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模擬月塵並從中制氧,科學研究進行中

2020-12-2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簡介:歐洲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可以從模擬月球土壤樣品中大量生產可呼吸氧氣的系統。能從月球上的資源中獲得氧氣將極大造福未來的月球定居者——既有益於呼吸,也有助於在月球上生產火箭燃料。

藝術家對未來月球基地的設想。圖源:歐洲航天局/P. Carril

歐洲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可以從模擬月球土壤樣品中大量生產可呼吸氧氣的系統。

格拉斯哥大學的化學家Beth Lomax在歐洲航天局發布的一則新聞中說道:「能從月球上的資源中獲得氧氣將極大造福未來的月球定居者——既有益於呼吸,也有助於在月球上生產火箭燃料。」

Lomax和歐洲航天局的研究員Alexandre Meurisse正在積極研究一種原型,這種原型的最終效果是利用月球土壤生產氧氣。目前,他們正在位於荷蘭諾德韋克的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材料和電子元件實驗室進行原型的系統測試。

圖為格拉斯哥大學的Beth Lomax(左)和歐洲航天局的研究員Alexandre Meurisse在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材料和電子元件實驗室,他們正在準備利用模擬月球土壤提取氧氣和金屬。圖源:歐洲航天局/A. Conigili

材料和電子元件實驗室。圖源:歐洲航天局

他們的原型可以正常運行,但還需要進一步調整——如降低運行溫度——以適應月球的工作環境。雖然Lomax和Meurisse現在使用的是模擬月球土壤,但他們相信他們的方法也同樣適用於真正的月球土壤。

實際上,歐洲航天局研究發現,阿波羅任務期間送回地球的月球土壤樣本(即月球風化層)的含氧量約為40-45%。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的科學家們正在設計一種能將氧氣從月球土壤中「哄騙」出來的技術,在常人看來,就像鍊金術一樣。

氧以氧化物的形式被穩定地包裹在月球風化層中,形成礦物或玻璃。想要提取氧氣,需要使用一些巧妙的化學方法,如歐洲航天局所稱:

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使用熔鹽電解的方法來提取氧氣,該方法需要將月球風化層放置於金屬籃中,以熔融氯化鈣鹽為電解質加熱至950°C。月球風化層在這一溫度下仍呈固態。

但將月球風化層通電之後,就可以從中提取氧氣,氧氣會穿過鹽移動並聚集在陽極。這一過程還會額外地將月球風化層轉換成可用的金屬合金。

圖左為模擬月球土壤(月球風化層);圖右為圖左月球土壤提取全部氧氣後的金屬合金混合物。圖源:scitechdaily

上述方法的開發者是英國Metalysis公司,Metalysis公司使用該技術來生產金屬和合金。Lomax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曾與Metalysis公司有過合作,現在,她在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採用了同樣的概念。

氧氣提取之前的模擬月球土壤。圖源:歐洲航天局

氧氣提取過程中的模擬月球土壤。圖源:格拉斯哥大學/Beth Lomax

由於Metalysis公司將電解生成的氧氣作為一種多餘的副產品,所以,仍需要對系統進行相應的調整,進而使研究員能獲取並測算從月球土壤樣本中提取的氧氣量。就目前來說,系統會將氧氣排進廢氣管,但未來升級之後的新版本系統將會收集並長期存儲氧氣。

有趣的是,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並不會將電解生成的金屬當作多餘的副產品。研究團隊正在探索能在月球上利用這些金屬的各種方法,例如,將它們轉化成3D列印所需的化合物。

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為系統在月球上的正常運行做準備。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的科學家們的目標是在本世紀 20 年代中期開發出功能完備且完全能在月球上運行的系統。如果有這樣的設備,未來的月球探險者和殖民者的呼吸問題也會或多或少得到一些緩解。

雖然月球土壤現在被視為有價值的資源,但在太空人首次登月時,美國航空航天局曾 十分擔心 月球粉塵可能帶來的危害。他們的擔心並沒有錯:後來有研究表明模擬月球土壤可以殺死人類細胞並篡改DNA。

