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城市新經濟——君合資本
前言丨
大家可能曾經通過一些微信文章知曉軟銀投資人孫正義的25字投資法則(孫的思維框架很嚴謹,據說可以用5層金字塔來表示,從上至下分別是:理念、願景、戰略、領導者能力,以及戰術,每層又包括5大屬性),而這一套思維框架主要是基於藍契斯特法則、孫子兵法和關於正義的原創思想。據說,孫正義在26歲時得出了這一框架,然後對此進行不斷地修改和優化,這已經成為他一生的追求。雖然在他的對外演講中喜歡援引孫子兵法及戰爭史的內容,卻鮮有提及蘭切斯特法則。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著名的「藍契斯特法則(Lanchester's Law)」。
正文丨
如同查理·芒格在給投資者的建議中說的,好的項目是很難得的,所以要把錢集中投在少數幾個項目上。我們並不認為分散程度很高的投資能夠產生好結果。我們認為幾乎所有好投資的分散程度都是相對較低的。
真理都是相通的。藍契斯特法則(Lanchester's Law)藉由研究兵力的比率和損害量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導出第一法則(單兵戰鬥法則)和第二法則(集中戰鬥法則),而由這兩個法則的觀念,再導出弱者的戰略(第一法則型的應用)和強者的戰略(第二法則的應用),其中無不滲透著「集中」的理念。
軟銀創始人、投資界奇人孫正義曾說,所有書中,有2本對他日後的經營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本是《孫子兵法》,一本是《藍契斯特法則》,並憑藉著「弱者的策略」——在兵力遠遜於對方的情況下,兵力集中、單點突破,在公司陷入危機時走出困境。
1.蘭契斯特法則第一法則與弱者戰略
藍契斯特法則以一個公式來加以說明:MO-M=E(NO-N)
其中,MO、NO分別為M軍和N軍開戰前的兵力數,M、N分別為結束戰鬥後雙方剩餘的兵力數、E為武器效能比率。
假設E=1(即雙方武器效能相當)時,N軍全部被消滅,即N=0,則結果為MO-M=NO,即MO-NO=M。
例如,M軍6名士兵對抗N軍4名士兵時,6-4=2,即將N軍全部消滅後M軍還剩下2名士兵。
也就是說,人數多的一方容易獲勝,而獲勝後還有2名士兵倖存下來。
所以,如果是以這種方式進行戰鬥,要想取得勝利,只能通過增加士兵人數,或者擁有性能優越的武器來實現。尤其對於兵力居於劣勢的一方,擁有強大的武器是提高作戰效率、最終取勝的關鍵。
在實踐中,當武器性能的提高無從實現時,指揮者該怎麼辦呢?藍契斯特建議,那就應當「集中全力,故布疑陣,或迭出奇招,讓敵方士兵心理產生動搖,士氣降低,這種搗亂作戰的效果和提高作戰效率相同」。
這種作戰思路其實就是一種「弱者戰略」,是歷史上多起「以少勝多」案例的指導思想。
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桶狹間」戰役,織田信長使用奇襲戰法擊潰今川的大軍,即是弱者戰略的靈活運用。
今川軍擁有將近兩萬的兵力,而織田軍只有兩千名兵力,兵力差距為10∶1,按藍契斯特法則來看,織田軍必敗無疑。但是織田信長趁著今川軍隊轉變為細長隊形的唯一機會,利用「擒賊先擒王」的策略,發起奇襲,直取敵軍主帥的項上人頭,致使敵軍群龍無首,打贏了一場原本毫無勝算的戰爭。
又比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面對強敵而不懼,利用敵軍輕敵冒進、率然開戰、棄騎用舟、舍長就短的失誤,果斷採取「以火佐攻」的作戰方針,發揚吳軍水戰之長,趁敵混亂,迅速投入主力,發起有力的突擊,以聯軍2萬之弱旅戰勝了曹軍的20萬之強敵,創造了輝煌戰績,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從藍契斯特法則來理解,它也是一次弱者戰略的完美運用。
孫正義在軟銀的經營中,也有意識無意識地運用「弱者戰略」。
軟銀公司創立後不久,孫正義決定發行《Oh!PC》與《Oh!MZ》兩本計算機資訊雜誌,就運用了弱者戰略。當時,市面上已經出現《I/O》、《ASCII》、《MYCOM》等綜合性計算機雜誌,軟銀根本沒有實力與這些雜誌相抗衡,因此孫正義決定將重點置於機種類別上,以集中兵力。
當時,公司內外對出版機種類別信息雜誌有許多反對意見,但在我看來,這卻是站在弱者的立場所應採取的戰略,也是相當正統與合理的戰略。那時候的軟銀還是弱者,通過弱者戰略,可以在有限的領域內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在橋本五郎的幫助下,《Oh!PC》與《Oh!MZ》打了一場翻身仗,不僅去掉了赤字,還乘勝追擊,連續推出了《Oh!FM》、《Oh!55》、《Oh!HitBit》等六本雜誌,加上原先兩本,共8本雜誌。1985年,這8份雜誌年銷售達600萬冊,發行量在計算機雜誌出版領域佔據第一位,並每年為軟銀貢獻25億日元的收入。
