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共享電動滑板車,這是 Uber 的第二次機會

2021-01-09 36氪

編者按:日前,Uber和Lyft競相申請在舊金山提供共享電動滑板車服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這背後有什麼樣的趨勢呢?著名分析師Ben Thompson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共享電動滑板車的流行,對於Uber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同時,這也反映出了一切都是一種服務的趨勢。

根據我的理解,在寫一篇關於共享電動滑板車文章的時候,正確的方法是先陳述一個人的故事,解釋這個人是如何嘗試滑板車的,然後再給出結論。

對我來說,當時的情況是去舊金山出差;我特意住在了一家離大多數會議地點相對較遠的酒店,除了依靠共享電動滑板車、電動自行車和打車服務之外,我別無選擇。滑板車是一個明顯的贏家:快速、有趣、方便。但前提是你能在身邊找到一輛,這需要在這個城市有大量的共享電動滑板車。

但是,舊金山禁止了它們,至少暫時禁止了:相關的公司可以提出申請進行運營,不過最多只能投放1250輛,在六個月後,允許投放的數量可能會翻一番,雖然騎共享電動滑板車的體驗可能會比較新奇,但它不是你可以依賴的東西。事實上,在我出差結束的時候,如果我真的很忙,我就知道要使用打車服務了。

打車服務擁有更高的流動性並不奇怪:舊金山是一個對汽車友好的城市。有884363人、496843輛車,大部分都位於城市中的275000個街道停車位上。事實上,Uber和Lyft的司機大多來自城外,也沒有擁堵稅來阻止他們。

其結果是,市區陷入了一個怪圈:大多數家庭都擁有汽車,但很少有人開車,特別是在市區內,因為交通狀況不好,停車位相對於汽車數量而言很少;另一種選擇是打車,這種做法產生了相同的交通成本,但不需要停車。然而,舊金山目前只允許大概佔據60個停車位空間的共享電動滑板車上路。

一切都是一種服務

我當然可以看到共享電動滑板車的缺點,特別是它們被隨意停放的方式;在一個專為汽車建造的環境中,它很容易擋路。

不過,值得考慮的是,共享電動滑板車到底有多大意義:它是我在2016年所說的一切都是服務的最純粹的表現之一:

如果我們將服務的商業模型應用於硬體上,會發生什麼?以一架飛機為例:我一年飛行數千英裡,但我肯定沒有自己的飛機!相反,我乘坐的是一家航空公司擁有的飛機,部分費用是通過我機票費用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實際上,我在那架飛機上「租」了一個座位。現在,買機票的過程,識別我的身份等等。比我直接開車要麻煩得多——交易成本很高——但考慮到我買不起飛機,當我不得不長途旅行時,這是值得忍受的。但是,當這些交易成本被除去時,會發生什麼呢?你會看到Uber或者它的競爭對手:只要點幾下,一輛本來不被使用的汽車就會來接你,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價格只是汽車購買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同樣的模式也適用於酒店——而不是在你旅遊的每一個城市買房子,只需租一個房間——Airbnb利用閒置的空間將這個概念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Uber和Airbnb將服務的商業模式應用於實體商品的有利因素是你的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它使分銷和交易成本為零,使得簡單地租賃你需要的實體商品而不是直接購買它們變得非常方便。

共享電動滑板車最吸引人的時候,是至少有一輛停在你門外的時候。它們會讓打車服務變得很普通:當你掃碼就能走的時候,為什麼還要等五分鐘?史蒂夫·賈伯斯把計算機描述成心靈的自行車;現在,計算機成了智慧型手機,並且能夠連接到網際網路上,它們可以召喚出實體上的等價物!

事實上,唯一能讓這種體驗變得更好的東西——對乘客和其他人來說——就是專用車道。可以肯定的是,舊金山不會在一夜之間實現這一轉變,或者永遠不會實現。但資本市場上卻對其充滿了熱情:風險投資家願意為整個事情提供資金。

失蹤的護城河

上個月晚些時候有消息稱,紅杉資本正牽頭為共享電動滑板車公司之一的Bird提供1.5億美元的融資,該公司的估值為10億美元;一周後,有報導稱,Bird的競爭對手Lime,獲得了來自谷歌風投領投的2.5億美元資金。

Axios 關於後者的報導中有趣的一點是,每輛Lime的滑板車平均每天被使用8至12次;將這一數字放到對共享電動滑板車的單位成本分析中表明,兩家公司的經濟狀況都非常強勁(當然投資規模和投資者質量也是如此)。

