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迪士尼前CEO羅伯特·艾格:故事、科技與全球化

2021-01-09 界面新聞

記者 | 戴天文1

「打造中國的迪士尼」,是2014年中國電影產業開始騰飛後,各大電影公司接連喊出的口號。迪士尼的商業帝國有著怎樣的吸引力?是如何打造的?迪士尼董事會主席、前CEO羅伯特·艾格,將他從ABC電視臺起步,直至卸任迪士尼CEO的經歷,都寫在新書《一生的旅程》當中。隨著新書上市,他本人也在美國家中,與界面文娛在內的中國媒體通過視頻進行直接對話。

毫不掩飾的說,如今的迪士尼帝國,很大程度上正是在艾格擔任CEO之後才建立起來的。2005年艾格接任CEO時,迪士尼的市值只有467億美元,內憂(優質內容稀缺)外患(國際市場表現不佳)同在,同其他好萊塢五大公司相比,差距也並不明顯。15年過去,2700億美元,是艾格CEO在任期間,這家商業帝國的最高市值。

艾格依然保持了慣有的謙虛,「2005年我接過了這家世界著名的成功企業,當我離開這家公 司時,我已經領導它變得更加成功。未來的前景非常光明,這是我最自豪的。」

艾格成為CEO之路並不容易,在《一生的旅程》中他回憶,「高質量品牌內容」,「擁抱科技」和「全球化企業」,是他當時獲得董事會青睞的三大戰略 。

《一生的旅程》一定程度上,「高質量品牌內容」這一目標是通過收購完成的。如今提到的迪士尼,絕不僅僅是小時候印象中的童話故事,而是集合皮克斯、星球大戰、漫威、二十一世紀福斯這些高質量內容為一體的娛樂集團。這些品牌的內容,無一例外都是通過艾格主導收購。

《一生的旅程》中,他將每一筆收購都以單獨的章節呈現出來。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像所謂的一些商業書籍那樣,去強調一些收購中的財務狀況,或者不斷挖掘具體數字背後的財務分析,而是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放在了首位。皮克斯的史蒂夫·賈伯斯,星戰的喬治·盧卡斯,漫威的艾克·珀爾馬特和二十一世紀福斯的魯伯特·默多克,艾格都是通過跟他們彼此間建立深厚的信任,才敲開了收購的大門。

這些內容的加入,不僅豐富了迪士尼的內容布局,也打造了皮克斯出品、漫威電影宇宙這樣高品質品牌,還反哺了迪士尼原本的業務,在動畫和真人實拍電影兩方面都再度打造精品。

Disney+的出現,是艾格「擁抱科技」戰略的最大體現。當整個傳統電影行業都面臨流媒體的挑戰時,迪士尼成為率先上線自己流媒體平臺的好萊塢五大公司。

早在2005年,艾格與賈伯斯第一次見面時,就探討過將電視節目放在iTunes平臺點播的可能性,也與賈伯斯一同推動了iTunes Video的誕生,可見他對高科技改變內容行業的嗅覺十分靈敏。雖然Disney+挑戰了傳統電視和電影模式,推動其上線「困難重重」,但他認為「有必要這麼做,因為我們在回應消費者的需求。」

至於全球化,最好的例子就是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開幕。艾格甚至認為,如果他在CEO位置上什麼也沒做成,只要做好這一件事,都會為自己感到驕傲。他希望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突出的,是「迪士尼和中國」,而不是「美國和中國」。至於現在,他最希望帶來中國市場的,是Disney+。目前整個計劃還在最早的初級階段,他表示,「Disney+進入中國是我們的夢想」。

艾格擔任迪士尼CEO共15年,他曾考慮在2016年上海迪士尼樂園落成後退休,不過沒有成行。至今,他依然對迪士尼的工作抱有巨大的熱情,他也非常自信,認為在自己的任職期間,「沒有留下沒做成什麼事的遺憾」 。他認為那些帶著遺憾退休的人,更多是因為還想做一些事,或者希望用不同的方式重新去做某些事。但他不同,「我在做決定的時候很自主、很自由,在做完一件事情之後,我對此感到很舒服。我69歲了,之後我可能會做更多的事,但即使我什麼也不做,我也會對自己感到滿足和滿意。」

