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了靈修以後,心平靜了,但覺得生活沒意思了,很多計劃中的事情因為其他的事情而耽誤了,但心裡卻一點兒也不在乎。怎樣才能在平靜地做好計劃中的事呢?
答:親愛的,「靈修」的目的如果是讓你心如死灰,悲觀厭世的話,那你走偏了。
個人之見,所謂「靈修」,它不是為了讓你離生活更遠,它是讓你了悟「不二」。而你,顯然「二」了。這是「厭離」,而非「出離」。
當然,我不否認,接觸到「靈修」的人,許多都這個階段,從對世俗生活的執著,墮入「靈修」的執著,就象智者所言,不管關你的籠子是鐵的,或者是金的,都沒有意義與區別。如果你還忙著裝修你的金籠子,讓它更耀眼動人,讓周圍的人為之、甚至嫉妒,從究竟意義上,那仍然是徒勞無功的,那只會帶來短暫易逝的EGO滿足。
在北京時,也見過食不果腹、長期群居地下室的「靈修」團體,也遇到過性關係混亂、墮胎無數次,把家裡換煤氣的錢都湊著來上「靈修」課,總在過「心癮」的學員,還見過滿身「仙氣」,傳授靈性課程的「導師」,深情款款,整晚抓著女學員的手不肯鬆開……身心解離、虛構出無力、混沌的「靈性」,又有何用?
外境現前,便打回原形。不如從自己最深的傷痛之處療愈、清理、轉化、升華。海靈格說,越是狂熱追求「靈修」的人,越是和自己家族親人關係不好的人。應該看到,這是一種極好的逃避方式,同時還可以粉飾、拔高自己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平靜是「靈修」的副產品,它並非「靈修」要達到的目標。生活是新鮮、熱烈、活潑、有趣的,因為它「無常」,時時都在變化中。真正地生起出離心,投入世俗生活中,「以不變應萬變」,涅槃與娑婆無二。就像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說:人間是劇場。你在工作、生活中玩樂、投入的同時,知道身處劇場。即好。有朝一日,待福德、智慧資糧具足,就可以徹底離開,不玩了。我想,這就是「靈修」的終極目標吧。
至於平靜中的計劃,它是可以達成的。活在世上,但不屬於它。同時,也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更多地去利益眾生,利益這個世界。道家有句話「為而不爭」我認為是種不錯的狀態,不是不「為」,而是不以競爭的心態去「為」。而所謂的計劃,你可以覺察:凡是由著私心私慾而制定的各種計劃,落空比例較大。當你內心澄澈、寬廣無私時,「計劃」會自然呈現,你只需要順著流走,即是。不費力的生活,從你真正了解無常,隨順因緣開始。
祝福你!早日回歸!在好玩的紅塵生活明心見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