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溼氣最盛!溼氣重到底指的是什麼?

2020-12-14 瀟湘名醫

看中醫的時候大夫總說某人溼氣重,那麼溼氣是什麼?哪裡來的溼氣?

溼為六淫——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一說到「溼」,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水、潮溼這些字眼。溼的確是水的一種狀態。溼屬陰邪,性質重濁而黏膩,凡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的邪氣,都稱為溼邪。溼為長夏的主氣。長夏即農曆六七月,時值夏秋之交,陽熱尚盛,雨水且多,熱蒸水騰,潮溼充斥,為一年中溼氣最盛的季節。

「溼」有外溼與內溼之分。外溼多因氣候潮溼、涉水淋雨、居處潮溼所致。長夏溼氣最盛,故多溼病。內溼是疾病病理變化的產物,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脾主運化水液,性喜燥而惡溼,故外感溼邪,常易困脾,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水溼內生停聚。

外溼與內溼在發病過程中又常相互影響。外溼發病,多犯脾胃,致脾失健運,脾為溼困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濁,脾胃運化失職,溼從內生;而脾失健運,又容易招致外溼的侵襲。不論外溼、內溼傷人,必同氣相求,故溼必歸脾而害脾。脾主肌肉,溼困肌膚則頭身困重。溼邪阻滯中焦脾胃,則水谷不能運化,脘痞納呆,腹脹,大便不爽溼性黏膩,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溼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束布帛,如《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於溼,首如裹。」溼邪阻滯經絡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等,稱之為「溼痺」或「著痺」。

溼邪為患,還易呈現分泌物和排洩物穢濁不清的現象。如溼濁在上則面垢;溼滯大腸,則大便溏洩、下痢膿血;溼濁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溼邪浸淫肌膚,則可見溼疹浸淫流水等。溼性黏滯:「黏」,即黏膩;「滯」,即停滯。溼邪致病,其黏膩停滯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症狀的黏滯性。溼病症狀多表現為黏滯而不爽,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皆為溼邪為病的常見症狀。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溼性黏滯,易阻氣機,氣不行則溼不化,其體膠著難解,故起病隱緩,病程較長,反覆發作,或纏綿難愈。如溼溫、溼疹、溼痺。

在疾病的過程中,有溼邪從寒而化,亦有從熱而化的病理變化趨向。形成溼邪寒化和熱化的不同病理變化的主要條件如下:如果感邪性質或環境不同則趨向不同,在高溫高溼的環境,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所致,溼邪多從熱化;而居於陰冷卑溼之地,或嗜食生冷所致,溼邪多從寒化。如果體質有差異則趨向不同,凡陽虛之人,一旦感受溼邪,溼易從寒化,成為寒溼之證;而陰虛之人,一旦感受溼邪,易從熱化,成為溼熱證。如果脾胃狀態不同則趨向不同。素體脾胃虛弱者,感溼易從寒而化;平素胃中積熱火盛者,感受溼邪易於熱化。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不去,治療這些疾患都如同隔靴搔癢。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現代很多疾病都跟溼邪有關。