作者:George Dvorsky

FY: 蒙斯特梨爾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歐洲航天局開設「制氧廠」,從月塵中提取氧氣
    1月17日,歐洲航天局((ESA)在尼德蘭(原荷蘭)西部諾德韋克的歐洲空間研究與技術中心(ESTEC)開設了一個專門的工廠,用於從月球灰塵樣本中提取氧氣。研究人員希望這個原型工廠能夠為有一天在月球上建設一個自我維持的基地打下基礎。憑據歐洲航天局的數據,在阿波羅任務期間返回地球的月球灰塵樣本,即被稱為"表巖屑"的樣本,約摸含有40%至45%的氧氣。
  • 科學家計劃以月塵為材料,煉製氧氣
    科學家想運用月塵製造氧氣,計劃從地球搬運催化劑至月球。若能順利製造氧氣,採礦工作或著有希望在下一個階段開展。月球一直是一顆備受矚目的星球。古時,人們便對頭頂皓月充滿了好奇,很想知道月球到底是怎樣的?也想知道月球上有什麼?受到科技條件的限制,古時候的人們尚未具備觀察月球的能力,登陸月球更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 一粒阿波羅月塵顆粒打開了月球科學的新世界
    月塵對於我們來說是極其的珍貴,畢竟只有900磅(400公斤)左右,這還只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登月任務返回地球多次帶回來的。現在,科學家希望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月塵,那就是用一粒月塵顆粒來分析月塵。
  • 微小的月塵竟是登月最大阻礙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登月最大的阻礙之一,來自於月球上的那些微小的塵埃——月塵。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究團隊稱,其研發的、原本用於衛星部件的塗層,也可以應用於太空衣上,希望能讓太空人同電子設備一樣共同抵禦月塵的「攻擊」。
  • 孔風連:3年研發出月塵「體重秤」
    月球表面籠罩著一層細小的塵埃顆粒,這就是「月塵」。這些顆粒一方面像麵粉一樣細小,一方面又像鋼珠一樣堅硬耐磨,它們很容易被擾動而懸浮在月球表面。別小看這層薄薄的「面紗」,它的懸浮和遷移對探測器和太空人具有潛在危害,密切關係著科學探測目標的實現與否甚至整個任務的成敗,因此人類從未停止對月塵測量的腳步。
  • 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對月球表面月塵累積質量的測量
    新華社蘭州9月20日電(記者張文靜、王銘禹)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了對月塵累積質量的原位測量。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地球物理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了解到,510所月塵測量技術研究團隊研製的月塵測量儀屬於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工程參數測量載荷,用於月塵質量的直接測量。
  • 嫦娥「五妹兒」:人類首次對帶電月塵進行直接測量
    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月塵帶電測量儀研製現場。(資料圖)航天510所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3日電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這一次,嫦娥「五妹兒」還將帶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以下簡稱「航天510所」)研製的月塵帶電測量儀奔向月球,將揭開月塵飛揚的秘密。本次「嫦娥五號」共搭載了由該所研製的27臺/套產品,作為「探月家族成員」核心系統裝置,月塵帶電測量儀被安裝在嫦娥五號著陸器的頂部,對月球白天揚起的帶電月塵進行測量。這將是自美國阿波羅計劃以來,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面的帶電塵埃進行直接測量。
  • 月塵好似一把細小「刀」,登月太空人吸入現奇怪症狀,據說有毒
    除了這些,月球表面還存在一種致命物質-懸浮在月球空中的月塵。研究人員發現,月塵和地球灰塵存在「天壤之別」,地球灰塵經過日曬、雨淋、風化、細菌改造後變得圓滑,而浮在月球空中的月塵卻有著鋒利邊角,每一粒月塵都好似一把細小「刀」。
  • 月塵測量儀:揭開月亮女神的神秘面紗