深入靈魂,才是迪士尼的好故事

「故事講述」,是迪士尼成立近100年一直在做的事。艾格認為,「打動人心」,是迪士尼的故事能夠獲得不同文化、國籍、語言的觀眾喜愛的重要原因。「一個典型的迪士尼故事,充滿希望與樂觀向上的精神。我們希望人們相信邪不壓正;我們希望人們能夠敬愛家庭與老人;我們希望人們能夠感謝朋友;我們希望能夠擁抱冒險和冒險精神;我們相信包容的力量,要為所有人講述所有人的故事。」

他分享了一段華特·迪士尼本人的觀點,「華特·迪士尼在六十年代中期過世。他曾被問到過他講故事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有孩子的成年人?為了孩子?讓他們的家長也可以一起聽嗎?他說,都不是。我講的故事,要觸碰到每個人心裡都有的那個特別的地方,深入靈魂。只要我們把這點記在心裡,這(講故事)就不是國籍、年齡、文化的問題了,而是觸碰人們內心的事。」

《尋夢環遊記》劇照要滿足全世界的觀眾並不容易,還需要保證這些故事,必須不對任何民族造成冒犯,「我們必須表現出對不同文化的欣賞,並尊重世界上不同的人們。」

既要保證迪士尼故事的特性,又要規避可能對全世界任何民族產生的冒犯,還有強大的習慣及商業慣例進行阻攔。對管理者來說,要在這樣的公司中進行創新,每一步都可能遇到極大的阻礙。

創新,正是艾格擔任CEO期間,持續強調的迪士尼的「生命線」。艾格表示,創新中,確實有可能遭遇革新者困境,「(創新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不斷打破過去的習慣和商業慣例。因為這伴隨著巨大的代價,可能會使公司的習慣和商業慣例面臨威脅。」有許多龐大的公司,都因為沒有打倒過去習慣的決心與力量,無法克服阻力進行創新。

開發續集,在近幾年的好萊塢成為一種「新常態」,令不少影迷詬病好萊塢創新能力下降。幾乎所有大製片廠都在利用成功影片的續集或翻拍來保證收益。在這其中,也包括迪士尼的漫威宇宙、星球大戰新三部曲,乃至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4》、《超人總動員2》等片。但艾格認為,如果想要取得成功,絕不能僅僅依賴於翻拍或續集,就算原創故事的壓力會更大,但仍然十分重要。「電影必須是好看的,也必須講述原創故事,我們一直在做這一點。《瘋狂動物城》是很好的例子,我們還是可以在大銀幕上講述全球故事。但很顯然品質上的競爭更激烈、壓力更大。我給故事寫批註的時候,經常說到要打動人們的心。這個故事動人嗎?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它就非常有力量了。」

《瘋狂動物城》劇照「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

在《一生的旅程》中,艾格將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的當天,作為全書的開頭。在這段時間中,他經歷了旁人難以想像的壓力,同時處理了多起突發事件,並完成原定的所有開幕活動環節。這也是他第40次來到中國。

中國對他來說並不陌生,他也讓中國成為迪士尼最重要的國際市場之一。「我們努力擁抱中國文化,也讓中國文化、中國人民接納我們,讓我們進入了這個市場,在人們的心中提升了迪士尼的品牌形象,讓我們講故事的方式深入人心。相信對於中國市場來說,我們是一個優秀的品牌,上海迪士尼樂園就是最好的例證。」

他甚至將上海迪士尼樂園開業,視作自己在迪士尼工作的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成功將迪士尼樂園帶入中國,對我個人和對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成就。如果我什麼也沒做成,只完成了這一件事,我還是會非常自豪和滿意。」

在艾格眼中,讓上海迪士尼樂園與這片土地上的遊客產生親近感非常重要,是一座「中國的迪士尼樂園」,而不是「迪士尼的迪士尼樂園」。他認為,「當然這是一座迪士尼樂園,但它是專門為中國人民建造的,它是『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的。迪士尼來自美國,但它建造得足以令中國人為主的遊客,感受到與它的聯結,覺得有一點家的味道。」

上海迪士尼樂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對比70後、80後,中國新生代的95後、00後年輕人,對祖國文化的認同也有著一些變化。他們越來越喜愛產自我國本土文化的「國潮」、「國漫」,也會對傳統文化更感興趣。艾格認為,這不是單一的發生在中國的現象,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如此,「對本土文化的興趣、尊重,以及佔有感,在世界範圍內都在增加。」

