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暾暾看世界】貝聿銘的家

2021-01-09 騰訊網

來源:知丘

1973年,貝聿銘從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的堂兄手中,買下了這棟四層小洋樓。

貝聿銘其中一個標誌性的建築理念是「讓光線做設計」,這一點在他的私宅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視頻

主臥沒有特別華麗的裝飾,但一面通透光亮的玻璃牆,就是一個天然的畫框,窗外靈動的四季被切割成一幅活色生香的畫作。親自設計的壁爐,為整個房間增添了不少暖意。

餐廳的椅子都是來自現代家具設計開拓者索耐特的設計,每一把椅子都是經典之作。

一扇通往花園的玻璃門,斑駁的大理石紋路和四周簡潔幾何立柱相得映彰,使得用餐環境明亮開闊,同時又藝術感十足。

傳聞貝聿銘夫婦常常在宴客後,和滿座高朋在花園裡談笑風生。

盧愛玲夫人在世時,在花園裡種滿了奼紫嫣紅的鮮花,作為景觀設計師和植物學家的她,滿園春色都被鎖在了這片小小的天地裡。

每當花香四溢時,貝老喜歡開一瓶法國波爾多的葡萄酒,或小酌一杯馬提尼酒,優哉遊哉地享受一個寧靜的午後。

貝老嗜書如命,家裡專門設有一個圖書館,可他沒有特意定製名牌書櫃,而是將壁櫥被改造成了一面書牆,並添加了許多柜子用來收藏過期的舊雜誌和報紙。

茶几是密斯·凡·德羅的巴塞隆納茶几,也是經典的包浩斯風格。

最富有貝式設計風格的,當屬這直通天井的大型白色旋轉階梯,深邃而優雅,氣派又含蓄。在樓梯的頂部還巧妙地設有一塊橢圓形幾何天窗,讓陽光至上而下灑滿整個宅邸,而這種經典的採光設計也不禁讓人聯想到貝聿銘的著名設計之一——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儘管設有電梯,但這居於整棟樓的中心、盤旋而上的樓梯,無疑是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哪怕沒有羊毛地毯和紅木扶手的裝飾,也同樣令人拍手稱奇。

相比貝老那些恢弘磅礴如交響樂的設計作品,他的私人住宅則像由幾個簡單的音符合成的小調。

但判斷一座房子的價值,往往不能只看裝修夠不夠華麗,家具夠不夠高檔。

貝聿銘的會客廳雖然樸實無華,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出沒皆是志同道合的名流貴族,趙無極、基辛格等都是他的座上賓。

而每間房子與藝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目之所及皆是藏書和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趙無極繪於1970年代的抽象傑作《27.3.70》

下方的雕塑作品是野口勇的《地上框架》,從構思到鑄造花了十餘年,1974年才完成作品。

牆上的這幅《棕與白》來自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德·庫寧,2018年他的畫《無題XII》被賣到兩億元。下方的黑色雕塑則是弗裡茨·沃特魯巴的作品《小型坐像》,扭曲的造型與上方的抽象畫作相映成趣。

擺放在會客廳的醒目雕塑,名為《彈吉他的男人》,來自立體主義雕塑大家雅克·利普希茨。

住宅的頂層設有兩間臥室,貝聿銘將其中一間打造成了他的工作室,他在這裡創作並完成了許多著名設計作品。

或許,在貝老眼裡,房子不過是用來遮風避雨的地方,住再大的豪宅也只能睡一張床。房子像不像家,住在裡面安不安心才是最重要的。

他曾設計過無數舉世聞名的建築,唯獨自己住的房子,尋常寡淡得像普通人的家。

沙發已經舊到磨破了,鍋碗瓢盆也沒有鑲金邊,零零碎碎的小物件還是從市場淘回來的,沒有很酷炫的高科技設備,也沒有特別豪華的裝飾。

貝老過得一點都不像世界頂尖建築師的樣子。

但正是在這棟小別墅裡,他找到了莫逆之交,讀遍了萬卷書,收藏了形形色色的藝術品,以及萌發出許多驚為天人的創作靈感,並一一實現。

真正的豪宅不是用金銀珠寶堆砌的房子,最具價值的是主人的涵養、知識和審美。

▲ 貝聿銘身後的書法,為吳昌碩的作品

他住的地方不華麗,可每個角落,卻能感到貴。

那是一種藝術的貴,知識的貴,氣質的貴。

而那些被拍賣行估值成千上萬的藝術珍品,很可能只是某個午後,貝老和朋友們賭書潑茶互贈的墨寶。

李可染為貝聿銘62歲壽辰而創作的《不老松》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世界上所有的家,再豪華也是用磚砌,用瓦蓋,用來遮風擋雨的。