不過,這句話的關鍵詞是「兩家」:究竟是什麼讓Bird和Lime,或者它們的任何競爭對手,變得獨一無二?或者,用商業術語來說,護城河在哪裡?這就是與打車服務相比特別有啟發性的地方;我早在2014年就解釋過,為什麼打車服務的護城河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深:

在乘客和司機之間,有一個雙邊網絡隨著一項服務(比如Uber)獲得了市場份額,其司機的增加將限制另一項服務(比如Lyft)的流動性,這對更大的參與者有利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乘客會習慣性地使用一種單一的服務

這就導致了特定地區內贏家通吃的情況;那麼,當在新的地區推出服務時,旅行者和品牌效應將會讓更大的服務提供商佔據先機。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互動是複雜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平等的(例如,去年由於Uber自己造成的危機,從而使Lyft獲得了不少的市場份額)。然而,正是這種複雜性,以及建立一個雙邊網絡的難度成倍增加(和在街道上放一堆滑板車是不同的),為更深的護城河創造了條件:護城河的全部意義在於它很難建造。

Uber的自動駕駛失誤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堅持認為,前Uber執行長特拉維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犯下的第二大錯誤是該公司投入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從表面上看,這種邏輯的正當性是顯而易見的:Uber的最大成本是司機,這意味著擺脫司機是一條容易的通向盈利的道路——或者說,如果其他人先部署自動駕駛汽車,那麼Uber可能會在價格上被削弱。

這種想法的錯誤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在自動駕駛汽車被廣泛使用之前,Uber的司機是其最大的競爭優勢。自動駕駛汽車的廣泛使用,並不是簡單的發明,而是大規模的製造和部署。從卡拉尼克就此事發表的公開聲明中,很難看到他對這一點的理解。其次,將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需要巨額資金投入。無論是哪家公司做出了這樣的投資,都會受到極大的激勵,去儘快最大限度地利用這筆投資。這意味著要進入佔主導地位的「運輸即服務」網絡,而這意味著要與Uber合作。

我的論點是,Uber最好將所有資源集中在以司機為中心的模式上,然後與自動駕駛領域的每個參與者都建立關係,給自己一個定位:無論誰贏得自動駕駛技術之戰,自己都會是它的最佳客戶。

Uber的第二次機會

有趣的是,共享電動滑板車和它們的「近親」電動自行車,可能會給Uber第二次機會來糾正這個錯誤。如果沒有雙邊網絡效應,那麼,共享電動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的優勢就會相對較弱:專利技術充其量可能提供短期優勢,Bird和Lime擁有大量的資金。兩家都在嘗試「共享充電」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它們會付錢讓人們在家裡給滑板車充電,但兩家公司都僱傭了承包商,讓他們給車輛充電,並把它們轉移到需求量很大的地區。

還有一個被低估的因素是習慣:我懷疑大多數用戶更喜歡使用手機上已經有的應用程式。為此,Bird和Lime肯定有強大的動力向新城市擴張,只是為了獲得第一個應用程式安裝的優勢,但這是Uber最大的優勢:已經安裝Uber應用程式的大量用戶。

為此,我認為Uber收購Jump Bikes是個好主意,下一個應該是滑板車(收購Bird或Lime可能已經太貴了,不過Jump有一個強大的技術團隊,應該可以很快推出一個相同的產品)。只需要在Uber的應用上進行一個小步驟,就可以處理多種交通工具,這比安裝另一個應用程式要省事多了。

更多的技術盈餘

一般來說,在一個一切都是服務的世界裡,公司可能不得不適應比它們想像的更淺的護城河。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我給Uber提供的建議是一種傳統的消費品( CPG )策略:控制分銷(貨架空間|屏幕空間),讓少數主導產品(例如TIDE | UberX )為新產品提供槓桿作用(例如Swiffer |Jump Bikes)。這種模式並沒有那麼強大,但可能會有其他潛在的鎖定機會,特別是在與城市和大學籤訂的獨家合同方面。

不過,這並不能像Facebook、谷歌,甚至Netflix這樣的純數字聚合者那樣,具有支配地位;實體世界更難壟斷。一切都可以作為一種服務提供,這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效率大幅提高——更多的產品將提供給更多的人,從而降低總體成本——但挖掘護城河的難度意味著大部分效率都變成了消費者盈餘。話說回來,只要風險投資家願意買單,像舊金山這樣的城市就應該利用這一點。