本土化的逐步強勢,並不意味這迪士尼這樣講述全球化故事的公司會失去競爭力。艾格承認,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土化驅動的故事,「但仍留有空間給為全世界創作、發行和講述的故事。空間不大,但我們很擅長做這件事。即便在本土出現了更多的競爭,我覺得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好生意。」

這並不會對艾格提出的迪士尼的全球化戰略產生負面影響,相反更像是一種激勵性的挑戰,迪士尼要在中國做的,就是在創作中更好地尊重中國文化。「我們同時注意到,還有一個現象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節目及電影質量的提高,這反而會激勵我們更加努力,以取得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因為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認為並不是每一家中國以外的公司都能在中國取得成功,我們能做到,是由於我們展現出的尊重,以及我們故事的性質。我們一直試圖淡化美國文化的標籤,在上海,我們要突出的是迪士尼和中國,而不是美國和中國。」

事實上,艾格在迪士尼的全球化戰略中,始終將「尊重」放在重要位置。「我們在進入一個市場的時候,會小心地表示尊重,以市場中的一員而不是美國企業示人。對一起做生意的人們,我們也儘可能地尊重。」

現定檔2020年7月24日北美上映的《花木蘭》,也是一部講述中國故事的高預算電影,艾格認為這個故事深深紮根於中國文化,也相信這樣級別的投資會取得成功,「我們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找到講故事的新方法,讓故事更貼近全世界各地的觀眾。我在書中提到了《黑豹》,這部冒險投資的全黑人陣容電影,在中國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我希望《花木蘭》會像《黑豹》那樣受全世界的喜愛,希望全世界會像歡迎一部全黑人陣容的電影那樣,歡迎一部全華人陣容的電影。」

《花木蘭》劇照為了讓迪士尼的故事獲得更多中國觀眾的喜愛,艾格認為目前「必須考慮」的一件事,就是把Disney+引入中國。不過在目前,這項計劃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中國的一些規章制度我們必須尊重和應對」。在他心中,「Disney+進入中國是我們的夢想」。

迪士尼擁抱科技

在艾格看來,一直願意挑戰現有狀態,做出新穎且與眾不同的內容,是迪士尼成立近百年來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比如Disney+,就是一個用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挑戰了我們傳統電視和電影模式。」

在過去幾年中,流媒體對實體影院的衝擊很大,而隨著2019年11月Disney+的上線,迪士尼自己也一隻腳踏入了流媒體陣營。推出Disney+並不容易,艾格表示,「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認識到消費者想要以不同方式消費媒介內容這一全球趨勢。這並不容易,因為這麼做會打亂我們自己的傳統業務,但仍有必要這麼做,因為我們在回應消費者的需求。我恰巧認為,這麼做並不一定會毀掉我們的原有業務。」

艾格或許是好萊塢最早探索如何擁抱科技的娛樂公司CEO,早在2005年,他就與賈伯斯探討「向大家提供電視節目平臺」這個概念,也是他和賈伯斯共同促成iTunes Video的誕生,某種程度上,這幾乎可以算是啟發Disney+出現的元點之一。「如果史蒂夫在世,我們會一起來做這件事(流媒體),但他去世了,他們也自己拍片子了(蘋果推出自己的流媒體Apple TV+)。我覺得Disney+在一定程度上,是和那個(概念)有聯繫的。我相信人們願意在行動裝置上觀看電視節目,(包括)家裡的行動裝置。這點再次證明,科技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科技的進步,完美適配這一類媒介的變化。」

Disney+首次發布會內容。攝影:戴天文Disney+的推出,讓迪士尼成功獲得流媒體領域的一張船票。截止今年5月獲得超過5400萬的付費訂閱會員,也證明該平臺整合的迪士尼的內容,在美國與歐洲的受歡迎程度。同時,Disney+也讓迪士尼獲得了更加寬廣的創作平臺,「迪士尼在繼續製作大銀幕電影的同時,也會專門製作『小螢屏』播出的電影。可能高預算的電影還是會為大銀幕製作,而一部分低預算的電影,會只為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平臺製作。我們已經吸引了很多人才,許多導演和演員都會同意製作『小螢屏』的電影,因為它越來越受歡迎,導演和演員也能獲得很高的報酬。」