(作者系北京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耿乙文_NJ60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假的,溼氣到底是什麼
    闢謠:我們經常聽中醫說某個人身體溼氣重,對於溼氣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那麼溼氣是什麼呢?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
  • 體內「溼氣」到底是什麼?
    溼氣這個詞被大家越來越多的提起,我身邊也會有好多人會問:我溼氣特別重,怎麼樣才能去溼氣呢?網上有賣紅豆薏米茶的,可以買來喝去溼氣嘛?為了幫助大家正確認識溼氣,今天就帶大家揭開溼氣的神秘面紗。溼氣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
  • 體內溼氣較重的人,做好這幾點,溼氣可能會慢慢排出
    導語:人們常說「溼在百病中,溼在百病中」,很多人的身體情況比較糟糕,也是因為體內溼氣太重引起的,特別是生活在潮溼的環境中,很容易讓體內的溼氣加重,怎麼來去除體內的溼氣呢?內外結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體內溼氣比較重的4種表現:1、食慾減退如果人的體內溼氣比較重的話,就會影響脾胃的健康,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脾胃功能,溼氣越重,影響越大,不僅會食慾減退,還會出現四肢乏力的狀況。
  • 體內溼氣太重怎麼辦?去溼氣最簡單的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
    談到溼氣,想來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話題,生活中有十人九溼的說法,可見在大部分人的身上是存在溼氣的。當然,這樣的溼氣是你看不到的,只有通過身體的一些變化,能夠感覺到溼氣重。雖然溼氣一年四季都會存在於體內,但在溼氣最盛的夏季會更明顯。
  • 頭髮油膩,舌苔厚膩,溼氣重,多喝這1物,就能輕鬆祛除溼氣
    不論是冬天的三九天,還是說是夏天的三伏天,都一樣逃不掉溼氣的「手掌心」。夏天的雨水比較多,相對於冬天會更潮溼的多,再加上夏天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在炎炎夏日中喝冰飲吃涼食,甚至是使用冷水洗澡,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外溼氣,慢慢地,外溼氣就形成了內溼氣。溼氣分為4個等級,看看你的溼氣達到了幾級?
  • 溼氣最怕1種水,每天一杯,趕走一年的溼氣,愛犯困的人最該試試
    導語:溼氣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久以前人們將溼氣認為是一種邪氣,這種邪氣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不好的影響,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那麼有何辦法可以看出我們體內有沒有溼氣呢?又如何去區分我們身體裡的溼氣是不是很重的呢?
  • 女人溼氣越重,此處或越大,枸杞水中加點料,溼氣沒了,更顯年輕
    而女性若有大大的肚腩,這說明你體內的溼氣太重了。女性體內溼氣越重,肚腩越大。女性都不想自己肥胖,但若你體內的溼氣重,你很難不發胖,尤其是肚子。體內的溼氣重,水溼聚集在體內,容易影響氣血流通,肚子會變大,身體還容易長脂肪。
  • 去溼氣的食物有哪些 哪些方法可以去除溼氣
    很多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溼氣的。尤其是南方人,屬於潮溼性比較大的地帶。身體有溼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經常的吃一些能夠去除溼氣的食物來除溼。否則身體很容易生病,那麼去溼氣的食物有哪些呢?身體溼氣重有哪些表現?有哪些方法能夠去除身體的溼氣。想要了解的朋友就接著往下看吧。
  • 溼氣重就得管住嘴!常吃這5種食物,溼氣可能會越來越重
    很多人長期存在溼氣過重表現又沒有改善,有可能持續溼氣過重的影響下出現各種不良症狀,例如身體虛胖,舌苔厚膩,胃口下降都有可能是溼氣過重引起,溼氣過重百病生,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祛除體內溼氣,另外,有部分食物需要遠離,這樣才能防止溼氣過重現象嚴重。哪些食物攝入過多會導致病情加重呢?1、西瓜為了避免溼氣過重帶來影響,一旦有溼氣過重表現就應該少吃西瓜。
  • 太陽曬不能去溼氣,喝水時加上「它」,溼氣就會被「驅逐」
    導語:現在已經到了整個夏天最為炎熱的階段,家家戶戶都把空調當成了續命法寶,只為享受那片刻的陰涼,但是空調會加重人體內的溼氣,你知道嗎?很多人認為身體溼氣重只要到太陽下,曬一曬就可以了,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太陽曬不能去溼氣,喝水時加一物,溼氣就會被「驅逐」。
  • 身體溼氣重會使身材肥胖嗎?6個辦法幫你緩解溼氣,體重也會變輕
    導語:中醫界內都覺得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都有著溼氣所存在,自然界中的溼氣霧氣,食物中的肉類等都是我們體內溼氣的來源,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溼氣會格外重呢?溼氣重的人應該如何排溼呢?那麼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學一學吧。一、身體溼氣重會導致身材肥胖嗎?