原文連結:https://stratechery.com/2018/the-scooter-economy/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著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捆綁,Uber 的破局之道
    近日,著名分析師本·湯普森(Ben Thompson)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詳細討論了Uber戰略的變化,他認為,Uber破局之道的關鍵在於捆綁,原題為「Uber’s Bundles」。對 Uber 來說,沒有什麼是容易的。首先從盈利能力或缺乏盈利能力開始:兩周前,該公司公布了季度「盈利狀況」,虧損再次擴大到8.91億美元,收入有28億美元。
  • 歐美共享滑板車背後的「隱形冠軍」 九號公司佔據統治級地位
    來源:挖貝網一項數據顯示,歐洲青年手機上最活躍的APP不是Tiktok(抖音),而是E-Scooter——電動滑板車!共享電動滑板車作為新的短途代步工具,這兩年風靡了整個歐美,成為資本的寵兒。數據顯示,在2020年的投融資方面,歐洲的共享滑板車公司的表現要優於美國同行,行業高管和投資者表示,歐洲比美國更適合共享滑板車生存。
  • 電動滑板車Dott正開發電動單車,明年落地倫敦
    據外媒近日報導顯示,電動滑板車服務提供商Dott目前正在開發電動單車,並打算於2021年3月在倫敦和巴黎推出共享單車服務。這也是該公司業務進入的第16座城市。目前,Dott旗下業務包括電單車(電動自行車)租賃業務以及新一代電動滑板車租賃業務。
  • 搞共享電動滑板車的Bird估值20億美元,美國人是怎麼想的?
    編者按:中國的共享單車風靡了全國。不過在美國似乎不慍不火,相反,那裡冒出了一種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的新型交通工具:電動滑板車。其領先的初創企業Bird在不到18個月內估值就達到了20億美元。這東西怎麼會值這麼多的錢?它會不會像中國的共享單車市場一樣會面臨眾多競爭對手?它的機制是怎樣的?它如何賺錢?為什麼要騎這個而不是騎自行車?
  • 2018年中國電動滑板車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附全文)
    2016年年底小米發布了米家電動滑板車,具備30公裡超長續航,售價1999元。該滑板車在小米商城、米家商城、小米之家、天貓、京東同步首賣。目前小米推出小米電動滑板車2代。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城市街道上隨處可見的電動滑板車大部分為小米生產。並且美國共享電動滑板車初創公司Spin正與小米合作,生產和定製專屬車型。
  • 中國電動滑板車歐洲訂單暴漲怎麼回事?訂單大漲200% 中國電動滑板...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電動滑板車歐洲訂單暴漲怎麼回事?訂單大漲200% 中國電動滑板車迎來陽春天 訂單大漲200% 中國電動滑板一躍成歐洲 交通工具,為啥中國電動滑板車歐洲訂單暴漲了,大漲200%是怎麼回事?電動滑板車暢銷歐洲的原因是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電動滑板車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裡」
    日前,記者走進位於中關村東升科技園的納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九號公司」),了解該公司今年新推出的電動產品,聽取公司負責人在產品推廣上的期待和建議,探索電動滑板車如何成為打通「綠色出行最後一公裡」的有益補充。
  • 大眾推出電動滑板車,很未來,這是要進軍電動雙輪市場的節奏!
    說起電動自行車共享一二線城市的市場佔有率,自行車被佔領3線以外的城市確實是電動自行車品牌的天下,豪華品牌在小牛,中端品牌新日,愛瑪,雅迪低中端品牌,就像綠源,小鳥,這些品牌也很多,媒體的報導和三亞的大膽舒適的城市,擁有數量是汽車電動自行車的5倍左右這個市場也不容小視,
  • Revel電動滑板車公司即將離開奧斯汀
    可以公平地說,電動滑板車公司與我們其他人一樣,並沒有期望我們在2020年1月1日就職時能得到什麼。當時,Revel電動滑板車公司只在德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幾個月。截至2020年12月,Revel宣布準備永久離開德克薩斯州首都。原因?顯然,奧斯丁的居民太愛自己的汽車了,不想騎電動踏板車。
  • 為啥矽谷那邊開始流行電動滑板車了?
    在這個怪異的 2020 年中,大部分是在室內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下,開著我的小而快的小米電動滑板車(這絕對真的不是恰飯文章,作者就這麼寫的,譯者注)在舊金山兜風是人生的快活之一。有一段時間,這是負擔得起的,但在 2020 年 1 月這種情況改變了,Lyft 和 Uber 響應了加州一項新法律提高了車費。幸運的是,在短暫的禁令之後,電動滑板車又回到了這座城市,所以我用滑板車租賃代替了共享單車。