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帶來的競爭對手絕不僅僅是Netflix這樣的流媒體平臺,短視頻將會成為觀眾娛樂時間的全新競爭者。在國內搶得短視頻頭把交椅的抖音,其海外版TikTok也在美國及其他多個國家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迪士尼在短視頻領域也有布局。今年4月,傑弗裡·卡森伯格與Meg Whitman共同推出了短視頻平臺Quibi,獲得17.5億美元投資,迪士尼早在其首輪融資時便已投資。這是一個會員制的短視頻影視服務App,與TikTok這樣用戶自己製作上傳的短視頻不同,該平臺目前只推出一些每集只有7~10分鐘的原創短影視劇。

目前迪士尼不會發布類似的短視頻平臺,但艾格認為,TikTok是「很有趣、非常有吸引力的產品,尤其是對年輕人。因為它與年輕人產生了共鳴,(他們)不僅是內容消費者同時也是創作者。我的孫子孫女就每天用TikTok。它不僅是創作工具,還是分發工具。你在家就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數百萬人。這種強大的工具,賦予了人們創作更多與本地相關故事的能力,無論是跟你的國家、城市甚至是你的街區、家庭相關。這種現象會繼續發展。」

這樣激烈的競爭,艾格認為能激勵迪士尼提高水平,並堅持自己的長處:高質量的故事以及創新的能力。「這給全球故事的講述者帶來了更多的壓力,但這正是我們擁有皮克斯、漫威、國家地理、星球大戰的原因,這讓我們有了一些優勢。」

四大收購結束,如何面對當下危機?

當代觀眾對迪士尼優質內容的印象,有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艾格擔任CEO之後收購公司的基礎之上。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戰,都是通過艾格主導的收購,成為迪士尼的子品牌,並在全球獲得更上一層樓的成功。

最新收購的二十一世紀福斯又會為迪士尼帶來什麼呢?在收購剛剛完成的2019年,福斯在電影方面似乎成為拖後腿的一方,《X戰警:黑鳳凰》和《星際探索》帶來了1.5億美元以上的虧損,並沒有像皮克斯、漫威和星球大戰那樣,在被收購後首部作品就為迪士尼帶來不菲的收益。

艾格認為,收購二十一世紀福斯,在目前帶給迪士尼最具價值的,是《阿凡達》系列與國家地理頻道。「我們現在在製作不止一部《阿凡達》的電影續集。下一部將於2021年底上映。這是隨收購二十一世紀福克斯而來的一個內容。我們也買下了國家地理的控股權。國家地理講述我們星球的故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可以產生共鳴,我認為對中國來說尤其如此,因為中國有遼闊的疆域,眾多的人口,中國對於地球環境也產生著重要影響。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中國觀眾在二十一世紀福克斯收購案中可以看到的成果。可以看到更多的故事。」

《阿凡達》系列工作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一生的旅程》中,艾格多次提到這些重大收購,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情密不可分。尤其是這幾家公司,都擁有權力強大的掌控者,皮克斯的史蒂夫·賈伯斯,星戰的喬治·盧卡斯,漫威的艾克·珀爾馬特和二十一世紀福斯的魯伯特·默多克,他都跟他們彼此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信任。他表示,「我和他們四個人建立的關係幫助了收購的成功。人際關係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它開啟了大門,建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他非常認同收購中的財務數字十分重要,「實施收購時要做很多分析,會有很多人告訴你估值、相關風險、利與弊,你會看到各種表格。但最終落腳到一件事:你認為什麼是對的。必須有一個人來判斷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重要的。非你經歷過,否則你無法體會這種事需要一個人多少的勇氣和直覺。」

而在這麼多起收購當中,令艾格印象最深的,依然是第一筆,也就是從史蒂夫·賈伯斯受眾收購皮克斯的時候。「我記憶最深刻的收購其他公司的經歷,是從史蒂夫·賈伯斯手中收購皮克斯。這是我的第一次重大收購。他也成為迪士尼最大的股東和董事會成員。書中我也講到,宣布消息前的幾分鐘,史蒂夫告訴我他的癌症復發了,他在最後時刻給了我退出交易的機會。我沒有退出,但我當然記得那個瞬間,因為我當時感受到了巨大的焦慮和壓力。」