    原標題:月塵測量儀:揭開月亮女神的神秘面紗   12月15日下午16時15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0所研製的嫦娥三號月塵測量儀首次開機進行月面環境月塵量測量。   月塵測量儀是本次嫦娥三號攜帶的核心科學載荷之一,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對月塵進行準確採樣和分析。月球表面籠罩著一層細小的塵埃顆粒,這就是「月塵」。這些顆粒一方面像麵粉一樣細小,一方面又像鋼珠一樣堅硬耐磨,它們很容易在自然或人為的因素作用下,被擾動而懸浮在月球表面,就像一層薄薄的面紗,為月球探測器順利工作設置下第一道障礙。
  • 月球車玉兔號喚醒後問題仍在 「病因」或為月塵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說,在「玉兔」登月之前,世界上僅有蘇聯成功開展過無人月球車的探測活動,人類對於輻射、月塵、溫差等月面環境因素的認知仍然非常有限。他表示:「嫦娥三號作為我國航天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出現意外是正常的。」國外的探測活動表明,即使在成功登陸地外天體之後,嚴峻的環境仍然可能讓探測器陷入通信中斷、方向迷失、車體無法動彈等困境。
  • 玉兔二號發現12米厚月塵!外媒:令人嘆為觀止,將是未來登月關鍵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2019年1月3日,中國玉兔二號首次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刷新了世界航天史的新成就。一年過去了,玉兔二號向地面傳回了大量珍貴的月球影像,令人嘆為觀止!最近,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一層深達12米的月塵,這一結果引發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得到了高度評價。玉兔二號目前位於月球背面的的馮·卡曼環形山附近。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玉兔二號月球車首次用探測雷達掃描分析了月球表面的塵土(regolith),並對12米以下得月球更深巖石進行了探測。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如何減輕月塵對嫦娥五號的影響?對月塵「量體重」
    為了避免月塵對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著陸產生影響,這一次,嫦娥五號的專家團隊們專門設計了專門的月塵「體重秤」,從而可以精確測算出嫦娥五號降落在月球表面時受到擾動的月塵影響的大小,從而確定是否符合降落條件。
  • 揭開月球的「面紗」:印度即將二次探月追蹤月塵
    圖片來自網絡  記者 劉 霞  今日視點  據英國《自然》雜誌官網近日報導,印度的二次探月任務——「月船2號(Chandrayaan-2)」軌道器、著陸器及月球車將於明年3月發射升空,主要目的是追蹤月塵的「一舉一動」,通過這層籠罩在月球上的「神秘面紗」,更好地了解其表面環境的演變歷程,為人類在月球建立根據地提供參考。
  •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豐度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1-26 11:39:55
  • 嫦娥三號將於明日落月 闖月塵等多道難關
    資料圖:嫦娥三號衛星降落月球模擬圖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嫦娥三號即將於14日落月,面對從未去過的陌生土地,黑色750秒、時不時會揚起的月塵嫦娥三號要降落在一個從未去過的這麼一片土地,這裡面的環境溫度白天達到100多度,同時在地面上還會有時時揚起的跟我們地面上不一樣的月塵,而這種月塵其實在地面上我們是無法測到的,它的成分相當於火山灰。還有,它在下降的過程中還有一系列包括角度等等的風險。
  • 有氧能量系統的科學訓練方法
    有氧訓練的三個基本理念: 心率應該要低於無氧閾值。 強度愈低,訓練量就愈大。 有氧適能可以通過穩定速度或間歇的方式來進行改善。
  • 空腹做有氧,提高脂肪的燃燒效率?不開玩笑這是真的!
    這裡是愛運動的阿皓第42篇文章,今天的話題是:空腹有氧。即使是健身小白,也一定聽說過有關空腹有氧的討論,有人說他好,有人說他爛,我們來看看科學如何解釋。什麼是空腹有氧空腹有氧指:在經歷了一晚上的禁食狀態,胃中的食物已經被完全消耗時,進行有氧運動。
  • 新研究的擴大證據顯示Masimo SET脈搏氧飽和度儀篩查危重型先天性...
    研究人員發現,8013例受檢嬰兒中有7,998例(99.82%)篩檢陰性,15例(0.18%)陽性。15例陽性者中,5例後被診斷為CCHD,5例為非危重型CHD,5例為假陽性(其中3例有其他基礎病況)。7,998例陰性者中,1例為假陰性,1例在2月齡時被診斷為主動脈縮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