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貝聿銘全集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編者語:

  貝聿銘這個名字似乎是一個超越了時代的存在,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貝聿銘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敬請閱讀。

  文/微設計

  第一部分

  【經典作品】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法國巴黎

  1983年—1989年

  ▼

改造巴黎羅浮宮設計圖紙

  ▼

貝聿銘為羅浮宮擴建設計的圖紙

  ▼

貝聿銘在羅浮宮金字塔模型前

  ▼

貝聿銘與羅浮宮金字塔

  ▼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達 多哈

  2000—2008

  ▼

這座博物館在2008年順利開館,

  貝聿銘稱這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將是他最後一個大型文化建築。

  貝老的目標是

  將較久遠時代的價值觀融入當今的文化之中,

  或如他所說的,

  捕捉住「伊斯蘭建築的精髓」。

博物館外牆用白色石灰石堆疊而成,

  折射在蔚藍的海面上,

  形成一種懾人的宏偉力量。

美秀美術館 (Miho Museum)

  日本滋賀縣甲賀市

  1996-1997年

  ▼

貝老以桃花源為原型,

  精心策劃設計了這棟美術館。

  整個美術館的參訪過程,

  好比是世外桃源的發現之旅,

  峰迴路轉,引人入勝,

  唯美景致處處動人,讓人留以回味。

  美術館平面圖

  ▼

局部鳥瞰圖

  ▼

鳥瞰圖

  ▼

隧道

  ▼

蘇州博物館

  2003年—2006年

  (新館)

  ▼

建築的靈感來源於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

  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

  使建築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

  新館與拙政園相互借景、相互輝映,

  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蘇州博物館片石假山手繪圖

在建築的構造上,

  玻璃、鋼鐵結構

  讓現代人可以在室內借到大片天光,

  開放式鋼結構替代傳統建築的木構材料,

  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

  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

香港中銀大廈

  

香港中銀大廈

  樓高七十層

  以竹子(節節高)的形象作為建築主題

  外形極富想像力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結構模型

  ▼

貝聿銘在研究結構模型

  ▼

第二部分

  【其他作品摘選】

  中國銀行總部大樓

  中國北京

  ▼

香山飯店

  北京

  1982年

路思義紀念教堂

  臺灣中海大學

  1956—1963

  ▼

艾佛森美術館

  1968年

  ▼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

  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

  1960-1967年

  ▼

克萊奧羅傑斯紀念圖書館

  1969年

  ▼

德國歷史博物館

  ▼

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

  ▼

波士頓美術館

  ▼

新加坡華僑銀行中心

  1976年

  ▼

羅徹斯特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1976年

  ▼

費城社會山項目

  ▼

上海藝術博物館

  ▼

威斯納館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1985年

  ▼

達拉斯市政廳

  ▼

莫頓·梅爾森交響樂中心

  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

  1981—1989年

  ▼

德克薩斯商業銀行大廈

  休斯頓

  ▼

雅各布·傑維思會議中心

  ▼

澳門科學館

  2006年

  ▼

第三部分

  【貝老經歷】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

  其祖上貝家是吳中的名門望族

  原籍浙江蘭溪,明代中葉遷居蘇州

  貝家族人中人才輩出: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為吳中巨富

  與戈、毛、畢姓人家

  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

  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

  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貝氏全家福(左一是貝聿銘)

  ▼

貝聿銘父親貝祖詒和夫人蔣士雲

  ▼

貝聿銘年少時與家人的合影(左一)

  ▼

少年貝聿銘在獅子林

  ▼

1935年,年輕的貝聿銘遠渡重洋留學

  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建築系

  後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

  貝聿銘在哈佛

  ▼

畢業後

  貝聿銘留校受聘為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暫的留校任教之後

  受邀加盟紐約地產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產公司

  從事商業房地產的規劃和設計

  而且一幹就是12年

十二年中

  貝聿銘為母校麻省理工學院設計了科學大樓

  為紐約大學設計了兩棟教職員工住宅大廈

  1960年聿銘離開柴根道夫

  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

  萊斯大學在1963年頒贈他「人民建築師」稱號

  同年,美國建築學會向他頒發了紐約榮譽獎

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獎,

  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

  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

  1989年日本帝賞獎,

  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自由獎章等。

作為中國建築界的先驅者

  貝聿銘以其東方的智慧

  寬容樂觀的人生態度

  卓越的建築設計功力

  獨具慧眼的現代建築理念

  橫跨東西城市,歷時半個世紀

  創立了眾多影響世界的建築名作

  貝聿銘與陸書華的結婚照

  ▼

貝聿銘與家人

  ▼

貝聿銘和傑奎琳·甘迺迪出席新聞發布會,1964年

  ▼

貝聿銘和甘迺迪夫人傑奎琳

  ▼

巴黎羅浮宮施工現場,

  中間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

  密特朗旁邊戴紅色安全帽的是貝聿銘。

  ▼

貝聿銘與隆納·雷根總統及夫人南希合影

  ▼

貝聿銘在講解中國銀行總行大廈模型

  ▼

貝聿銘與兒子

  ▼

貝聿銘回蘇時與貝氏親友的合影,1989年

  ▼

貝聿銘與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

貝聿銘獲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

貝聿銘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

  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的故事

  數不盡道不完

  曾有人這樣評價貝老

  「貝聿銘是一個難得的跨文化樣本

  他從東西方兩種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華,

  又遊刃有餘地在兩個世界裡穿越。」

  從法國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達多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從中國的香山飯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術館

