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一般的努力,成就不了真正的人格與見識

2020-12-09 此情追憶

夢想我們還是要有的,要不然我們的人生和一條鹹魚有什麼區別。但是我們有遠大的夢想,但是沒有奮不顧身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努力的話。我們就和鹹魚一樣,一生碌碌無為。我們沒有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利,我們也就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真正人格,更不會擁有長遠的的見識,就會形成頭髮長,見識短的尷尬局面。

一、我們應該如何經營我們的事業,把我們的事業從小做大?

稻盛和夫根據自己在商海,歷經半世漂泊。總結出來,如果你想讓自己在自己的領域之中有所健碩。企業的經營管理全部都是在不經意間產生的,我們不可以目光變得短淺,不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更加重要的是要走一步看三步,看看我們從今以後企業發展的方向。

經營之道,企業的核心才是重中之重。因為「企業的發展,全部都是看企業引導者的心量。」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他一定要擁有以下幾個思想,他的企業才可能做大做強。

第一, 要心存仁德,就如同劉備一樣要禮賢下士。

第二, 要心有道義,就如同關羽一樣要義薄雲天。

第三, 要為人誠實,就如同何嶽一樣要為人誠實。

第四, 要為人正直,就如同包拯一樣要為人正直。

第五, 要為人勇敢,就如同趙雲一樣要一身是膽。

以上講述的想表達的意思,就是要提醒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之中要潔身自好保持我們自己原有的沒有被世俗浮華給沾染的人格和人品。正如,你作為一名領導者,你需要在每天的枯燥的生活工作之中,來不斷地在人生之路來歷練我們自己人品。讓我們從小事開始做起,一步一步地把我們的事業做大做強,成為一個行業裡面的龍頭企業。

二、我們應該設立怎樣的正確經營理念?

在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之中認為:「設立經營目標並沒有固定的形式,是要經營者確立一個真正正確的經營理念」,因為它是我們理想狀態下的一個願望,然而經營者必須要給我們一個我要這樣做的強烈意願。

因為我們的正確的經營理念,就是我們企業的精神支柱。稻盛和夫告訴了我們三個等式:

我們的企業=我們全部人的交集

經營者=企業的精神支柱

經營目標=我們在工作上的指路明燈

一個企業是依靠很多很多在他們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的年輕人,然而要這些年輕人發光發熱需要經營者給到他們明確的前進方向。

「如果自己做不到『有意注意』,人生則沒有任何意義。就算看似特別微不足道的事,都需要我們來認真的思考。」

所以,我們都需要自己每天都在努力思考,雖然我們的思考在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只要每天都在努力,難麼我們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三、當我們的企業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克服呢?

假如我們明明知道這是一個我們無法逾越的天塹,現在就需要有一個領導者來根據你的感覺來做出來判斷才可以,因為只有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才可以體現一個領導者的才能。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想要克服困難,我們需要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勇氣,還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英雄氣概。」

稻盛和夫曾經特別推崇日本特別了不起的一位「神人」 和賢者中村天風先生所講述的:「如果自己做不到『有意注意』,人生則沒有任何意義。就算看似特別微不足道的事,都需要我們來認真的思考。」

四、我們的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稻盛和夫先認為:「我們的企業不需要自視甚高的特別有才華的人,因為一般這樣的往往,不太容易讓我們駕馭。」

稻盛和夫在特別有才華的人,和才華稍遜但是對任何事情都特別有責任心和負責任的人。

稻盛和夫往往會選擇後者。這是為什麼呢?

稻盛和夫先生因為後者,他雖然能力雖然有些欠缺,但是他會讓自己不斷的學習。因為時間總會磨平一切,後者的學習能力雖然比前者低一點,但是他肯努力,終有一天後者會超越前者。

後者正好是稻盛和夫的公司需要的人才。

假如在招人的時候一味的只看學歷,他就會流失了特別特別多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員工。

我們的公司是真的需要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人才。

五、如何在工作之中選擇自己的助理?

稻盛和夫先生在找助理的時候一定要讓助理擁有以下三個優點,他在如果擁有請你一定不要放棄他請馬上錄用。

第一點:人品好

稻盛和夫在找助理的時候首先要看他的人品怎麼樣?

如果一個人連「誠信」「禮儀」「智慧」「仁德」「義氣」「忠誠」「孝順」,以上幾點都沒有那請不要錄用他,他的人品不行。如果錄用了,你的公司成長一定會滿路坎坷,遍布荊棘。

第二點:會會計作業

稻盛和夫在找助理的時候第二的要看的重點是會不會會計的相關知識。

假如這個人不會會計的相關知識,那麼他一定不會在工作當中有特別出色的表現。

第三點:要善於傾聽。

傾聽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必備的最主要的能力之一,我們往往在從事的工作都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我們人是生活在一個群體的環境之中,我們每個都要與人交往。並在對代一個工作的時候要及大家共同的智慧來處理這個事情。

當我們大家在討論方案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別人。因為你要是打斷別人,會影響他在講述他的思想的時候引發思想混亂。就在這個時候要努力學會傾聽,你一定會在你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的風生水起。

