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去哪了?受到優待了嗎?

2020-12-25 千佛山車神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王朝,自公元前1046年建國,到公元前256年滅亡,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周朝在歷史被分為兩部分,其中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為西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為東周。

到東周之後,周天子威望大衰,諸侯國開始進入爭霸和兼併時代,後世便以三家分晉為標誌(公元前401年)又把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直轄地盤和其他諸侯國相比不算小)

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為了爭霸,戰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為可滅國,越到東周末期,諸侯之間的戰爭越慘烈。

尤其是進入戰國時期之後,周天子基本上就沒啥影響力了,屬於擺件物品,但是在名義上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是所有諸侯的君主。

(春秋後期是周天子的地盤,還不如一個諸侯國大呢)

不過即便如此,周王室仍然是很能折騰,從公元前440年到公元前367年,周考王和周顯王又冊封了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兩個諸侯國,周天子的最後的地盤都分給這兩個宗室國家了,而周天子自己則只能窩在王城之中,所轄只有千餘戶,軍隊僅存千餘人。

後世對於周天子冊封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的舉動都表示不解,明明自己都沒有多少土地了,周天子幹嘛還搞分封?

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的分家進一步削弱了周天子的實力,到前307年,由於拒絕秦武王拒絕秦武王試舉周鼎的要求,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被秦軍趕出王城,只能寄居在西周公國。

(戰國末期周天子的地盤,實際上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自己的地盤了,完全寄居於西周國)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深感秦國的強大,便聽取了楚國的建議,以天子名義號召諸侯國共同伐秦,甚至不惜向周圍富戶借錢籌措軍餉,湊了6000人趕赴前線。

但是萬萬沒想到,最後只有楚國和燕國派兵趕到指定地點,楚、燕、周加起來不過幾萬人,面對十幾萬秦軍,聯軍軍心渙散,周赧王只得撤兵。

而當周赧王回國之後,債主們紛紛上門討要欠款,周赧王無奈之下逃往高臺躲避,「債臺高築」一詞由此而來。

就在伐秦失敗的當年,周赧王在悲憤之中病逝,秦國聞訊出兵西周國,西周國國君西周文公投降,周朝正式滅亡。

周朝滅亡時是公元前256年,此時東方六國都還尚在,直到35年之後秦朝才統一全國,所以早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周朝就已經滅亡了。

而對於周王室的下場,《史記》沒有過多的記載。

PS: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都是諸侯國,和秦國、齊國、燕國等國家是一個性質,跟西周和東周不是一回事。