  貝老的作品徵服了世界

  他用了100年的時間

  傾其一生

  只為向世人呈現

  最美、最極致的設計

相關焦點

  • 【暾暾看世界】貝聿銘的家
    貝聿銘其中一個標誌性的建築理念是「讓光線做設計」,這一點在他的私宅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樓梯的頂部還巧妙地設有一塊橢圓形幾何天窗,讓陽光至上而下灑滿整個宅邸,而這種經典的採光設計也不禁讓人聯想到貝聿銘的著名設計之一——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
  • 貝聿銘:成功是已解決問題的積累
    2020年5月16日,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一周年。很多人對貝聿銘的印象,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建築大師。他的同齡人、文學家木心說:「貝聿銘先生一生的各個階段,都是對的;我一生的各個階段,全是錯的。」這是木心的苦澀自嘲;而在貝聿銘,還真是如此。他畢生堅持的方向,做出的重大選擇,的確都是「對的」。
  • 貝聿銘·紐約故居
    ;1973年貝聿銘夫婦從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的堂兄手中,買下這棟位於紐約曼哈頓上東城Sutton廣場11號的聯排別墅。相關資料顯示,當年貝老入手時價格為21.5萬美元。 歷時將近一年的改造完成後,貝聿銘夫婦一直居住在此,直到去年去世。
  • 作為收藏家的貝聿銘:藝術是這位建築大師「沉思的通道」
    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作為建築師的貝聿銘馳名世界,而其實,貝聿銘同樣是一位極有眼光的藝術收藏家。澎湃新聞獲悉,今年11月及12月,已故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與妻子盧愛玲的藝術收藏將在紐約、香港和巴黎進行拍賣,拍品涵蓋巴內特·紐曼、趙無極、尚·杜布菲、亨利·摩爾、法蘭茲·克萊因及張大千等藝術巨匠之作。這批藝術珍藏反映了貝聿銘夫婦和藝術家好友對於創意思維在現代社會所扮演角色的共同信念,也反映了他尋找建築語言並思考的路徑。貝聿銘夫婦在香港,1988年。
  •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現代建築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善於使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
  • 法國羅浮宮發文緬懷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當地時間17號,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發表公告稱,羅浮宮全體館員對玻璃金字塔設計者、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的消息表示深切的悲痛。公告稱貝聿銘為一位富有遠見的建築師,擁有綿長而燦爛的職業生涯;他不僅延續了12世紀以來羅浮宮的建造精髓,更以果敢的精神帶領羅浮宮走向現代。
  • 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我一生最驕傲的傑作,是我的愛情
    愛情所帶給他的財富,早已遠非金錢地位所能衡量,他就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年少初識1917年,貝聿銘出生在蘇州一個名門望族之家。在他出生時,縱然時局動蕩,家族事業仍舊蒸蒸日上,不見頹勢,而這一優渥的家庭背景自然為他提供了最好的成長環境。
  • 貝聿銘畢生一戰:打造法蘭西「金字塔」,徵服總統密特朗、席哈克
    有人說年輕時的貝聿銘,像吳亦凡,像林更新,像羅晉,像李易峰,還有人說像權相佑……似乎都有些各自的道理。但貝聿銘先生,比這些後輩小生,更具沉穩氣質,那種從骨子裡發散的高貴感,顯然非刻意而來,也根本無法模仿和表演。
  • 羅浮宮悼念貝聿銘:他賦予了羅浮宮一顆心和一個肺
    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羅浮宮金字塔前留影。 視覺中國 圖法國羅浮宮當地時間17日悼念著名美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去世。羅浮宮玻璃金字塔是貝聿銘生前的最重要作品之一,今年剛好是建成30周年紀念,讓世人見證了該建築從引發爭議到成為傳奇的歷史。
  • 「美籍院士」貝聿銘:曾是蘇州人,設計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這個地方就是蘇州博物館,而賦予它靈魂的正是建築大師貝聿銘。從學術的象牙塔到實際建築領域,用成績打破質疑。貝聿銘是一個地道的蘇州人,身為蘇州望族之後的他,雖然年紀輕輕就遠赴異國留學,可在蘇州獅子林那段童年時光卻為他留下了一生眷戀故土的烙印。蘇州園林的精巧美妙,都市中的高樓大廈都是貝聿銘童年時所熱衷觀察的,或許正是從那時起,他和建築設計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緣分。
  • 貝聿銘妹妹的家:在紐約長島感受藝術和自然