我們一般的努力,會成就不了真正的人格與見識,經營者,應該要「先提高心性,再放手經營」的理由就在於此,你才可以成長真正的人格和見識。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在27歲時創立了京瓷,52歲時創立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苦心經營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最後都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而稻盛和夫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經營兩家世界500強的人。作為一個企業家,稻盛和夫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僅如此,稻盛和夫還是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曾說道: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 稻盛和夫:從一無所有到經營之聖,他憑什麼逆襲?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稻盛先生《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囑託》一書當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並沒有一般企業家那種凌雲壯志,也並不是把一切踩在腳下的那種雄心的偉人思想,而是一種平凡人的思想在努力實際貫徹行動。稻盛和夫的人格魅力當時,稻盛先生也是在沒地盤和資金的情況下,毅然的辭去了當時的工作,創立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經營者究其一生都在追求「人格魅力的提升」。經營者的一生,也可以看成是通過事業不斷提高人格魅力的過程。
  • 稻盛和夫創辦2個世界500強企業,仍舊吃泡麵坐地鐵,住30年老房子
    52歲時,稻盛和夫又創辦了第二電信,也是世界500強公司。至此,稻盛和夫被推上了日本經營的神壇,他的經營理念在日本廣為流傳。他的經營理念的核心就是「利他」,這和中國儒家「仁」的思想非常一致。稻盛和夫說「很多公司都會巧妙地利用員工的利己之心,只要你努力幹出成果,就給你相應的報酬,就是刺激人利己的欲望。
  • 稻盛和夫的靈魂修煉:真正左右人生的,是人的心靈與精神
    馬雲在2008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之前,親自遠赴日本去向稻盛和夫取經。直至今日,稻盛和夫仍是馬雲心中的經營標杆。稻盛和夫在27歲時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又創辦了第二電信,這兩家公司都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
  • 任正非:你不了解真正的稻盛和夫,我們趕不上他
    因此,5月份以後就有一些變化,要努力做好業務連續性。《環球郵報》記者問到,認為需要多久才能讓華為消費類設備完全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任正非則表示,應該是明年吧。任正非表示,對於這樣的制裁手段,華為會積極應對,面對美國的這一政策調整,絕不退縮。
  • 稻盛和夫:一個人要想成事,需要從「6個方面」努力
    成就大事的人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基礎的富N代,這類人靠著父母或者祖上的積累,擁有著普通人難以比擬的資源,可謂青雲直上,如王思聰。 另一類人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機遇,從白手起家,一點一點積累而成,如洛克菲勒、稻盛和夫。
  • 500年前後,王陽明與稻盛和夫,他們的人生成就都可總結為一個字
    500年前的王陽明與500年後的稻盛和夫,兩位 不同領域的聖人,在不同的時空生活,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的人生成就都可以總結為一個字——心。王陽明靠心學22天平八王之亂,稻盛和夫靠心法創立兩家世界500強。
  • 稻盛和夫:真正能成功的人,一生有3不問,窮人:怪不得我這麼窮
    這個人就是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從無到有的完美逆襲,從低到高的人生進化,稻盛和夫的一生值得我們所有想要獲得成功的人學習。稻盛和夫曾告誡過人們:真正能成功的人,一生有三不問。窮人聽後恍然:怪不得我這麼窮!1.不問曾經那些能成功的,都不會去追問自己的過去好壞、起點高低,而是會從此刻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 稻盛和夫的靈魂7問,句句讓人醍醐灌頂,勝讀10年書
    稻盛先生的靈魂7問,醍醐灌頂,讀懂勝讀10年書!一、第一問:作為人,何為正確?每日精進人生,覺悟生命,不愧對靈魂,不枉來世上一遭!二、第二問什麼是人生的真正意義?真正塑造人格的並非天資和學歷,而是所經歷的挫折和苦難。為了提升心性、豐富心靈,就必須努力工作。我認為,只有這麼做,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這一理念,正如稻盛和夫所推崇明王陽明先生所倡導的:越是磨難處,越是修心時。
  • 稻盛和夫:「愚直」的人,終成大器
    IDG君寫在前面:本文摘編自稻盛和夫最新作品《成法》。稻盛先生領導過三家全球頂級企業。無論是京瓷,還是後來的KDDI和日本航空公司,這三家企業的經營都達成了令人驚嘆的成果。但仔細觀察稻盛先生引領這三家企業走向輝煌的過程,就會發現,其間充滿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本書書名《成法》則道出了稻盛先生的「成事之法」,即心懷強烈而純粹的利他願望,以燃燒般的熱情,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最終成就偉業。
  • 稻盛和夫:經營四聖之一,創立兩家世界500強企業,馬雲3度求教
