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夢想將變為現實。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策劃開展「不尋常的小康路 了不起的億元村」大型融媒體報導,組織多個採訪隊伍,奔赴麗水各地,通過講述加快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小康故事」「鄉村榜樣」和「麗水樣本」,激發全面厲行「麗水之幹」、創新實踐「兩山」理念的幹勁和熱情,營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濃厚輿論氛圍。今天刊發來自遂昌這個億元村的報導——
天氣炎熱,遂昌縣大柘鎮大田村卻茶香陣陣,沁人心脾。
周子隆茶廠的老闆娘尹莉仙圍在制茶機忙前忙後,正在趕一批價值15萬元的訂單,這批香茶將要發往上海。
大田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園,全村共有茶山3000多畝、茶葉加工作坊126家,每年產茶1300餘噸,茶產值1.3億餘元。
尹莉仙是村裡最早享受制茶生態紅利的人之一,她在2000年就開辦了茶廠,到2007年就攢足了錢蓋了新房。
「20年前,我們夫妻倆在廠裡打工,一年也就掙5000元,開了茶葉加工作坊,房子蓋起來了,生活也變好了,現在每年都有40多萬元的收入。」尹莉仙笑著說。
「葉子」變「票子」,大田的山水很值錢。一片茶山帶動村民致富,一片古樹引來1500萬元投資,大田村的綠水青山領著村民走上小康路。
2009年,湯溪旁小山上一片150多年樹齡的古木林吸引了湯沐園森林溫泉落戶,大田村以山上的古樹林為資本入股湯沐園換得7%股份,除分紅外每年還能為村集體增收近5萬元租金,解決百餘人就業。
湯沐園森林溫泉營業後,大田村也隨之熱鬧起來,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
如何利用人氣資源發展經濟?辦農家樂!
2010年,時任村委會主任高桂松與村民代表、農家樂戶主組成159人觀摩團,前往磐安、浦江、雲和與松陽等地考察學習。
10年過去了,如今的大田村,三際線兩旁一幢幢樓房林立,農家樂鱗次櫛比,全村從事農家樂生意的有30多戶,大田成了遠近聞名的農家樂村。
「浙裡農家」是大田村一家小有名氣的農家樂。2015年,老闆周志偉帶著3萬元,貸款40餘萬在大田村蓋了一幢新房做起了農家樂生意。
「一人學廚,全家脫貧。」周志偉憑著一手好廚藝「煮」出了幸福生活。「我原先是在外面打工的,賺的是辛苦錢,自從開了農家樂生活才好起來,欠帳也還完了。」周志偉說,2015年營業以來,農家樂的營業額每年都在往上漲,2019年的營業額已經突破65萬元。
村民富了,大田村的生態底氣更足了。
2019年5月,由浙江大學、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共同完成的《遂昌縣大田村GEP核算報告》(GEP全稱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正式通過專家評審。通過GEP評估,大田村2018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達1.6億元。
距離遂昌縣城23公裡、村總面積8.5平方公裡的大田村,祖祖輩輩人守護了幾十年的綠水青山被打上了「價格標籤」,有了實實在在的「身價」,村子變得更有吸引力了。
「90後」大學生王周敏畢業後返鄉創業,註冊了「柘裡薯香」品牌,在1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裡製作、銷售生態番薯幹。
在大田村開展GEP試點後,他進一步擴大了生產,將生產地點遷至湯溪河畔8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進行流水線生產,單日產量可達8000斤,年銷量可達500萬元。
在王周敏的帶動下,現在村裡也有50多戶村民一起種植生態番薯。每到番薯豐收之際,村民們會踩著三輪車,把一車車的番薯送到他廠裡。
「大田村山好、水好,在這樣良好生態環境下做出來的食品也非常受歡迎。」王周敏介紹,下一步,他還會以「柘裡薯香」品牌入駐天貓商城,線上線下同時銷售,預計2020年將實現銷量800萬元。
通過GEP評估,大田村的水也有了「身價」,水源涵養價值5152.19萬元。2019年5月,「95後」楊鏘第一次到大田村考察,便盤下了大田村半山腰處的盛華酒廠。他說:「大田村的水是有價值的,用這山井泉水釀出來的酒肯定差不了。」6個月後,投資千萬元的浙江盛華釀造有限公司改造成功,正式投入生產,父親楊仙水負責釀造,兒子楊鏘負責銷售。
現在,浙江盛華釀造有限公司兩個倉庫裡的存酒價值已達兩千多萬元,一壇壇用大田村山井泉水釀造而成的區域特色酒通過線上線下銷往各地。
曾經,優質的山水環境藏在山間無人識,現在大田村的綠水青山價值過億。生態,已成為大田村的經濟「轉化器」。
記者 柳永偉朱敏
往
期
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