    這裡住著蘇州望族貝家的後代、貝聿銘的妹妹貝洽(Patricia Pei ),她的藝術收藏讓海邊的度假別墅也蘊藏著漂洋過海而來的東方人文情調。4月26日,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誕辰。貝氏家族與設計、藝術的淵源很深。貝聿銘的叔祖貝壽同曾於1909年,作為官費留學生前往德國學習建築設計,很早就接受西方建築設計教育。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5月16日,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貝聿銘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心痛!貝聿銘的建築路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於廣州一個殷實的大戶人家——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他卻為了建築設計奉獻終生。
  • 貝聿銘改建羅浮宮往事:阻力很大,曾不敢走在巴黎街頭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國際知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臺媒稱,貝聿銘一生在世界各地留下眾多經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屬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這座建築2019年慶祝啟用30周年,但當時建造時卻面臨排山倒海的反對壓力,主導這項計劃的貝聿銘還曾說自己有段時間「不敢走在巴黎街頭」。據臺灣聯合新聞網5月17日報導,當年羅浮宮擴建工程被交給貝聿銘設計,一開始就讓許多法國人不解。後來,以「讓光線來做設計」為理念的貝聿銘,提出用玻璃金字塔為主軸來改建,更是遭法國媒體冷言嘲諷。
  • 參與羅浮宮設計的貝聿銘,法國人曾朝他吐口水,如今無人不知曉他
    這些建築物全都是出自貝聿銘老先生。但是現在我們感嘆美的時候,曾經貝聿銘就因為這些建築受盡了謾罵。1985年,華人世界中最為著名的建築大師貝聿銘,在巴黎的街頭小心翼翼地走著,一位認出他的法國婦女,朝著他的腳下,惡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
  • 福利:《捷德奧特曼超全集》分享
    最近入手了這本書,具體內容我就不翻譯了,我就只是單純的分享一下,你們如果想要翻譯的話,就去問別人吧!待遇比較底層的奧震樓(ps:這裡面的諾亞不算,換成蓋亞)目錄劇中劇【爆裂戰記·閃光俠】超全集全集剪影
  • 大師也曾被誤解,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被罵是沒有用的假鑽石
    總統密特朗十分欣賞貝聿銘設計的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決定把這一項目直接讓貝聿銘團隊完成,而沒有經過正式的招投標。1、擴建前的羅浮宮擴建前的羅浮宮,只是一個外表奢華的城堡,甚至不具備正規博物館的基礎條件。模糊窄小的出入口,昏暗的走廊,七萬多件藝術珍品,陳列在沒有恆溫恆溼的展廳裡,任由歷史消失在微生物的發酵中。
  • 著名的建築師貝聿銘去世了,他的身後是家族世紀的「富過15代」
    著名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於去世,享年102歲。在世界建築領域,貝聿銘無疑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仿佛他是東西方文化之間優雅的渡船。他不參加任何形式的學校,不強調任何建築,只是沉默地,絕對堅持自己。事實上貝聿銘是貝聿銘的原因是幸福和幸運。回顧貝氏家族,我們可以看到貝聿銘已經實現了絕非偶然。明朝中葉,浙江的貝蘭堂決定在蘇州定居,開始賣藥。此人成為貝氏的祖先。清乾隆年間,貝氏已成為蘇州四富依賴中藥產業之一。
  • 【連載】貝聿銘的建築和查良鏞的江湖(11)
    而且密斯作品的魅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極為精美的細部構造,這種技術的精美,是要到現場才能真正感受到的。貝聿銘肯定在雜誌上看過密斯的項目,但他在求學期間,沒有機會去歐洲考察和實地體驗,感觸不深。詹森在波士頓的翻版密斯建築,肯定讓他更為清晰和深刻地認識到了密斯的價值,特別是密斯對庭園住宅的研究,一定讓他有所觸動,並且喚起了他少年時代對蘇州的私家花園住宅的回憶。
  •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前曾受非議,貝聿銘是超越時代建築大師
    出身名門 獨愛建築設計貝聿銘1917年生於中國廣州,20世紀30年代赴美,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學。貝聿銘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來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是當時的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了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1946年,他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 佳士得香港秋拍在即:貝聿銘夫婦藏品亮相
    中新社香港10月3日電 (記者 張曉曦)佳士得香港2019年秋季拍賣將於11月22日至27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其中,知名建築師貝聿銘及夫人盧淑華珍藏的一批藝術作品將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