▲ 貝聿銘夫婦在巴黎羅浮宮,約攝於2009至2010年

但能把日子過成詩的,是人,能感受到除了金錢以外帶來的快樂,是眼界和知識。

如果沒有修養與審美,那豪宅裡囤再多的書、字畫和古董,也不過是附庸風雅的擺設罷了。

這段視頻分享給大家,聽聽貝聿銘先生地道的吳儂軟語。

貝大師就曾在《貝聿銘全集》序言中總結道,「藝術、歷史和建築是合為一體、密不可分的。

相關焦點

  • 【暾暾看世界】日本主題樂園靠1300萬顆彩燈「打火」夜遊
    新景點登場——白銀的世界 浪漫的冬日即將來臨,為了迎接世界各地的遊客,豪斯登堡打造的全新景點——白銀的世界初登場除了售賣裝飾品和蠟燭、雪屋等聖誕商品的店鋪以外,烤香腸、湯等溫暖身心的美食攤等,總共39家店鋪,你可以一邊喝著熱葡萄酒一邊大口吃雞,簡直美妙極了!
  • 【暾暾看世界】世上最貴10幅油畫,沒有莫奈、達文西,第一名你想不到
    《郵遞員魯蘭》 梵谷 1888 這幅作品是通過瑞士經銷商和藏家Thomas Ammann以私售的形式賣給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把日子過成詩,看貝聿銘的家,教我們讀懂真正的家居藝術!
    把日子過成詩,享受金錢以外帶來的快樂,看蘇州望族之後貝聿銘之家,教我們讀懂真正的家居藝術!「家」不僅僅是一個固定的居所,更多的是凝結了建築的魅力和一家人的生活藝術,甚至是綜合了一個空間的美感和人們精神世界美好的升華!從而形成了一種舒適、寧靜、雅致的空間藝術,也是一種眼界。
  • 【分享】貝聿銘全集
    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  其祖上貝家是吳中的名門望族  原籍浙江蘭溪,明代中葉遷居蘇州  貝家族人中人才輩出: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為吳中巨富  與戈、毛、畢姓人家  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  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  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 貝聿銘妹妹的家:在紐約長島感受藝術和自然
    這裡住著蘇州望族貝家的後代、貝聿銘的妹妹貝洽(Patricia Pei ),她的藝術收藏讓海邊的度假別墅也蘊藏著漂洋過海而來的東方人文情調。4月26日,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誕辰。貝氏家族與設計、藝術的淵源很深。貝聿銘的叔祖貝壽同曾於1909年,作為官費留學生前往德國學習建築設計,很早就接受西方建築設計教育。
  • 貝聿銘·紐約故居
    設計之旅覺得嚴格來說,這已經不能稱之為貝老的「家」,而是「故居」。貝老已故是其一,其二該物業已於去年被掛牌出售,也許目前已經售出......
  • 貝聿銘:成功是已解決問題的積累
    傑奎琳說:「貝聿銘的唯美世界無人可與之相比,我再三考慮後選擇了他。」沒有人能永遠風光,但建築是悠久的,最要緊的是看你的工作如何,工作能否存在,50年以後,100年以後……任何名份都會隨時間流逝,真正留下的只有建築本身。」從最開始,貝聿銘就給自己定下了大師才能抵達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把自己的創作和人類的文明聯繫起來。
  •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現代建築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善於使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
  • 作為收藏家的貝聿銘:藝術是這位建築大師「沉思的通道」
    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作為建築師的貝聿銘馳名世界,而其實,貝聿銘同樣是一位極有眼光的藝術收藏家。Pei Family Archive貝聿銘與吳昌碩書法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5月16日,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貝聿銘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心痛!當時的上海開放程度極高,有著最新的建築、最新的潮流,有著「遠東第一高樓」之稱的國際飯店是貝聿銘當時最喜歡的建築之一,當時,每天中午放學,貝聿銘就會乘電車到「大光明」,碰上新片上映就躲進電影院看電影,沒有新片就坐在梧桐樹下。他著迷於它的24層樓高和二百多個房間的龐大體量,甚至回到家還像模像樣地畫了一份建築圖紙。
  • 貝聿銘畢生一戰:打造法蘭西「金字塔」,徵服總統密特朗、席哈克
    從歷史年頭看,它比凡爾賽宮、艾菲爾鐵塔都要古老。作為世界級藝術殿堂,它位居西方媒體評選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羅浮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規劃圖有藝術批評家以「死人之屋」為名,直指設計愚蠢,將羅浮宮變成了死人之屋。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這個地方就是蘇州博物館,而賦予它靈魂的正是建築大師貝聿銘。從學術的象牙塔到實際建築領域,用成績打破質疑。貝聿銘是一個地道的蘇州人,身為蘇州望族之後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就遠赴異國留學,可在蘇州獅子林那段童年時光卻為他留下了一生眷戀故土的烙印。蘇州園林的精巧美妙,都市中的高樓大廈都是貝聿銘童年時所熱衷觀察的,或許正是從那時起,他和建築設計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緣分。
  • 大師也曾被誤解,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被罵是沒有用的假鑽石
    羅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原來是法國的王宮,有50多位法國國王和王后在這裡居住過,也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無疑,能接下這個單子的建築師事務所,一定會引起整個法國,甚至世界的關注。總統密特朗十分欣賞貝聿銘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決定把這一項目直接讓貝聿銘團隊完成,而沒有經過正式的招投標。
  • 著名的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了,他的身後是家族世紀的「富過15代」
    著名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於去世,享年102歲。在世界建築領域,貝聿銘無疑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仿佛他是東西方文化之間優雅的渡船。他不參加任何形式的學校,不強調任何建築,只是沉默地,絕對堅持自己。事實上貝聿銘是貝聿銘的原因是幸福和幸運。回顧貝氏家族,我們可以看到貝聿銘已經實現了絕非偶然。明朝中葉,浙江的貝蘭堂決定在蘇州定居,開始賣藥。此人成為貝氏的祖先。清乾隆年間,貝氏已成為蘇州四富依賴中藥產業之一。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作為現代建築歷史上「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為世界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作品,包括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在貝聿銘的百年人生裡,他獲得了一個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