取而代之。起起落落,周而復始,也正應了那句話,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不過,更為殘酷的是,國如此,人也如此。
  • 世人只曉周天子,卻不知尊貴的周天子他的下場何止一個「慘」字
    周天子的大權旁落這就是後來七國互相打擊對方的原因之一。周朝是分為西周和東周,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朝代歌中有一段「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第二次次史稱馬陵之戰「,其實在這兩個國家的背後,還有在悄悄發展的國家便是秦國,那時候的秦國由秦孝公執政,秦孝公重用衛國人商鞅的變法,值得一提的是呂不韋也是衛國人。
  • 《解讀西遊記》|九頭蟲背後的華夏正統之爭
    為什么九鳳後來會變成九頭鳥,成為不祥之物呢?九鳳其實就是九個頭的鳳凰。中國古代有兩大祥瑞之獸:龍、鳳凰,所謂龍鳳呈祥。龍是中原華夏族的圖騰,所以到現在我們都自稱是龍的傳人。那麼鳳凰呢?是南方楚國的圖騰,楚國人的祖先是火神祝融,化為鳳凰。所以楚國人將鳳凰當做他們的圖騰。而楚國文化中「九」是至尊之數,通過對祖先神話記憶的構建,楚人建立起屬於自身民族記憶的圖騰傳說——九鳳。
  • 西周那些事兒」之被歷史抹去的——周攜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西周的最後一位天子是周幽王,周幽王之後,就是周平王遷都洛邑,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後的周朝,就被稱為「東周」。一切看上去都銜接得多麼完美,然而,一切真是這樣的麼?諸侯擁姬宜臼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良心喪失,一批忠於周幽王的諸侯們,他們守住了西周的正統,也守住周天子的最後一點尊嚴。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去哪了?受到優待了嗎?
    周朝在歷史被分為兩部分,其中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為西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為東周。到東周之後,周天子威望大衰,諸侯國開始進入爭霸和兼併時代,後世便以三家分晉為標誌(公元前401年)又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但春秋中後期東周王室內鬥嚴重,先後爆發了嫡庶爭位的王子頹之亂、王子帶之亂、王子朝之亂,周王朝就這樣在內鬥中越發衰落;與之相反諸侯國則不斷吞併弱小,開疆拓土,實現了獨立。在這一方變弱、一方變強的過程中,「禮樂徵伐自天子出」變成了「禮樂徵伐自諸侯出」。
  • 周王室的最終掙扎,當最後一絲土地分封之後,周天子也是寄居
    東周末年的周天子被秦國滅國擄走之時,還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嗎?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東周末年的周天子連僅有的一點土地也分封出去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所謂的周天子便是一個寄居他人之下的名存實亡的周天子。也許這就是周天子的無奈吧,往日的輝煌,終究是過往,此時的周天子在被秦國圍困之時,也曾反抗,但是卻毫無用處。等待他的不過是八百年的榮耀就此滅亡,周赫王,這個周王朝最後一代天子,成為了歷史,周王朝也成為了歷史。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戰國七雄傻傻分不清楚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