艾格是除賈伯斯本人之外,第三位知道他癌症復發的人(前兩位是賈伯斯的妻子和醫生)。因為收購皮克斯以及賈伯斯成為迪士尼最大股東,兩人有了更多的機會交流與合作,艾格也能了解到許多賈伯斯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史蒂夫·賈伯斯和我在很多方面非常不一樣。他有一個說法,當做法得當的時候,科技和藝術的交集能讓他的心唱歌。我和他一起去蘋果設計實驗室,他會拿一臺蘋果筆記本,他就給我看上面凹槽的形狀,說『看這多美啊』,他眼中看到的東西,是消費者不一定每天都會看到的。多方面我也是這樣的,會看到細節,當細節積攢很多,就會成就一個好東西。而且我們都喜歡音樂,我們分享播放列表,會驚訝於我們的播放列表有如此多的重合。我有一個播放列表是他在去世不久前分享給我的。我們都喜歡挑戰,巨大的挑戰會讓我們充滿力量,會迎上去。一部分因為我們都是很有競爭精神的人,一部分因為我們想證明自己是值得迎接巨大挑戰的人。」

艾格與賈伯斯如今迪士尼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這個疫情,對全球娛樂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迪士尼的院線電影、樂園、消費品、郵輪、酒店、ESPN等不同領域,都受到了重創。可能唯獨只有流媒體Disney+,在這段時間裡獲得超出預期的增長。「Disney+提供的娛樂項目,正適合這樣(疫情隔離在家)的場景,一些增長也來自這裡。但我還是希望事情不是這樣的,但願沒有新冠肺炎,我們還是一樣會取得成功。」

艾格認為,新冠疫情是迪士尼公司歷史上遭遇的最大挑戰,但這不算他個人的最大挑戰。雖然艾格已經卸任CEO,但依然是董事會主席,他認為自己需要和新任CEO一同承擔責任,有信心度過艱難時期。「我每天醒來時都帶著這種信念:一切都會過去,要麼會有疫苗,要麼會發現什麼能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它的東西,等它過去的時候,公司會安然無恙。只要我不斷提醒自己這一點,我就不會被這個挑戰所困擾,堅定地懷著希望。拋開病毒不說,迪士尼現在非常好,未來也非常光明。」

