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以及周王室成員是否還在?去了哪裡?

2020-12-24 老張的歷史觀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周朝早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那時候也早就沒有周天子了。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順王姬傑,也就是昭文君,從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49年在位,是東周公國的第二任君主。當時,東周王室分三派勢力,周室王宮、東周公國和西周公國,他們的勢力都是相當有限的,只能說是地方小政權,管轄範圍很小。

嚴格來講真正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赧王,他才是正統的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姓姬名延,是東周第二十五位帝王,也是最後一位。他從公元前三百一十五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在位,整整做了六十年的傀儡帝王。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楚國想抑制住秦國的不斷擴張,派使者到周王宮見周赧王,讓他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合力攻秦。周赧王非常高興,派使者聯合六國,命西周公東拼西湊聚集了五六千人,還向當地富商借款作為軍資,趕赴伊闕山與六國軍隊會合共討秦國。

到了伊闕山,等待各路諸侯軍隊的到來。一等就是兩三個月,帶來的軍糧也吃完了,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諸侯國中只有燕國和楚國派了軍隊過來,其他四個諸侯國一點響聲都沒有。燕國和楚國的軍隊加上西周公國的五六千人,一共才兩三萬人,區區兩三萬人怎麼能跟秦軍的幾十萬人對抗?實在沒有辦法,只能作罷,班師回朝。這回秦國卻不幹了,派大軍先後攻佔了韓國的幾個城池,直奔王城。最後,周赧王在西周國公的勸說下,率領王親貴族和眾臣去秦國認錯,並把自己僅有的十幾個郡城和兩萬多人,還有象徵王權的九鼎都送給了秦國。同年,周赧王由於年歲已高,舟車勞頓,再加上抑鬱寡歡駕崩了,東周宣告滅亡。

西周公國和王城都滅亡了,這時同出王族宗親的東周公國還在,東周公國國君姬傑趁秦國還未立新天子,自命周朝正統。趁秦國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去世奔喪之際合眾伐秦。公元前二百四十九年,秦莊襄王命呂不韋帶兵十萬誅滅姬傑,東周公國國君姬傑被抓,並處死。繼任的東周國君連同周朝宗親被遷至陽人之地,去為周先王守祀,周王室至此結束。

而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是在公元前二百三十年秦始皇的時候開始的,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於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結束統一進程,歷時十年後建立大秦帝國。這個時候早就沒有周王朝了,連周王室成員和王族宗親也不知道去了哪裡,哪來的周天子

