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其實是趙國歷史上的一個絕對的明主,對於趙國當時的強盛貢獻,完全比得上當初秦孝公對於秦國的貢獻那麼大。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輝煌的帝王,卻為何在最後,慘死在沙丘宮內呢?當然本質上沙丘宮這個事情本質上就是一次軍事政變,而趙武靈王英明一世,但卻終究也是人,也是他自己犯下了幾個錯誤,才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
廢長立幼
本來公子章是趙武靈王的長子,但是因為後來得到了吳娃,這讓其非常的喜歡和寵愛這個吳娃,甚至後來幾年內,都不出來吳娃之宮。而在吳娃生下了趙何之後,趙武靈王竟然將公子章廢掉,反而立趙何:生子何,乃廢太子章而力何為王。事實上趙國的國君傳位本來就非常的隨意,這本身 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在一個完全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完全就是根據當朝君王的個人意願,試問這樣的情況下內部怎麼會不混亂呢?
放棄強權
當年,在推行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卻在成功之後於其英年的時候突然退居二線,這樣的情況確實是非常奇怪,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的罕見。當然放在當時,趙武靈王的想法是,這樣可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輔佐自己的幼子好好的掌權。
但是問題是,他當時所立的幼子年齡實在是太小,而他退居二線自然也讓他的權力大大減少。按理說其實他那個時候本該繼續穩坐皇位,繼續加強趙國,而即便是他真的想立幼子,這段時間其也能長大。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趙武靈王竟然選擇了一種看起來最為不可思議的方式。
總結
說到底,趙武靈王在其晚年確實是有一定老糊塗的成分,但這可能和他的性格也有關係,那就是朝令夕改。本來趙何繼位之後,他繼續專心讓趙何當皇帝也就罷了,但是讓人詫異的是他在看到趙章對趙何姓君臣之禮的時候,心生憐憫,這沒問題,但趙武靈王的解決辦法卻是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給太子章一部分。試問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國家能不能好了呢?沙丘之變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說到底還是和趙武靈王自己有關係,看起來前半生太順利已經讓他真的有點飄飄然,很多做法都讓人覺得摸不著頭腦了。
參考文獻:《戰國》、《春秋》、《史記》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