2021年,是艾格給自己定下離開迪士尼的目標。「我當時決定卸任CEO、只擔任董事會主席的時候,目標有兩個,一是幫助我的繼任者、新任CEO取得成功,二是在接下來的任期內,更專注於創意層面的工作,長遠來說這對迪士尼最重要。我的計劃是在2021年底徹底退出迪士尼。我很愛迪士尼,我期待探索迪士尼的未來,那裡有新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對話羅伯特·艾格:迪士尼如何全球化,如何本土化,如何抗疫情
    在其上任的第二年,2006年起,迪士尼先後收購了皮克斯工作室、盧卡斯影業、漫威娛樂和21世紀福克斯;目前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六部來自迪士尼;在艾格的任期內,迪士尼與中國政府展開了十年的漫長談判,並順利讓中國第二座迪士尼樂園落戶上海;他的最新動作是在2019年推動上線了Disney+流媒體平臺。
  • 對話羅伯特·艾格:疫情是迪士尼最大挑戰之一,希望在華引入Disney+
    就在日前,通過連線,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羅伯特·艾格,坐在視頻連線的另一端,羅伯特·艾格與多年前看起來並無太大變化。而這些年間,其完成了對漫威、盧卡斯、21世紀福斯等多家企業的收購,同時也推動了流媒體平臺Disney+的上線。羅伯特·艾格與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暢談了多年的收購經驗、與蘋果創始人賈伯斯的不解之緣,以及疫情對於迪士尼的影響與未來發展。
  • 上遊薦書|掌舵迪士尼15年的傳奇CEO終於開口!羅伯特·艾格首部自傳...
    《一生的旅程》中文版喜歡關注財經新聞的讀者應該還有印象,大半個月前,享譽全球的美國娛樂巨頭迪士尼公司宣布了一項重大人事變動:受全球疫情影響,迪士尼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本來已經宣布半退休近兩個月的艾格宣布重返崗位,以執行總裁身份率領迪士尼渡過難關
  • 羅伯特艾格能拯救迪士尼嗎
    樂園虧十幾億美元,艾格復出挑戰巨大羅伯特艾格是兩個月前突然卸任的。2月25日,迪士尼宣布掌舵15年的艾格卸任CEO,他手下的得力幹將包正博(Bob Chapek)接任,任期兩年,決定即刻生效。包正博(左)和羅伯特艾格,來自迪士尼官網在艾格離任前不久,迪士尼剛剛發布喜報——背負著公司轉型大業的流媒體Disney+,在北美上線短短兩個月註冊用戶就已突破2600萬,超出管理層預期。與此同時,《花木蘭》等多部院線大片也已蓄勢待發。唯一的壞消息是上海和香港迪士尼因為新冠疫情不得不關閉。當時迪士尼給出推算,兩家迪士尼預計關停兩個月,會虧損1.75億美元。
  • 羅伯特·艾格:一生的旅程,輝煌絕不止步於重塑迪士尼
    如果不是因為閱讀《一生的旅程》這本書,我還真沒注意過其實是【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主導了迪士尼近15年來的所有傳說級商業併購——收藏皮克斯、併購漫威、吸納盧卡斯影業、買下21世紀福克斯。
  • 《一生的旅程》:善學和自省,迪士尼CEO從寒門逆襲的根基
    羅伯特•艾格出生於美國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沒有金錢和地位的加持,他是怎樣從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成長為迪士尼的CEO的?又是怎樣併購眾多實力雄厚的動畫製作公司,帶領迪士尼走出困境,從而讓迪士尼成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的?或許我們能從羅伯特•艾格的自傳《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自述批量打造超級IP的經營哲學》中能得到些許啟示。
  • 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自傳《一生的旅程》推出中文版
    近日,受全球疫情影響,迪士尼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4月13日,本來已經宣布半退休近兩個月的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宣布重返崗位,以執行總裁身份率領迪士尼渡過難關。這一次艾格還能力挽狂瀾嗎?這一切,也許從艾格自傳《一生的旅程》中能找到答案。
  • 迪士尼掌門人首次揭秘:那些年米老鼠「打過的仗」「踩過的坑」
    迪士尼執行長羅伯特·艾格的首部自傳《一生的旅程》中文版即將於5月下旬與讀者見面,該書首次從掌門人視角揭秘迪士尼秘密,從差點被收購到最終逆襲成為全球最大娛樂帝國的歷程,堪稱驚心動魄。書中還首次提到了上海迪士尼的幕後故事。
  • 全球最佳CEO的戰略復盤
    這一切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正是迪士尼第六任CEO羅伯特·艾格帶來的。 《一生的旅程》是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首部自傳。從企業底層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職員,到執掌迪士尼公司執行長,艾格的人生既有底層小人物的掙扎與奮鬥,也充滿了變幻莫測的商業風雲。
  • 迪士尼CEO啟示錄:真誠是唯一的道路
    2005年10月3日,正式出任的那一天,他在董事會上回憶起了上任幾周前,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式上發生的一幕: 一輛接一輛的花車從迪士尼高層身邊經過,載著《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美女與野獸》《海底總動員》等影片中的角色,但就是迪士尼在過去十年中創造的角色,幾乎一個也沒出現。 然後,艾格對董事們說:「迪士尼動畫真是一團亂麻。」