相關焦點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去哪了?受到優待了嗎?
    到東周之後,周天子威望大衰,諸侯國開始進入爭霸和兼併時代,後世便以三家分晉為標誌(公元前401年)又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尤其是進入戰國時期之後,周天子基本上就沒啥影響力了,屬於擺件物品,但是在名義上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是所有諸侯的君主。
  • 周王室的最終掙扎,當最後一絲土地分封之後,周天子也是寄居
    這還得從周考王之前的周天子之位繼承狀況來說,在他之前已經連續發生了兩次弟弟奪權兄長的政變。因此在周考王即位之後,防止宗室內部殘殺,也是選擇分封了自己的弟弟為西周君。而從此周王室的土地再也沒有了,自己也是寄居於西周公之下,基本是名存實亡。這個時候的狀況就是周王室寄居於自己的封國之中,在自己的封國之中辦公。
  • 周朝被秦國滅亡後,周天子及其後人遭到怎樣的對待?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秦朝之前的王朝是周朝,而且歷史書上也有秦滅周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秦統一全國以後,周天子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 歷史上周王朝滅亡後,周天子的後人去了哪裡,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論秦說漢(287)歷史上朝滅亡後,周天子的子孫們去了哪裡,受到了怎樣的對待?西漢末年,周赧王姬延駕崩,東周滅亡。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不再有周天子。秦王朝廢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制管理。周公在東周的遺民中,東周公和西周公都是秦朝的臣民,他們按慣例納稅服兵役,他們的待遇和平民沒有什麼區別。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到洛邑,開啟了東周王朝,到公元前315年周赧王即位,實際上,東周王朝早已名垂青史,名垂青史。後來的周赧王,名義上還是天子,實際上人們已經稱他周君了。君主是國王,君主是公爵,在稱呼上已經降了一級。
  • 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到底丟掉了些什麼東西?
    歷史上劃分東周西周,就是以周平王東遷為臨界點,東遷之前是西周,東遷之後是東周。平王東遷之後,無論是國家領土還是軍事實力都遠遠不如以前了,從一個天子之國的領土變成了一個諸侯國的領土,東遷可謂讓周王室元氣大傷,這種傷害遠遠比打敗仗要厲害的多,那麼周王室東遷到底丟掉了些什麼東西?
  • 分封制:王朝的雙刃劍,讓周王室強盛,也讓周王室衰敗
    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鞏固周王朝的統治,除了王族,功臣還有先代的貴族們都會成為諸侯,擁有自己的土地建立諸侯國。土地既然劃分了出去,那麼所有權自然不在完全屬於周王室,但控制權還在周王室的手中。諸侯國需要按時進貢給中央,其餘的資源和收益自然歸諸侯王所有。
  • 秦朝建立是我國歷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意義非凡,後人低估了它
    秦朝的建立,準確的術語應該叫「兼併」,而不是「統一」,因為在秦朝建立之前,天下本來就是統一於周朝之下的。所以,嚴格來說只能這麼講:秦朝為何能代替周朝,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對「兼併」的理解,是回答題幹的前提。
  • 分封制在秦朝就被郡縣製取代,為何後來項羽和劉邦都倒行逆施呢
    周天子分封諸侯,立七十一國,直接將分邦建國制度推到頂峰! 這樣既能捍衛王室,還能控制諸侯,穩固統治。但凡事都有它存在的對立面,隨著諸侯國日益強大,不聽命天子十有八九,王權衰弱正常不過。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國時期七國爭雄,雖然周王室依舊存在,但也管不著各個諸侯國你方唱罷我登場!
  • 周朝歷經八百餘年最終滅亡,最後一代周天子是個怎樣的人物?
    周朝末年,也就是戰國時期,周王室雖然還尚存一絲生息,可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這個時候周王室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手下的齊楚各國隨便拿出來一個,實力都要比周朝強盛。因此到了這個階段,經營周王朝相當於經營著一個夕陽產業。
  • 周天子怒斥秦國,《大秦賦》這幕太戳心!500年東周何以難復興?
    見此情景,很多人不免感嘆,昔日強大的周王室竟然淪落到這種地步,遙想當年西周之時,周王室何其雄哉!那時候的周天子,可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何人敢不服!可到了東周之時,周王室卻反過來被各路諸侯欺凌,最後更是被養馬的秦國所滅,這究竟是為什麼?
  • 戰國時期湧現那麼多人才,為何沒有人去給周天子效力,匡扶周室呢
