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學習道德經!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們對道德經的學習也接近了尾聲。今天我們來看第七十八章,以下為本章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上一章中老子講了,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本章他又回到了原點,回到了初衷!那就是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柔弱勝剛強。好了,我們先來解釋一下第一句,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什麼意思呢,老子說普天之下,沒有什麼比水更柔弱了!也就是說至柔為水,第八章裡面也說了,上善若水!水不光柔,還很善!水利萬物而不害,最接近道。西方賢哲,泰勒斯也說過,水是萬物之本源,萬物終歸於水。

東西方最偉大的哲學家,都對水有很高的評價!也確實如此,生命離不開水 或者說生命的本體就是水。這一點我們的老子早就講清楚了。當然他給水賦予了哲學的思想!他說水這個東西,雖然是最柔弱的,但是攻擊那些強硬的,沒有什麼可以勝得過水!事實也正是如此,這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以柔克剛,水滴石穿!柔著生,堅硬著死!雖然需要漫長的時間,可是最終還是柔弱的勝利了!也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代替水,時至今日,我們依然找不出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

我們再來看第二句,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我們的老子通過觀察水的特性,總結出了,弱小的勝過強大的,柔軟的勝過強硬的!他說這個天下人都知道!可是都做不到!做不到像水一樣柔順,像水一樣善良,這個要求確實太高!為什麼,因為人食五穀雜糧,就會有七情六慾,就會有雜念!而水是那麼的純潔。人和水從基因構建上,就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莫能行!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水的性質!這就是人對自然最大的尊重!

我們再來看最後兩句,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最後還是跑到治國的話題上來了吧!所以老子的無為,不是退隱山林,閒雲野鶴。老子的無為是大慈悲的天下之心啊!他說古之聖人有雲,能夠承受國家的屈辱,能夠承受國家的不如意,能夠承受國家的災難,才可以成為天下的主人,才能成為天下的王。這句話正面來說就是,想要當個好君主,就要能夠承受,別人所不能承受,正所謂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正言若反,正面的話,好像反過來說!注意是證言若反!好像反著來說,是不是真的反著來說,這個大家去體會。當然最後這四個字,是對整部道德經的一個總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