相關焦點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以及周王室成員是否還在?去了哪裡?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周朝早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那時候也早就沒有周天子了。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順王姬傑,也就是昭文君,從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49年在位,是東周公國的第二任君主。嚴格來講真正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赧王,他才是正統的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姓姬名延,是東周第二十五位帝王,也是最後一位。他從公元前三百一十五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在位,整整做了六十年的傀儡帝王。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楚國想抑制住秦國的不斷擴張,派使者到周王宮見周赧王,讓他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合力攻秦。
  • 周天子沒有做太壞的事情,那麼秦朝滅掉他為何沒引起眾怒呢?
    在中國古代, 每個新的朝代滅掉舊的朝代,本質原因還是前朝的壓迫和當權者的殘暴,但是在這其中,在戰國末期的時候,其實周天子並沒有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而且當時的周天子因為不斷分封,已經將自己削弱的還不如一個小的諸侯國,因此很多人都說秦朝那個時候滅掉了周朝是不是有點大逆不道呢?
  • 為什麼從秦朝之後大都自稱為「朝」而不是「國」了呢?看完才知道
    在春秋戰國時期,國家是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是國名時代,國力不斷增強,國力不斷增強,但到了秦代以後,國名便用了朝稱呼,雖然了解歷史就知道,從秦朝到清朝,每一個朝代都是以朝稱的,所以很多人懷疑,為什麼要以朝稱,而不以國稱呢?
  • 這個寡婦富可敵國,擁有私人武裝,還受到皇帝的優待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看,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等舉措,卻是功在千秋,利國利民的。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平事跡一直是人們茶餘飯後的有趣談資。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也是唯一一個不立皇后的皇帝,據說這與他的母親有直接關係。秦始皇的母親,本是呂不韋獻給秦莊襄王的歌女。
  • 如果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秦朝皇帝會如日本天皇,萬世一系嗎?
    我們看看,至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中國兩千多年都是封建皇權制度的國家,皇帝掌握大權,各個地方實現郡縣制。皇帝雖然掌握大權,卻通常都是權力難保,皇位與權力都是容易被身邊的外戚、皇后(如呂后專政、武則天篡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太監、權臣給篡奪。
  • 為何反秦義軍的天下共主是楚懷王,而不是周天子?
    尤其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後項梁也在會稽起兵,隱隱成為繼陳勝之後號召力和實力最強的一直反秦力量。也因此,項梁曾在陳勝死後召集各路將領共商反秦大計,正是在這個時候,範增給項梁出了一個主意:「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 秦朝建立是我國歷史上的三大革命之一,意義非凡,後人低估了它
    秦朝的建立,準確的術語應該叫「兼併」,而不是「統一」,因為在秦朝建立之前,天下本來就是統一於周朝之下的。所以,嚴格來說只能這麼講:秦朝為何能代替周朝,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對「兼併」的理解,是回答題幹的前提。
  • 歷史上周王朝滅亡後,周天子的後人去了哪裡,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論秦說漢(287)歷史上朝滅亡後,周天子的子孫們去了哪裡,受到了怎樣的對待?西漢末年,周赧王姬延駕崩,東周滅亡。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不再有周天子。秦王朝廢郡縣制,實行中央集權制管理。周公在東周的遺民中,東周公和西周公都是秦朝的臣民,他們按慣例納稅服兵役,他們的待遇和平民沒有什麼區別。由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到洛邑,開啟了東周王朝,到公元前315年周赧王即位,實際上,東周王朝早已名垂青史,名垂青史。後來的周赧王,名義上還是天子,實際上人們已經稱他周君了。君主是國王,君主是公爵,在稱呼上已經降了一級。
  •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漢朝統一卻沒人造反了呢?
    但是這一次的東漢王朝卻並非如秦朝那般短命,前後延續了近二百年的時間。 兩個大一統王朝建立前後相距不過幾十年,但是一個是眾叛親離二世而亡,一個卻享二百多年的國祚,難道是到了漢朝諸侯和百姓都轉了性,不造反了嗎?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背後的原因!
  • 周朝被秦國滅亡後,周天子及其後人遭到怎樣的對待?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秦朝之前的王朝是周朝,而且歷史書上也有秦滅周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秦統一全國以後,周天子得到了怎樣的待遇?
  • 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統一中國都用了多久?保持統一的局面有多少年?
    大一統王朝簡史一、秦朝西周孝王時期,贏氏祖先秦非子因養馬有功,得到了周天子的賞賜,封地於秦邑,這就是秦國的由來。到平王東遷的時候,秦襄公因護送有功,被封為諸侯,自此,秦朝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至於秦國統一天下用了多久,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就已給出了答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秦朝丞相輔佐嬴政統一六國,李斯政治家文學家,李斯實踐法家思想
    大家好,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秦朝丞相他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是出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崗鄉李斯樓村。根據小編的一番搜索歷史得知李斯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踐法家思想的,那什麼是法家思想呢?
  • 秦朝滅亡時,那些秦軍和老秦將都去哪了?為什麼不出來救國?
    隨著大澤鄉一句豪言傳唱開來,秦朝也唱響了帝國最後的絕響。可當義軍風起雲湧般血戰巨鹿、挺進函谷關時,昔日一統六合的大秦精銳為何都銷聲匿跡了? 早前,有人曾質疑:「王翦滅楚後,60萬秦軍為何不北上固守王土?」這個問題讓秦軍去向成了千古謎團,也讓受儘先王恩惠的王家臉上蒙羞。
  • 戰國時代最難的國家:周天子剛封侯就被滅,復國之後又被滅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從周天子統一下的諸侯分封制度,逐漸過渡到秦朝那種郡縣制的集權帝國,這中間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畢竟因為周朝的思想和意識,跟現在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看那一段歷史,會感覺那一時期的人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很奇怪。
  • 秦國不應該失敗的一場戰役,若打贏,秦朝統一中原或將提前38年
    從古到今,從「裂變」到「縱橫」,從「崛起」到「天下」,講述了自秦孝公以來,歷代秦國君王為了統一天下而不顧一切,最終由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掃除六國,「振長策御宇內」一統天下的故事。但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三十多年,秦國就有機會實現統一。然而,由於一場戰爭的失敗,使得秦國一統的計劃推遲了三十六年。
  • 小故事大道理,周天子被推翻只因他的一個決定,你知道是什麼嗎
    他們一開始並沒有非常的強大,因為周天子發布了那個消息之後,每個人都在悄咪咪的發展自己的力量沒有告訴周天子,所以那個時候周天子他的權力已經慢慢慢慢的減少了許多,到後來一位國家的統治者,權力的最巔峰,周天子他成為了一位吉祥物,可想而知周天子他的落差到底是有多麼大。如果你是周天子,你會心甘情願地成為一名被供著的吉祥物嗎?
  • 二十年內,李斯帶領秦朝統一天下,內裡學問值得我們沉澱兩千年!
    這個人,伴隨著秦朝的興與亡,盛與衰。他,使秦帝國統一的步伐,至少提速二十年;揚棄分封,走向郡縣,勵精圖治,中央集權,在他的點睛之下,淋漓盡致,揮灑如金;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高屋建瓴的智慧,令中國大地開出第一朵文明之花。
  • 秦朝和民國時期是歷史上兩個轉折時期
    從戰國的奴隸制轉變為秦朝的封建統治制度從秦國到秦朝,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將分裂的各國合而為一。如果沒有嬴政統一七國,那中國歷史可能會改變,可能像歐洲那樣,到現在依舊分成很多個小的國家。秦國的出現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雖然這時北方還未統一,但是中原地區已經大一統,為日後歷代王朝打下了基礎。另外秦朝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結束了奴隸制社會,從戰國時期的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專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之後的歷代王朝沿襲了兩千多年,直到清末,其影響十分深遠。
  • 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招兵買馬,效仿其他諸侯國壯大自己?
    主要有三個原因:一、禮樂崩壞西周滅亡之後,周平王雖然成功東遷建立了東周,但是各地諸侯普遍懷疑周平王勾結犬戎,讓他們打進鎬京,好弒父自立,於是周平王的合法地位受到了質疑,這就是禮樂崩壞的開始。之後此事不了了之,鄭國也沒有受到懲罰,周桓王忍氣吞聲,各諸侯國相視冷笑。第二就是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實行「尊王攘夷」。這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弱化版。不挾天子,也能藉口打你,因為你對天子不尊敬!在那個諸侯都不朝拜周天子的年代,這個鍋一甩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