    在富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不讓孩子吃苦,讓他們在舒適的環境中長大。在富裕的生活中,我們很難讓孩子歷經艱辛。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告訴他們塑造人格最重要的是經歷辛苦,而且我們必須讓這種想法根植於理性之中。馬雲對稻盛和夫非常尊敬,曾經親自登門拜訪,還3次親自請他到杭州阿里巴巴總部來做客講授管理之道。稻盛和夫透露了3點自己的管理之道。第一次:2008年,稻盛和夫告訴馬雲,企業要保持謙虛態度,留有足夠的現金。
  • 從一無所有到經營之聖,88歲稻盛和夫說:改變人生只需要這2點
    不僅如此,與其他成功企業家不同的是,稻盛和夫還是一位哲學家。他的《幹法》、《活法》、《阿米巴經營》、《稻盛和夫的一生哲學》等作品,對很多的企業家和創業年輕人產生了重大和極其深遠的影響。01.認為既然留下就好好的工作,他一改之前的心態,不在抱怨,用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去。這也就成為稻盛和夫人生觸底反彈的轉折點。從此他把實驗室當作家,吃住都在實驗室裡,廢寢忘食地鑽研技術。在沒有任何知識背景和專業的設備下,他靠著自身的努力鑽研,研發出新型陶瓷材料,這一舉轟動了整個業界。
  • 從稻盛和夫到蔡志忠,牛人們都選擇了出家,一點也不意外
    說起選擇出家的牛人,還有一位,就是日本企業家,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在1997年9月出家,那年他65歲,從高位隱退,頭戴鬥笠,四處託缽化緣。稻盛和夫曾解釋過,他出家不是因為失戀,更不是因為工作受挫或是對社會失望。他出家,是為了再次學習人生意義,為死亡做好準備。
  • 2020最後20天,努力還是摸魚?看稻盛和夫怎麼說
    稻盛和夫給出了解釋:工作是一場人生的磨練,同時也是磨練人格的修行。稻盛和夫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研究新的瓷器,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熱愛工作的心態,才創立了世界500強。對於稻盛和夫來說工作中偷懶摸魚的話,很難從中解脫出來,只有熱愛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升華。
  • 當你負債纍纍,連親戚都看不起時,牢記稻盛和夫的「變形蟲」思維
    只要是對企業經營感興趣的人,那你一定聽過一個名字——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是日本公認的「經營之聖」,他白手起家,先後創辦了京瓷和KDDI兩家企業,更牛的是這兩家企業都躋身世界五百強行列,古稀之年,還曾用424天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堪稱行業奇蹟。一次成功你可以說是僥倖,或是偶然,但三次都成功,這就足以證明稻盛和夫的管理已經到達了至高的境界:觸類旁通。
  • 稻盛和夫:沒錢沒背景,堅持這三件事做下去,早晚有一番作為
    用百裡衝刺的速度跑馬拉松,是無法想像的,其中也一定是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每天堅持,才能成就今天的成功。稻盛和夫的人生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過,而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才到現在的位置。小編看了《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總結出三點:1、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對工作可以用痴迷來形容,在京瓷創辦之初,為了製作冷卻廣播機器真空管的「水冷複式水管」,稻盛吃盡了苦頭。為了防止出現除燥不均的問題,稻盛和夫在爐窯溫度適當的地方躺下,使用這種方法來除燥,也可以防止水管變形。
  • 「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流血決鬥小霸王:說好的赤手空拳呢?
    1945年(昭和20年)4月,稻盛和夫進入了鹿兒島中學。那是空襲最猛烈的一年,在這場戰爭中,稻盛和夫立志要做一個文武雙全的人,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打架。有一天,班級的小霸王為了一點小事向他找茬兒,拿起賽璐珞的墊子朝他扔來,稻盛和夫差一點就被砸中。
  • 稻盛和夫:想出人頭地,並不在於知識多少,關鍵是這3個認知覺醒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努力接近知行合一,讓道理成為你的工具,而不僅僅是裝在心中的知識。水稻夫說:讓自己有一顆純潔美好的心,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慶賀一下自己的全部熱情,這就是人生取得重大成就的秘訣,是人生成功的王道,是人生幸福的源泉。還有一個解釋,就是「作為人,何其正確」,就是要永遠堅持正道,這就是做事,甚至是做人的根本。
  • 1979年美國制裁日本京瓷,稻盛和夫的反擊,華為學到了
    有些讀者可能不太了解稻盛和夫,我介紹一下:27歲白手起家創辦世界500強公司京瓷;52歲創辦另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第二電信;2010年,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讓瀕臨破產的日航起死回生,創立阿米巴經營管理模式……任正非作為後起之秀,從稻盛和夫身上學習了不少經驗和智慧,對稻盛和夫更多了幾分尊崇和敬意。他還曾公開表示過自己對稻盛和夫先生的推崇。
  • 稻盛和夫:經營之聖,創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無數大佬甘當迷弟
    據了解,稻盛和夫並不是一個聰明過人的人,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時,他都常常會考試不及格。據稻盛和夫表示,他原本想成為一名醫生,然而,在大學畢業之後,他卻只能找到陶瓷廠的工作。當時,由於陶瓷廠效益並不是很好,所以工人的工資也時常會被拖欠,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稻盛和夫便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