2.藍契斯特法則第二法則與強者戰略
藍契斯特法則的第二法則主要講述的是軍團對軍團的作戰法則,一般稱為「效率戰鬥法則」或「集中效果法則」。其內容是,大隊人馬之間的作戰,必然會使用殺傷力強的武器,因而作戰範圍更加廣闊,也更加講究效率。
所以,藍契斯特法則的第二法則適用於廣域的綜合性戰爭,或使用先進武器的概率戰爭,各自兵力呈現兩兩相乘的效果,因而也稱之為「二乘法則」,以一個公式來說明就是:
MO2-M2=E(NO2-N2)
假設E=1,將N軍全部消滅,即N2=O,結果則為MO2-M2=NO2,即MO2-NO2=M2。
若M軍士兵6名對抗N軍4名士兵時,按照第一法則雙方兵力比為3∶2,而按照第二法則由於兩兩相乘,兵力比為3×3∶2×2。因此可知,兵力強盛的一方採用第二法則作戰較為有利。
作戰範圍廣泛、講求效率、欲贏得勝利且必須採用第二法則為戰略時,應具備這樣兩個要素:(1)增加兵力數;(2)增高E。
在這種情況下,E必須提高為兵力比的2倍。然而提高E並非易事,因此,兵力弱的一方可以採取分散敵軍兵力的戰術。例如:在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戰中,納爾遜將軍應用的就是藍契斯特的第二法則,最終打敗了法國艦隊,幫助英國鞏固了海上霸主地位。
1803年5月16日,英法兩國開戰,拿破崙採取的戰略是首先派出法西聯合艦隊在海上牽制強大的英國海軍,然後再用法國精銳的陸軍直接登陸進攻英國本土。警覺的英國偵察艦發現了聯合艦隊,英國海軍主帥納爾遜將軍立即下令攔截,當兩軍相距10英裡時,納爾遜發出「成兩路縱隊前進」的命令,下令準備迎戰。這正是對蘭契斯特的第二法則的靈活應用,目的是分散法軍兵力。果然,聯合艦隊司令維爾納夫一看形勢不妙,遂下令艦隊進行180度大轉向,讓艦隊面向撤退方向,以便於在作戰不利時撤退,但這一指揮鑄下大錯,不知就裡的士兵們以為己方已無勝算,士氣受到了嚴重影響,法西聯合艦隊一片混亂。轉瞬之間,戰局發生了決定性的逆轉。英國海軍抓住時機,發起攻擊。法西聯合艦隊遭重創,主帥維爾納夫被俘,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
如今,第二法則成為了「強者的戰略」的基本理論,其重點在於避免局部戰或接近戰,而將戰爭引導至廣域的綜合性戰爭,以壓倒性的兵力迅速展開決戰。
日本人一向不喜歡奇襲戰法,或以小博大的戰略,一提起織田信長,一般人便想到「桶狹間」之役。事實上,織田信長在弱者戰略的運用上,也僅止於「桶狹間」一役而已。爾後,他所運用的戰略,均屬於應勝而勝的強者戰略。
以爆發於1575年5月的「長筱之戰」為例,織田軍的火槍隊將有「常勝軍」之稱的武田騎兵徹底打敗,最終將織田信長推向戰國群雄的霸主地位。當時火槍的射程只有80~90米,而且裝填子彈需要很長時間,在發射第一發子彈和第二發子彈之間,往往抵擋不住騎兵快速的攻擊。為了彌補這個缺點,織田信長布置三層柵欄,並在柵欄之後準備三千支火槍分成三隊輪流攻擊,既克服了火槍的弱點,又發揮了火槍的長處,同時還掣肘了騎兵的優勢,輕鬆地就取得了該戰役的勝利。
其實,做股權投資就和贏得戰爭一樣,應該聚焦重點領域。以少量兵力打敗敵方大軍自吹自擂的,尚不足以稱為大將之才。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藍契斯特法則中應勝而勝、不戰而勝等強者戰略的運用,參與產業併購,完成深度的產業布局。
免責申明丨本文素材整理自《孫正義:夢想與激情》,作者招毅慧等,如涉及內容版權請及時在後臺聯繫,將第一時間處理。本文所載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任何情況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接收人應依據個人情況自行判斷是否採用本訂閱號所載內容,接收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自行承擔風險。
君合資本·城市新經濟的實踐者
官方網站:www.junhepe.com
官方郵箱:junheziben@126.com
總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長江西路838號
投資熱線:0551-65367329
微信公眾號:君合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