  • 《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的逆襲之旅
    02 每一次選擇都是重生再造的機會羅伯特·艾格34歲升任ABC體育部副總裁,公司便被賣給規模比ABC小很多的大都會公司。大都會公司和ABC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大都會的管理者湯姆和丹對金錢錙銖必較,是能夠敏銳覺察風向的精明商人。
  • 人生是自己寫的劇本——《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經營哲學》
    這是迪士尼式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打雜到迪士尼CEO的真實故事,他的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勵志電影。整本書充滿了真誠動人的故事,給我一系列正能量的洗禮,這也是今年最暢銷的一本傳記,受到比爾蓋茨、巴菲特等人的一致讚賞,閱讀全程全無尿點,讓人慾罷不能。《一生的旅程》的作者是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
  • 迪士尼CEO啟示錄:我這一輩子
    前一天還在排隊等待升任為大都會/ABC廣播公司的下一任執行長,第二天卻被叫去運營迪士尼的傳媒部門,一幹就是至少五年!客觀來說,這雖然是個很誘人的職位,但在當時的他看來,卻是一件難以接受的苦差。麥可·艾斯納一度把湯姆·墨菲拉到一邊,請求他出面讓我同意迪士尼給出的條件。
  • 《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成功的奧秘,在職場如何聚焦未來
    艾格的成功,是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成功,是現代化管理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艾格自律、理性、不斷自我修煉的個人能力的成功。一、少年成長的基石:原生家庭的影響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從小備受母親溺愛,搶佔了妹妹蘇明玉在家裡的資源而不自知,婚後仍將依靠父母視為理所當然,屬於精神上沒有斷奶的媽寶男。蘇母去世後他失去了精神支柱,於是生活頻頻遭受危機。
  • 《一生的旅程》:迪士尼CEO成功經驗&電影「花木蘭」慘澹票房
    擔任迪士尼CEO之後,艾格產生收購皮克斯的宏偉計劃,為實現這項偉大計劃,他必須說服皮克斯的最大股東和實際掌權人賈伯斯。在這項偉大的併購計劃中,兩人產生了偉大的友誼,而就在宣布收購成功的前半個小時,賈伯斯卻告訴艾格一個驚天的秘密。艾格沒有聽從賈伯斯取消計劃的提議,堅持相信對方,如此意義重大的一天,兩人並沒有舉杯歡慶,而是一起潸然淚下。
  • 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的職業歷程:普通人也可逆襲總裁寶座
    有一次艾格被分配了一個去平壤轉播賽事的任務,當他正在平壤與對商談的時候,美國商務部來電質問艾格,說當下與平壤有商務往來禁令,怎麼能夠開展商談呢? 1995年,迪士尼將ABC收購,艾格到迪士尼已經是COO營運長,期間他成功將皮克斯收購,因為他眼光長遠地看到了皮克斯所塑造出的人物IP價值,像白雪公主、灰姑娘、小飛俠、阿拉丁和獅子王,這些人物IP是迪士尼裡不能獲缺的元素。
  • 迪士尼最成功的CEO啟示錄:我這一輩子-虎嗅網
    由於可播的比賽少得可憐,艾格想出了一個主意,每天都會派出一批製片人去尋找引人入勝而富有人情味的故事。接下來,他們會把這些故事片拼湊在一起,塞進當晚的節目空當中。牙買加的雪車隊可謂是上天送來的福音,在70米和90米比賽中雙雙墊底的異想天開的英國跳臺滑雪運動員「飛鷹艾迪」艾迪·愛德華茲,也是一場及時雨。這無異於鋌而走險,但也趣味無窮。
  • 迪士尼換新CEO,迪士尼新CEO是誰鮑勃查貝克個人資料介紹
    據美國《綜藝》25日報導,迪士尼正式宣布鮑勃·艾格卸任公司執行長,由負責迪士尼樂園和消費品業務的鮑勃·查貝克接替其職務。艾格在聲明中稱,現在是迪士尼向新CEO過渡的最佳時機。艾格在任期間推動多次收購,讓迪士尼成為擁有漫威、星戰等重量級IP的「富豪」,旗下電影票房成績更是輝煌。美聯社稱,艾格從2005年起擔任迪士尼執行長,一上任就開始推行擴張戰略。2006年迪士尼斥資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動畫,皮克斯2007至2010年上映的四部動畫影片連續四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續寫此前《海底總動員》與《超人總動員》的輝煌戰績。
  • CEO換帥,疫情停業,10萬員工停薪,今年六一迪士尼還好嗎?
    2020年5月,艾格發表了他的新書《一生的旅途》,告訴大家如何以一套有助於培養優勢和管理劣勢的原則來指引自己前進。總結下來,艾格在迪士尼一共做了三件事:第一,「內容為王」。3年後,艾格再出手買下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將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等漫畫英雄收歸旗下,這筆交易花了迪士尼40億美元。2012年,艾格以大約40億美元的價格險勝福斯傳媒集團(Fox media)老闆梅鐸(Rupert Murdoch),搶下盧卡斯影業(Luasfilm),星戰大戰就此加入迪士尼系列產品。
  • 腳踏實地、刻苦自律是迪士尼前任CEO羅伯特·艾格的人生寫照
    前幾天,朋友發了一條連結,其中的圖文配字十分搞笑,記者問小學生怎樣做到早起?小學生說,連起床都控制不了的人,怎樣控制自己的人生?小學生的回答簡直直擊靈魂。一個人連起床都控制不住,那麼人生就更難把握了。而對於迪士尼公司前任掌門人羅伯特·艾格而言,這是他早早就明白的道理。