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德語培訓哪裡好?
廣州酸奶德語——專注於廣州地區德語培訓與德國留學
————————————————————————
德國是一個森林覆蓋率很高的國家。我們之所以經常調侃它為「德村」,是因為城鎮總是被大小不一的森林、農田和原野所分割包圍。甚至在城市內部、住宅區旁邊,就有許多森林公園。
德國人對森林的熱愛,以致於德國文化專門有「森林崇拜」這一說法,且這種對森林的敬畏、信仰,最早可追溯到日耳曼民族時期。
森林一直是文學作品中的要素之一。數世紀以來的德語演變中,也誕生了不少和森林相關的詞彙。今天就來看幾個很有趣的詞吧!
——————————
Lichtung, f. -en
這大概是我目前看到過的形容地形地貌中最有趣的一個詞了。
Licht 的意思是光,與之相關聯的動詞 lichten 則有「使變亮,變稀疏」的意思。而名詞 Lichtung,卻是「林間空地」。
von Bumen freie Stelle im Wald; eine baumfreie Flche inmitten eines Waldes
也對吼,一般森林給人的感覺是頭頂的樹冠密得不見陽光、陰冷黑暗的,而只有大樹讓道、形成一塊林木稀疏的林間空地時,才有充足的陽光射入,才會有 Licht。
Lichtung 還是海德格爾哲學中的一個比喻性概念,譯為「澄明、疏明」。
在林中空地,光從上方空隙射入,照亮一定空間範圍內的事物。光影交錯,明暗相間,有的在光亮中熠熠生輝,有的隱匿在黑暗中不被察覺,但兩者皆是存在 (Sein)。
海德格爾把 Lichtung 比喻成人生舞臺,照亮空地的陽光,就是舞臺上的光,就是人生被看見、被肯定的部分。也只有這時,才是此在 (Dasein)。而那些光照不到的黑暗中的部分,只是一種存在,而非此在。
海德格爾說,人,它本身就是 Lichtung。不無道理。
Waldeinsamkeit, f.
Einsamkeit這個詞常常理解為孤獨、寂寞、與世隔絕。那麼 Waldeinsamkeit就是指森林中的孤寂、遠離塵世喧囂,像猿人泰山嗎?
其實不全是。在《無法翻譯的世界之詩》這本書中,這個詞意指「在森林中獨處的感覺,從容的孤獨感,與大自然息息相通」。
Abgeschiedenheit des Waldes
這是一種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大多數人不再常有的感覺。拙劣的制式的街心公園代替了森林,給鋼筋水泥的天地綴上一點人造的綠。人類看似與萬物相連相通,真實的大自然卻隔絕在千裡之外。
獨處於自然的懷抱之中,現實生活會從枝葉間悄然溜走。腳底的枯枝殘葉,頭頂的細碎陽光,蟲鳴鳥啼,穿行於林木間的微風捎來道不上名字的花香,裹挾著泥土新鮮的氣息。在林中滯留片刻,心靈就會得到淨化。
Mit Waldeinsamkeit, einem Aspekt des Motivs der Einsamkeit, wird ein religises asketisches Ideal umschrieben, das Bestandteil im asiatischen Mnchtum ist und ebenso bis ins mittelalterliche Mnchtum des Abendlands verbreitet war. Der Begriff erfuhr in der Romantik eine eigene Akzentuierung als literarisches Motiv.
當然,這個詞最開始也的確意指喬達摩·悉達多式的東方宗教中的修道與苦行,因僧侶們常常在密林中與自然融會貫通,修行悟道。這種出於宗教目的在林中靜修的意趣,逐漸傳播至西方。後來,在林中尋得耳根清淨,也常成為文學藝術中的一大要素。
在德國讀書的日子,學習到睏乏時,抓起外套,獨自一人漫步到宿舍後面的樹林,呼吸一口自然的清新,聽聽林木交談的聲音。呼~醉氧了。
Waldesrauschen, n.
rauschen 是一個擬聲詞,常用來形容樹葉沙沙、流水潺潺、海浪洶湧澎湃、風颯颯作響等自然界的聲音。而 Waldesrauschen 指的是林中樹木的沙沙聲,是個非常詩意的形容哦。
Rauschen des Waldes
李斯特·費倫茨 (Liszt Ferenc), 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還有首同名的鋼琴獨奏曲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上油管看一下~
小夥伴們,如果在德語學習或德國留學方面存在困難的話,可以戳hallomonika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