    第一點: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諸侯國踐踏殆盡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時期,有「春秋五霸」的說法,這些春秋霸主,每次稱霸,表面上都打著周王室的旗號,說什麼要尊重周王室,要尊重周天子的權威。可是事實上,那些諸侯霸主根本就沒有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所謂的尊重周天子權威,只不過是他們稱霸的口號,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
  • 東周列國時期,周王室在幹嘛?
    因為那一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被殺,周平王從大西北的鎬京遷都到中原核心的洛邑,自此宣告西周滅亡、東周建立,同時也預示著各諸侯國開始尋求自己的主權,逐漸脫離周王室的羈絆。在此後的歷史上,好像大家對於春秋五霸及後來的戰國七雄更為熟悉,對他們之間你來我往,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謀略、戰役、合縱、連橫更為熟悉,而對於當時的周天子們在幹什麼不太熟悉,甚至都忽略了。
  • 孔子這麼厲害,當時為什麼不去效忠周王室?
    那既然孔子這麼厲害,在春秋時期的地位如此崇高,他為什麼不去輔佐效忠周王室呢?孔子周遊列國,奉行周禮,但卻沒有去當時的周國遊歷,這又是為何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春秋時期周王朝的分封制和文化觀念。春秋時期的文化觀念和秦漢之後的觀念大不相同,周朝的分封制要求每個人逐級效忠,周天子只能得到諸侯的效忠,文人士大夫只能效忠於諸侯,這樣一級級的效忠制度是當時的文化觀念。你想要跳級效忠,那不好意思,你就是大逆啊。別說收你了,不但不能收你,還得罵你啊。
  • 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招兵買馬,效仿其他諸侯國壯大自己?
    周赧王就曾經「舉國之力」組建了一支5000人的軍隊,因此還向商人借貸了很多軍費,失敗之後,整天在高臺之上躲債,因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債臺高築」,周王室的經濟狀況可想而知。其實周天子落得這個結局,在春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
  • 周王室的衰落,平王東遷與諸侯崛起,周王室往日的尊嚴不再
    因此周攜王在公元前750年,便被晉文侯殺死了,之後便留下了僅有的一位周天子。其實在東周初,也就是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威望也還是有的。但是也僅僅是有著些許威望而已,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了往日那種可以號令諸侯的能力。各方的諸侯不論是對周天子的朝貢還是尊敬,都大打折扣。
  • 為什麼周平王只是遷了一下都,周天子就開始被諸侯吊打?
    其實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在西周武王之後幾代就開始衰弱了,隨著血緣關係的疏遠,三代之後就沒有什麼親情了。中國古代實行過分封制的朝代,不外乎周朝、漢朝和明朝,暫且不說周朝,先說漢朝和明朝,劉邦實行分封制的時候清一色的劉姓宗親,結果到漢景帝時就發生了七國之亂。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問題就出在這裡,實際上早在周朝滅亡之前,周天子就已經失去號召力了,周天子真正擁有號召力是在西周時期,當時周天子確實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各個諸侯國拱衛這西周。但西周末年,西周逐漸衰落,而周幽王又不小心招來申國和繒國以及犬戎的合力圍擊而喪了命。
  • 實力強大的周王室,為何把封國封那麼大,卻不自己直接控制土地?
    周王朝作為「小國」也無法統治如此巨大的區域,最終不得已為了適應新的形式需要,實行了分封制。周王朝的實力不足以控制商王朝之前的全部土地,姬發便論功行賞,將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貴族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建立諸侯國。分封諸侯不僅可以避免諸侯叛亂,也可以控制新徵服的地區,周武王在滅亡商朝後,據記載徵服有99國,臣服652國,之後直接分封的諸侯國有了71個。
  • 東周有眾多諸侯國,周天子為何看不起秦國,看秦國出身就知道了
    東周和西周雖然是一脈相承,但王權衰落,周天子只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沒有任何權威。在東周的歷史上,諸侯成為了主角,戰爭了各種戰爭。那些有實力的諸侯,會得到大家的承認,即使是周天子也會承認人家的地位。不過在東周眾多的國家中,周天子可以說是最看不起秦國的。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分部。春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是齊國、晉國、楚國、宋國、魯國、秦國、吳國、越國等。
  • 周天子是如何逐漸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的?
    其實,「周天子」的地位,從一開始就不是很穩固。周代的「統治」也並非很成功。平王東遷,即公元前770年,標誌著西周終結和東周開始。從平王元年,周王室已經不再具有控制諸侯的力量和能力。也就是說,從東周開始,「周天子」的地位,只剩下了象徵意義,完全談不上是什麼「天下共主」了。西周,暫就算是從前1046年開始,到前771年,這275年,過得也並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