  • 溼氣最怕的3味中藥,堅持用它泡水喝,體內溼氣悄悄「溜走」
    中醫認為脾臟可以運化水溼,如果脾臟健康則體內的溼氣運轉正常,反之則會導致身體內的溼氣過重。溼氣重的人會表現出頭昏腦脹、四肢酸軟、關節會疼痛不適。總而言之,自身會感覺到一種萎靡不振襲來,所以要想身體健康,趕走溼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體內有六淫邪氣,分別為風、寒、暑、溼、燥、火。其中,溼邪是最厲害的,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除掉溼邪呢?
  • 排溼氣只會傻傻地拔罐?水裡加這些,溼氣不再纏身
    這些問題去醫院檢查是查不出什麼結果的,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很典型的溼氣重的表現。    如果不及時排出體內溼氣,就會引發各種不適應,很多人都喜歡去用拔罐來排溼氣,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排溼方法,不過拔罐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者位置不對,很容易損傷皮膚,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拔罐主要是去除體表的溼氣,對於體內的溼氣幫助不大。
  • 中醫師:溼氣太重時,身體會發出5個信號,符合2個就要祛溼了
    入夏後,雨水增多,天氣潮溼悶熱,到處溼漉漉,讓人體內溼氣加重,身體沉重、疲乏。溼氣加重,令手腳感覺沉重,無精打採,非常影響生活和工作。那麼,我們該怎麼祛溼呢?一、溼氣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為了更理解溼氣,我們在講解如何祛溼之間,先來看看溼氣是什麼,以及溼氣是如何影響身體的。
  • 房子裡溼氣太重是什麼原因
    有的朋友覺得屋子裡溼氣好像很重,但是又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甚至有點朋友感覺自家哪哪好像也還過得去,為什麼還是會感覺室內溼氣很重呢?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上乾貨,原因和解決辦法大家可以自己參考一下。室內水面,如魚缸、水缸、水培盆栽、露天天井積水、非密封排水溝,或者水龍頭等其他接水的地方長期潮溼不能幹燥,尤其經常使用的、沒有水池接水的、地板是水泥或者木質地板等吸水有不易乾燥的,這些地方都會源源不斷地散發水汽,使室內陰冷潮溼,給人一種溼氣很重的感覺。
  • 溼氣重的人,夏天容易手腳發沉,4物「抽出」體內無形的溼氣
    溼氣重的人,夏天容易手腳發沉,4物「抽出」體內無形的溼氣。進入夏天之後,因為「長夏主溼」的緣故,一些朋友會有身體重乏、手腳發沉的感覺,有的可能動作也不似以前那麼靈活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溼氣重」。溼氣重,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溼氣在內,常引起脾胃運化失調,於是便出現一些飲食減少,大便溏洩等問題;二是溼氣在體、尤其是在四肢,於是便出現這些手腳發沉、動作失靈的表現。
  • 夏季疲勞乏力,可能是溼氣太重?教你快速去除溼氣的方法
    而且夏天人們也總喜歡待在空調屋裡,這樣其實會讓體內的溼氣不好排出去。溼氣過重會導致一些疾病發生,溼氣如果停留在人體的表面,就會造成溼疹等皮膚病。如果停留在體內,就會導致腸胃的疾病。溼氣嚴重還會導致心慌頭暈,甚至女性婦科方面的問題。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溼氣重?
  • 3種水果,吃得越多,溼氣越重,早早拉入黑名單
    而且很多人開始說「醫生,你看看我的舌頭,舌苔是不是特別重?」「醫生,你看看我舌頭兩側有牙印,這麼明顯的溼氣重,給我開點祛溼的藥吧?」 生活中,「溼氣」這個詞的概念被越來多的人知道,很多人自我診斷以後,開始去醫院找醫生拿藥。但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溼氣了嗎? 一、什麼是「溼氣」?
  • 溼氣是怎麼進入人體的?溼氣不除,百病生,究竟該如何祛溼?
    溼氣相信大家都知道,溼氣過重是現在很多人都面臨的問題。雖然溼氣重本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要是長期的體內溼氣過重,溼氣在體內堆積,久而久之,就會嚴重的威脅到身體健康。不僅讓人的精神面貌異常,還會損傷到脾臟、胃部或者其他臟器的健康。而且有句話說,溼氣不除,百病難消。因此,要出現溼氣過重點的話,建議儘早的調理身體。
  • 溼氣口中入?溼氣重的人別吃這3種水果,管住嘴以免越吃溼氣越重
    但是大多數的人,往往都忽略了溼氣的來源,平時在飲食上不注意,甚至會為了減肥,用水果來代替飯,但是吃得不對,不僅會對身體產生影響,還會加重溼氣。這三種水果溼氣重的人要戒掉,管住自己的嘴。第一種、香蕉體內溼氣重的人一般都會有大便黏膩不成形的情況,雖然香蕉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促進排便的作用,但是香蕉屬於寒性食物,對於體內溼氣比較重的人來說,吃過多的香蕉只會導致體內的溼氣加重,所以為了身體的健康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