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醫學發達了,很多以前束手無策的大病症,在現在也能夠得到解決,不過在日常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小的不適,去住院吃藥又沒這個必要,但是不理會的話,又會給我們增添很多煩惱,比如一到了夏天,總是感覺渾身不舒服,四肢酸痛,而且總是感覺睡不夠。
這些問題去醫院檢查是查不出什麼結果的,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很典型的溼氣重的表現。
體內溼氣重可以理解為,體內的垃圾無法排出身體,健康的身體是具備排出體內垃圾的條件的,但是因為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或者環境影響,導致我們體內垃圾增多,加重了身體排垃圾的負擔,所以就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如果不及時排出體內溼氣,就會引發各種不適應,很多人都喜歡去用拔罐來排溼氣,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排溼方法,不過拔罐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者位置不對,很容易損傷皮膚,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拔罐主要是去除體表的溼氣,對於體內的溼氣幫助不大。
所以想要很好地排出溼氣,需要了解溼氣的來源
上文提到的拔罐除溼,主要是針對外溼,也就是由於環境中存在大量溼氣,從而導致溼氣入體,比如說梅雨季節或者回南天,空氣中的水汽都是比較重的,這種條件下引起的溼氣入體,叫外溼。
內溼,則是比較傷害我們身體的,一般都是由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跟生活習慣引起的。
1、飲食習慣喜好生冷
現在物質豐富,人們的飲食都比較雜,普遍也不夠健康,尤其到了夏天,人們喜好吃一些生冷食物來解暑,這些食物本身的寒性就會進入到人的體內,我們的脾胃本身是沒那麼脆弱的,但是吃多了這些食物後,寒氣會對脾胃造成很大的刺激,從而影響其功能的正常運行,所以就會形成溼氣。
2、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
東西好吃就一個勁地吃,則會大大增加脾胃負擔,長期下去,容易破壞脾臟功能,使脾臟代謝功能出現異常,溼氣自然就無法排出,所以只會引起溼氣加重。
3、長期熬夜,不好好休息
中醫認為,熬夜失眠是脾虛的表現,而且本身熬夜不止傷脾,還會使我們的身體每個器官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那麼還怎麼排溼呢?
平時體內有溼氣的話,並不會有太大的表現,但是總會久不久引起一些不適應。
體內溼氣重,這4點細節要注意,或是身體在提醒你要排溼氣了。
1、影響我們的關節,使我們感覺身體沉重,關節疼痛,渾身有一種負重的感覺,總感覺不舒服。
2、影響我們的顏值,體內溼氣重,我們的臉上很容易出油,同時還會反覆長痘,並且眼袋沉重,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採。
3、體內溼氣重,還會產生口臭,無論你用什麼牙膏都沒用,溼氣破壞的是消化功能,所以會導致口臭,同時在大便的時候,還會出現粘稠不成型的現象。
4、女性溼氣重的話,會有白帶異常,頭髮容易出油的表現。
體內溼氣重,不要再傻乎乎地拔罐了,水裡加這些,溼氣不再纏身。
我們每天都要喝水,而在喝水的同時,加入一些可以排溼健脾的材料,長期飲用,可以排出體內溼氣,並且預防溼氣入體。如薏苡仁:溼氣的「死敵」,常用的祛溼材料,有健脾利溼的作用。赤小豆:用來排溼有很久的歷史了,作用是利尿通淋,除溼退黃。芡實:美其名曰「水中人參」,常用於脾虛洩瀉;紅豆:有利水消腫、健脾胃的作用;甘草:對脾胃氣虛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除了飲食排溼以外,堅持鍛鍊,也可以幫助體內排出溼氣
溼氣是可以跟隨我們的汗液一起排出來的,運動過程中,我們的身體代謝得到強化,加速了血液循環,溼氣也就排出來了,而且運動還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加強我們的免疫力,越不動,溼氣就越重,動起來,溼氣自然就跑掉了。
溼氣很難纏,想要排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我們堅持,平時也要多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溼氣不會憑空產生,當然,也不會說走就走。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