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由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牽頭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其顯示,在1985~2019年這35年間,中國人變得越來越高,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增加了8.1釐米,增幅全球第一;女性平均身高增長6.1釐米,增幅全球第三。
在這個「腿長即王道」的時代,身高很大程度影響著孩子的形象。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男性理想身高為177釐米,女性為168釐米,八成孩子未來身高達不到父母預期。
可偏偏很多家長心大,以為孩子矮只是暫時的,過幾年就好了,殊不知就是因為這個心理,很多家長都把孩子害了。
長得太快、太慢都不好
性早熟、矮小症均可能導致身高發展受限
前段時間,一位10歲女孩被家長帶著來福建協和醫院兒科內分泌科檢查。女孩只有1.39米,乳房大小與成人無異。仔細詢問後,方昕主任發現,女孩在8歲時就已月經初潮,但家長由於在外打工,無暇關注孩子身體上的異常。這意味著女孩的身高可能只能停滯在目前的高度。
方昕主任說:
月經初潮意味著女孩進入青春期晚期,生長年限就少,導致基礎身高不夠。生長年限少一年,身高將損失5~7釐米。在此之前的2~3年,孩子的乳房會開始發育,如果當時家長及時發現並幹預,孩子的身高還有救。現在,已無效果明顯的治療方法。
男孩9歲前表現為生殖器官發育、陰毛腋毛生長、陰囊皮膚顏色變深等,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變大,或10歲前來月經,家長都需要注意。此外,孩子的身高體重發育過快,也需高度警惕性早熟,及時幹預。
目前,大部分的性早熟病因不明,不良的生活方式被認為是誘因。若確診,可通過注射促性腺激素擬試劑治療。此外,也需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另外,由於先天發育不良導致的矮小症,也容易影響孩子身高。此前,一位來就診的5歲男孩,身高僅有89釐米。經檢查,他的骨齡僅為2歲。而影響他身高的根本原因在於孩子先天垂體發育不良。好在家長及時幹預,經過生長激素治療,3個月內孩子長高了6釐米。若長期規範治療,身高也將趕上同齡人。
5歲以上每年增長不低於5釐米
每半年評價一次骨齡
1~3歲和8~12歲是孩子身高猛長的黃金期,女孩6歲、男孩8歲是性早熟的高發年齡。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
方昕主任提醒,家長應隨時注意孩子的身高發育情況,及時發現異常。
這些情況要注意
如:連續3年
一直坐班級前三排;
連續3年
孩子的衣服鞋子都不用換大一號;
5歲以後
每年身高增長小於5釐米;
此外,體檢不達標,也有可能是矮小症,
建議儘早去兒科內分泌專科諮詢檢查。
若發現異常,可通過血常規檢查,血糖測試,骨齡檢查,微量元素檢查,生長激素檢查等發現問題。
一般來說,5歲以上的孩子建議每半年評價1次骨齡,通過比較兒童骨齡和年齡的關係,分別進行評價和管理。
1、骨齡提前年齡1.5歲以上,孩子有性早熟風險,應抓緊預防;
2、年齡和骨齡相差2歲及以上,提示孩子矮小或性早熟,需採取相關措施;
3、腕骨骨齡明顯落後,則說明孩子生長激素不足,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
若發現孩子性早熟,必要時可使用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延緩骨骺癒合,改善成人期的最終身高,必要時可聯合生長激素治療,促進長高。
如何預防早發育?
01
做孩子的「食物大總管」
葷菜不宜過多,少吃洋快餐,少喝飲料,少吃反季節蔬菜,建議以時令菜餚為主;
02
把女性用品收好
家長使用的護膚品、化妝品中有可能含有雌激素,應將這些物品收好,防止孩子塗抹;
03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避免過多的光線照射。因為過多的光線會引起睡眠紊亂,減少松果體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卵泡刺激素提前分泌,從而導致性早熟;睡眠時間方面,嬰兒16~18小時,幼兒11~15小時,學齡前兒童9~10小時,小學生9小時,中學生8小時;
04
經常讓孩子做些跳躍,鍛鍊下肢力量的運動
也要注意運動的強度,不要傷害孩子的身體;
05
做好孩子的身高管理監測
通過身高曲線圖進行監測。
福建衛生報記者:陳坤 /文
編輯:冰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