  • 全球掀起電動滑板車熱潮:移動出行的下一場「大戰」正在醞釀
    如果共享汽車解決了交通中的大部分問題的話,那麼電動滑板車就像當年的共享單車一樣,是來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從舊金山到聖何塞,從伯克利到奧克蘭,甚至遠到南加的聖塔莫妮卡,儘管面臨各個城市的監管障礙——電動滑板車公司及其各自的服務仍在迅速滲透全球市場的每一個角落。
  • 小傑S8電動滑板車開箱評測
    抱回家,拆封有固定的泡沫板保護,得到以下物品,電動滑板車主體一架,說明書一本,送手套一副,簡易按鈴,充電電源適配器,線,簡易鑰匙車鎖圈,杯子一個,還有個固定手機的。 基本都齊全了哦,本來我中的是體驗版,不過最後還是給發了升級的版本。
  • 九號機器人電動滑板車榮獲全球首批ABE認證 取得德國市場通行證
    近兩年來,外形時尚、便捷快速、綠色環保的電動滑板車逐漸成為年輕人青睞的短途代步工具。2018年,共享電動滑板車在美國興起並迅速發展,帶動了電動滑板車市場快速增長。九號機器人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滑板車製造商之一,業已成為眾多美國共享滑板車初創公司主要供應商,佔據美國共享滑板車80%市場份額。
  • ACLU指控洛杉磯交通部電動滑板車追蹤系統侵犯用戶隱私
    據外媒報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於當地時間周一起訴洛杉磯,指控該市要求電動滑板車租賃公司提供匿名實時位置數據。據悉,這起訴訟的焦點在於洛杉磯交通部(LADOT)使用了一套名為移動數據說明項目(MDS)的數字工具,該機構打造這樣一套則是為了跟蹤和管理在該座城市街道上運行的電動滑板車。資料圖MDS為交通部門提供了電動滑板車和自行車每次的起始位置、行駛路線和終點數據。
  • 歐洲人又在搶中國製造,電動滑板車成出行最愛,工廠訂單又爆了
    如果說一個月前,歐洲人搶得最瘋的交通工具是中國造的自行車,那麼轉瞬之間,他們又把陽光瞄準了新目標——電動滑板車,依然是中國製造。「目前我們的訂單,超過往期一個月的兩到三倍,客戶還一直在返單。」——浙江金華一家電動滑板車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 獨創電助力模式,九號兒童電動滑板車E10,神獸的「次時代玩具」
    不過,好在現在網課結束,不少地方也逐漸的恢復了正常生活狀態,於是給家中的神獸入手了一款「次時代玩具」—九號兒童電動滑板車E10。你還別說,產品一到孩子就想迫不及待的開箱, 帶著「新夥伴」和其它小夥伴開箱分享玩具,手機電視什麼的瞬間就不香了。
  • 科洛威電動滑板車開箱評測
    這款電動滑板車還與時俱進的專門開發了一款app便於操作,直接掃描產品說明書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跳轉到下載頁面,根據你手機的系統選擇相應的下載地址。 整個app的操作也是很便捷的,通過藍牙和滑板車進行連接後,就可以在手機端對滑板車進行一些設置、調整、模式切換、甚至還有對於車輛的自檢,可以讓你快速定位車輛的問題,並進行相應的調整。
  • 聯想新款M2電動滑板車
    每日上班都需要先坐公交在倒地鐵到單位,從我家到地鐵站的距離大概6.5公裡--7公裡之間,公交車6站,在以前不管春夏秋冬我都是坐公交,但春節期間疫情的原因,恢復復工後今年我還沒坐過公交,總是這樣也不行,6公裡也不能騎共享單車,怕是還沒到地鐵就累死在路上。
  • 如何選購一輛適合自己的電動滑板車?
    為什麼人們會有購買電動滑板車,基本離不開以下幾種情況:1、有車一族,在很多人口比較密集的城市,平時出行上班感覺堵車,找停車位很糟心。電動滑板車屬於小型的代步工具,輕量化、便攜摺疊便是它的優勢。2、電動滑板車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保健康的代步工具,節能環保又操作簡單的電動滑板車獲得了許多人的青睞,對於上班族來說,上班通勤坐公交三四十分鐘,騎自行車太費體力,騎電動滑板車的話,就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不太喜歡騎單車,騎電車,覺得電動滑板車比較潮。
  • 體驗COLORWAY科洛威成人電動滑板車
    那麼摺疊電動自行車?別鬧了,老婆是個女人啊,電動自行車加上電池,搬上搬下的,也是很重的!最終還是把目光定格在了電動滑板車上!首先呢,滑板車的構造比較簡單,一體化的設計自然不會很重,就算有電池,老婆搬運也是能夠承受的!第二個就是收納方便,一體化的設計組件非常少, 只要摺疊好後,佔用的地方相比於其他交通工具都要小很多,對於本就不大的後備箱,就有了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